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轰!”

    只见在城墙的一端,发出了一声爆炸的轰鸣声,在城垛口边守卫的几名清兵发出了一片惨叫声,伤的伤、死的死,而城垛口也被让开。

    而在爆炸之后,产生的硝烟还洠в猩⒕。患擞耙簧粒幻碳揖氖勘壕佣饪谕黄疲渌灞厦床刮唬和砹艘徊剑饷勘壕ど狭顺乔剑缓笱杆俚挠窒蚯寰娜巳褐型冻隽肆娇攀至竦

    又是两声爆炸,被突破的缺口再也无法被堵住,商家军的士兵一个接一个的从垛口突破,登上了盛京的城墙,在城墙上与清兵展开了格斗。

    叶克书见了,赶忙带领着清兵过来救援,那知他带队刚刚离开,这边的城墙防御大减,顿时也被商家军突破,这一下叶克书也左右为难起来,不知应该去先救那一边才对。

    但就在他这么一犹豫的时间里,又有几处城垛口被商家军突破,不多时间,就有几十名商家军的士兵登上了城墙,一面与城墙上的清兵战斗,一面保护着被突破的缺口,好让更多的商家军战士登上城墙。

    因为守卫盛京的清兵大多都是二三流的军队,因此就是拼起白刃战来,也远不是商家军的对手,而且这时清军心绪早己大乱,被商家军杀得纷纷倒地身亡。

    登上城墙的商家军士兵越来越多,一面在城墙上战斗,一面也开始组织一部份兵力,向城下杀去。准备打开城下,放大队人马进城。而湥Ь静荒茏璧采碳揖耐换鳎簧毕蛄讲嗤巳谩

    这时叶克书也知道大势己去,盛京难保,叶克书可没有在城里和商家军打巷战的想法,而且以清军现在的状态,就是打巷战也是打酱油了。因此叶克书也只能先退出盛京再说。

    叶克书是镇守盛京昂邦章京,盛京失守,他无论如何也是难逃其咎的,因此就是逃出了盛京,最终也难躲一死。不过现在叶克书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是逃出盛京之后,到吉林去调集兵力,然后回来复夺盛京,这样或许还可以将功折罪,赢得一线生机。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叶克书带着清兵,赶回到自己的镇守衙门,准备稍作收拾,立刻出城。但刚一到衙门门口,只见迎面来了一个人,一把就拉住了叶克书,道:“昂邦大人,可算是找到你了。”

    叶克书一看,原来豫亲王多铎留守盛京老宅的管事,叫苏克拉,昨天也来过,而且吵吵的最凶。但多铎可不是一般人,现在整个大清里可以说是尽次于多尔衮的二号人物,因此尽管叶克书心里着急,但也不得耐着性孑道:“总管,现在形势紧急,盛京己经……”

    他的话还洠в兴低辏土⒖瘫凰湛死蚨希溃骸鞍喊畲笕耍铱刹还苄问平艏辈唤艏保衷谑⒕┏抢镎饷绰遥勖窃デ淄醯母锶耸植欢啵率钦展瞬恢苋桥龌盗四且坏惚弑呓墙牵铱擅环ㄏ蛟デ淄踅淮苤憬裉毂匦韪遗啥倜勘;ぴデ淄醯母蝗晃铱删驮谡饫锊蛔摺!

    叶克书本来就是免强对付他,见他在这里胡搅蛮缠,心里也不禁直冒火,一把将他的手甩开,道:“要人没有,你爱在这里守着,就守着,反正我不奉陪了。”说着带人进了衙门,不一会儿又出来,到大街上一看,只见商家军的士兵身影己经出现在长街的一端。因此叶克书也赶忙带领着士兵向另一端逃走。

    而这时苏克拉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在镇守府门口对着叶克书等人离开的背影指手划脚的道:“好啊!叶克书,我看你这官也是当到头了,连豫亲王的面子都敢驳了,你给我等着,等豫亲王回来,看我怎么……”

    苏克拉正说着,忽然觉得身后有人猛的推了自己一把,一下站不稳当,扑面摔倒在地上,只撞得手脚生疼,苏克拉可还从没吃过这样的亏,一面从地上爬起来,一面道:“是那个狗奴材,也不睁开眼瞧瞧爷是谁,就敢……唉哟……唉哟……”

    原来他还没爬起来;后背、屁股上就又连挨了好几下,痛得他龇牙咧嘴。但这时苏克拉总算也转过身来,看清了推打自己的人,才发现在自己身后站着几个衣甲穿作都十分奇怪的士兵,既不像清军,也不像明军,就在苏克拉迷迷糊糊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用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指着自己的鼻子,用汉语道:“你,会说汉语吗?”

    苏克拉的怔了一怔,脑子里马上“嗡”了一声,颤声道:“你们是商家军?”

    就在十月八日,商家军终于攻占了盛京,而在攻取盛京的战斗中,商家军一共歼灭了三千四百多名清军,俘虏了五千多人,自身阵亡了近千人。同肘也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跨海突袭的任务,现在就等着北京做出反应,从南方撤军。

    ――――――――分割线―――――――――分割线――――――――“摄政王,您终于醒了。”

    多尔衮缓缓的睁开了眼晴,只见自己身边人影晃动,但迷迷糊糊看不太清楚,他又努力的闭了一下眼,然后才睁开。这才看清原来是何会洛,罗什、博尓惠、额克亲、吴拜、苏拜等人。他们本来分头去准备,只等下半夜就开始动手,给多尔衮披上黄袍,那知刚刚接到待卫告诉,说多尔铎吐血昏倒,几个人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赶忙都跑到多尔衮的大帐里来。

    而何会洛还多了一个心眼,把准备好的黄袍也掖在怀里带来了,万一多尔衮想提前发动呢。

    见多尔衮醒来,何会洛赶忙过来,问道:“摄政王,发生了什么事情,您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

    多尔衮摆了摆手,示意让他不要再说了,然后向桌子上一指,何会洛立刻会意,从桌子上把多尔衮看的那份公文拿起来,递到多尔衮面前,道:“摄政王,是它吗?”

    多尔衮点了点头,轻轻道:“念。”

    何会洛听了,赶忙将公文打开,念了起来。但还等没念到一半,何会洛就己经念不下去了,而其他几人的脸色也全都大变。

    多尔衮艰难的吐了一口气,道:“明白了吧。”

    何会洛赶忙道:“奴材明白了,那么摄政王的意思……”

    多尔衮道:“先不要声张,立刻传令,连夜回京去,一切明天早朝的时候再说。”

    何会洛点了点头,刚要起身去传令,忽然又想起什么,从怀里把那件黄袍掏出来,道:“摄政王,这个您看怎么办才好呢?”

    多尔衮看着那件黄袍,眼睛里闪出了一道精光,但马上就黯淡了下来,摇了摇头,道:“烧了吧。”说着闭上眼睛,不再看了,但却听见何会洛的声音道:“臣尊命,立刻照办。”

    多尔衮心苦笑了一下,知道皇位己经从自己面前飞走了,看来自己注定是洠в凶实鄣姆萘恕

    ――――――――分割线―――――――――分割线――――――――就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多尔衮躺在病榻上,向众大臣们公布商家军己经在辽东登陆的消息,顿时引起了满朝震惊。虽然这时盛京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但众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接下来,众臣也开始紧急的磋商,如何救援辽东。

    而这时在紫禁城的长清宫里,清廷的皇太后哲哲正跪在先帝皇太极的灵位前,叩头不止,不住道:“先帝啊!先帝啊!您终于显灵了,终于显灵了。”说着,己是热泪盈眶。

    然后又转头对站左侧的皇帝福临道:“皇上,快来给你父皇叩头,你父皇一定会保住你的皇位永固,江山无忧。一定会保佑你的。”

    福临也来到皇太后身边跪下叩头。而在右侧的庄太后心里却是苦笑不止,她当然知道,让多尔衮放弃黄袍加身,和皇太极根本就没有半点关系,完全是因为这一次商毅出手太狠,把大清打得太惨了,昔日的旧都、宗庙、祖先的陵寝,全部都丢了。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那还有脸来进行夺位的事情。

    也就是说,真正帮福临保住皇位的,其实应该是商毅才对,因此说起来到真该好好感谢一下商毅才对。

    杭州,督师府。

    “啊且”“啊且”

    商毅揉了揉鼻子,己经十月底了,天气凉了,自己看来应该多加一件衣服了。不过现在辽东的消息还没送回来,也不知他们攻下盛京没有。

第一零五章 清廷御前会议(上)

    十月十八曰,清廷再次收到镇守盛京昂邦章京叶克书传回北京的消息,盛京于十月八曰正式失守,叶克书逃出盛京,赶到吉林正在招集人马,准备复夺盛京。

    虽然这个消息基本在清廷众官员的意料之中,因此并没有刚听到商家军登陆辽东时那么震惊,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因为在盛京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之前,包括多尔衮在内的清廷官员们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认为商家军在辽东登陆的人马不会太多,而且盛京城墙高厚,商家军一时未必攻得下盛京。而就在第二天,多尔衮就己经下令,驻守锦州的清军立刻赶去盛京,协助叶克书守城,希望能够把盛京保住,但这个时候,最后的一丝幻像也终于破灭了。

    而多尓衮也立刻下令,招集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內大臣图尔格、何会洛、汉臣范文程等清廷重臣,商议如何出兵辽东的事宜。而且因为事关重大,连两宫皇太后和皇帝福临也都参加这次聚议,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御前会议。

    盛京做为清廷的都城巳有二十年的时间,许多满清贵族的老宅、家祭祠堂,还有家庭的陵基都设在盛京。而尽管满清朝廷一直在用汉人满化的方式来阻止满人汉化,但在实际上,满人的思想、观念、习俗一直都在朝汉化的方向发展,当然也继承了汉族的宗室、乡土观念,对盛京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因此当商家军登陆辽东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许多满旗官员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立刻发兵去救援盛京。

    多尔衮也知道,辽东的事情一定要尽快解决,拖得越久,对自己对大清也就越不利,但问题是现在清廷在北方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怎么解决呢。当然这到并不是说现在清廷完全没有兵,但首先要保护北京和朝廷的安全,基本的驻军是不能动的,而北方各地也要保持必要的留守军队。因此能够抽调出来的兵力也确实不多。

    而且现在也传得沸沸扬扬,众说不一,都说在辽东登陆的商家军有好几万,甚致有传言说有十几万大军,还有人传得更可怕,说商家军占领辽东之后,下一步就是出关南下,走三年前清廷入关的道路,直捣北京。而从盛京逃走的叶克书为了尽力推卸自己的责任,也在发回北京的公攴中称商家军登陆的兵力在三万左右,另有巨舨战舰百余艘,有水军水手万五千人,这己经是夸张程度最小的一种说法了。

    多尔衮对其他的传言当然不会相信,但对叶克书的说法却不能不信,至少可以说明,这次商家军登陆辽东,兵力绝不会太少,如果说现在盛京还没有失守,到是没什么,一千二千,三千五千的派兵都无所谓,只要是派去一批人马,就可以增强守城的力量,另外再慢慢调集兵力。

    但现在盛京己经失守了,派少了兵马跟本就没有用,相反还会给商家军逐个击破的机会,白白损失兵力;多尔衮的身经百战的人,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要派兵就必须一次就派出压倒优势的兵力,一举击败辽东的商家军,按他估计,致少也需要出动六到八万人马才够用。但现在清廷上那儿去调这么多人马来呢?因此又派人去追回了锦州的人马。

    而且仅有人马还是不够的,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人要吃,马要喂,兵要开饷,军需用度也是一笔庞大的费用,清廷入关三年,本来捡的就是明朝留下的烂摊孑,北方的生产没有恢复不说,战事一直都没有停过,还一年比一年打得大,入关之前的一点底子早就花光了,到今年四五月的时候,甚致都开始拖欠官员的俸禄,直到九月初从南方运回来一批财物,才算是把官员们拖欠的俸禄都补上。现在又要出兵辽东,上那儿弄钱去呢?

    因此现在多尔衮也是左右为难,只好招集朝中的主要大臣商议。

    虽然收到消息的当天,多尔衮吐血昏迷,但经过了几天的休养之后,总算恢复了五六分元气,尽管现在气色还不太好,但也能开始理事,而且现在的局势,也不容多尔衮慢慢静养了。

    虽然多尔衮现在是皇叔父摄政王,平时他在敬思殿接见百官时,官员们都向他行叩拜大礼,但在正牌的皇帝面前,多尔衮依然还是臣子,虽然不用向皇帝行跪拜之礼,但还是只能站着,这一点无论他的称号再尊,也改变不了。不过在行礼完毕上后,皇太后立刻代表皇帝下命,念多尔衮有病在身,在金殿上赐坐。

    在金殿上给重要的大臣赐坐,虽然显得恩重了一点,但也符合礼仪,但也就是给一个圆凳坐,而这时太监们搬上来的,却是一把带扶手的黄花藜木椅子,而且还铺着软垫,显然是为多尔衮特着准备的。

    尽留是因为商家军在辽东登陆,阻止了多尔衮黄袍加身的行动,才保住了福临的皇位,但多尔衮依然是整个大清最有权势的人,只要他想动手,随时都可以把福临给赶下皇帝的宝座。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现在朝中没有多尔衮坐镇,福临的皇位同样也坐不稳,无论如何,她们也必须和多尔衮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糸,由其是现在,多尔衮暂时放弃了谋夺皇位,但要让他仍然支持福临。

    因此对多尔衮差一点就黄袍加身,成为大清的皇帝,两位皇太后也十分明智的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同时还说服福临,仍然保持对多尔衮的顾重,福临现在不过才是个十多岁的孩子,虽然心里对多尔衮十分痛恨,但也不敢违抗两位皇太后的意愿,同时福临对多尔衮也怀着很深的恐惧,自然也听从了。这次在大殿上给多尔衮搬来了一把椅子,也是两位皇太后仍然向多尔衮示好的一个信号。

    多尔衮虽然觉得有些意外,不过也马上就懂了这个意思,因此在谢恩之后,也就坐了下来。而众人也开始商议正事。

    首先由何会洛向众人念了叶克书发回北京的公文,众人听完之后,也都沉然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济尔哈郎才道:“盛京是我大清旧都,又是祖宗陵寝之地,决不能让商家军久占,唯今之计只有尽快出动大军赴关外,收复盛京,击败商家军。”

    多尔衮道:“我又何偿不想马上出兵,只是现在一无兵源调用,二无钱粮供应,这兵又该怎么出呢?”

    其实不用多尔衮说,现在的情况众人心里都清楚,因此也都面面相觑,没人答言。

    而这时庄太后插嘴道:“现在北京还有多少军队。”

    何会洛忙道:“回禀太后,现在北京城里有护军营一万一千人,前锋营一千二百人,骁骑营二千八百人,绿营一万三千六百人。共计二万八千六百人,还有备守城防士兵约一万五千人,各旗的守备人员大约还能抽出一万到一万五千人来。另外从山海关到锦州一带,还有驻军一万六千到二万人。”

    庄太后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这样满打满算起来,北京的守备兵力也不到六万人,就算加山海关到锦州一带的驻军,也不到八万,这样的兵力,守卫北京都不够,那还能派兵去收复辽东呢?

    这时何会洛又道:“回禀太后,收到了辽东的消息之后,臣己奉摄政王之命,以八百里加急,去招英武郡王回兵,直接到锦州驻守,大约再过七八日,他就应该到了。”

    庄太后皱了皱眉头,道:“按叶克书所说,商家军在辽东的兵马约有三万余众,就算是英武郡王回兵,最多也只能守住山海关到锦州一线,想要收复辽东,恐怕还是不够,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再抽调一些兵马来呢。”顿了一顿;又道:“比如从蒙古调些人马呢?”

    济尔哈郎又道:“回禀太后,现在我大清的大军都集中在南方作战,北方能调动的兵马确实不多,而且就免强凑齐几万大军,也是乌合之众,又岂是商家军的对手。如今蒙古正在叛乱,能把英武郡王调回来,己属不易了,恐怕难以再调多少人马。这次出兵关外,关系重大,只能胜,不能败,必须抽调我大清最精锐的人马,才可出兵,因此唯今之计,只有从南方战场抽调兵力,方才有可能击败商家军,收复盛京。”

    何会洛道:“从南方到北京远隔数千里,而且这会儿南方的战事正紧,就算我们现在下令,从南方调兵,少说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聚集齐足够的兵马,是不是把时间拖得太长了一点。”

    图尓格道:“山东离京师只有数百里之距,多罗贝勒那里还有数万人马,如果调山东之兵赴关外作战,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道:“多罗贝勒在山东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