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休。因此也起身来到榻巡,笑道:“是为南北用兵的事情吗?”

    商毅道:“当然,现在还有别的事情吗?”

    叶瑶瑱在榻边坐下,道:“我到是也听说一些呀,王府里都有不少人说,都希望我们继续向北用兵,争取能够早日打下北京,只要是我们打下了北京,哥哥就可以正式称帝了,哥哥难到不想早一点当上皇帝吗?”

    商毅伸手轻轻揽着她的纤腰,笑道:“要说一点也不动心,那肯定是假话。我当然也想早一点当上皇帝,等当了皇帝之后,就可以设三宫六院,立七十二妃,然后从民间挑选釆女,充实后宫,这是多好的曰子啊。”

    叶瑶瑱听了,也忍不住笑着在他额头上点了一下,嗔道:“说得我好像是河东狮一样,你要充实后宫,谁又拦着过,现在王府里就有我们姊妹六个,还有洠Ч艐夋迹秃M獾睦罨罚膊畈欢喙簧狭巳毫耍褪遣挥玫鄙匣实郏呤部梢源盏闷氚 !

    商毅微微用力,让她伏在自己的身上,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笑道:“好了,好了,有你们姊妹几个,我也就足够了,要是再多了,我可也吃不消,到时候弄得精尽人亡,可就糟了。”

    叶瑶瑱脸色飞红,在商毅的胳膞上拧了一下,嗔道:“什么乱七八糟的话。”说着就要从商毅身上起来。

    但商毅双手把她抱住,道:“别动,让我再抱你一会。”

    叶瑶瑱含羞道:“这还大白天呢,要是让莞儿看见了,成什么样了,最多到了晚上,随你想怎么样都可以,行了吧。”

    商毅道:“我只是想多抱你一会,让她看见了也没事,再说这丫头有了玩的,不到吃晚饭的时候是不会停的。不过到了晚上,可就全听我的了,这回我们再玩两个新花样,好不此。”

    叶瑶瑱听了,虽然又娇嗔了几声,但也就没有再要起身,安静的伏在商毅身上,过了一会儿,又问道:“哥哥对南北用兵,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商毅一手放在脑后,一手搂着她,在她背后轻轻抚摸着,道:“我当然是希望能够早曰结束国内的战争,南京己的在我们手里,如果在攻下北京,国内的大局也就可以基本确实了,但打败满清,统一国内,仅仅只是第一步,而既然我决定要取代明朝,又打败清廷,目标就绝不是只到这一步,而是要让中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建立成一个真正强大、富裕、文明的国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我来当这个皇帝,又有什么意义。”

    叶瑶瑱伏在商毅身上,也不禁有些好奇,道:“哥哥说的建立一个强大、富裕、文明的国家,我到是明白,但什么叫‘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商毅笑道:“现在我在浙江统治了七年的时间,在南京也差不多快三年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促进工商业、鼓励创办实业,发展海外贸易,而且还引入蒸汽机器,新办新学科技,并且和海外各国进行交流来往,这些事情如果以传统的观念来看,都不是正途。如果是在太平年月,恐怕早就引起了不少鸿儒博士,道学文士口诛笔伐了。”

    叶瑶瑱笑道:“其实也不用等到太平年月,现在南京就有不人在批评哥哥的这些做法,说促进工商教民求利,创办实业是与民争利,海外贸易是舍本逐未,蒸汽机器,兴办新学科技是只好奇yin巧技,和海外各国交流来往有损天朝上国之威,总之都不是治国的正道。”

    商毅苦笑一声,道:“治国的正道是什么?在他们看来,就是什么诚心正意,尊守圣人之道这些空话、套话而己,都不过是井底之蛙,不知道真正的天下有多大,中国就算是国土庞大,但也不过是其中之一,现在欧州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工商业,兴办新学科技,如果我们还是固步自封,恐怕不出一百年,就会全面落后于欧州各国了。”

    叶瑶瑱轻轻笑道:“其实哥哥也不用和他们怄气,说这些话的人不过都是一些迂腐儒士,真正的有识之士,像内阁的王先生、参政院的黄先生、顾先生他们都是支持哥哥的这些决策,而且这几年以来,在南京、浙江地区也卓有成效,如果不是依靠这些新策,我们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就打败满清。”

    商毅也点了点头,道:“可惜还不够啊,首先这些新政本来还不够完善,因为目前我们的重点还是在军事战争方面,因此还有一些政策现在还无法实施,另外虽然这几年以来,新政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主要是集中在南京、浙江,江苏的沿海一带地区,在两湖、安徽、江西等地的推广都还不够,更不用说是在其他不属于我的地方,但想要把这些新政进一步推广,一是尽快结束内战,才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推进新政,二是必须统一全国,才能将这些新政在大范围内推行。”

    叶瑶瑱道:“既然是这样,那么就继续北伐呀,打下了北京,不就大局以定了吗?”

    商毅摇了摇头,道:“以前我也是这样想,但打下北京,最多只能让我马上称帝,并不等于整个北方都平定下来,还有陕西、山西等地,而且与北方相邻,还有蒙古、清廷也有可能退出关外,继续和我们为敌,因此只打下一个北京,只是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要想彻底平定北方,还需要花一番大功夫。”

    叶瑶瑱道:“那么先把南方平定下来呢?”

    商毅道:“福建、两广都好说,但贵州和四川两省地势险要,山多林密;也不好打。”

    叶瑶瑱笑道:“我看你是钻了牛角尖了。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来说,无论是北清还是南明,都不是我们的对手,因此无论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都无所谓,最多也不过是早一二年或是迟一二年的事情,哥哥心系天下,希望国家早曰实现稳定,好休养生息,推广新政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凡事欲速则不达,还是循序渐进得好啊,而且哥哥今年也不过才三十出头,这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也不用急于这一时。正如哥哥所说,征战之事最忌犹豫不决,举棋不定,那怕选的并不是最好的,但也比不选要好啊。”

    商毅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这才觉得在向南向北的问题上,自己确实有些患得患失,以前是因为有清廷这个强大的对手存在,离真正统一中国还早,因此在南北问题上首选自然是全力对付清朝,没有那么多其他的想法。而现在清廷基本已被彻底失败,结果想法反而多了起来。就像是一场球赛,在0比0的时候,全队的思想还都能保持统一,但在1比0领先之后,往往容易出现混乱,有人想乘胜进攻,扩大战果,也有人想全线退守,保住领先优势,结果反而自乱阵脚。这种情况在中国队身上可是经常出现的。

    叶瑶瑱所说的并没有错,现在自己己经占有绝对的优势,无论南北,说灭谁就灭谁,因此现在最要的不是选择,而是尽快决定,这样才能让官员、士兵、南京各界的人士统一思想,不致于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因此商毅也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反正先打谁后打谁都差不多,总是都要打的。”

    说着商毅用力抱着叶瑶瑱,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道:“看来我要好好奖励奖励你哦。”

    叶瑶瑱听了,赶忙从他怀中挣出来,脸色飞红,道:“谁稀罕你的奖励,现在差不多也到晚饭的时侯了,我去看看莞儿怎么样。”说着,逃似的离开商毅身边。

第一三六章 向南向北(三)

    虽然商毅也想通了,先打谁后打谁都差不多,但也这并不是说马上就做出决定,总是还要比较一下,先选择一个容易的动手,不过商毅也给自己定出了一个时间,在十二月十五日之前,一定要做出最终的决定。

    不过首先被商毅排除掉的,是对南北两线同时用兵。

    尽管以现在中华军的兵力来说,确实已经可以支持双线作战了,但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兵力的多少的事情,还有后勤保障,物资供应;这些又涉及到征调民役。而双线作战的人力物力消耗;由其是在完全不在一方向上的两个战场上作战;要比在单一的战场大得多。因为这就需要设立两个后勤供应中心,什么都必须是双份供应。假设说在南北两条战线上分别投入十万兵力作战,那么所需用后勤保障的人力物力,要远远超过只在一条战线上投入二十万兵力作战的需求量。因此任何形式的双线作战,都不是上策,要尽力避免。

    虽然说以目前南京政府的实力,还是供得起这样的消耗,但在现在大局己定,胜券在握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选择这种消耗过大的双线作战。而且经过了中原大战之后,南京政府为战争储备的物资也己经消耗了大半,白银的库存到是还足够,但物资己经不那么充裕了,如果再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要么加征税收,要么大量发行货币,引发通货膨胀,才能保证战事的供应,而同时还需要征调大量民役来保证后勤运输供。因此最理想的做法还是控制战争的规模,南北二线一线主攻,一线主守,这样一边打仗,还可以一边慢慢积累国力。

    因此商毅也排除掉其他的因素,仅从纯军事角度考虑,南北二线进行对比,首先是现在清廷己经元气大伤,在短时间内没有力量再向中华军发动进攻了,而全面恢复到战前的国力,估计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南明各朝这几年都没有发生战事,还都保持着相当的实力,有能力发动战争的能力。

    其次从心理上来说,这时清廷的大臣和武将,对中华军己经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就算国力有所恢复,也未必敢轻易向南京政府发动战争,就算朝廷下令,前线的军队也会再三考虑;而南明各朝因为和中华军交战较少,而且南明的皇帝和执政大臣又多以正统自居,这种顾虑也少得多,因此如果中华军向北用兵,南明肯定会在背后捣乱,而相反如果中华军举兵向南,清廷出兵的机率就小得多了。

    再次是现在商毅政权的重心还是在南方,因此向南用兵,战线也要比向北短得多,可以直接以南京为后勤基地,另外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均是沿海地区,可以发挥中华军的海军优势和海路运输能力,因此从消耗上说,向南也比向北要小。

    最后一点是中原地区久经战乱,现在己经十分荒废,现在刚刚收复,急需要招抚居民,恢复生产,如果继续对北方用兵,中原地区也一定会受到影响,因为所有的军队,物资、用度的调配都要从河南省通过,必然需要从河南省抽调人力物力,甴其是开年之后,马上就要开始春耕,如果在这时进攻北京,也会对中原地区春耕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恢复重建工作就还要推后。

    基于这几点因素的考虑,商毅也逐渐倾向于先平定南方,然后再向北用兵。

    而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二件事情,也促使商毅的想法最终被确定下来。

    一个是清廷向南京派出使者,正式向南京政府提出了议和的请求。

    原来在福临和几名亲信大臣商议决定,以割让土地和称臣为条件,与南京政府议和,并委任济尔哈朗付责拟定议和的详细条件,济尔哈朗和洪承畴、范文程等人进行了详细的协商之后,决定可以向南京政府割让陕西省的西安、凤翔、汉中、巩昌、泯州、洮州六府,或是山西省的平阳、汾州、辽州、泌州、潞安州、泽州六府。如果势不可解,甚致可以将陕西全省都割让也南京。

    因为现在的湥⒍陨挛鞯目刂屏Χ群懿睿负跏枪滦谖鞅保疑挛髟诿髂┑氖焙蚓途苁改甑恼铰遥缁嵘负跞黄苹担逋⑷牍刂螅淙灰苍谏挛鞲愎吞锟模懈Я髅瘢忠蚰昴暾髡剑庑┕ぷ鞔蟛糠荻剂饔诒砻妫由夏瓿醯氖焙颍挛饕脖⒘朔辞宓钠鹨宸凑纠瓷杂幸坏闫鹕幕指粗亟ǎ直黄苹盗舜蟀耄虼讼衷谏挛鞯那榭龊兔髂┫啾龋膊还俏迨叫Π俨健

    这样一来与其还强留着陕西,还不如把这个包袱甩给商毅去背,如果商毅接手了陕西,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恢复重建,一但弄得不好,还容易激起民变,要是再闹出一次流寇作乱,也够商毅受的,致少拖住他二三年的时间,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在称臣的条件上,确实让济尔哈朗等人花了一番脑筋,最后做出的决议是清廷可以对南京取消国号,称商毅为南国之主,而清廷自称北国之主,两国之主可以兄弟相称,商毅称兄,福临称弟。

    因为现在商毅只是称王,而并没有称帝,因此双方以南北之主互相称呼,对商毅来说,这等于是变相承认他是南方的皇帝,也算是提高了他的尊号,而虽然清廷不能自称为帝,但在尊号上和南京还是保持平等,也算保住了面子。而缔结兄弟,因为商毅的年龄比福临大,可以称兄,在说法上当然好听一些,而福临只是因为年龄小,才以弟自称,这样也说得过去。

    也可以说,弄出这些条件来,济尔哈朗和洪承畴、范文程也确实是煞费了一番苦心,把汉语中的文字游戏玩得出神入化,当然从割让土地上来说,也确实是做出了相当的让步,现在清廷在关外一共也就只剩下河北、山西、陕西这三个省,而且其中以陕西的面积最大,这一下就割去了近四成的土地,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地,但付出的代价也绝不算少了。

    福临对这些条件也比较满,至少是保住了山西和京师,再加上关外和蒙古,如果清廷再好好休养几年,也未必不能再和南京争一争。而且在称臣上也不算,其实也并不是让福临真向南京称臣,而是和商毅称兄弟,谁让福临的年纪小吧?

    因此福临也立刻下旨,命济尔哈朗派人与南京联络,试探南京的态度。

    第二个是台湾的沈寿崇向南京发来的报告。原来南京与荷兰绝交之后,商毅下令驱逐了荷兰商馆,同时也下令驻守台湾的沈寿崇,命他驱逐台湾的荷兰人。沈寿崇接令之后,立刻向台湾的荷兰人下达了通告,要求荷兰人撤出台湾,而这个要求也理所当然的被荷兰人拒绝。而沈寿崇也随即下令出兵。

    这时中华军在台湾有一个旅的正式驻军,是隶属于南京军区管辖,另外大约还有一万多的民兵部队,旅长是沈寿崇的弟弟沈寿峣,不过只有一个团配备了火枪,另一个团还是用冷兵器。但这时荷兰人在台湾的总兵力只有八百多人,加上当地土著组成的军队,也不超过一千五百人,而且土著也洠в谢鹎梗虼怂降谋π饧蟆

    另外这时的台湾己有大陆的汉族移民近三十万,本土的归化土著六万余人,归化的曰本人也有三万多,还有被劳动改造的俘虏三万余人,总人口数超过了四十万,而归化荷兰的土著只有一万多人,因此双方的后援力量相差更大。结果双方交战,荷兰人被杀得大败,在台湾占领的土区也都纷纷被中华军占领,归化荷兰的土著不是投降,就是被中华军灭族。最后荷兰人的残余力量都退进了赤嵌城和热庶拦城这两座城里驻守待援。

    赤嵌城和热庶拦城是荷兰人在台湾修建的两座要欧州塞式的城堡,当时本是打算防备西班牙人的进攻,就可西班牙在吕宋修建马尼拉城是一个道理,因此这两座城都修得十分坚固,而台湾的中华军缺少重型火炮,一时也难以攻破这两座城。

    而这时中华军正在进行中原大战,当然不可能给台湾分拨兵力和武器,于是,沈寿崇也只好下令,将赤嵌城和热庶拦城团团围困,想困得荷兰人弹尽粮绝,不得不献城投降。到现在己将两城困了一个半月了,但就在这时,沈寿崇听闻一些吕宋的商人说,荷兰的巴达维亚当局己经收到了消息,准备向台湾派遣援军。于是沈寿崇和兄弟一商议,认为台湾的中华军缺少火器,难以攻破两城,而正好现在中原大战己经结束,中华军大获全胜,于是两人立刻联名向南京发来报告,希望南京能够支援台湾的战斗,就算不能派兵来,如果兔拨来二十门重型火炮也可以。

    收到了这两份消息之后,商毅也立刻下令,招集内阁和**部的主要成员,首先开会讨论与清廷议和的问题。因为是否与清廷议和,既是南京政府的內政问题,但同时也是军事问题,因此招集双方同动开会讨论。毕竟在许多时候军政都是紧密相连,不可能分开的。

第一三七章 向南向北(四)

    首先众人基本都赞同,可以与清廷进行议和的谈判。

    对议和这一点,南京的众官员都并不拒绝,因为现在虽然还洠в姓叫迹珒雀蠛**部的成员也都基本清楚,现在商毅倾向于先平定南方,既想和清廷一时打不起来了,那么坐下来谈一谈也洠в惺裁椿荡Γ暇鼓暇┱衷谑钦贾鞫ǖ囊环剑绻傅煤昧耍残碓谔概凶郎暇湍芙饩龃蟛糠莸氖虑椋彩〉贸龆樱姑馊チ艘淮蟊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