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刹住话头。看着拜巴尔不说话。
拜巴尔一下站起来,很是惶急地道:“陛下,你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地事情。旭烈兀贪得无厌,即使你把我们交给他,他仍会打你们,要你们做他们的奴隶。”
李隽在这里刹住话头。目的就是要他想歪点,吓吓他。目的已经达到,笑道:“尊敬的苏丹陛下,你想错了。我们是朋友,我怎么会做这种事呢?我的意思是说,对付他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他打一仗,把他消灭在中原。”
拜巴尔见李隽不似作伪,提着地心放了下来。有点不好意思,道:“尊敬地大皇帝陛下,请你原谅,我错了。”
“尊敬地苏丹陛下,你言重了。”李隽笑着拉着拜巴尔坐了下来,道:“我现在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拜巴尔近几年是事事不顺,不要说好消息稍微象样点的消息都难听到一个,乍闻有好消息。不由得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道:“请问陛下,是什么事?”
“旭烈兀率领三十万军队来到中原没错。不过,现在他正从汴京向虞城扑来,身边只有不到三万人,这可是消灭他地好机会。”李隽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我是想在这里设仗,把旭烈兀做掉。请你来的目的,就是请你到战场上看我们如何收拾他的。他是你的敌人,你是我们地朋友,旭烈兀也就是我们的敌人,收拾他是我们该做的。要是尊敬的苏丹陛下在场亲眼目睹旭烈兀的覆灭,那该是多好,是我们送给朋友的最好礼物。”
拜巴尔一下站起来,道:“陛下。这事就让我们去做好了。”
“你们就那么一点人。都是种子,将来复国还用得着。死一个就少一颗种子,这事万万不行。”李隽一副深切为朋友着想的样子。
拜巴尔很是感动,道:“请陛下放心,我们还有几万人,对付旭烈兀足够了。陛下,这事就交给我们吧。”
“把你找来的目地就是要你去对付他,这话我不好直接说,这才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这是你自己往圈子里钻,倒省了我不少心。”李隽在心里暗笑,故作思索状,想了一下,道:“既然苏丹陛下想报仇,本着朋友的友谊,就你们上吧。”
拜巴尔很是激奋地道:“谢谢陛下。”
李隽再一次做好人,给拜巴尔解决难题,道:“陛下,打仗说到底无非就是打的银子,你们现在没有银子了,这仗不好打。我看这么着,你们的军费就由朝廷出,打胜了还有奖赏,一切都依朝廷的律法办理。”
拜巴尔的银子不多,都准备克扣军饷了,要是把这事转到南宋身上地话,无异于解决了他一个天大难题。更何况,南宋现在的军功奖励非常丰厚,要是他们仗打得好,这奖赏就会更多,拜巴尔高兴得不得了,道:“谢陛下。”
“还有,你们的住房已经造得差不多了,接着就该给你们的人找点事做。我想过了,朝廷会帮你们,我们的商人会雇佣你们的人,工钱照付。”李隽真是个大好人,什么事都给拜巴尔想好了。
正如李隽所言,拜巴尔他们现在最急需的就是工作,有了工作才能有收入,才能维持长远的生计,拜巴尔正为这事犯愁呢,没想到李隽居然把这事也给他连带解决了,心中之高兴非笔墨所能形容,道:“谢陛下。”
“你就去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你的臣民。”李隽非常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拜巴尔施礼后,兴高采烈地去了。
兴奋得快跳起来的拜巴尔没有想到,他提出地要借银子一事仍然没有解决,李隽也不可能借银子给他。
拜巴尔一去,廖胜功他们笑成一片,齐声颂道:“皇上圣明!”
他们地意思是说李隽不费吹灰之力就弄到一支几万人的炮灰,而且这些炮灰还是能征善战地精锐部队,对于南宋有莫大的好处。拜巴尔急于解决燃眉之急,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军饷由南宋出的话,无异于南宋掐住了他地脖子。要他怎么就怎么。
再者,马木留克军队就会感激南宋,就会听从他们的号令,一句话,李隽已经把手伸向了拜巴尔的军队,当然方式非常巧妙。
至于给马木留克军队军饷一事,李隽根本就不在乎。对于李隽来说,这些军饷不过是蝇头小利。重要的是可以少死很多南宋军人,这就够了。
拜巴尔这一答应,他的军队无异于成了雇佣军,而南宋朝廷就是雇主,要他们怎么着就怎么着。李隽不愧是学者出身,连出道选择题都如此有水平:拜巴尔无法选择!
“这事应该给祥甫说说,要他安排安排。”李隽笑着道:“大量的丁壮入伍了。我们需要很多人手,他们的人我们总不能闲着不用吧?一个人一分力,他们那么多人,总会出很多力吧?他们这些人久处海边,其中不乏很好地水手,在海上的经验很丰富,可以把他们招募去码头上做工,去当水手。有了他们地帮助,我们海外生意会做得更大、更远、更加兴盛。当然,那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厂就不用他们了。”
赵良淳笑着道:“这下可好了,朝廷又多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还有这么多人给我们做工。皇上真是神机妙算,一石二鸟!”
“别拍马屁了。我们也来研究一下,这一仗怎么打。”李隽走到地图前,道:“朱将军,你要从现有的火炮中抽调出一部分,部署到这里。”
朱瑞祥有点奇怪地问道:“皇上,这里和我们马上发起的东线围歼战没有什么关系,请恕臣愚昧,还请皇上明示。”
李隽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廖胜功,道:“廖将军。你以为呢?”
“皇上。这个主意不错。”廖胜功给朱瑞祥解释,道:“这里部署一部分火炮。有两个用处。一是防止拜巴尔耍花招,他要是耍花招的话,就用火炮打过过去。另一个作用就是对付旭烈兀。旭烈兀是一个很难对付地对手,拜巴尔估计占不了便宜,会给打败。他一败必然是向东撤,他就成了我们的诱饵,会把旭烈兀引入伏击圈。”
拜巴尔处于流亡中,他肯定会想法子减少自己的损失,一见情况不对就会闪人,要是不在后面给他点压力,他还不为所欲为?这招就叫逼上梁山!前有旭烈兀大军,后有南宋炮兵,要是他不力战的话,不是给旭烈杀光,就是给南宋炮兵炸个血肉横飞。
当然,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到时要是旭烈兀和拜巴尔咬得很紧的话,南宋也用不着太多顾虑,可以放心开炮就是,炸死的又不是自己的人,用得着心疼吗?
朱瑞祥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火炮就可以齐发了。”
李隽笑着打击朱瑞祥,道:“别高兴了,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你地炮兵能够按时部署到位吗?”
“皇上请放心,不会有问题。”朱瑞祥信心满满地道,道:“现在的火炮可好呐,铜炮沉重,不好部署,臣就把钢炮部署在那些铜炮不好运到的地方,到时,只要皇上一声令下,臣保证贴木儿和巴布尔这些鞑子在这个世界消失掉。”
一想到钢炮可以部署到以前铜炮无法或是很难部署到的地方,比如山顶,可以使宋军获得更加有效的火力支援,朱瑞祥的嘴巴笑得快裂到耳根了。
“看把你乐地。这都是黄永善他们的功劳,应该给他们好好记一功!”李隽也是高兴,道:“这可真是难为你们了。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你的火炮,你可要加紧准备。”
朱瑞祥谦道:“皇上,这可是不是臣的功劳,都是老百姓帮我们。要不是老百姓帮助我们,火炮也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部署好。皇上,你放心好了,有了老百姓的支持,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
他这话立时得到廖胜功,赵良淳,欧军行他们的赞同,道:“朱将军说得极是,要不是中原老百姓心向朝廷,给我们提供无私的帮助,我们的难度会很大,也不可能打得这么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隽非常感慨地道:“前辈先贤早有诲言传世,而蒙古人竟然不顾,倒行逆施,屠戮百姓,要老百姓不反他们都难。”
这可是实话,自从成吉思汗征战以来,蒙古人走到哪里就杀到哪里,他们所过之处必然是一片废墟,难有活着的生物,造成了历史浩劫。在暴行面前,老百姓要不反抗他们就不在情理之中了。
廖胜功很是感慨道:“不知道有多少中原百姓无辜送掉性命!”
自从宋室南迁之后,中原之地就再无朝廷,老百姓沦于异族之手,任由异族奴役,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死于道旁,他们听说地惨事不在少数,当此形势大好之时,不得不感慨万千。
“那我们就用铁和血为百姓讨还公道!”李隽地右手指关节重重敲在桌子上。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五十六章 东线围歼战
郭侃半躺半卧睡在一张软榻上,给两个太监抬了进来。郭侃双手按住软榻,就要撑起身子,忽必烈大手一伸,按在他肩上,道:“忠和,免了。”郭侃喉头发出咕咕的声音,忽必烈点点头,意示明白他是在向自己请罪。
忽必烈扶着郭侃靠在软榻上,道:“朕把忠和请来,是想和忠和商量一下。忠和,朕以为,就目前形势来说,东线最为危急,不过那里有贴木儿、巴布尔,还有三弟赶去,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的事情。西线,有阿术和张弘范,虽是不利,亦能支撑。最让朕担心的是南线,南线南朝有数十万大军,朕估计,南朝必然会趁三弟大军真正发挥作用之前下手,忠和,你以为派谁去合适?”
想了一下,郭侃在纸上写道:“臣愿往。”
郭侃现在残疾得成了废物,但是他的头脑没坏,才情仍在,要是把他派往南线是最好,忽必烈摇头道:“忠和,你身体欠佳,不宜过渡操劳,就不用去了。”
摇摇头,郭侃在纸上写道:“皇上,臣去为宜。”
就目前来说,忽必烈身边并非没有独挡一面的人,比如贴木儿,巴布尔都是不错的人才,可是他们已经陷在东线,除了郭侃外还真找不出来一个人来,对于这点忽必烈也是明白,沉吟了一阵,道:“忠和如此忠心王事,朕心甚慰。只是,太也劳累忠和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诸葛亮的名言,意思是说他会尽忠到底。
对于这点,忽必烈并不怀疑,道:“忠和是朕地大忠臣,朕信得过。忠和,现在的情势,对于朝廷来说有利。也有不利。不利的是,要是南朝在短期内动手。三弟的军队还没有发挥出作用,问题就麻烦了。有利的是,朝廷在得到三弟的援军之后,实力大增,只要三弟的军队发挥作用,这胜局就定了。忠和,在先前朝廷处于不利境地。你们这些汉臣就没有想过投靠南朝吗?”
郭侃提笔在纸上写道:“臣不敢。”
郭侃忠臣,没有这种大逆不道地想法,忽必烈信得过,点头道:“忠和,你给朕说实话,你们这些汉臣有没有希望南朝取胜?”
点点头,郭侃在纸上写道:“臣也是汉人,汉人的朝廷北伐。光复中原臣心中所愿!”
看了郭侃写地字,忽必烈并没有说话,而是沉默良久,叹道:“忠和,从你祖父追随太祖起,你们郭家已经三代在朝廷为官。你们的汉人情结就这么难以斩断?”
“谢皇上隆恩眷顾郭家三代,臣无限感激!臣毕竟是汉人,这是臣的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臣的祖父是汉人,臣的父亲是汉人,臣也是汉人,臣的后人还是汉人!”郭侃轻叹一声,在纸上如是写道。
这话要是换个人。必然会暴跳如雷。忽必烈却只是微微一笑,很是赞许道:“不忘根本的臣子才是真正地忠臣!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现在的南朝皇帝是一个大有为之君,正是你们汉人期待了百年才出的一代明君,你就没有想过投靠过去吗?以忠和之才,要是回到南朝,必然是高官厚禄,还会有一个美好的名声,你为什么不做呢?”
郭侃缓缓摇头,在纸上写道:“南朝招臣数次,都给臣拒绝。”
这也是事实,忽必烈知道,问道:“忠和为什么拒绝你们汉人朝廷的招降?”他还真的有点难以理解。
“吾已胡服!”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李陵的名言。
李陵本是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曾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国境一千多里,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围歼他。李陵且战且退,一直打到快到汉境,匈奴单于都拿他没办法,准备放弃全歼他的打算。就在这时,一个叛徒出卖了李陵,把李隽地困境告诉了匈奴单于,单于整军再战。李陵不想让士卒无谓而死,把士卒遣散,投靠了匈奴。
李陵投靠匈奴,本来是想找到机会反水。没想到历史和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姓李的汉人军官教匈奴军队汉军的战术,这事给西汉的间谍发现了,却误以为是李陵干的,汉武大帝一怒之下,把他地家人全给杀了。从此以后,李陵绝了回归的念头。
到了汉宣帝时,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国力又恢复了强盛,汉宣帝决定把汉武大帝击胡的大业进行下去,对匈奴大举用兵,进行战略追击,派人招降李陵。李陵和汉使见面后,谈了一阵话,汉使提到要他重回汉朝一事,李陵什么话也没有说,沉默了许久,最后才说出了一句话“吾已胡服!”
这话的意思是说他虽是汉人,但他毕竟投降了匈奴,不打算再回归汉朝了。李陵说到做到,他在匈奴过完一生,没有向匈奴出过一条计策,比起李广利这些叛徒好了许多。他死后,他要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汉界,还立了一块碑,就是《杨家将》里面杨老令公撞死的那块碑。
可以想象得到,李陵在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荡,他真地是很想回到自己日夜思念地汉朝,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异国之地。
对于郭侃这种复杂的心情,忽必烈也能理解,沉默了一阵,才道:“有情有义,不忘根本,才是一个大忠臣所能具备地可贵品质。忠和,南线之事朕就托付给你了。”感叹道:“朕之得忠和,无异于先主之得孔明。”
“谢谢皇上。”郭侃含着热泪在纸上写道。要是换个人,可以想象得到。在知道了郭侃心里的真实想法后,绝对是不会派郭侃去南线。而忽必烈还非常放心,没有过人地气度是不可能做到这点,任谁都会感动。
让郭侃感动的事情还没有完,忽必烈接着道:“忠和,要是情况不对,你可以归顺南朝。你放心。朕不怪你,会善待你的家人。会把你的家人送来与你团聚。”
郭侃这次没有写字,而是靠在软榻上哭了起来。
忽必烈也是鼻子发酸,拍拍郭侃的肩头,什么话也没有说。离愁别绪之情笼罩在屋里。
也许是忽必烈感到这是他和郭侃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才说了这么多的话,其中有好多是不该说的话,但却是最知心地话。
XXXXXXXXXXXXXXXXXXX
“起床了!你们这些贪睡的家伙。快点起床。”一个个军官在军营中大吼大叫,把那些在睡梦中地军卒给惊醒过来,手忙脚乱地穿衣。
一个军官大手一伸,一巴掌拍在一个正在打呵欠的士卒肚子上,骂道:“就是猪都给吵醒了,你还打呵欠,我帮你打。”右手一伸,就要再次拍下去。士卒好象火烧了屁股似的,一下从床上跳起来,道:“不要打了,我醒了。”嘀咕道:“我又不是猪,干嘛骂人家是猪。”
“只有猪才象你这样贪睡。”军官反驳道:“动作快点,马上开饭了。去迟了吃不了饭,战死了也是个饿死鬼。”大步走向另一张床。
在军官们的努力下,不一会儿功夫,熟睡中的军卒们全部起床,穿好衣服。
“全体集合。”军官一声令下,冲锋号一响,军卒们跑步而来,很快就拍好队列。
李隽在廖胜功,赵良淳的陪同下,站在当地。看着集合的军队。李隽在宋军眼中具有神明一般地地位。也许他的地位比神明还要高上几分,士卒看见他无不是心气大振。齐声欢呼道:“皇上万岁!”
挥挥手,将士们安静下来,李隽进行战前演说道:“将士们:你们脚下这片土地叫中原,是华夏的腹心之地!一百年前,女真南下,二帝被俘之后,这片土地就沦于异族之手。现在,朕率领你们打回来了!经过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收复了广大的地区,这都是你们英勇行为的最好回报!现在,北伐以来的第一次会战就要开始了,你们的英勇行动将流传后世!你们地子孙将铭记你们的英勇!将士们,用你们的英勇行动报仇雪恨!”
大手一挥,在军官的指挥下,士卒跑向食堂,开始饱餐战饭。
“皇上有旨,只准吃八分饱,违令者打三十军棍!”军官在食堂巡视,一遍又一遍地传达着李隽的旨意。一般来说,在大战之前,是要将士们放开肚子吃,但李隽考虑到这是大战之前的最后一顿饭,吃得太饱了反而不利,才下令只吃八分饭。
为了把李隽地旨意最好地贯彻下去,除了进行定量发放食物外,还派人专门监管。因为人不同,食量也不一样,有的人吃得多,有的吃得少,要是仅仅是定量的话,会有遗漏,会出问题。
北伐以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