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申宜真幼儿心理百科-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Q8 孩子又哭又闹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哭是孩子表达思想的最直接方式。但有些孩子哭起来就不会停,和其他的孩子比起来显得性格古怪,情绪表达方式也激烈了一些。虽说这基本上属于气质方面的问题,但先天病理造成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婴儿期接受过手术或者得过慢性病的孩子在情绪表达方面多会激烈、敏感一些。
现在如果孩子哭得背过气去,父母大多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以前,父母是不太在意孩子哭闹的,现在家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刚一哭,大人就非常紧张。
这种时候,先要确定孩子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如果不是,那么父母先要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去哄孩子。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虽说孩子生来就对情绪表达有自己的认识,但自我调节的能力还是需要最亲近的人不断培养的。父母镇定的神态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缓解负面情绪的方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6岁孩子妈妈最关心的30个问题(7)
防止孩子哭闹的措施
注意观察,在孩子情绪激动前提前采取措施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就是这样对待小时候的庆模的。那时候,庆模玩着玩着,情绪稍有不对就会突然大哭,弄得我不知所措。而且他一哭起来就没完,怎么哄也不管用,让我感到很无奈。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不让他哭的办法。
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发现孩子有要哭的征兆,就立刻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做不到,不妨暂时答应他的小要求。有人说,那岂不会把孩子惯坏,让他养成不良习惯?可更重要的是,孩子只有保持稳定的情绪,才能逐渐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没有稳定的情绪,就不能养成好的习惯。而且,在这个阶段如果无法控制愤怒、挫折等负面情绪,就更谈不到成长和养成好习惯了。再则,2岁的时候如果做不到情绪控制,而要顺延到3岁的话,大脑的发育、能力的培养都会相应滞后。妈妈应该明白,孩子哭到精疲力竭,这不但会激化孩子的不安情绪,还会妨碍孩子各方面机能的发育。
此外,极端敏感的孩子也是有的。妈妈往往担心这种气质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从小注意调整是可以改变的。而且积极的引导,类似气质的孩子还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个社会并不只需要那些适应性强的人才,对细节敏感、坚持己见的人才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Q9 孩子不认生好吗?
认生是指6~8个月左右的幼儿能够准确分辨妈妈和他人,并主观排斥他人的现象。这有别于和妈妈分开后的恐惧不安心理。分离时的不安感出现于婴儿期6~12个月,是孩子认识到自己和妈妈属于不同个体后的一种不安心理。
妈妈们大都觉得孩子特别认生才是问题,可我觉得,不认生的问题更大。“孩子性格好,才会谁都可以抱”的看法是不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妈妈要想一下是不是母子依恋关系出了问题。形成正常依恋关系的孩子,在2岁前都会排斥陌生人,只有依恋关系不明确的孩子才不会区分妈妈和其他人,谁都让抱。比如,在孤儿院等地方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和主要抚养人形成密切的依恋关系,大多数都不知道认生。当然,性格温顺的孩子认生期短、认生程度不深,妈妈尚未察觉就顺利度过认生期的情况也是有的。
不认生还可能是大脑机能发育存在问题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孩子不认生有可能是大脑发育问题造成的。首先,因大脑发育不足而缺乏对关系的认知,就会不知道认生。其次,不认生还可能是发育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自闭症(Auti*)。自闭症会导致孩子社会性认识不足,因此就不知道认生。也有可能是孩子缺乏对熟悉或陌生人的判断能力。
如果孩子被陌生人抱起来也不哭不闹,或是和妈妈分开也没有感到不安,这是不符合成长发育的常识的。无论是心理障碍还是生理机能障碍,都是孩子存在问题的一个信号,应对孩子的行动特点给予重视,并去专科医院咨询。
还有些父母认为让孩子多与生人接触对改变认生有好处,所以强迫孩子接触陌生人。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孩子睡眠不足或不安障碍(anxiety disorder)。妈妈绝对不能把孩子交给其他人后独自离开。
当孩子逐渐意识到离开妈妈也很安全、愿意敞开心扉之后,认生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的。姑姑、舅舅、爷爷、奶奶??帮助孩子从熟悉身边的人开始减少认生现象吧!
0~6岁孩子妈妈最关心的30个问题(8)
Q10 孩子为什么喜欢奶奶胜过妈妈?
妈妈作为最主要的抚养人,如果嘴边总是挂着“不行”或者“不可以”而让孩子感到压力,或者没有充分表现出对孩子的关爱的话,孩子往往会畏惧妈妈,会和爸爸或其他人更亲近。
如果妈妈是主要抚养人,但孩子更喜欢其他人,那说明母子间的依恋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但如果妈妈不是主要抚养人,比如,孩子是奶奶带大的,那么孩子愿意亲近奶奶是正常的。
周岁前的孩子更喜欢带自己的人
婴儿在6个月左右时开始形成对主要抚养人的依赖性。如果带孩子的不是妈妈而是其他人,那么和其他人形成依恋关系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更喜欢带自己的人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仍然看见妈妈就不愿意离开,那就要注意那个主要抚养人在抚养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要特别留意孩子和主要抚养人的关系。在此要强调的是,和主要抚养人相比,孩子更亲近其他人的时候,依恋关系存在问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是,和妈妈相比,孩子更喜欢爸爸是一种自然现象。周岁前后的孩子运动机能高度发育,特别喜欢利用身体的游戏活动。爸爸往往在这方面更擅长,所以孩子觉得和爸爸一起游戏更有意思,自然愿意亲近。
判断和孩子依恋关系的方法非常简单,看看孩子疲劳或生病的时候,更愿意找谁就知道了。平时和爸爸或是其他人多待一会儿无所谓,生病或累了的时候还是首先想到妈妈。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找妈妈说明玩累了或是有其他的需要。
2岁以内的孩子通过依恋关系的形成获得情绪方面的安定感,并形成社会性认识。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依恋关系的形成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课题。
上班的妈妈
上班的妈妈因为没太多的时间陪孩子,所以会担心出现依恋关系方面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坚决地帮助孩子和主要抚养人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妈妈工作繁忙,实在不能多陪陪孩子,倒不如把孩子交给其他更适合的抚养人,让孩子在精心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妈妈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因此而疏远自己。很神奇的是,你会发现,孩子一过2岁自然会分辨妈妈和其他照顾自己的人,并认定妈妈才是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人。孩子会自发地认识到“妈妈”的存在,认识到这个人才是最爱自己、最愿意为自己付出的人。从此,孩子会在早上揪着妈妈的衣角不让走,白天会追着妈妈打电话让她早点回家。这种情况发展到孩子3岁以后,甚至有的妈妈会认真考虑是不是不再上班了,如何和孩子共同度过这段时间成为这一阶段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由其他人带大的孩子不喜欢甚至是害怕妈妈,那么说明其他抚养人给予孩子的爱是不够的。对妈妈的这种态度反映出其他抚养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其他抚养人的态度对母子关系的影响会远胜于母亲本身的态度的影响力。因此,上班的妈妈不必为不能亲手带大孩子担心自责,应该多用心寻找一位真正愿意付出心血来爱护和培养孩子的其他抚养人。
。 想看书来
1岁孩子特点须知(1)
从出生到1岁,孩子会经历惊人的成长过程。经过只具备反射反应的新生儿期以后,孩子开始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够翻身、独坐、爬行、行走。
孩子自出生到1岁是身体和意识合为一体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身体发育是与心理发育密切相关的。这个阶段最佳的育儿方法包括:有规律地喂食,按时换尿布,按时睡觉,孩子哭的时候哄劝,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等等,从而使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开朗的性格。
通过刺激实现智力和情绪的发育
6个月以下的孩子并不是通过眼睛观察和大脑思考来认识世界,而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由于听觉和嗅觉非常敏锐,孩子能通过声音和气味认出妈妈。因为听觉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发育的,所以婴儿一降生,就能在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把头转向相应的方向。
如果每天都能听到同一个人的声音、闻到同一种气味,孩子的听觉和嗅觉就会更加发达。特别是嗅觉,它是与负责情绪发育的脑组织直接相关的,如果每天都闻到同一种气味,将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育。
因此在这个时期,放任很多人在孩子周围走来走去、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的做法是不对的。更换主要抚养人,使孩子闻到不同的气味同样也是错误的。周岁前,让孩子每天都能听到同一个人的说话声,闻到同一种气味,用同样的方式吃饭、睡觉,形成有规律、有安全感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规律的生活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孩子肚子饿了哇的一声哭出来的时候,妈妈应该温柔地抱起他并喂他食物。当这种情形反复出现,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举动所带来的结果,从而有所期待。但是,如果肚子饿了一直哭都没有人来喂,尿布湿了的也不给换,孩子会因为没有出现自己期待的结果而感到慌张。这样不仅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还会让他对这个世界和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刚刚出生的婴儿用哭泣来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所有不适。对于曾在妈妈肚子里作为妈妈身体的一部分、一直舒舒服服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又冷又可怕的地方:曾经不间断供应食物的“餐厅”打烊了,自己有可能好几个小时忍饥挨饿;温度还忽冷忽热,再加上湿乎乎的尿布,一天当中没有多少舒服的时间了。因此,只要孩子一哭,父母就应当知道他是在表达“我不舒服”的意思,要立刻帮助他解决问题。
母子关系就是整个世界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和妈妈之间形成母子依恋关系这一重要课题就产生了。当然,这指的是妈妈作为孩子主要抚养人的时候。
当孩子哭泣时,妈妈会跑过去抱起他;孩子肚子饿了,妈妈会给他喂奶;此外,妈妈还会及时给孩子换尿布,按时哄孩子睡觉等等,这些温暖的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有的妈妈并不把满足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更多情况下是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典型的例子就是患上抑郁症的妈妈。孩子哭泣的时候,患有抑郁症的妈妈有时会跑过去安慰,可有时却任凭孩子哭泣,怎么也不去抱,也不经常和孩子说话。这种不正常的做法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出现晚上闹觉或者不爱吃饭等各种问题。
当妈妈们带着孩子来到医院问诊时,为了给她们解释原因,我总是这样问:“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1岁孩子特点须知(2)
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是用感觉来感受并用身体来记忆的。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分不清自己和妈妈的,他会认为妈妈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妈妈。当妈妈情绪不好时,孩子也会不高兴;当妈妈开心时,孩子也会快乐。因此,妈妈始终要面带笑容、言语温存地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信任妈妈,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温暖的地方,也才能够健康成长。
如果妈妈是上班族,孩子更喜欢主要抚养人才正常
很多妈妈在孩子出生不久后就必须返回工作岗位,只好把孩子交给奶奶或保姆来看护。此时,孩子的主要抚养人就从妈妈变成了其他人。
当把孩子交给别人看护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人自始至终地照顾孩子。看护孩子的人经常变更或按时轮换会使得孩子在气味、声音等感觉方面得不到规律性的刺激,不利于情绪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无法正确分辨出谁是妈妈,只会喜欢和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因此,如果和妈妈相比,孩子更喜欢追随其他主要抚养人是非常正常的。妈妈心里虽然有些难过,但对于主要抚养人能够很好地照顾孩子这一点,还是应该心存感激的。
相反,如果妈妈一出现,孩子就跑过来找妈妈而不想回到主要抚养人身边,这就说明主要抚养人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定的养育环境。如果奶奶带孩子的时候让孩子整天看电视,或者带着不喜欢陌生环境的孩子在社区里走东家串西家、让孩子接触到许多人,就很难与孩子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孩子的天性气质各不相同
不同的孩子对各种不同感觉的反应都各不相同。比如,感觉“肚子饿了”的时候,有些孩子的表现是愁眉苦脸,有些孩子的表现是大声哭闹,这些差异源自孩子不同的天性,这是遗传和生物学的天然基础,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气质”。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有的很烦人,有的很听话,就是因为气质各不相同。对气质的研究由来已久,据最新综合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气质大体可分为三类。
温顺的孩子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吃饭、睡觉、排泄等方面的生理规律稳定,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因为这类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大多数父母会觉得这类孩子很好带。这种特点的孩子虽然容易抚养,但也不要忽视给与他们一定程度的刺激和爱护。
乖僻的孩子
是指那些生理周期不规律、对外部刺激敏感的孩子。他们对新环境很敏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因此,很多父母都感到抚养这种气质的孩子很困难。对待这样的孩子,重要的是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反应。
迟钝的孩子
是指那些虽然很听话,但对新环境适应很慢的孩子。他们在情感表达上不积极,会拒绝接受陌生事物,但一旦适应就会有很积极的反应。因此,对待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不要失去耐心,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逐渐适应。
气质温顺并不一定是好事
一般人都认为温顺型的气质好,乖僻型的气质不好,事实并非一定如此。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看,气质温顺的孩子更容易抚养,但正如前文所说,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爱护,孩子也会出现问题。特别是抚养双胞胎的时候,如果一个孩子很温顺,另一个孩子很乖僻,那么父母就容易对温顺的孩子放任不管,因此对这一点要多加注意。
1岁孩子特点须知(3)
此外,即使孩子的气质很乖僻,如果身处适合的环境,孩子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假如孩子天生就是乖僻气质,又不停地更换主要抚养人,或者父母每天争吵,令环境变得更差,使孩子受到惊吓,那么孩子气质引发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考虑孩子气质的同时,父母也要关注自己的气质。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气质不协调,同样会出现问题。例如,妈妈自身比较敏感,如果孩子的气质也类似,妈妈是不可能好好对待孩子的;相反,妈妈敏感,但是孩子温顺,孩子就会得到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因此,父母首先要判断自己的气质,并努力不要让孩子因为父母的气质而受到伤害。
孩子天生的气质会受到环境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如果想抚养好孩子,需要父母适当地改变环境以适应孩子的气质。
过度的视觉刺激阻碍大脑发育
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时,孩子一直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世界。在此之后,孩子的视觉开始发育了。孩子能用眼睛来分辨事物,并将父母和其他人区分出来了。了解孩子的视觉发育特征后,有些父母会买来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教学视频给孩子看,但这样做会阻碍孩子的大脑发育。一般来说,孩子大脑发育的顺序是情绪首先发育,然后才是社会性以及认知机能的发育。因为从脑部的构造看,调节情绪和社会性发育的部分是边缘系统,只有这两部分组织发育好后,控制认知机能的大脑皮质层才会发育。
在边缘系统发育的时期,如果刺激尚未发育的大脑皮质层,会造成大脑无法正常发育,并导致脑部发育障碍。当孩子处于需要情绪和语言刺激的时期,却不和孩子进行情感和语言交流,只是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会导致孩子脑部机能低下,从而出现语言障碍等各种问题。如果把孩子比作电脑的话,就等于硬件被损坏了。
这个阶段的育儿原则应该是宁缺毋滥。也就是说,过度的刺激还不如少刺激。孩子会自己寻觅需要的刺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