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说春秋第三部(完)-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国还要恶劣。我们如今之所以能够号令诸侯,就因为我们尊王。如果我们自己称王,谁还会拥护我们?”
  晋景公恍然大悟,他点了点头。
  看见晋景公点头同意,韩厥底气更足,转而对齐顷公说:“齐侯,我家主公德行不够,我觉得您的德行不错,不如您称王,您看怎样?”
  “这这,这怎么敢?啊,喝酒喝酒。”齐顷公听出韩厥话中的讽刺,连忙转移话题。
  到现在,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了,齐顷公这个建议绝对是不怀好意。
  “忽悠晋国人?你还女敕点。”晋国人都这么想。
  
  ——权力重新分布
  也许是老天爷认为郤克把该做的事忄青都做完了,也许是他旧伤复发。总之,在做完三件实事之后,郤克卒了,也就是死了。那一年是晋景公十四年(前586年)。
  中军帅该谁了?
  在郤克鞠躬尽瘁的前后脚,荀首也卒了。
  按照排序,现在的中军帅就应该是是荀庚,荀庚拒绝了,他说自己能力不够。荀庚之后是士燮,士燮也拒绝了,他说自己经验不足。
  刨除对于权力中心的恐惧因素之外,荀庚确实能力不够,士燮也真是经验不足。所以,晋景公也没勉强他们。
  于是,能力和经验都没得说,而且人缘非常好的栾书当仁不让,成为了中军帅。
  被压制了这么多年原地不动,突然一天一步到位。
  权力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那么,我们来看看晋国现在的权力分布。
  郤克和荀首鞠躬尽瘁之后,还有几个岁数较大的卿要么主动要求退休,要么确实已经老年痴呆或者半身不遂,连正攵治局常委会都没办法参加。这样,真正还能工作在第一线的卿连一半都凑不到了。怎么办?
  “反正当初也是为了凑人数,如今人数不够,干脆裁掉两军算了。”栾书提出建议,大家一窝蜂叫好,于是新三军被裁并为一个军,就叫新军
  现在,十二卿变成了八卿,来看看是哪些人。
  中军帅佐是栾书和荀庚,上军帅佐是士燮和郤锜,下军帅佐是韩厥和荀罂,新军帅佐是赵旃和郤至。
  需要提示的是,由于早已经另成一族,赵旃并没有受赵同赵括的牵连,而且升官了。但是,他已经收敛多了。此外,荀家犭虫占两位,郤家犭虫占两位。荀家的两位是堂兄弟,郤家的两位也是堂兄弟,郤至是郤步扬的孙子,郤步扬是郤芮的侄子。
  
  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中,还有权力斗争吗?当然有。
  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权力斗争;只要权力带来的好处足够大,权力斗争就足够残酷。
  那么,权力带来的好处有多大呢?足够大。
  从王里论上说,周朝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国有制社会。全民所有制的核心不是说每个人对财富都有份,而是财富名义上不能归入到任何一个个人手中。所以,全民所有制在本质上是全民没有制。
  周朝的全民所有制就是周天子代表全体人民对全国的土地拥有所有权,然后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以及国民们,大家可以耕种、享受部分禾兑收,但是,土地始终还是天子的,王里论上是随时可以收回的。
  到了这个年代,周天子实际上已经不能收回诸侯的土地了。于是,全民所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什么集体?诸侯。换句话说,诸侯代表各国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了。
  诸侯手下的卿大夫们在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上与一般的士兵没有本质区别,有的只是数量上的区别,他们都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即便是六卿或者八卿,一旦你不是卿了或者你的后代不是卿大夫了,你的土地随时会被收回,你的后代随时变成穷光蛋。
  那么怎么办?就只能拼命保持自己的卿的地位和权力,在保障自己的土地使用权的同时,保障儿孙们能够顺利进入权力场,继续保有家族的土地。
  说白了,权力之争就是土地之争,土地之争就是利益之争。
  想想看,如果那时候土地私有,那么,你的土地就不因为权力的失去而失去,追求权力的动力就会小很多,权力斗争就会缓和很多。
  所以,私有制国家的权力斗争相对不是那么残酷,那是有道王里的。
  
  第一一六章 赵氏孤儿
  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晋景公生了个病,头疼脑热之类。于是占了个卜,占卜的结果呢?说是有冤鬼作祟。
  “太仆,您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招了鬼了呢?”晋景公一听自己这病是鬼闹的,当时就怕了,赶紧派人把韩厥给找来了。所有人中,他最赏识的就是韩厥。
  “这个,一定是有鬼,一定是有鬼。我想想看,是个什么冤鬼。”韩厥说完,闭上眼睛,尽量不让自己笑出来。
  世上本无鬼,鬼在人心中。确实有鬼,但是,这个鬼不在晋景公的身上,而在韩厥的心里。装神弄鬼,有的时候需要装神弄鬼。身为太仆,韩厥平常在宫中行走,与占卜师相当的投契。
  韩厥慢慢睁开了眼睛,眼神还有些迷离,似乎刚刚与冤鬼会谈过。
  “主公,世上冤鬼可不少。但是,冤有头债有主,能找到主公这里来的,只怕不是寻常的冤鬼了。”韩厥故弄玄虚,盯着晋景公的眼睛说。
  “这,这,是很厉害的冤鬼?”晋景公本来就发虚,被韩厥这么一说,更加害怕。
  “嗯,我估计是卿一级的吧。”韩厥开始引导。
  “啊,鬼也分公卿什么的?”
  “那不是,这冤鬼活着的时候应该是卿一级的,冤死之后,也只能找主公您来投诉了。”继续引导。
  “那,那,那就是冤死在我手上的卿?”
  “主公,咱们算算。您登基之后,也就是先家和赵家被灭了。先家不说了,先榖那是罪有应得,杀一百次也不算多。可是,人家赵家真是挺冤啊。从赵衰到赵盾,都是兢兢业业为国家效劳的。就算赵同赵括跋扈一点,可是人家也没谋反啊。再说了,就算赵同赵括该死,人家赵朔是个老实人,凭什么把人家也给灭了呢?”终于,正题被展开了。
  “这,这么说,是赵朔的冤魂?”
  “我不敢肯定,不过,应该八九不离十。”
  “那,那怎么办?立即平反昭雪?”
  “至少吧。估计仅仅平反昭雪还不够,赵朔肯定还要缠着你。”韩厥很肯定地说,似乎他跟赵朔还有联系。
  “那,那,他要有儿子,我立即让他儿子接他的班,原来的封地也都还给他。问题是,他儿子被屠岸给杀了呀。”
  韩厥笑了。到现在为止,一切都按照他的设想在推进。韩厥向前探了探身子,低声说:“主公,实不相瞒,当年屠岸杀的那个是假的,赵朔的儿子赵武还活着。”
  “啊!”晋景公惊喜交加,吃惊的是赵武还活着,欣喜的是这下可以给赵朔这个冤鬼一个交待了。
  “主公,怎样?”韩厥低声问。
  “把赵武找来,我立即给赵家平反昭雪,返还封地,赐予爵位。”晋景公回答,他现在真得很高兴,所以又加了一句:“说起来,赵武还是我表弟呢,可惜我姑姑死得早,否则看到今天,她一定很高兴。”
  “好,我去把赵武找来。不过,当初灭赵家是各家都出兵了,如今要给赵家平反,还不能急,只能如此这般。”韩厥把自己米青心设计的计划说了一遍,晋景公频频点头,大喜过望。
  “好,就这么办。”
  别说,心病除去,晋景公当时就觉得神清气爽了许多。
  赵武真的没有死吗?
  如果赵武没有死,当初被屠岸贾杀死的那个婴儿是谁?
  
  ——赵氏孤儿
  回到晋景公四年。
  韩厥从赵朔那里回来,他在想一个问题:怎样完成赵朔的重托,为赵家保住这个根。
  作为太仆,韩厥有办法到宫里去把庄姬生下的孩子弄出来。当然,如果生出来不是赵武而是赵文,那就什么都免了,屠岸贾也不会追究了。问题是,弄出来之后怎么办?如果留在自己家中,那不要说屠岸贾不干,就是其他的卿大夫们也不会干,不等请示晋景公,大家就会来攻打韩家,那时不仅保不住赵武,恐怕韩家也要被灭了。
  想来想去,韩厥想不到好办法。直到赵家已经被灭,他这办法还没有想出来。
  怎么办?眼看赵庄姬就要生了,还没有办法。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就在韩厥一筹莫展的时候,来了两个人,两个什么人?两个老相识。
  韩厥是赵衰养大的,后来尽管自立门户,还是常常回到赵家拜会赵盾,所以认识赵盾的门客们。来的两个人都是赵盾的门客,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公孙杵臼。单看这两个名字,就知道是破落公族,因为程姓也是唐叔虞的后代。
  什么是门客?就是私人保镖或者私人顾问之类。
  赵盾对他们不错,赵朔对他们也不错。所以尽管后来离开了赵家,两人对赵家还是感恩戴德。
  听说赵家被灭,赵朔的老婆在宫中待產,而屠岸贾随时要杀掉生下来的孩子。两人一商量,决定要想办法保住赵家的骨血。
  于是,他们来找韩厥,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如果只有一个人肯帮赵家的话,这个人一定是韩厥。
  “这样,孩子我想办法从宫里带出来,然后交给你们,后面的事忄青,就拜托你们了。”有了程婴和公孙杵臼,韩厥有了办法。
  从那之后,韩厥整天在宫里转悠。
  庄姬生下赵武之后,宫女第一时间把赵武交给了韩厥,韩厥随即带出宫去,交给了程婴和公孙杵臼。
  
  程婴的家在山里,于是两人把赵武带去了程婴的家。
  可是,风声越来越紧,屠岸贾的搜索也越来越紧。程婴和公孙杵臼知道,这样躲是躲不住的,即便不被搜到,也会被人举报,所以,必须另想办法。
  “我问你,死和养育孤儿,哪一个更难一些?”公孙杵臼问程婴。
  “死要容易得多啊。”
  “那好,把容易的事忄青留给我,你来抚养孩子。”
  “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去找一个婴儿来冒充赵武,然后你去告发我,屠岸贾必然把我和婴儿杀掉,之后他就不会再追捕了。我死了,赵武就交给你抚养成人了。”
  按着公孙杵臼的主意,两人从附近偷了一个男婴(男婴的父母岂不是冤枉死了?),然后程婴去告密,屠岸贾来杀掉公孙杵臼和假赵武,而程婴在埋葬了公孙杵臼和假赵武之后,带着赵武躲进了深山。
  而这一切,瞒过了任何人,就连韩厥也不知道。
  
  直到不久前,程婴偷偷来找韩厥,告诉他赵武还活着,而且已经十四岁了。
  “好,你把赵武带来。”韩厥说,不过,他有些将信将疑,谁知道这个赵武是真是假?说不定是程婴拿个山寨版的来冒充的。
  程婴第二天带着赵武来到了韩厥家中,韩厥第一眼看见赵武,就知道这个赵武是如假包换的正版赵武。
  “哇噻,小伙子帅呆了,跟你爹一个模子套出来的啊。”韩厥几乎是惊叫出来,赵武虽然岁数还小,但是那股帅劲已经显露无遗。当年,他爹就号称晋国第一美男子。
  赵武笑笑,没有说话。旁边的程婴接了一句话。
  “嘿嘿,韩元帅,我觉得他更像他叔祖赵婴啊。”程婴说了句大实话。
  “啊,对,不过,也像他爹。”韩厥笑了,看了程婴一眼,心说你知道个屁,他爹就是赵婴。
  不管怎样,韩厥确定了这个赵武是真赵武,他决定要帮他。而一个有利的条件是,屠岸贾已经死了。
  恰好晋景公生病,韩厥就串通了占卜师,说是冤鬼作祟,韩厥好趁机把赵家的事忄青给翻出来。
  
  ——平反昭雪
  晋景公紧急召开八卿会议,地点在后宫。
  从时间和地点来看,这是最高级别的秘密会议。
  八卿到齐。
  “各位爱卿,我叫一个人出来给大家看看,看大家认不认识。”晋景公并没有告诉大家会议的主题,直接搞一个蒙太奇的东西出来。
  (灯光调暗,一个少年从暗处款款走来,站住,灯光逐渐变亮,面部特写。)
  一个英俊少年就这样站在了众人的面前,有多么英俊?英俊得没法说。
  所有人的瞠目结舌,不是因为这个孩子英俊,而是因为这个孩子太像一个人。
  “难道?”所有人都在想,所有人都立即想明白了。
  赵武,这就是传说中的赵武。看来,赵家并没有被灭绝。
  韩厥站了起来,环视大家之后,他说话了:“各位,当年,赵家被冤枉灭门,赵朔冤魂不散,纠缠到主公身上,导致主公患病。所幸天佑好人,赵朔的儿子赵武侥幸存活。因此,主公决定为赵家平反昭雪。各位有什么意见?”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当初,灭赵家是大家的共同心愿,也是大家联手出兵的。如今要为赵家平反昭雪,那就等于是说当初大家都犯了罪。如果这个会议不是在这里开,而是在中军元帅府开,所有人都会投票反对为赵家平反。可是,现在是在宫里,每个人的忄生命都在晋景公和韩厥的手中,没有人会傻到要站起来反对的地步。
  沉默到最后,所有人的眼光都盯在了栾书的脸上,毕竟他是中军主帅。
  “唉。”栾书叹了一口气,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了:“其实,我早就想给赵家平反昭雪了。当初我们大家都是被屠岸贾蒙蔽裹挟的,就连主公也被他蒙蔽了。如今主公拨亂反正,还历史以真相,我双手赞成啊。”
  姜还是老的辣,栾书的一番话,首先把自己撇清,然后表示当初晋景公也有责任,最后表态拥护最高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栾书的发言算是开拓了一条道路,大家就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了。于是,所有人都把责任推到了屠岸贾的身上。弄到最后,倒好像大家都是受害者,只有屠岸贾是个坏人。
  顺王里成章,最后达成以下一致:
  第一, 赵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第二, 赵家的封邑还给赵家;
  第三, 待赵武成人之后,继承赵朔的卿位;
  第四, 屠岸家族驱逐出境。
  赵家,死灰复燃了。
  
  赵家就这样复兴了,赵武和程婴住进了原来赵家的老宅,拿回了赵家的田地。
  程婴现在既是赵武的义父,也是他的管家。韩厥一面派人来赵家帮忙,一面四处打点,为赵武今后的出山打下人脉基础。
  后来到赵武二十岁成人之后,程婴到各家卿大夫府上拜会一遍,感谢他们对赵家的关照。作完这些,程婴对赵武说:“当初为了赵家,我和公孙杵臼分工合作。如今,你也长大了,不需要我了,我也该去见公孙杵臼了。”
  赵武一听,这什么意思?这是要去死啊?
  “义父啊,你不能这样啊。给我时间让报答您老人家吧,您怎么忍心弃我而去呢?”赵武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不,我不能对不起公孙杵臼。”程婴决心已下。
  当日,程婴自杀身亡。
  赵武伤心谷欠绝,按照父亲去世的规矩,为程婴服丧三年。程婴的灵位进了赵家祖祠,赵家世世代代把他作为祖先祭祀。
  这是后话。
  
  以上关于赵家的故事后来被编成戏剧,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
  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是一桩历史悬案。
  按《左传》和《史记·晋世家》,赵家是在晋景公十七年被灭,随即平反,赵武躲在宫中而幸免于难。
  而按《史记·赵世家》,赵家灭门在晋景公三年,平反在晋景公十七年,中间十四年是程婴将他养大。
  也就是说,赵氏孤儿的故事记载于《史记·赵世家》,而这段故事与《左传》和《史记·晋世家》相矛盾。进一步说,赵氏孤儿这一段,司马迁本身的记载就自相矛盾。
  于是我们有两个问题:第一,究竟哪一个记载是真实的?第二,以司马迁的认真态度,应该是明知自己在这段历史上的自相矛盾的,他为什么要故意做这样自相矛盾的记载?
  很显然,司马迁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取材于赵国史料或者赵家后代的传说,程婴此人必然是存在的。但是,《左传》的历史可信度是最高的,如果赵氏孤儿这段历史成立,《左传》上就有多处要重写。
  司马迁当然明白《左传》的权威忄生,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坚持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呢?答案只能有一个:司马迁不忍心让这样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所有赵姓后人都应该感谢程婴,感谢韩厥,也感谢司马迁。
  如果我们不把赵氏孤儿这样的凄美故事讲述给大家,那岂不是辜负了太史公的一番美意?

  ——夹缝中的生存者
  晋国国内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国际形势的最新发展。
  楚庄王在庄王二十年(前594年)从宋国撤军之后,一直到庄王二十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