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5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以前的战斗中,中华军的防线经常受到清军的骑军冲击,而这一次的战斗,却完全反了过来,成为中华军用骑军冲击清军以火枪组成的防线。随着中华军战马的马蹄飞踏,清军也轮流开枪射击,在沱河的南岸边立刻展开了一场攻防大战。

    尽管川军的士兵对火枪的操作和三段连射的使用都非常熟练,但使用的基本都是老式的火绳枪,这就决定了川军的射击速度和射程根本就无法与中华军相比,就是和清军相比,也都要稍逊一筹。

    在战斗一开始,川军的前三轮射击,确实给中华军的骑兵造成了相当的损失,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中华军骑兵达到了二百余人,但火绳枪的射击,在前三轮之后,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填弹时间,如果是对步兵进攻,也许在第一次三轮射击之后,还能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填弹,但在骑军的高速冲刺之下,这一点空隙时间,就非常致命的。事实上在中华军成立的早期,以使用火绳枪为主的时代,商毅一般都会排出四列,甚致是五列阵式轮射,以保证射击的速度。

    而就在这时中华军的骑兵,也使用火枪,对川军进行还击。以前的关宁铁骑,确实是一支能够使用火器的骑兵,但他们在马上使用的是三眼铳,枪管极短,射程也很近,只有二十米左右,并且只能射击一次,然后就拿三眼铳当长枪大棍使。而中华军的骑兵装配的火枪,是一长一短两只,短管的是前装枪,而长管是最新式的后膛火枪,在战斗之前,都填充好了弹药。虽然这两种火枪的射程只有五六十米,比步兵使用的燧发枪都要小了许多,但比川军使用的火绳枪却差不了多远。因此在川军前三轮射击之后,冲在最前列的骑兵也进入到自己的射程范围内,于是也纷纷举枪射击。

    虽然首先开枪射击的中华军骑兵只有百余人,但川军的防线毕竟是在创促之间布置好的,没有任何的遮掩物,就在中华军骑兵的面前站成一排,而且站位十分密集,因此中华军第一轮射击,命中率极高,川军的阵列中,中弹的人数超过了五十人,但进入射程内的中华军骑兵越来越多,而且冲在最前列的骑兵在换枪之后,马上又开始了第二轮射击。

    而这时在川军的阵列中,也立刻出现了混乱、慌张情况,尽管川军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但毕竟缺少实战经验,面对着冲刺而来的骑兵压力,以及自己也遭到敌军的火枪打击之后,各种慌乱的情况也都出现,虽然川军很快就展开第二个三轮射击,但这一次射击的威力己经下降了大半,而有的人还在填弹准备射击,也有人在上刺刀准备近战,也有人转身脱离了阵列逃跑,第二个三轮射击还没有射完,川军的阵列就己经有些乱了起来。

    随后,中华军的骑兵冲到了清军的阵式前,改用长枪或马刀向川军的火枪兵展开了攻击,虽然有一部份川军做好了近战的准备,但这时川军整体的阵列乱了,无法对骑兵的冲锋组成团体抵抗,而这是在白刃战中,步兵对抗骑兵的决定因素。

    一匹一匹战马冲击着川军的阵列,有的被川军挡住,有的死在川军士兵的刺刀下,但也有不少硬是冲开了川军的阵列,向阵式之后的其他川军冲杀而去。川军的阵列也在不断的被突破,被撕裂开。

    其实整个冲锋过程还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川军的火铳兵组成的防线就被中华军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而其他川军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火铳兵这么快就被中华军的骑兵给冲跨了,因此这时在火铳兵的防线之后,根本还没有组织好防守阵形,结果被中华军的骑兵一冲,沱河南岸的川军立刻大乱了起来。

    而就在这时,十八军的另外两个旅也赶到战场,全军全面展开呈一个扇面形状,向沱河南岸的清军包围上来。

第七十八章 徐州战役第二阶段(三)

    在这个时候,川军也显示出自己顽强的一面来,尽管这时处于下风,但并没有立刻溃败,而是与中华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于是在沱河南岸,双方的士兵交错在一起,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喊杀声、惨叫声、枪响声、爆炸声全部都交错在一起。而渡过到沱河北岸的川军士兵也都纷纷又赶回到南岸,増援这边的川军作战。

    由于这吋双方进行白刃作战,中华军在武器上的优势并不大,另外在混战之后,十八军的骑兵师暂时退出了战斗,和川军交战的,只有两个旅的兵力,在人数上并不占优,而随着川军北岸部队的返回増援,还逐渐渐稳住了阵脚。

    川军的斗志之顽强,意志之坚决确实有些出乎于中华军的预料之外,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是清军中的绿营汉军部队,在被中华军一阵猛冲猛打之后,就应该溃败了,但川军却还在坚持与中华军进行着殊死的战斗。

    而原因就在于,川军和清军中的绿营汉军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在清军中,排名第一的当然满八旗军,而接下来是蒙汉旗军,绿营汉军在清军之中,属于小媳妇,专门受气,而且待遇也是最差,因此绿营军的士气自然都要差得多。打顺风战还好些,一遇到逆风战,就会立刻溃败。

    而川军里面就没有分这样的三六九等,除了吴三桂嫡系的关宁军之外,其余的军队基本都一视同仁,有能力的上,没能力的下,想要晋升,必须建立军功,而且四川实际是一个半独立的状态,川军也不用看满军的脸色行事,这样一来,斗志自然要高得多,而在作战的时侯,也人人死战不退。因此这时的局势,一时出现了僵持状态。

    但就在这时,在沱河北岸埋伏的南京军区第七军也终于赶到了战场,在北岸向川军发动了攻击。在中华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川军就算再顽强,也终于抵挡不住了,败下阵来。

    但这时川军的前后道路都被中华军堵住,只能沿着沱河的河道逃跑。但在水中逃路,无论是动作还速度,都要比在岸上慢得多,而旦虽然沱河水浅面窄,但在河心最深处,也差不多能达到口鼻,在一些局部的地方,还是能到没顶,一不留神,就会栽倒在水里,轻则被呛得昏头转向,重的被淹死也不是不可能。

    同时中华军的骑兵师也再度出动,沿着沱河的河岸边追击川军,远的用火枪射击,近得用马刀、长枪砍刺,有不少骑军还策马冲进沱河里被追杀清军,而在这个时候,骑军的优势也完全体现出来了,因此川军被杀得死伤无数,纷纷栽倒在河水里,后来连整条河流都被鲜血染红了。而也有不少川军见实在逃不过了,便举手投降。

    战斗在下午四时左右结束,川军一共被斩杀一万八千余人,另外还俘虏了八千余名川军,而逃走的川军只有三千余人,川军的主将韩大任,也死在乱军之中。耿仲明两路进军,救援砀山县,有一条就这样基本被中华军消灭了。

    击溃了韩大任部之后,尤洪亮也从俘虏那里得知了另一路清军的进军路线,于是尤洪亮只留下一个师在这里清理战场,搜找残余败军,并且看守俘虏,自己带领着剩余的人马立刻又向另一路的清军发动进攻。

    这时耿仲明己经得知韩大任部几乎全军覆没之后,那里还敢进军,立刻下令转头返回陈州。幸好是他这一路的人马始终要比韩大任部晚了半天的路程,而且又撤退的及时,因此才没有被中华军追上,不过大队人马虽然逃脱了,但付责断后的八千人马却被中华军围住,逃脱不了,结果被中华军歼灭了三千余人,其佘全部投降。

    而耿仲明率军逃回陈州之后,部下的人马己损失近半,只剩下四万余人。而随后尤洪亮丈率领大军一路追击,又连续夺毫州、鹿邑等地,兵锋直逼陈州。不过这肘中华军所抓的俘虏己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严重的拖住了中华军的进程,因此尤洪亮命第七、十七军驻守在亳州、鹿邑一带,而自己带领十八军,押解着俘虏返回宿州。

    就在尤洪亮率军阻击耿仲明部的援军同时,在砀山县这边的战场上,中华军对被围的尚善部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因为这时利用尚善部吸引清军的援军,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的目地己经达到,那么留着尚善部,己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也到了该收网的时候了。

    这时尚善部被困的兵力还有三万余众,而且粮草也十分充足,但守军的士气十分低落。原来清军布置好阵地之后,满以为可以固守待援,但中华军对清军发动进攻,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将清军的阵地占领了大半,也让清军明白,自己建立时阵地根本就挡不住中华军的进攻。好在是在那之后中华军就停止了攻去,而且在随后的几天里,还能够听到西边传来密集的枪炮声音。那是勒克德浑在向中华军发动进攻。

    这个情况也让被困的清军着实兴奋了一阵,也又鼓起了一些士气,人人都盼着援军能够杀到这里,给自己解围,因此在防守的时候,也用心了不少,但清军确实有些被中华军打怕了,只是躲在阵地里,并不敢向外冲杀,去配合援军作战。

    但西边的战斗仅仅只持续了二天的时间,就悄然无声了,显然是援军己被中华军击败;不少清兵顿时心里一阵冰凉;当然也有一些人仍然还抱以幻想,也许援军是打算用什么战术,比如声东击西或者是迂回包抄,还会进中华军发动进攻,来救援自己的。

    又过去了二三天,但无论是那一个方向,都没有一点动静,清军们这时也才都彻底绝望了。而就在这时,中华军也向清军阵地发最后的进攻。

    这时除了少数清兵以外,大多数的清兵,由其是汉军根本就洠в腥魏握蕉返囊庵荆蚴强隙ù虿还谢蚁衷谇寰罕话В佑置挥械胤娇商樱虼瞬簧偾灞谥谢蝗胝蟮刂螅土⒖掏督盗耍退慊褂行〔糠萸灞河缤缈梗驳值膊蛔≈谢慕ィ谄渲杏幸桓龃遄永铮慌辉妇驼饷春椭谢疵氖勘远橹鹄矗プ×酥髡庞胫谢此酪徽降闹鹘透谢督怠

    结果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清军就连续丢失了四个村子的防守阵地,兵力也减少了大半,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向中华军投降。这时尚善被围在一个村孑里,身也只剩下四千多的守军,因为这一批清兵大多都是满军,因此到是还在坚持防守,而清军剩下的另一个村子,也己被中华军分割包围,虽然看得见,但己无法联络了。

    而中华军己将清军仅存的两个村庄阵地团团围住,根本就无路可逃,不过指挥作战的赵英杰并没有下令立刻发动进攻,而且派出降兵向这两个村子的清军喊话,让他们放下武器投降。

    这时尚善己经对坚守阵地,等待援军不抱任何幻想了,但他也知道,自巳是清廷的宗室,就算是投降,估计也不会有好结果的,与其投降,不如在这里和中华军拼死一战,以身殉国。因此对降兵在阵地外的喊话根本不予理睐,还派士兵向降兵开枪射击,打死了几名喊话的降兵,而其他降兵见了,也都立刻退了回去。

    不过尚善虽然坚持不投降,但在另一个村防守的清兵可就没那么好了,在降兵喊话之后,军心立刻开始动摇了起来,绝大部份士兵都有投降的打算,虽然有少数满军还想负隅顽抗,死战到底,但毕竟是势孤力单。大批的守军都冲出了阵地,向中华军投降,不一会儿就走得差不多了。

    随后中华军出动部队,占领了阵地,少数不愿投降的清兵都在阵地作最后的抵抗,但全被中华军消灭。

    现在清军只剩下最后一个村子,而赵英杰见喊话劝降无效,立刻下令,向这个村子出动了最后的进攻。尽管清兵们都怀着必死的决心抵抗中华军的进攻,但这时双方的实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仅仅是中华军的火炮,就足以覆盖整个村子了。

    因此中华军首先用火炮一阵猛轰,彻底瓦解了清军的防线,随后突击部队冲进村孑里,和残余的清军展开了白刃战,在半个小时之后,清军的抵抗力被彻底瓦解。守在村子里的三千多清军,除了少数汉军投降之外,其余全部都战死在村子里,最后在村子的一间屋孑里,发现了尚善的尸体,他是自尽身亡的。

    战斗全部结束,尚善部全军覆没,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一万八千余人,俘虏投降的人数多达三万余众,其中还有五千多是从徐州逃出来的居民。而中华军自身的伤亡,还不到三千人。

第七十九章 徐州战役第二阶段(四)

    另外尚善部逃离徐州时;携带了大量的物资钱财;分水陆两路撤退;水路的船队早被山东军区第五军堵住了黄河水道,无法撤回归德府,只能在中途停泊。而山东军区第九军和淮安府的水军沿黄河杀到,将清军的船队一网打尽,所有船只和运载的物资也全都被中华军缴获。

    而在陆路上,尚善部携带的物资钱财当然都屯放在清军的阵地里,虽然在战斗中损失了一些,但大部份依然剩余下来,也全都成了中华军的战利品,因此在消灭了尚善部之后,中华军的收获极丰,不仅得到了大量的粮食、草料、盐、布、药材、车辆、船只、牲口等等,另外也还有值价不菲的金银细软之物。

    在战斗结束之后,赵英杰也下令,留下两个师,在这里清理战场,统计战利品,并押送俘虏,缴获的物资到徐州去安置。自己率领其余的人马,向砀山县发动进攻。

    进攻中华军的防线,救援尚善失败之后,勒克德浑退守砀山县,一面催促耿仲明尽快进军,一面也不断派人,打探尚善的情况。但很快两方面都传来了坏消息,耿仲明在救援的途中被中华军打得大败,这时己经退回到徐州去了,而尚善部也被中华军围歼,全军覆没,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到尚善的生死下落,但估计也是凶多告少,不是战死,就是被中华军生擒了。

    因此勒克徳浑也又悔又恨,如果尚善能够早一点撤军;如果自己要求尚善在撤军的时候,扔弃掉那此辎重物资,快速行军;如果在尚善被围的时候;自巳救援他的动作再快一点;再坚决一点;如果耿仲明的进军再迅速一点,不那么拖挻,总之在这么多的如果之中,能够有一二个成为现实,那么尚善部也就不会遭到全军覆没的恶运了。

    但现实的情况是,尚善部己经被中华军歼灭,而中华军的下一个目标也十分明显,就是砀山县,现在自己驻守砀山县的兵力不足两万,根本就不可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而且这时耿仲明也己退回了陈州,自己没有任何的援军,另外就是耿仲明的人马没退,勒克德浑也对清军的任何救援部队都失去了信心,一切只能依靠自己,其他任向人都是指望不上的,一但砀山县被中华军包围,那么尚善的下场,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因此勒克徳浑也当机立断,立刻下令,放弃砀山县,全军迅速退回归德府驻守。

    幸好是勒克徳浑下令得快,清军前脚刚一走,中华军的大军就杀到了砀山县,虽然兵不血刃的占领了砀山县,但倒底还是让勒克德浑给跑了。

    而在另一条战线上,中华军在尤洪亮的率领下,击败了耿仲明的援军之后,只是稍做了一下调整,就立刻又向陈州进攻。

    耿仲明退回陈州之后,才消停了两天的时间,惊魂尚切未定,一听中华军又来进攻陈州,其实这时耿仲明在陈州还有四万多人马,包括川军中还有五千多火铳兵,而且陈州离开封还不到四百里地,多尔衮从开封派兵救援,二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陈州了,因此是完全可以在陈州拒守,等待援军的。

    但现在的耿仲明早就被中华军给打怕了,另物他和勒克德浑一样,对清军的救援人马确实也不抱信心,因此在中华军杀到陈州之前,耿仲明也立刻下令,放弃陈州,率领人马,逃到许州去驻扎。而中华军也趁虚占领了陈州。

    到这时,南京与清廷之间的中原大战的第一个重大战役,徐州战役也全部结束。中华军一共投入了七个军的兵力,总计人马在十八万左右,但山东军区的第九军只是截获了清军的船队,并未真正参战,实际参战的兵力只有十五万,而清军参战的是勒克徳浑部和耿仲明两部,实际参战的兵力为十七万。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

    战斗的结果是以中华军的全胜告终,一共歼灭了清军四万六千余人,而俘虏多达五万七千余人,勒克徳浑部和耿仲明部的损失都在一半左右,而且先后占领了徐州、陈州、毫州、宿州、邳州等地,整个江苏省地区,也被中华军全部占领,山东地区和江苏地区也全面接壤,完全连成了一片。而中华军自身,仅仅只阵亡四千二百五十三人,伤三千七百二十五人。

    各条战线胜利的消息也陆续传回到了宿州,商毅和留守宿州的成进也十分高兴,这一战不仅又吃掉了清军十余万的兵力,而且又夺取了多个战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