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月8日黄昏,一一七师通过高沙地区,军部电令一一七师会同一五二师,务必于10月10日12时前占领武冈。鉴于距上级要求夺取武冈城的时间只有40余小时,距武冈的路程还有30多公里,一一七师于急行军途中召集各团团长、参谋长和师机关有关人员紧急召开作战会议,部署攻城战斗,三四九团薛复礼团长和参谋长参加了会议。师作战会议决定:9日晨前,部队逼近武冈城郊;10日拂晓前,做好一切攻城准备,必须在数小时内结束战斗;由三四九团担任主攻,三五○团配合一五二师阻止敌人增援,防止敌人逃跑。
三四九团团长薛复礼参加完师作战会议后,一边走着一边向政委陈洁和副团长康应中等做了传达,立即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于9日凌晨按时进抵武冈城郊。湘西南的武冈县位于宝庆西南侧,是湘黔、湘桂的交通要道,也是衡宝敌人的左翼屏障。如果敌人控制了武冈,就能顺利地向广西、贵州方向撤退。武冈守敌为敌十四军六十三师一八九团、师炮兵连、湘保安四团及白街大队和十四军留守处共约2700余人。城四周有一道底宽5米,上宽2~3米、高5米完全封闭的城墙。城门及城墙上有密集、隐蔽的火力点,城外有副防御设施,城内有巷战工事。
部队到达武冈城外后,师团两级指挥员在勘察地形时发现,距城500米的城北一带有起伏高地,可眺望城内,起伏地与城墙之间没有障碍物,坡度平缓,又是黄土质地,便于构筑工事。遂决定三四九团由城东北突破,尔后向城西半部发展进攻。三四九团决定以二营配属警卫连为第一梯队,三营为第二梯队,一营为预备队,以二营五连、警卫连为尖刀连。随后,各分队进行动员,明确任务和做好战前准备工作。
10月10日拂晓,三四九团隐蔽进入攻击出发阵地。师又配属三四九团2个山炮连,团即组织师配属的两个炮连、团属九二步炮连、三营和一营的两个机枪连作为火力队。两个尖刀连距敌人城墙约150米,新发明的用数根电线杆制成的折叠长梯、炸药等器材提前运至指定位置。
8时40分,师团炮兵开始炮火准备,压制与摧毁敌人前沿火力点,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9时10分,师指挥所发出开始攻击的信号。三四九团五连和警卫连两个尖刀连,伴随着冲锋号声,如离弦之箭飞奔城墙。架梯组在机枪火力掩护下,迅速接近突破口。守敌从交通壕和掩蔽部钻出来射击,两个尖刀连伤亡三四十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停下来,继续勇猛前进。这时从三四九团右翼与友邻四五五团结合部突然窜出敌人一个排,抬着两挺重机枪从东向西运动,企图阻止尖刀连突破。团长薛复礼立即冲出指挥所来到机枪阵地,指挥两挺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将其击退。五连连长汪国权指挥架梯组架好梯子,开始向城上进攻。第一个登上城墙的战士何胜元与另外两名战士勇猛冲向敌群,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全歼突破口10余名敌人,并将80余名敌人赶下城墙,撕开了城墙突破口。十一班二组组长旗手袁庆林不顾敌人火力封锁,将红旗插上了城头。
在展展红旗的鼓舞下,主攻营潮水般涌向突破口,很快控制了两侧城墙,掩护后续部队向城内猛扑。城墙上守敌凭借工事向我后续部队射击,友邻部队又遭到敌人城墙西北角暗堡机枪火力压制前进困难。五连一排越过城墙后即向西发展将其歼灭,接应友邻四五五团登城。五连二、三排直插西门和城西南角,将敌人退路切断。五连一排前进中发现城墙下学校内有敌人两个排,随即以火力封锁后进行喊话,开展政治攻势,使60余名敌人缴械投降。
与此同时,警卫连将另外四副梯子架好,三四九团主力在五连和警卫连的掩护下登上了城墙,向城内攻击。康应中随团指挥所突入城内,团首长分别率领各分队,分成数路向敌人纵深挺进,将敌人分割成数块各个歼灭。二营按照预定计划向正南进攻,激战20分钟将大庙内的敌人歼灭,四、六连向南打到南城墙根,部分打出南城门外,警卫连打到东门。三营沿街两侧向南攻击,七连歼灭了县政府的敌人,八连随后跟进,在指导员郑绍华指挥下俘虏敌人340余人。在纵深发展中,四连六班俘虏敌三十六师副师长黄范、湘保安四团团长周庞及其警卫部队。
9时30分,右翼友邻部队四五五团还未突破城墙,三四九团由康应中率领原为团预备队的一营改变任务,从城墙内敌人侧后向西门和西南城墙角发展进攻,支援友军进攻。一连打西门,二、三连向西南城墙角攻击前进。敌人防御体系被彻底打乱,失去指挥和协调,丧失了抵抗能力,纷纷缴械投降。10时10分,进攻武冈城战斗结束。
此役三四九团共毙伤敌人百余名,俘虏敌副师长以下2100余人,缴获火炮28门,机枪37挺,其它枪1619支,汽车5辆及其它大量物资。全团伤亡近百人。战后一一七师授予五连“威震武岗”、警卫连“勇猛突破”、五连三排“突破先锋”锦旗各一面。
横扫千军如卷席
1949年10月下旬,我军摧毁了白崇禧的所谓“湘粤联合防线”,解放了湖南省、广东省,夺取了南方大城市广州,封锁了敌人从海上逃跑的通路。白崇禧只好窜回广西老巢,企图勾结云南、贵州国民党残余,组织西南防线,阻止我军解放广西和云贵。为了歼灭白崇禧集团,在二野四兵团的配合下,四野发起了广西战役,以三路大军向广西进发。十二兵团从中路正面向广西挺进;四兵团从广州沿粤桂边界,从左翼抄敌人后路;十三兵团沿黔桂边界向桂西南迂回前进。
11月6日,三四九团在军师编成内,从武冈出发,冒着连绵秋雨攀越海拔800米的枫门岭,经湘、桂、黔三省交界的五岭山区,8天急行军到达黔东南地区。此时二野五兵团已突破川黔防线逼近贵阳,白崇禧发现我主力迂回其侧后,遂将兵力集中于广西东南部,与广东余汉谋集团在粤桂边界的残部配合,妄图发起南线攻势,夹击南路我军二野四兵团,控制雷州半岛,保持其逃窜海南岛的通路。
为了将白崇禧集团彻底消灭在广西境内,四野急令三十九军停止西进,立即调头南下,直插柳州,向南宁方向攻击前进。24日,三四九团奉命向柳州西北的柳城奔袭。25日,一一五师三四四团,只经数小时战斗就歼灭了敌14军、48军残部,解放了柳州城。
1949年12月,康应中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第三四九团政治委员。
三四九团进入柳州城后,遵照中央关于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指示,帮助维持社会秩序,开展政治宣传。康应中在这里动员了30多个高中毕业生参军,把他们以排级待遇安排在各连队担任文化教员。一些老战士不服气,说什么“我们过的桥都比他们走的路多”,“老粗打天下,文人坐天下”等,很是想不通。康应中教育战士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并引用毛主席说过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来说服大家。那时候南下部队后边紧跟着地方工作队,每打下一个县城,就要派一批人留下来和当地干部一起接管这个县。有的当县长,有的当书记,还有公安局长、粮食局长等重要岗位,一个县需要留下二三十人,打到湖南就没有人可留了。动员部队留下了不少人,尽管都不情愿,但还是得服从命令。康应中在柳州动员参军的30多名高中生,不久都被留在地方上担任了领导,其中还有人解放后担当了大任。
尊重知识分子是康应中一贯的思想和主张,就在辽沈战役三四九团的前身十六团在沈阳活捉敌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时,收留了一位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解放战士,时任团参谋长的康应中即主张大胆使用这位同志。这位同志在三四九团进步很快,解放战争中荣立二等功。后来又被提拔重用,开始之初也是在康应中担任团政委和团党委书记时决定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位同志成为我军高级指挥员,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常务副总参谋长。在谈及抗美援朝时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也被殃及无辜时,还清楚记得是康应中老政委为他实事求是予以解脱的。
12月5日,三四九团渡过邕江,向广西南部挺进。在向明江地区前进途中,收降了敌三○三师一个营及大塘残敌500余人。到达大塘后,一一七师兵分两路,师部率三五○团为左路,向上思进攻,三四九团和三五一团为右路直取明江,夺取城市,截断通往镇南关的道路。横扫残敌如卷席,三四九团于12月11日进至明江时,收降敌1200余人,敌三○三师师长泰国祥率部向三四九团投降;三五○团在攻克上思战斗中,俘虏敌八十八师少将师长倪仲纯以下4000余人;三五一团于满津收降敌一一六师直属队和运输四团400余人。
在向中越十万大山追击逃敌中,由于康应中善于分析情况,采取正确措施,争取了100余名群众武装人员归顺我军。那天团前卫营出发后不久,突然山沟两边山坡上有不少人向部队射击,噼噼啪啪火力还挺猛,把营卫生所长也打伤了。部队立即停止前进就地隐蔽,一连一班向天空鸣枪以示警告,并且喊话说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等等。他们还是继续开枪,战士们都被逗火了,在喊话的同时也开了枪,还准备冲上去收拾那伙人。
正在这时,政委赶到了。康应中命令战士们不准开枪,派两名战士不带枪向他们靠近喊话,叫他们派人过来谈判,保证人身安全。他们的人望见我们两个战士空着手向他们喊话,听得真切,才停止了射击。但是他们还是半信半疑,由几个人打头,后边紧跟的人端着枪走了过来。当走到部队跟前时,才确信是解放军,随即朝后边招了招手,一下子出来100多人,原来是自发组织起来跟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群众武装。他们顿时跟康应中谈得很好,说是部队真要跟他们打起来,他们也就拼了。这样双方都要有伤亡,当然最后吃大亏的还是他们,很感激部队,说解放军确实是一支好军队。为了怕途中再遇到麻烦,他们主动派人给部队当向导,使三四九团后来的行军很顺利。
1949年12月5日,一一五师进占镇南关,广西战役宣告结束。广西战役是解放战争后期,歼灭在大陆上国民党残余军队的重要战役之一,歼灭敌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残部167000余人,解放了广西全境。在整个战斗中,我人民解放军气势如虹,风扫残云,纵横驰骋,而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数百上千的敌人,成群结队被歼就俘,使我军酣畅淋漓地完成了南下任务。
回师中原治理颖河
广西全境解放后,三十九军奉命回师中原北上。1950年1月2日,三四九团从明江地区出发,经大塘、玉林、梧州、连县、宜章,于2月5日到达郴州耒阳,在这里欢度春节。好多年了,部队从来没有好好过过一个春节,这一年算是热热闹闹平平安安度过的第一个春节。物资丰富,上级给每人发两块银元过节费,三块银元慰问金。连同当月的伙食费,一个连就是两千多块银元,全团就是两万多块,团里派车武装押解领回。每个连有两大箩筐,由持枪战士护送领走。文娱生活也相当活跃,组织看戏,还头一次看了电影。
2月20日过完年,部队从耒阳乘火车继续北上,到达汉口后通过凯旋门,受到武汉市党政军几十万人热烈欢迎。凯旋门高大雄伟,插满松枝和鲜花,红旗迎风招展,五颜六色的彩灯闪闪发光。欢迎的群众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武汉市政府发给指战员每人一份慰问品(毛巾、香皂、钢笔、纪念册等)。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凯旋歌》:“我们胜利凯旋归来了,万恶的蒋匪消灭了,祖国的大地解放了……”通过凯旋门,走向江岸小站,再乘火车去河南省漯河市。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中原大地,康应中的心情和战士们一样,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
3月2日,三四九团乘火车到达河南漯河后,又步行来到淮阳,奉命在此驻防休整。3月13日,三十九军党委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在和平时期军队参加农业和工业生产,帮助国家建设的指示,下达了《关于开展部队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部队积极参加生产,完成中南军区规定的每人上缴90公斤粮食的任务。部队已经由完全的战争状态,开始向和平建设的方向转变。
3月下旬,一一七师和军直机关一道承担了疏通颖河工程。颖河流经豫东和皖西北地区,是淮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害河。1938年国民党为了阻挡迟滞日军追击,不负责任地炸开黄河花园口,造成了大片的黄泛区。一一七师驻守的颖河流域正处在灾区之中,颖河两岸一片荒凉,河道淤塞不畅,平时风沙很大,每到雨季必闹水灾,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极度贫困。
为了根除水患,救民于水火之中,部队不顾大战刚过的疲劳,毅然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到治理颖河的任务中去。由于汛期将至,工期要求很急,指战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赶时间,抢速度。工程主要是对颖河切弯取直、拓宽加深。部队与当地人民一道,几万劳动大军开进颖河两岸,吃住都在大堤上。百里大堤人山人海,一片沸腾,红旗飘飘,席棚林立,炊烟缭绕。
三四九团承担的一段大堤任务十分艰巨,康应中召开营连干部会议,要求指战员继续发扬战斗中那种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在生产建设中同样争取立大功。特别指出我们一些在战斗中立了功的同志,不要居功自傲,轻视生产任务,认为那是别人的事。强调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战士们一道吃大苦耐大劳。部队投入工程后,开展了打擂比赛活动,你追我赶,争挑重担。当时主要是手工作业,肩扛背驮,人拉手抬,整天晒在烈日下,泡在泥水里,劳动强度非常大。有的战士病了,也不吭声坚持不下工地。许多人衣服磨破了,肩膀压肿了,累得吐了血,也不叫苦叫累。
经过三个多月艰苦紧张奋战,高标准、高速度地完成了治理颖河任务,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这里的老年人深有感慨地说:“国民党派军队扒河,坑害人民,党派军队治河,造福人民。真是天地之别呀!”治理颖河工程结束后,部队表彰奖励有功人员,师授予三四九团警卫连“铁的团结”、七连“杀敌英雄挖河模范”、三机连一班“生产建设模范班”锦旗各一面。
第39集团军116师最早的前身是陕北红26、27军部队,这两支部队是红军名将刘志丹、谢子长所建立的陕北红军,这两支部队在1935年前与西北军杨虎诚部队进行艰苦战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了许多胜利,并建立了陕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的到来准备了一块诺亚方舟,1935年9月陕北红26、27军部队与红25军成立红15军团1937年8月分散编入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688团。1938年以陕北红军为底子新建689团。1940年6月后开赴苏北,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10旅。1945年11月随第3师开赴东北,1945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而39军从1935年9月成立红15军团直到1948年11月成立第39军,部队机关建制从未编散,是解放军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红军军。
从老区走出来的猛虎团
作者:刘秉义
在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有一支被誉称是“陕甘雄师”的英雄团,他就是闻名全军的“十大猛虎团”之一的347团。
刘志丹、谢子长等创建的红2团
这是一支从甘肃庆阳老区走出来的英雄红军团队,他的创始人就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等人。
1930年10月,刘志丹在合水发动“太白起义”,打响了党在甘肃的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1931年9月,刘志丹创建了南梁游击队,亲任总指挥、中共队委会书记。1931年10月,陕北游击队来到陕甘边区,同南梁游击队会合,不久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打出革命红旗。陕甘游击队经过一年的艰苦转战,根据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的指示,于1932年年底正式改编为红26军第2团,团长王世泰,政委杜衡兼,这便是347团最早的根基。
红26军第2团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以照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把陕甘边区的革命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26军党的领导人杜衡执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强令红2团南下,遭到残重失败。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