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者无敌-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军继续和地方军拼得你死我活。虽然蒋校长对汤同学在第二个任务上的成果很满意,但对第20军团在歼灭日寇上却一直碌碌无为而也感到脸上无光。在第五战区各个地方军都浴血奋战、硕果累累的同时,身为中央军的第20军团却一直是战绩平庸。这么鲜明的对比,让蒋委员长在颜面上大大地拉不下来。蒋委员长此时的心态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能继续剪除地方军,一方面他也不愿意因此而耽误对日军的整体作战。这是个很微妙的平衡,让地方军一时半会去拼日军,地方军凭着保家卫国的血气之勇,还是能坚持下去的;但继续让地方军死磕,那地方军再笨也明白自己成为中央军的炮灰了。而如今,这两个任务显然不能再同时进行了。再继续“剪除”下去,地方军都死光了或者因此寒心而不愿意打了,那第20军团也会独力难支,整个徐州会战也肯定败定了。

    原本在这件事上态度暧昧的蒋委员长在接到李上将那份几乎是含义露骨的电报后,终于下定决心,知道剪除地方军羽翼这件事已经到临界点了,再继续剪除下去,就要真的影响会战了。因此委员长于4月20日亲自给汤中将发了一份措施严厉的敦促命令:“台儿庄之会战,我国军以十师之众对敌一师之力,历时旬月余而未获战果。地方军系尽皆屡立战功,第二十军团居敌侧背,战机态势皆尤为有利,数度攻击竟不奏效,其将何以自解?急应严督所部于下旬奋勉图功,歼灭此敌,毋负厚望。中正。”

    汤同学和蒋校长可谓心有灵犀,这份电报明面上是敦促汤中将不得继续消极避战,必须要果断出击,而暗地里的意思则是通知汤中将:可以停止继续剪除地方军的行为了,因为消灭地方军的计划已经到火候了,接下来的战斗是要以消灭日军为主要目的了。而汤中将自然对这个意思心知肚明。师生二人在这件事上唱了一个双簧。汤中将按照蒋委员长的意思去剪除地方军,最后蒋委员长再义正词严地斥责汤中将要以抗日大局为重,这样一来,蒋委员长党同伐异和坚持抗日的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至于骂名和黑锅,自然是汤中将去背了,毕竟委员长的“领袖形象”是不能有污点的。当然了,蒋校长也不会委屈给自己背黑锅的汤同学的,这场恶战结束,肯定是要用高官厚禄来加以嘉奖的。

    对于委员长和汤中将之间的这些种种暗算手段,李上将当然是看得一清二楚。第二十军团不是不愿意出手,而是“时机未到”。当然了,这些背地里的勾当都是不能拿到台面上的,几位巨头之间在台面上的谈话还是一板一眼地公事公办的。李上将给委员长的电报里,先是说“第五战区各地方军参战部队俱已损失巨大,无力继续支撑,战后各部队都将不得不进行为期半年的休整”,这句话是告诉委员长:第五战区的地方军都已经拼得不行了,您剪除地方军的目标已经达到了,这些部队在战后都需要半年的休整,您有充足的时间去控制和瓦解它们了,我李宗仁和第五战区的几十万地方杂牌军看在抗日大局上,心甘情愿地给您当枪使,如今,您已经赢了;而电报的第二句话“日军亦损失惨重,若第二十军团趁此时机果断出击,徐州会战将取得空前硕果”,则是告诉蒋委员长:第二十军团一旦出击必然获得大胜。好了,委员长,只要第二十军团出击,您的第二个目的也即将完成了,您可以让第二十军团出手了。

    蒋委员长自然对李上将这份电报字面下的意思洞若观火,确信自己已经是徐州会战最大赢家的他自然下达第二十军团全面出击的命令。

    孟翔这种人都蒙在鼓里。他只是单纯地认为汤中将是在保存实力,哪里知道这其中有这么多浑水,而且那么深。如果他知道这其中的种种内幕,他也只能惊叹一声:真他妈的黑啊!

    当然了,日本人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勾当。

    客观上讲,汤中将“隐忍不发”到现在,对日军也起到了很大的麻痹作用。各方势力都在演戏,但汤中将和他背后的蒋委员长是隐藏得最深的。眼下第二十军团七万大军倾巢出动,日军原本用来“牵制”第二十军团的一个支队自然在猝不及防下遭到了空前打击。

    从4月21日开始,台儿庄的战局开始大幅度地朝着中国方面倾倒。

    在全副德械装备的第二十军团的全面反击下,人数连对方十分之一都不到的第五师团坂本支队自然被打得死伤惨重。第二十军团以关麟征中将的第52军为主力,全力横切向台儿庄的北部,包抄正在进攻台儿庄的第十师团的后路,同时以第13军和第85军作为反击部队,对第五师团的坂本支队展开穷追猛打。一时间,两路日军都吃了大亏。关中将人称“关铁拳”,和死守台儿庄的孙中将“孙钢头”并称为昔日西北军十三太保里的两大悍将。眼下,深陷台儿庄的第十师团前有“钢头”,后有“铁拳”,自然被打得开始支持不住。而坂本支队在勉强硬撑了两天后,迫于双方实力上的悬殊,也不得不从临城向临沂败退,与第五师团主力汇合。

    如此一来,第十师团就开始慢慢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包围圈里了。

    隐约已经望见胜利曙光的李上将可谓欣喜若狂,他急忙命令临沂的第3军团和第59军继续拖住第五师团,断绝日军援兵的道路,同时命令台儿庄的参战各部队再接再厉,以彻底歼灭第十师团为最终目标。

    日军不是傻子,不管是板垣中将还是矶谷中将,都已经从峰回路转的战局里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板垣中将迅速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坐镇济南的第二军司令官西尾中将,西尾中将自然也大吃一惊,他急忙致电矶谷中将,要求他酌情改变作战计划,必要之时,可以全面后撤。

    矶谷中将也觉察到了第十师团日益危险的境地,但他在心里万般不愿意就这样灰溜溜地铩羽而归,一来,第十师团已经在滕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和耻辱,如果再不通过一场胜利来挽回,那第十师团就真的要成为帝国上下的笑柄了;另一方面,矶谷中将也在西尾中将面前下了军令状,如果他拿不下台儿庄,再加上当初在滕县的惨败,他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撤职查办是铁定的,说不定还要在军事监狱里蹲了十年八年的。因此,为了第十师团的尊严和荣誉,也是为了矶谷中将本人的前途和命运,第十师团仍然继续不退则进地猛攻着台儿庄。

    矶谷中将虽然没有丧失理智,但他的私心和他无路可退的境地,决定了第十师团最终的悲惨下场。

    在蒋校长的亲自鞭策下,汤中将还是很卖力气的。4月24日,第13军艰难地攻占了台儿庄东北七十多公里的马头镇,掐断了第十师团的后勤运输线。

    对于眼前这个战局,孟翔还是很高兴的。看来,台儿庄大捷已经注定要诞生了,而且由于自己不遗余力的“干涉”,国军的战果可能比历史上的还要大一些。深入台儿庄的第十师团很快就要成为瓮中之鳖了。在这个时候,孟翔比较关心张宣武和那位张中将的情况。毕竟张宣武是个对自己很好的上司,那位张中将也是著名的千秋忠烈、抗战军魂,孟翔自然不希望他们会出事。在和旅部互相联系后,孟翔欣喜地发现临沂的战事也正在好转,由于后勤基地被捣毁,第五师团原本已经疲软的战斗力更加大打折扣,这支所谓的“钢军”也开始支撑不住了。张宣武和张中将都不是喜欢消极被动的指挥官,因此他们作战也颇有一股“狠”劲,屡屡粉碎了日军的反击,牢牢地稳守着临沂,拖住了日军,迫使第五师团无法救援第十师团。

    孟翔原以为自己和手上这三个营的官兵们在台儿庄大捷之前会就这样消停下去了。没想到4月25日,他突然又接到了旅部的命令,命令他和手上的部队从苍山县转移到台儿庄与苍山之间的、台儿庄正北三十多公里的兰陵镇。

    “搞什么鬼?”接到命令后的孟翔一头雾水。

    这个命令实际上是来自战区司令部。那位汤中将率部出击后,他的七万大军被分成了三四部分,有的在台儿庄直接参战,有的在临沂方面追击日军,有的在日军后勤线上展开阻截,这样一来,部队的分布面积大了,那侧翼和薄弱地方自然就多了。这个兰陵镇既是台儿庄北部的一个交通要地,又是第二十军团的软肋处。汤中将虽然带着部队投入了战斗,但也没有达到那种舍生忘死的境界,他对自己的侧翼、后路等安全因素考虑得还是很周到的。汤中将的部队大部分都已经在多个战场参战,他的军团部又特意足足留了一个整编师进行守卫以确保万无一失,因此用来护卫其他侧翼和软肋地区的兵力自然就捉襟见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汤中将理直气壮地向战区司令部申请能调拨一支有力部队进驻兰陵镇,确保第二十军团的侧翼能无懈可击。

    能够让“地位尊贵”的汤中将参战,李上将已经是谢天谢地烧高香了,此时对他的要求自然是不敢怠慢。但李上将手上已经没有兵力,因此只能命令刚刚从莒县退回来的365旅的那支部队去守卫兰陵镇。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孟翔的头上。

    孟翔也知道兰陵镇的重要,它不仅仅是第二十军团的侧翼要害之处,也是台儿庄北部的交通要道,也就是说,台儿庄的第十师团如果想要突围,兰陵镇则是包围第十师团的一个关键地方。可孟翔实在不愿意接受这个有点险恶的任务,他倒不是怕死,而是因为部下弟兄们的损失实在太大,并且他也不相信第二十军团真的连几千人的部队都抽不出来。但军令如山,孟翔只好带着801团三营、802团三营、特务营以及其他附属部队剩下的八百多官兵从苍山县转移到兰陵镇,伤员和莒县新参加的四五百人都留在苍山看守物资,同时孟翔也把自己部队的困境向张宣武说了一下。

    到底是自家的家长心疼自家的孩子,尽管张宣武的部队也比较吃紧,但他还是硬生生地抽调了一个加强炮兵连的部队来增援孟翔,给孟翔的部队增加火力。当初部队分为两部分时,重武器基本都给了张宣武,因此孟翔的部队虽然轻武器很多,但大口径火炮基本没有。张宣武一下子送来了十多门火炮,甚至包括365旅唯一的日制九十式75mm野炮,也让炮兵营长曲阳一起带过来了。另外,在张宣武身边的张中将听说这件事后,也慷慨地从他的骑兵旅里调拨了一个加强骑兵连给孟翔。张中将虽然没有见过这个孟翔,但孟翔率部捣毁日军后勤重地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这对张中将的部队也起到了很大的支持,并且孟翔当初在旅部会议上极力主张增援临沂的事情也被张宣武说给了张中将,张中将听后也颇为感动,所以如此仁厚地给孟翔锦上添花。

    率领着一千多同僚,孟翔又被送到了关键位置上。他暗暗希望第十师团能被国军彻底在台儿庄吃光,而不是逃出一大股跑到自己的防区。但可惜,现实却偏偏事与愿违。

第六十二节外籍友人() 
进驻兰陵镇的孟翔和官兵们开始一心一意地构建城防工作,虽说这里遭遇战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也是要以防万一的。正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嘛。在孟翔的命令下,801团三营和802团三营的官兵们都热火朝天的齐动手,围绕着兰陵镇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工作业。特务营仍然化整为零地进入周边地区进行侦察活动,骑兵连负责兰陵镇的巡逻警戒。虽说土工作业很辛苦,但财大气粗的孟翔让部队原本就不错的伙食质量又翻了一番,饭菜里的油水吃得那些刚刚入伍的新兵们直拉稀。

    实际上,孟翔手里的钱已经越来越少了。毕竟打起仗来,这花钱直接是如流水。这也是孟翔最烦恼的事情,没有钱,寸步难行。毕竟他手里的钱是属于365旅的,还要照顾到张宣武在临沂方面的耗费。滕县大捷让365旅发了大财,虽然这是川军的功劳所得,但也是那位蒋委员长做给外人看的表面功夫,这样的巨款奖励短期内肯定是不会再有了,而孟翔也不会做出那种搜刮老百姓的事情来,因此才感到束手无策。

    没钱,真是难啊!孟翔在心里烦恼着。

    就在孟翔为孔方兄的问题而烦恼的同时,台儿庄前线则捷报频频。4月23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上将奉蒋委员长的命令来到台儿庄督战,限令国军参战各部务必于四月底之前将台儿庄之敌彻底歼灭,树立首功者奖励大洋十万,否则各部师长以上定当责罚。由于眼看胜利在望,国军各部无不浴血奋战。4月24日,第二十军团第52军成功截断了第十师团的后路,同日,第二十军团第85军及军团部直属的骑兵团又对败退的第五师团坂本支队展开了穷追猛打,风驰电掣的骑兵团将溃败的日军杀得尸横遍野,彻底断绝了坂本支队试图援救第十师团的企图。这两个好消息标志着深陷台儿庄的第十师团已经插翅难飞。

    随着战事的渐渐好转,蒋委员长渴望一场大捷的迫切心理也愈发强烈。为了再度鼓舞士气以及增援第五战区,委员长不但特批了五十万大洋作为“击毙矶谷廉介”的重赏,还命令空军抽调了三十架战机飞赴徐州战场参战。一时间,第五战区各部无不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4月25日这天,兰陵镇来了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场东方不同民族殊死搏杀的战场上,这些西方的白人们则犹如局外人般悠闲轻松,他们的身份主要是记者或者军事观察员。任凭中日两军厮杀得尸山血海,这些来自“西方文明社会的绅士们”则闲庭信步、兴致勃勃。虽然他们其中不乏有真正的正义人士和同情中国的国际友人,但大部分西方人都是吃饱了没事做跑来当做探险的。孟翔很讨厌这些西方人的派头和作风:你们要么就带着美元英镑或飞机大炮来真真正正地支持中国人,要么就别来,看什么热闹?难道我们中国人流尽鲜血保家卫国的惨烈战争在你们眼里就是真人版的战争大片?孟翔真的很厌烦这些西方人的“虚伪”,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同情和支持中国,为日本人的侵华战争而在国际上干嚎了几声,但又不做出切实有效的援助行为。当初中日战争爆发时,国联也只是发表了几份哼哼哈哈的谴责声明;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邀请国联主持正义,但国联派到“满洲国”去的考察团却声称“‘满洲国’是满人的幸福家园”。身为后世者和大中华主义者的孟翔打心眼里厌恶这些西方白人。

    不过这几个人的来头可都不小,居然还是名人。为首的两人自我介绍,一位叫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是一名出生于波兰但从小定居在中国的记者,另一位叫司徒雷登,是一名美国的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孟翔听到这两位的名字后都暗暗吃惊,因为爱泼斯坦和司徒雷登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外籍人士。除了他们俩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美国上校,这个上校年过四旬,面容冷峻、不苟言笑,看上去是个不好相处的人,并且还是个独眼龙。这个美国上校来到兰陵镇后基本没什么说话,一直用专业的眼神看着士兵们挖掘着的工事。经过司徒雷登介绍,这位美国上校叫约瑟夫,是美国的驻华武官,也是此时徐州战场上的美军观察员。

    现场共有两位上校,一位是这个叫约瑟夫的美国上校,而另一位就是孟翔这个中国上校。但两个上校站在一起,显出来的对比则很可笑:约瑟夫已经四十多岁,满脸沧桑、古板严谨,而孟翔才二十出头,脸上甚至还有一股大学生的书生气息。两个上校在年龄上的悬殊非常大。

    爱泼斯坦在他的日记里是这样描写这次采访的:

    在台儿庄以北三十多公里的兰陵镇,我们见到了一位年轻得出奇的中国上校,他姓“孟”。这个姓氏在中国是很有历史的,也许是一种巧合,此时中日军队交战的地方是中国的山东省,这里是中国伟大先哲孔子的故乡,而孔圣人的继承者便是孟子。孟上校非常年轻,根据他的自我介绍,他只有二十二周岁。在美国或欧洲,这正是一个年轻人上大学的年龄;而在中国,成千上万像孟上校这样甚至比孟上校还年轻的中国青少年却已经在卫国战场上为国家流血。我们来到徐州后,见到了中国第五战区的司令官李上将。李上将心情很好,这肯定是因为台儿庄的局势正在越来越有利于中国军队。李上将接受过我们的采访后,对我们说,如果我们想要采访或认识中国的基层军队,不妨前往兰陵镇,因为驻扎在那里的中国陆军第365旅是徐州会战初期战绩最好的部队,而且这支部队并非国民政府的嫡系中央军,而是四川地方军。

    见到孟上校时,他正带领着士兵们在兰陵镇挖掘战壕、构筑工事。孟上校的右脸上有一道超过10公分的伤疤,这是在一次肉搏战里被一个日本士兵划破的,而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