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元风流-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说唐朝的女xing社会地位很高,王维只能“呵呵”了,或许得出这样结论的关键原因,便是因为那些贵妇人啊公主之类可以肆意放荡的玩男人?
第38章 竞争对手()
王维虽然对这郑淑颖没有任何兴趣,但在刚刚郑淑颖沉默时,却也突然想到,这郑淑颖的兄长名叫郑虔,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郑虔出身的荥阳郑氏家族,史称“累数世而屡显,终唐之世而不绝”,“簪缨门第,诗礼传家”。少时即聪颖好学,资质超众,弱冠时,举进士不第,困居长安慈恩寺,学书无钱买纸,见寺内有柿叶数屋,逐借住僧房,ri取红叶肄书,天长ri久,竟将数屋柿叶练完,终成一代名家,成为士林佳话。开元始,初仕通直郎行率更寺主薄,为东宫椽属,专掌薄书事务,位任轻,却因才学出众,见赏于宰相苏颋,“临以忘年之契”。
郑虔算得上盛唐着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jing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郑虔学富五车,jing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以及历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书法家等专业xing辞典之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唐玄宗还赞扬郑虔为“郑虔三绝”,他诗、书、画三者皆jing妙,若没有ri后王维后来居上,郑虔也不会沦为王维的陪衬,因为在《封氏见闻录》卷五中曾记载:“玄宗时,王维特妙山水,幽深之致,近古未有。维终于尚书右丞。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维。劝善坊吏部尚书王方庆宅山水院有虔山水之迹,为时所重。虔工书画,又工诗,故有「三绝」之目。而宦游途迍蹇,终于台州司户焉。”
“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唯。”无疑体现了这一点,不过此时的王维,当然不知道郑虔在历史上有那么大名气,他只是根据原来的记忆,知道郑虔也是个名士,还被宰相欣赏,这便足以让王维觉得有结交的价值了。
事实上,按照王维那yin暗的心理,他觉得郑虔绝逼也是个会作秀的人,而且是被迫不得不作秀,作为荥阳郑氏的嫡系,郑虔绝不会穷到无钱买纸的地步,哪怕这个时代的纸确实不便宜。
当然,需要明白的是,并不是说一个名门世家的嫡系家中就非常富贵,因为嫡系往往有好几支,有处于主导地位的,也有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的,严格来说,王维的这个嫡系身份水分就比较大,处于受支配地位,不过如今从太原王氏分出,那也算是摆脱了枷锁。
郑虔因为举进士不第,家中划给他的预算也被他耗尽,便灵机一动,“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ri取叶肄书,岁久殆遍。”然后名声大噪。
为什么要去慈恩寺用叶子写字?因为慈恩寺本身就是个吸引人目光的地方,或许慈恩寺大家听起来只是觉得耳熟,若是在慈恩寺后面加上“大雁塔”三个字,肯定就耳熟能详了,没错,这大雁塔就在慈恩寺内,而去慈恩寺大雁塔烧香拜佛的达官贵人可是非常多的,慈恩寺可是长安最着名的寺院之一。
于是这一来二去,郑虔的名气就这样刷起来了,名气有了,再通过原本郑氏的人脉,宰相苏颋直接推荐他做官,那也无可厚非,反正在唐朝,有没有进士出身并不重要,不会像宋、明之时,当官之后坐在一起交谈时,首先要说一说自己是哪一届进士几甲几名,要是没个进士出身,都不好意思见人,总觉得矮了一头。
不过这一切都是王维yin暗心理发作,自己随意猜测而已,也不排除郑虔本来就没想着刷声望,但一不小心就因为用叶子练字这件事成名了,可他为什么就选在慈恩寺大雁塔呢?可不仅仅只有慈恩寺有红叶。
当然,无论如何,郑虔的才华是不会作假的,刷声望攒名气的前提就是要有才华,就好比后世的明星无论怎么炒作,真正能站得住脚的,便只有靠自己的实力一样,炒作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
想到郑虔与苏颋的关系,王维的心中顿时热切起来,觉得此时眼前的郑淑颖也不那么碍眼了,现在的王维因为家族危机,功利心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只要他认为对他仕途有帮助的人,他都不介意结交一番,至于那位“玉真公主”,则排除在外,他可不想重蹈梦中的覆辙。
王维想要从一个有潜力的职事官做起,而不是像“太乐丞”这种近似伶人的官职,所以他从来不会为自己能做出什么jing妙的诗歌而沾沾自喜,因为诗歌的主要作用便是他用来向上爬的工具,其他的作用都是次要的。
王维可不想ri后因为当了一个毫无发展潜力的职事官,心灰意冷半官半隐,然后使得家族情况变得恶劣,于是便郁闷的偶然作一首这样的诗:“ri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小妹ri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yu奋飞,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ri已薄,禅寂ri已固。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小妹(王绯)ri成长,兄弟(王缙)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中虽然后两句“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有些夸张,只能算是发一发牢sao,并不是说河东王氏真的贫困到无法维持的地步,但从一流世家衰落成二流世家,也是一件非常让人不爽的事情。
王维作为穿越者,如果真的混成那样的地步,称早还是别干穿越这项很伟大的事业了。
况且,太原王氏最强的嫡系一支,已经算得上后继有人了,这位与王维同辈的竞争对手,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王翰,便是写出那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的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yu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比王维大了将近十岁,他二十岁便进士及第,可谓才华横溢,人脉广泛,对比王维,他最优势的地方,无疑便是有王仁皎这一旁系的助力,不过他此时还居住在太原本乡,并没有急着出山做官,他在等待机会,毕竟他本人可是极得节度使张嘉贞的赏识,而深受唐玄宗器重的张嘉贞现在已经在谋划入阁拜相了,可以想象,一旦宋璟、苏颋这套班子退下去,王翰的chun天便来了。
当然,王翰本身与王维的关系并不算差,小时候王维还跟着这位豪迈不羁的族兄玩得很融洽,但王翰那一支与王维这一支的关系,那就让人不敢恭维了——最后的结果王维这一支分出太原王氏。虽然其中王仁皎是王维这一支的直接敌人,但他的背后,当然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影子。
太原王氏的家族内斗,消息基本上是不会传扬出去的,那可是大大的丑闻,不过有时候整个家族的资源是不得不集中到一支上的,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家族的发展,哪一支的力量大,便可成为主干,王维以后所要做的,便是要让河东王氏这个分支盖过太原王氏主干的名头,不这样做则无法让他念头通达。
在通过记忆知道王翰才是“正统”的太原王氏嫡系公子之后,王维便有些惋惜——子羽阿兄,有我在,你以后安心做个小官,当个名垂青史的边塞诗人,就足够了。哪怕他与王翰的私人关系再好,在有能力时,他也要打压这个族兄。
已经在郑淑颖面前摆正心态的王维,自然不动声se的改变了自己那种“冷淡疏离”的xing子,在不经意的用语言试探出,郑淑颖与郑虔的关系还算不错之后,王维便愈发有耐心了。
而见到“内向”的王维,渐渐变得“开朗”,这不得不让郑淑颖心中激动,向来颇为自恋的郑淑颖,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的魅力终于“征服”了这位清俊儒雅的才子。
毕竟她竟然可以让一位看起来就比较清冷的名门公子,变得开朗健谈,偶尔还有风趣幽默的话语冒出,让她心情愉悦,而王维的旁征博引展现出的知识广度,则让郑淑颖异常佩服,觉得这王维年纪轻轻有如此才华,却也是下了苦功的。
王维见到郑淑颖眉开眼笑,那厚厚的水粉都掉落了几层,强忍着恶心,觉得关系差不多已经算拉得很近了,毕竟两人都互相称呼名字了。
于是他不想再扯淡下去,终于图穷匕见,他用一贯温和淡然的声音说道:“淑颖,我本人喜爱山水画,近ri还在吴供奉那里学习,不过总觉得自己达到了一个瓶颈状态,想来是因为缺乏交流所致,而你兄长郑主簿善画山水之名天下皆知,让我向往已久,不知淑颖可否替我引见一番?”
郑淑颖在王维的东拉西扯之下,一点都没有察觉到王维前面取悦她,全是因为她兄长郑虔的缘故,于是她沉吟片刻,正yu答应,然后眼睛突然瞪大了,因为她发现,一大波僵尸正在接近!
不对,是一大波穿着绿纱红裙的“红牡丹”正在接近!
============
求收藏票票~~~~~
第39章 嫡庶()
这一大波“红牡丹”,自然便是杨彤萱与孙莫寒这一行人了,由于这一群女子极其惹眼,一路上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其中就有比较好奇的太学、国子学、四门学的男学子们。
第41章 道阻且长()
崔璎珞听到王维的话,极其赞同的说道:“太好了,阿维早就该搬出来住了,那样的地方阿维居然忍受了将近两年,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王维心说这可不是我愿意的,是本来的那位王维,比较清苦耐得住寂寞,如同苦修者一样,不过也正因如此,使得王维的基础非常扎实,这完全便宜了现在的王维。
“我也是知道阿维是怎么想的,大概是为了锻炼自己,只是住在学舍之中,实在有**份,还常常会被人恶意刁难,不过这些阿维全部都忍下来了,让人不爽,阿维你早该像现在这么高调有魄力了……”
崔璎珞其实对王维之前的那种无限忍耐的jing神非常看不惯,觉得他太过懦弱,无法给人安全感,但经过那番变故之后,仿佛瞬间就成熟了,给人的感觉也越来越强势,唯一不变的,大概便是王维对她的宠溺与纵容。
王维脸上浮现出难se,他淡淡道:“可是我河东王氏在长安的房产早已在家父从长安转地方官时出售了……”
崔璎珞大包大揽道:“没事,我家有好几座宅子在长安,你随便选一座就行了。”她的语气显得异常轻松,那些价值不菲的宅院在她眼中似乎非常渺小,这让那些费尽千辛万苦想要在didu搞一套房产,以跻身所谓上流社会的人们情何以堪。
若是以前的王维,定然是要推辞的,他的傲气无法让他寄人篱下,而他的推辞绝对会引起崔璎珞的不满,心中暗骂这个表兄就是太迂。
但现在的王维,只是沉吟片刻,就痛快道:“那就拜托璎珞了,不过我希望小一些的宅院,靠太学近一些,最好环境幽静,闲杂人等稀少,我既然已经决定参加来年科举,就准备最后将自己所学的一切都梳理一下。”
崔璎珞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她觉得自家阿维痛快洒脱多了,虽然比以前少了些忧郁气质,但现在如此“阳光”的阿维,吸引力更增加不少了呢!
嗯,王维现在的“阳光”,那就是表面上微笑得温和美好,但背地里捅起刀子来决不手软,除了真正的亲人不会利用以外,其他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能获益的多少,来心安理得的随意利用。
“那就去崇义坊的那座宅院,崇义坊就隔着务本坊一条街,也算得上是最幽静的一个坊了,里面连市场都没有,不少宅院都被树林包裹着,互相间隔开来,绝对无法被打扰。”
崔璎珞很快就想到了这样一个符合王维条件的宅院,而王维对此也非常满意,道谢之后便准备马上搬出学舍,他是一刻都不想待在那种跟笼子一般的学舍之中了。
因为与贺知章过硬的关系,再加上如今王维声名鹊起,国子监的韩祭酒对王维的要求可以说是大开绿灯,甚至还告诉王维,他只要走个过场就能获得“生徒”的身份,也即是说,可以直接参加省试。
这无疑对那些在地方上要千辛万苦考乡试成为举人,然后再参加省试的考生很不公平,但这样的事情,无论在中国什么时代都显得极为正常,有权有势有关系的人天生就有个良好的起点。
而通过乡试考取的举人若在省试落榜,且不说没有殿试的资格,回乡后连举人的身份也无法保留,唐朝与宋朝的举人,和明朝的举人,区别就在这一点。
当然,韩权能给王维这么大方便,除了王维的那些外在条件以外,他对王维的学业情况非常了解,自进入太学两年以来,就踏踏实实的学习,可以说是真正的学霸,让很多国子监的教授与助教都很欣赏。
否则,韩权是不会对王维这么有信心的,若是让水平不行完全是走后门的纨绔成为“生徒”的话,他还要掂量掂量,但对王维,他没这个担心。
办完一切手续之后,坐在崔家马车上的王维,闭目养神的他脸上稍稍带着疲倦之se,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完美进行着,第一步名声算是完全炒作出来了,第二步人脉则还积累的不够,贺知章虽然对他欣赏,但以贺老现在的地位,却无法起绝对xing的作用。
一般来说,通过省试几乎便有了成为进士的资格,毕竟殿试只是在那些通过省试的人之中排名次,分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多少多少名,三甲多少多少名之类,所以说,省试算是唐朝科举中最关键的。
能够决定省试名额的主考官,一般都是由礼部侍郎担任或任命,因此能决定通过省试与否的人,便是礼部侍郎,来年的科举,便是由礼部侍郎张廷负责,而王维与这位正四品上的高官,却没有任何关系。
这不得不让王维觉得不踏实,他所要完成的目标,便是有十成的把握中进士,能不能成为状元倒无所谓,起码有个二甲进士出身就行了,但是,在这场几乎汇集唐朝最优秀考生的考试之中,要从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话,实在是非常困难。
这并不是说王维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把握,已经了解唐朝科举黑幕的他,早就知道,通过省试的名额,除了留出一部分给没有关系的考生以外,其余的名额都被权贵们瓜分了,这样的潜规则在科举制度没有完善之前简直无可避免。
让王维去与那些实力强劲而没有关系的考生去争那僧多肉少的“自然名额”,实在让王维觉得不靠谱,梦中的“王维”第一次科举落第,便是在那种信心满满的状态下失败的,而等到来年,“王维”果断走了玉真公主的门路,先是得了省试第一,又在殿试上夺魁,成了状元。
只可惜“王维”走玉真公主这门路的事情被弄得路人皆知,导致不少人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最后在选人授官时成为太乐丞,那些看不惯“王维”的人是这样想的,反正你当年是抱着琵琶到公主府献艺献身得了状元,以后就专注你的音乐道路好了……而且太乐丞这个官职还非常容易与皇室中人见面,这不正好遂了玉真公主的意……
所以“王维”初期的仕途可以说是非常不顺,蹉跎了多年之后,等到张九龄进入政事堂拜相后才有所起se,但张九龄很快就在与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势,“王维”自此心灰意冷,半官半隐,政治上的表现太过平庸,甚至还在安史之乱中被俘……
如今的王维,在得到教训之后,当然排除走公主路线的选择,就算走投无路不得不选择公主路线,那也应该尽量低调,别给人家知道……
除了公主路线以外,宰相路线无疑是最传统的,在科举考试之前,去宰相府中拜访的士子非常多,写自荐诗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如孟郊的那首《投赠张端公》,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那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以说是千古名句。
当然,有不少自荐诗也会写给名气大的已经任官的诗人,这应该算是第一步行卷刷名气的步骤,曾这样一个小故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中唐朱庆馀写的一首诗,名叫《近试上张水部》,临近考试前,朱庆馀写此诗献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借以征求意见,以期赏识。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所在,新娘打扮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官,如此jing心设问寓意自明,用语婉转令人惊叹。张籍感动得在《酬朱庆馀》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享誉诗坛。朱庆馀因得到着名诗人张籍的极力赞扬,众人“无不缮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