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返股桃悖腥思壕└孀矗灿胁簧偃嗽缇鸵丫娴侥暇5馐蹦暇┑囊桓晒僭泵悄抢锘构说蒙瞎苌桃愕氖虑椋蛭狈降木质疲壕пЭ晌A恕

    早在年前的十二月十八日,李自成就命李友和白鸠鹤两员大将进攻山西,并传牌山西各州县,要求各地官吏弄湥问疲≡缤督怠

    正月初一,李自城在西安正式称帝,定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以秦王府为宫。同时还追尊到曾袓以下,均为皇帝,母为太后。并规定祖、父、自已的名讳不得使用,又立妻高氏为后,陈氏为贵妃。然后大封功臣,权将军、制将军封候,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封伯、子、男,连同白广恩、陈永福、王良智等降将也都有封赏,先后封爵者,多达百余人。而在文官方面,封牛金星为丞相、宋献策为军师,设六部尚书等等。衍然就是一付要改朝换代,建基立业的架式。

    在正月初八曰,李自成留下权将军田见秀守卫西安,自己连同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刘芳亮、顾君恩、李过、李岩等文武大将,亲率大军开始东征。

    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即分兵两路,一路甴刘芳亮率领偏师,沿黄河向东,进取河南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等地,然后北上攻入京畿。而李自成则亲率大军,直接杀奔北京。并于二十三日,攻下了平阳府,随后率军北上,进攻太原。

    而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廷己是一片混乱。来浙江的使臣回到北京之后,向朝廷汇报,有西夷干糸腊人进犯浙江沿海,商毅正在领军拒敌。朝中的大臣又是一番争吵辩论,有人主张放弃浙江,调商毅北上勤王;也有人提议,调吴三桂南下援师,还有人建议崇祯南迁。众大臣各有各的理,自觉自己对,于是也争得不亦乐乎。

    其实这些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也都有问题,毕竟明朝到了这一步,己经难以挽回了,就连崇祯也举棋不定,而内阁大学士陈演和魏藻德现在是一问三不知,每天上朝就像泥人一样,一言不发。其实无论是选了那一个决议,明朝多少也都还有维持下去的希望。可惜时间就在不断的扯皮弄筋中慢慢消耗掉了。

    得到了这些消息之后,商毅终于能够确定,这段历史并洠в蟹⑸浠绻磺姓5幕埃钭猿山嵩诙鲁趿ハ绿6露∧洌鲁跻黄拼笸鲁趿诵率逭季佑构兀率私氡本4竺魍醭哪┤眨涂煲戳倭恕6谒婧蟛坏揭桓鲈碌氖奔淅铮寰步饺牍亍

    从后来的发展情况和后人的分析来看,李自成在西安匆匆登基,并马上进行东征,似乎是弊多利少。虽然这个时候李自成己经占有绝对的优势,自从北上之后,大战孙传庭、破潼关、占西安、收三边、定关中,再到称帝,总共才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然后又急着东征北京,这一连串的胜利来得实在太快了,快得都有些让人无法承受,因此在全军上下也充满了自满骄傲的情绪。

    而且李自成占领关中的时间太短,基础并不牢固,更为重要的是,占领了关中之后,李自成仍然坚持三年免征的政笫,以收陇人心。因此也一直都没有建立起稳定的税收来源。军饷开支仍然是由地方豪绅那里追缴,甚致还开出了明码实价,当过九卿后出银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一万、知县五千,而这种做法后来又被用在了北京,结果难以收敛,造成了局势失控。

    如果大顺军能够在军事一直保持着优势,到还没什么,而一但在军事上出现失利,就会立刻引发连索反应,立刻土崩瓦解。而李自成又偏偏忽略了战斗力远非明军司比的关外清军。

    因此后世有人认为,如果这个时候李自成能够先在西安稳固一段时间,让大顺的统治在关中稳定下来,那么即使是后来在北京被湥Ь靼埽材芡耸毓刂校恢掠谝话茉侔埽灾掠诤廖薹淼幕帷

    当然这一切和商毅并没有关糸,反正他一直是以清军入关的结果准备的,现在只等着大明朝走完它最后这一段路程,同时也抓紧最后的时间,把准备工作做的更充份一些。

    应该说商毅为这一刻的到来,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就连最困难的财政危机,也得到了相当的缓解。

    在十二月份,商家军有平定马家寨的抄没进帐,共计约有十万余两白银,算是入驻浙江之后的最大一笔收入。

    而进入新年之后,在一月份里,海沙盐场出盐三千七百五十引,共计收入十万零一千二百五十两白银,进攻台湾又抄收了西班牙人六万多两白银,另外丝绸厂也终于进帐了一万五千多两白银。在新年的第一个月里,商毅集团终于第一次达到了收大于支的良好财政情况。

    而玻璃厂也己经开始投入生产,丝绸厂和海沙盐场也将走上正轨,看来财政状况也开始一步一步的好了起来。

    商毅看着一月份的财务报表,心里忽然想到,在另一时空里,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曾大肆搜刮,居说一共抄得了白银七千万两,相当于明朝五年的财政收入。但在李自成被清军击败之后,这笔巨额财负跞悸涞搅饲寰氖掷铩:罄礈'军能够向南明用兵长达二十余年,也不能不说这第一桶金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因此商毅忽然想到,如果自己能把这笔巨额财岬绞掷锔糜卸嗪茫敲粗辽僭谑暌詢龋约嚎梢圆槐匚普奈侍馔诽哿恕

第一九一章 玻璃器皿(上)

    第二天一早,商毅就带着叶瑶瑱到玻璃厂去视察玻璃试制的近况。

    玻璃号称穿越神器,制造工艺到并不复杂,事实上在后世的一些专家都非常奇怪,中国古代能制造出工艺难度更大的琉璃、精美的瓷器,但制造玻璃的时间要远远落后于欧州,确实有些让人费解。

    不过尽管制造玻璃不难,但在完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制造玻璃,也不是马上就能做好的,因此商毅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并没向其他同一样,立马就开始制造玻璃。但在战胜了西班牙远征军之后,在抓获的西班牙工匠中,虽然没有专业的玻璃工人,但还是有几个人干过制造玻璃的工作,再加上商毅毕竟有十分丰富的理论识知,于是玻璃厂顶目也可以正式上马了。

    玻璃厂的筹备从年前就开始了,新年之后,也正是开始动工,目前己经开始试制玻璃器皿。说是一个玻璃厂,其实就是一个生产作坊。好在生产玻璃器皿也不需要多大的位置,先就这么着,一步一步的扩大规模。

    玻璃的主要原料很好找,其实就是把石英加热,就可以得到溶解玻璃液。一般在海边的砂子里都含有丰富的石英。但绝不能直接把砂子加热,因为那样制出的玻璃含杂质太多,影响玻璃器皿的品质,因此最好还是用石英砂,简单的选拣和洗涤之后就可以使用了。另外还要加入一定量的石灰和纯碱。

    石灰在这个时代也很好找,只有纯碱是一个大麻烦。不过欧州人早就找出了替代的方法,就是用草木灰来代替,而且用海草灰最好。就是将海草捞起,晒干之后烧成草木灰。这种做法欧洲用了几百年,一直到这个时代还在使用。而在浙江显然不缺少海草。这些技术在商毅的电脑里都有,因此和西班牙工匠沟通的时侯也把他们唬得一怔一怔,还以为商毅也干过玻璃工。

    然后需要的就是玻璃炉,这个玩艺商毅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毕竟他的电脑里也不是啥都有。当然也可以自己摸索,不过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好在还有西班牙工匠在,在这方面他们可以弥补了商毅这个不足,因此也是少走了许多弯路。

    不过在商毅等人来到了玻璃厂之后,却发现在工厂的房间里,林凤舞正坐在桌边,手托着香腮,正对着十几个己经做好的玻璃瓶发怔。林凤舞当然知道玻璃的商业价值,因此在玻璃厂开工之后,没事就在这里蹲着,也盼望制出玻璃器皿来。同时也可以在西班牙工匠和中国工匠之间充当翻译。而在她的旁边有一个西班牙工匠,也是一面不好意思的表情。

    叶瑶瑱不禁问道:“林姑娘,你这是什么了?”

    林凤舞见他们来了,才起身指着桌子上的玻璃瓶,苦笑道:“叶姐姐你看吧,连造了三次,都只能做出这样的东西,那里买得出去呢?”

    商毅拿起一个瓶子,见这个玻璃瓶并不是完全透明,颜色发绿,而且中间还夹杂有大量气泡,虽然不影响使用,但作为商品,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

    那个西班牙工匠一脸尴尬,抓耳捞腮道:“我是按我的记忆做出的玻璃液的,应该没有错啊,为什么做出来的玻璃会成为这个样子呢?”

    这个西班牙工匠叫米歇尔,原来在一家玻璃厂里干过二年,主要是付责吹塑玻璃皿,但在这些西班牙工匠中算是个行家,因此在商毅提出制做玻璃时,他也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当然也是看中了奖金,那知却弄出这样的结果来。心里也不禁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商毅发火了。

    不过商毅到洠в蟹⒒穑巡A糠畔轮螅溃骸懊仔阍谏詹Aб旱氖焙颍恿讼跏瘺'有?”

    米歇尔怔了一怔,但马上一拍巴掌,道:“对了,加硝石呀,我怎么忘了,以前在玻璃厂里干的时候,他们都买过不少硝石的,原来就是干这个的。”然后又对林凤舞道:“菲尼克丝女士,你放心吧,下一次我一定能做出无色的玻璃来。”

    其实加硝石就是当氧化剂用,目地在于清除杂质,当然不可能做到完全湥Ь。还谡飧鍪贝嬲某沟孜奚⑼该鞯牟Aе破罚遣淮嬖诘模缙诓Aе破酚衅推荻际浅<南窒蟆

    他们的对话都是用西班牙语,叶瑶瑱听不懂,但林凤舞却听得一清二楚,也不禁瞪大眼睛,瞅着商毅,道:“你做制玻璃吗?”

    商毅点点头,道:“略懂、略懂。”

    这时米歇尔赶着要去生产车间去,商毅又把他叫住,道:“加了硝石之后,到是可以消除掉颜色,但气泡怎么办?这么多的汽泡的玻璃,当然是不行的。”

    米歇尔听了,也抓了抓头,显然又没主意了,其实对制玻璃他也只是个半瓢水,算是知道一些皮毛。他只是隐隐约约记得,脱去气泡,在玻璃业中术语叫“澄清”,是要加入澄清剂,然后搅拌,但澄清剂是什么东西做的,他可就不知道了。

    而商毅虽然没制过玻璃,但理论知识却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的丰富,见他这个样孑,笑道:“办法很简单,就是在玻璃液里加入一些食盐,然后再结合搅拌的方法,应该就可以消除大部份的气泡了。当然搅拌的时候最好是用专业的搅拌器,否则玻璃液会溅出来伤人的。”

    说着又在纸上画出了一个搅拌器的简图,其实就是一个用耐火泥制成的中空的圆筒,放在烧玻璃液的锅里,再用一根带钩子的钢钎操作在玻璃液内移动。只要搅拌的时间足够长,不仅绝大多数气泡能够消失,玻璃液中的条纹和结石也终将全部消失,玻璃液就会变得完全匀称透明。早期的光学玻璃就是采取这个方法来制造的,用来制造商业用的玻璃器,当然更是不在话下。

    听完了商毅的话之后,米歇尔连连点头,马上就去工作间里吩咐工人按商毅所说的方法进行施工。

    不过这些方法商毅说起来虽然简单,但却不是马上就能做好的,还需要工人反复进行试验。因此再呆下去也洠Ф嗌僖馑迹桃阋仓患虻ノ柿艘幌虏AСУ那榭鲋螅头祷亓俗鼙ァ

    等到了三天之后,商毅再次来到玻璃厂的时候,米歇尔十分兴奋的向商毅汇报,按这样的操作方法操作制造出来的玻璃液中气泡几乎完全消失。而且整个玻璃液的黏稠度也减低了,变得十分匀称,流动顺畅。这种玻璃甚至可以达到制做简单光学仪器的材料,比如商毅最需要的望远镜、发大镜等。

    同时米歇尔还带着商毅等人看了刚刚做好的新一批玻璃器皿的半成品,虽然还没有经过退火处理,不能触摸,但看上去,无色透明,晶莹透亮,确尖比先前的那几批玻璃器要强得多。林凤舞也十分高兴,这样的玻璃器,在市场上绝对有竞争力。

    不过现在这些玻璃器皿还只是半成品,退火处理之后,还要进行打磨修光处理,才能算完全的成品,至少还要等四五天的时间。但试制显然己经取得了成功,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大量生产玻璃器皿了。当然还有一批商毅需要的凸凹镜片。

    米歇尔也对商毅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商毅也是赞不绝囗,说了一大堆什么“您真是一个天材”“您真了不起”之类的话。

    商毅只是笑了笑,道:“只不过是做出几个玻璃瓶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下一步我们还要做镜子和窗户玻璃。”

    听了商毅的话之后,米歇尔和林凤舞都吃了一惊,因为做镜子和窗户玻璃都需要平板玻璃,这种工艺方法在欧州也是十分少有,因此平板玻璃制品的价格也极为昂贵,一个十厘米左右高的玻璃杯在中国市场大约可以买到三四两白银,而一面十厘米左右的鹅蛋镜却能买到十两白银以上,虽然还达不到其他穿越前辈那种一个杯子一百两银子的水准,但利润也相当可观了。毕竟玻璃的原料都是根本不费钱的。

    世界上第一个平板玻璃铸造体系是由法国人差不多在这个时代创造,叫平板浇注法,就是把玻璃液倒在一个大平板铁台上凝固,然后打磨。在1688年时开始大量生产,到1760年的时侯,法国平板玻璃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吨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用于窗户玻璃和四轮马车的车窗玻璃。

    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生产出大尺寸的平板玻璃,而缺点在于前期固定资产的投资太大,几乎等于是要建一个近代的工厂,英国人曾在1691年第一次引进这种方法,结果彻底失败,第二次引进也差点因为成本和损耗率的问题而破产。

    在十九世纪初期,出现了另一种平板玻璃的生产方法,叫人工吹管摊片法。在凡尔纳的《神秘岛》里有详细的说明,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个小作坊就能生产平板玻璃了,但缺点是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太高,在这个时代根本无人会做,而商毅也仅仅只是有理论知识,因此只能放弃。

    不过但在中国堪致是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平板玻璃的市场完全是一片空白,因此只要制出平板玻璃,完全可以走高端路线,价钱由商毅说了算,爱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一面一米左右的平板玻璃就是买一千两银子都可以,反正总会有冤大头来卖。

第一九二章 玻璃器皿(下)

    这几天商毅在家里己经画好了玻璃厂初步的规刬图纸,平板浇注法来生产平板玻璃,首生是需要一座大型厂房,生产车间的空高将超过两丈以上,车间内要有熔窑和煅烧窑各一座,另有若干座退火窑,还必须有良好的通风。另外还需要可以吊起和移动装玻璃液坩锅的简单机械设备,同时由于厂房里到处都是火窑,因此在主结构上尽量使用金属砖混结构,另外还要有摊平玻璃的工作台和打磨台,这都需要大量的生铁和砖。

    好在现在商家军前期积攒了不少生铁,而且开年以后,在浙江地区开发了两个铁矿,因此铁到不算什么问题。而且前一阶段为了建设兵工厂和造船厂,还专门建了一个烧砖窟,现在兵工厂和造船厂的建设基本都完成了大半,也可以付担得起玻璃厂的工程了。

    不过米歇尔看完了商毅的图纸,又听商毅详细的解说之后,也惊讫得连嘴都合不陇,因为在这个时代,欧州只有法国才有类似的玻璃工厂,他虽然知道有这项技术,但却从来没有见过,没想到商毅居然也懂。

    这个新玻璃厂从投产到开始生产,至少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而前期的投入按商毅初步预计,要投入十到十五万两白银左右。不过一但建成之后,就可以成为中国仍致整个亚州地区独一无二的玻璃生产工厂,甚致还有望销到美州和印度地区,其利润绝对十分可观,有望又成为商毅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商毅也准备无论怎样,也要把这个玻璃厂给建起来。十几万白银,自己还是拿得出来的。

    商毅看了看林凤舞,道:“林姑娘,怎么样?这个玻璃厂你们林家投不投资。”

    但这样大的投资,林凤舞可不能作主,因为她知道林之洋从林家独立门户之后,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糸统,加上又参与了商毅的玻璃厂、服装厂的投资,而且上个月刚刚吃进了海沙盐场的三千八百多引盐,手头现银也剩得不多,因此只好苦笑了一声,道:“商大人,这么大的事情,我还要回去和爹爹商量一下,才能决定。”

    商毅也点点头,道:“这是应该,请林姑娘转告令尊大人一声。”

    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