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铸剑天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寻淮洲给军委提议,取消红三方面军总编制,直接分为红三方面军内、外线军团,各自直属军委领导。结果军委并没有同意,还严厉批评了他不愿勇担重任的偷懒思想。让寻淮洲深感郁闷。

最后,寻淮洲还是以自己担任外线出击后,对内线军团指导力度会比较薄弱,因此,同意原则承担起对内线军团的领导责任,却请军委给与内线军团更多的直接指导。

当然,寻淮洲在和主席的多次密电往来中,向主席阐述清楚了自己提出如此方案的依据和真实想法,内容当然不适合给一般人知道。

四月十二日,军委回电批准了红三方面军的分军方案。并且批准了红三方面军内、外线军团的人事任命。

并且主席给寻淮洲发了密电,和寻淮洲详细讨论了这次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的主要作战任务。

在接到了军委的正式批准后,整个皖浙赣抗日民主政府,皖浙赣军区和红三方面军均开始快速运作起来。

红三方面军迅速完成了内、外先军团的分割组建过程。

因为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因此此次分割并没有多少障碍,只用了六天时间,部队就完成了两大军团组建工作。

而新组建的外线兵团,均是经过了整理,非常精干的部队,非作战人员大多数被留在了内线军团,而不方便快速、长距离移动的重炮和辎重也都留给了内线军团。

因此,外线军团原十二万五千多人,经过简编,还剩下十一万八千人,而留下了八千多人,作为外线兵团的留守人员,划归内线兵团统一指挥。

从四月二十日开始,外线兵团,开始了外线出击的针对性训练,同时,对枪支弹药等作战物资经行了超配补充,为部队在执行外线出击任务后,高强度连续作战做最后的准备。

从四月二十五日开始,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的主力为了配合外线军团的作战任务,已经开始秘密向青阳县方向移动。

而特战一大队和特战二大队队员分别在周刚山、洪天强的领导下秘密潜入安徽省长江南岸的池州地区,执行秘密任务。

新成立的特战三大队,则在新任大队长马万豪的带领下,开始极其严苛的训练。

而寻淮洲也在百忙之中抽出半天一夜时间,前往特战三大队,给特战三大队人员经行了专门的特训。

现在特战队员都以能够接受寻总司令的亲自特训为最高荣誉。

因此,此次寻淮洲来特战三大队带领队员经行特训,可是着实让这批最新加入到特战部队行列的新队员门激动了很久。

随着这几个月的特战队员的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完成,红三方面军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特战训练和作战体系。

最早一批特战中队的队员中,大部分人已经成为了三个特战大队的中、高级领导人。而另也部分人则走向了教练岗位,为特战大队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寻淮洲在这半天一夜中,也极尽所能地将许多特战经验和理念,通过实际的特战训练传输给大家,让特战三大队的每个人都觉得在接受了寻总司令的特训后,对特战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着为这些特战队员今后的提升,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直到第二天早晨,寻淮洲才在战士们依依不舍的送别下离开了特战三大队的营地。

第九十六章 四月大分兵二

 寻淮洲在出发前也特意看望了以茅以升为首的皖南坑道建设指挥部成员,并且再次和茅以升做了一次深谈。

在和茅以升的深谈中,寻淮洲和茅以升探讨了当前坑道建设的现状,并且对坑道建设提出个更高的要求,要求茅以升要加快坑道建设的步伐,并且将从黄山到天目山区的主坑道建设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说实话,以现在中国的财力、人力要建设寻淮洲规划的坑道原本是难以想像的,不过随着寻淮洲提出的越来越多的新式爆破方案,和寻淮洲设计的用于坑道建设作业的当量简单却适用的新式机械的问世,使得如同天方夜谭式的东南坑道计划,居然见识的相当顺利。

因此,就是茅以升这样的桥隧和土木工程专家,也对寻淮洲是由衷的钦佩,甚至是莫名的崇拜。

两人这一交谈,就从下午深谈到半夜。寻淮洲和茅以升也探讨了一些坑道建设最新科技成果的实施情况,再次给与了茅以升以更多的新思路。

两人一直聊到深夜,才依依惜别。

同样,寻淮洲也看望了已经将机械厂搬回皖南的秦恒民。

秦恒民这个景德镇的“眼镜市长”现在已经变成了皖南抗日民主政府的机械部长。

秦恒民在参观了皖南根据地建设后,就坚决地将自己的恒民机械厂全部搬迁到了皖南而且不顾大家的劝说,坚决要求将整个机械厂全部捐献给皖南抗日民主政府。

寻淮洲对秦恒民的行为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且和方志敏等东南领导人多次协商。

最后确定将恒民机械厂和从上饶城变迁回来的军械厂做合并。成立皖南军械修造厂。

在秦恒民的坚持下,寻淮洲等东南分局的领导同意了秦恒民辞去景德镇市长的职务。

同时任命他为皖南抗日民主政府机械部部长兼皖南军事机械厂厂长。

为此寻淮洲和秦恒民做了多次深谈,并且将他自己抽空整理出来的部分后世比较成熟的枪械设备和子弹设计图纸交给他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寻淮洲还给他布置了秘密任务,就是组织机械和电子研究人员,研究寻淮洲根据后世超强雷达图纸设计出来的超远距离监控雷达。

这是寻淮洲刚到这个时代,就开始考虑的,对在将来的抗日战争中,东南坚守尤其重要。

毕竟,现阶段,日本的空中优势过于明显,虽然自己可以通过特战,对敌人的机场设备等大量破坏,可是,随着特战在战场上的大量运用,对方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反制措施,所以,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抗日战场上的制空权还是会控制在日本鬼子的手中的。

自己必须未雨绸缪,将对制空和反制空问题考虑的更深更透一些。并且做好比较具体的规划。

所以对东南根据地这个作为制约华东日本鬼子的主要力量,寻淮洲更是寄予了极大的厚望。

这两个月中,通过东南地下党渠道,和特战部队的秘密行动,已经为东南根据地挖掘出了一大批华东地区当前比较优异的机械、电子、材料等方面的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在到达皖南根据地不久,就开始对寻淮洲根据后世记忆画出的许多后世比较成熟又适合这个时代制造的军械设备图纸进行研究。寻淮洲的图纸,无不让这些这个时代的国内顶尖科技人才都大为叹服。

大家一致公认寻总司令还真实个天才。居然能设计出如此先进精妙的武器装备。

寻淮洲听着当然是一笑了之,心里倒是想念起周涛来了。

若是周涛也在这里该多好啊,以她这个军事科技奇才,她那大脑里装着的就算是在后世也是最为先进的各种军事科技知识和军械装备的图纸方案,若是也用带到这个世界上,那么还不知道会产生多大的效果呢。

每想到这里,寻淮洲心中不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怅然若失的感觉,虽然理智告诉他,这辈子他再也没机会见到周涛了,可是他却没法阻止自己对周涛的刻骨思恋。

当然,寻淮洲不会将希望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思恋中的,他也自己在后世最擅长的也是政治和军事历方面的知识。

对于军事科技这些方面的知识,自己虽然也有过比较深的涉猎,不过毕竟不是自己的主要爱好和主攻方向,所以相比周涛来说,自己在这方面还是短腿,所以,寻淮洲已经开始考虑如果从欧美地区大规模挖掘当代优秀的科技精英,和大量的技术人才来了。

不过寻淮洲知道,人是不能一口吃成胖子的,有许多想法,自己虽然可以在脑子里构思,可是,在现阶段,却还不能来出来实施,毕竟,当前红军面临的是如果控制住更多的地盘,如何更有力地站稳脚跟,以最有利的姿态迎接抗日战争到来的大问题。

关于可以挖掘人才储备和研究方面的想法,自己还得要先放一放,等到合适时机在付诸实施吧。

告别了秦恒民后,寻淮洲又投入到其他方面的棘手事情中去了。

寻淮洲几乎抓紧自己在东南的每一分每一秒,来为未来的东南坚守,做着准备。

他知道,仅仅凭借自己这么短暂的时间,筹备下来的皖南地区的各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好在东南地区现在各方面建设已经基本走上了正规,走向了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建康道路。

对于粟大将,寻淮洲更是放心,最近几个月中,粟大将展现出来的天才军事指挥才能,让他也深感钦佩。

寻淮洲知道,是金子总归会闪光的,粟大将这样的军事天才,只要历史给他一点点机遇,他就会闪耀出极其璀璨的光芒。

尽管如此,在出发前,寻淮洲还是多次找粟裕谈心,尤其是交流新纳入皖浙赣根据地的天目山区的坚守问题。

因为这个地区位置极其重要,在未来的抗日战争中,只要我军能够坚守住该地区,就将会是直插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极大地威胁敌人控制的主要大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地。使得敌人在华东地区无稳定后方。

让敌人根本不敢放开手脚,深入中国腹地进行大规模作战。

当然,正因为如此,浙北和皖南坚守,就会变得尤其艰险,敌人一定会用重兵,对该地区进行大规模、多层次、长时间围剿。

因此,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为未来的险恶作战环境就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未来的艰难困苦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要对能够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有充分的信心和坚强地信念。

更重要的是,全军必须用实际行动做未来的抗日作战做好针对性地训练和筹备。

当然在未来的东南坚守中,皖浙赣坑道群将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了皖浙赣坑道群,就可以使得在红三方面军在大范围、远距离、高机动的兵力机动上,完全掌握了主动。

这将会使得皖浙赣边区变成真正的铜墙铁壁。

更是要让皖浙赣边区成为日本鬼子的死地。

按寻淮洲的构想,东南坚守可不单单是卡住东南咽喉这么简单。

这里还要成为能够不断地吸引鬼子,大量歼灭鬼子的有生力量,最后改变整个抗日格局的抗日大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一环。

所以,寻淮洲在和茅以升等人的交流中,也已经将建设从黄山到天目山的主坑道,作为当前坑道建设的重点。

同时,寻淮洲也让方志敏等主要领导再次加强坑道建设的力量。投入更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并且,抓紧时间,采购和储备更多的钢铁、煤炭、油料、粮食、棉花等战略物资,做好东南坚守十年的战略储备。

好在这次浙北用兵,缴获的财富太过惊人,那些浙北、苏南地区地方大户这些年剥削、掠夺的财富让人乍舌,许多人家均富可敌国。

对这些人家,寻淮洲当然会毫不客气,他可不想让这样大量的财富,在两年后落到了小日本的手里,成为资助日本人继续打侵华战争的基础。

在寻淮洲此次的突然行动中,这些人家几乎都没有来得及转运一点点财富,所以现在都成了红军的缴获,成了东南抗日民主政府的主要财源。

得到了这些巨量的财富后,东南抗日民主政府现在的财力,可比国民党当局充实多了。

已经变得财大气粗的使得皖浙赣抗日民主政府的主要领导,当然不会对寻淮洲这个大财神有过多的怨言。

皖浙赣抗日民主政府的同志在接到寻淮洲关于加强东南坑道建设投入的要求后,没有一点犹豫,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在布置完当前的主要工作后,时间已经到了四月底。

四月二十九日夜,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九万人以及皖浙赣军区地方部队四万人,共计十三万部队,在粟裕的领导下发起了沿江战役。

沿江战役的发动,拉开了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执行外线出击方案的序幕,也开始了中国现代战争史上,极其瑰丽多彩的解放战争的进程。

现在,甚至寻淮洲也没预料到,自己这次外线出击,将会给中国革命格局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

第九十七章 华中大决战一

 昨日推荐满百,今日继续两更,现奉上第一更。

-----分隔线----

四月二十九日夜,红八师一旅,在两万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对安徽长江边的铜陵发动了佯攻作战行动。

同一时间,红八师二旅,在另外两万余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发动了对安徽安庆地区的佯攻作战。

粟裕则亲自率领内线军团主力三个师和各直属部队,在早就深入这一地区的特战二大队的特战队员的配合下,于二十九日夜,对长江边的池州地区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到三十日傍晚,不到一天一夜,池州城易手。

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以极小的代价全歼了国民党驻守池州城的两个师共两万四千余人。

同时控制了池州地区的长江沿线共八十多里的水道,随即,部队立刻对这一水道实施戒严。

原本就偏向江防作战训练的红九师迅速组织沿岸船只,开始封锁长江,同时为外线军团十二大军准备渡江船只。

因为池州地区的长江水道相对狭窄,因此大小船只均能渡江,这为外线军团渡江提供了不少方便。

而此时,早就秘密潜入长江北岸的外线军团特战一大队,也完成了控制池州地区长江对岸外线军团渡江登陆场方圆几十里地区的控制。

五月一日夜间开始,寻淮洲率领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十一万八千人,从安徽池州地区分五个夜晚,秘密渡过长江,开始了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漫漫长征的传奇。

外线军团渡江作战的同时,粟裕指挥已经完成池州地区作战任务的红十师和红十五师,挥师西进。

与五月四日攻占了国民党长江南岸的安庆重镇,再次歼灭了国民党两个多师的兵力。

在此之间,各自聚集了国民党四个多师的东面芜湖方向和西面九江方向的国民党军队居然只是出城做了做样子,以每天行军二十里路的速度爬行。

直到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全部度过长江,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胜利完成掩护作战任务,于五月八日,全部回师根据地,将攻占的两个城市丢给了国民党军队。

这两个方向的敌军才姗姗来迟,完成了对铜陵的救援和对安庆、池州的收复。

为此,国民党宣传机构还在大吹特吹,说此役消灭了红军六万多人,一举击溃了红军侵犯长江沿线,控制长江水道的阴谋。

因为红三方面军外线兵团此次渡江行动隐蔽工作做得非常好,而且均为夜间行动,国民党蒋介石虽然知道红军派出了部分部队渡江,却摸不清虚实,不知道此次渡江人员究竟是多少。渡江后的去向是哪里。

蒋介石一方面命令江北各主要城市严加防范,加强侦察,一方面严令空军侦察机每天在安徽长江北岸附近侦察巡逻,希望能找到红军渡江部队的规模去向等有价值的信息。

这时,寻淮洲率领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主力正穿行在大别山区的崎岖山路上。

红三方面军先头部队渡江之后,就在特战中队的配合下首先拿下了池州对岸不远的大别山南麓的安徽重镇桐城。

随即大部队桐城做了简单休整后,立刻马不停蹄的有桐城一直向北,进入了大别山区。

红七师作为外线兵团的前卫师,在特战大队一中队的配合下最早进入了大别山区。

这几个月来,侧重于山地作战、训练的效果明显就显现出来了。

一红七师师长黄英特在特战一大队第一中队队长张德旺的配合下,一路上是攻城拔寨,从五月一日夜间秘密渡江,用昼伏夜行的方式,秘密行动,一直到五月十三日为止,短短十三天间,边行军边作战,长途奔袭近三百公里。

先后控制了安徽的桐城、岳西两县和和湖北的英山县和罗田县。

这几个县原本就没有什么国民党重兵,最多也就是一两个地方保安团。

在特战队员的配合下,红七师先头部队都是通过秘密手段,兵不血刃地控制了这些县城和沿线的个乡镇。为红上方面军大部队秘密通过该地区清理了道路。

寻淮洲和王如痴是随红十一师乔信明部由最后一夜度过长江的,

随即就赶往桐城县城,在桐城县城经过简单休整后,部队即沿着红七师开辟的道路,穿行在了大别山区里。

此次,跟随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一起渡江北上的,还有苏皖浙闽抗日民主政府和苏皖浙闽军区的大量工作组和游击队。

他们是进入大别山区,准备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

大别山区原来就有比较好的革命传统,此次东南分局决定排出部分力量进入大别山区开展工作。

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当初寻淮洲主持制定的皖浙赣根据地发展目标。

在挺进大别山的工作组站稳了脚跟,能真正立下足来后,红三方面军内线兵团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