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亡清-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复国军的招兵令一开,无数的百姓把自家的孩子纷纷送到了县衙。在短短的时间内,复国军就在整个湖南招了十五万人。当然这些人都还不能算着是士兵,只能算着预备兵而已。

“唉!要是复国军早一点打来,咱家老爹就不会饿死了。”屋子,一个想起明年就可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家里的老人来,去年的冬天里,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孩子的爷爷,被饿死在了床上。

一想到这里。他的眼角不禁湿润了起来。要是复国军早点打来的话,他爹就会饿死了。“狗剩!你就不要伤心了。这都是命啊!”旁边的闲谈的人,劝慰到。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谁家有个事情,大家谁不知道啊!想起老汉这么好的,却被饿死在床上。想想都觉得心酸。

“都怪那些该死的鞑子!不顾咱们老百姓的死活。真他吗不是东西!”其他人也跟愤恨的骂道。“就是!要不是老这把老骨头不行了,我也却复国军参军去。”

提到这,大家顿时收起了哀伤的情绪,兴奋的讨论着着征兵的情况来。“我的乖乖。老王家那小伙子被征兵的县官大人看上了,立马发了三两银子和两袋大米的安家费,据说每个月,还能得到一两银子和两斗米的饷银勒!”那人想起那定白花花的银子,和两袋大米,脸上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哈哈!怎么你羡慕了?那还不赶快,据说这次征兵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已经让我家娃前天就已经报名了,而且已经选上了。”旁边的老者,抚须得意的笑道。

“怎么了,赵老头,你不是好男不当兵吗?怎么让你家二娃去当兵呢!”那人面露吃惊的问道。以前这个赵老头,对当兵的不屑一股,今天怎么想起。送儿子去当大头兵。这让他感到十分的诧异。

“哼!那是以前。让我的儿子,给鞑子当走狗。老子才不呢!现在复国军打过来了,咱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如果鞑子打回来了,大家还不有得受的鞑子和地主老财的欺压奇*。*书^网。”赵老汉冷哼骂道。

在场的众人一想,还真是这个理,要是鞑子打回来了,咱们分到手上的田地,还不得又被鞑子抢回去。

想到这里,家里有男丁的匆匆告辞离开了。他们要送儿子当兵,保护自己到手的土地。

这就是民心所向,何谓民心,就是为大多数百姓谋福利。这样才能的到大多数百姓的支持,就是鞑子在打过来,也讨不了半点便宜。

长沙城大元帅府内,匆匆忙忙黄老头兴奋的跑进了李江源房间。“哈哈!大喜啊!主公真是鸿福齐天啊!从各地传过来的消息,咱们分田地策略刚刚完成。各县的招兵任务都超额完成。根据主公的意见,都是身体倍棒的壮小伙。这下我复国军的军力,翻了一倍多。以后对付起鞑子来,咱们心里多少有些底了。”黄老头拿着各县拿来的统计数据,兴奋递给李江源道。

自从进驻长沙城后,诸事繁杂,李江源为了任命各县的县官,和分田事宜忙得头昏脑涨的。

攻城略地容易,治理一个地方却是很难。为了下面这些县官空缺,李江源不得不,让讲武学堂文书部,加紧培训了几批学员。

火速上任,这些人都是思想忠诚,才学兼优。差的就是历练的机会。李江源相信只要给他们几年时间,他们一定都是很好的一方父母。这才减轻了李江源的压力。

来到长沙后,李江源就任命黄老头,为整个湖南的民事总调官。当起了甩手掌柜,想起那些厚厚的账册。李江源就一阵头疼。反而是黄老头干得有滋有味的。

“呵呵!这些人还是壮丁。根本没有经历过什么大仗,只有经历了几场大战,他们才能算是真正的士兵,现在把他们派上战场,基本上就是送命的份。”李江源放下手中的奏本,呼了一口气笑道。然后绕绕了有些发酸脖子,又问道:“胡老也应该快要回来了吧!等王大哥和大郎回来,咱们好好的开个庆功宴,大家好好的聚聚。”

“嗯!好啊!胡老弟,去督办分田之事,差不多也要回来了。”放下手中的名单,黄老头附和道,这段时间不见,他还挺想儿子的。一想起,胡喻仁满湖南跑的时候,心里一阵羡慕。那可是游山玩水的好事啊!要不是他年纪大了。早就和胡喻仁抢这个任务了。

“黄老你来看,我这个写得怎么样。”李江源站起身来,递给他一张白纸道。黄老头接过那张白纸,只见上写满了毛笔字。

看着看着黄老头嘴里,不禁读了出来:“天理昭彰,我汉家自前明覆灭后,鞑子灭我之昭然若揭。屠我百姓,占我田地。改我华服,禁锢思绪。

若干年后,汉人,将不负存焉。而满人,将独霸华夏。孰不可忍,孰不可忍!我汉家儿郎为何,要遭受如此劫难!呜呼哀哉!如今,本大元帅奉天顺命,誓为我华夏驱除鞑虏,复我中华。

望天下有志之士共享盛举,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名流清史、扬名海外。…………………。”

“好好,好一篇荡气回肠的锦绣文章,看得老朽一把老骨头,都热血沸腾的。主公,您说的真是太好了。”黄老头略略扫过,不禁怕案叫绝。这样的文章发出去一定震耳欲聋,发人深省。

“黄老过谦了。我也只不过想,快点把鞑子赶出中原,报家仇国恨而已。只是,光凭我李江源一己之力。恐怕很难,所以我才颁布这个杀胡令,号召天下有志之士共襄义。”

李江源脸上叹息道。“国破山河落照红,江山如血缔人泪。有时候,我真希望鞑子能早些屠灭,让我华夏少流些血泪,能不用担心的生命突然被杀,活在温暖的阳光下。”

说到这里,李江源脸上充满了向往之色。如果问黄老头,为什么抛家弃业跟着李江源,报仇雪恨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李江源身上这种,敢为天下的豪气和胸襟折服了他。

他知道胡喻仁也是抱着这种想法,才义无反顾的为李江源出谋划策,奔走四方。因为李江源是他们心目中,唯一能够拯救这天下英主,虽然,他现在看上去还很稚嫩,处理事情来有些犹豫,但这并不妨碍李江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主公莫叹,大仇早晚得报。鞑子折腾不了几天了。”黄老头,郑重的朝李江源施礼说道。

“好了,我没事。”李江源摆摆手笑道,“劳烦黄老把这些檄文抄录下,然后传阅四方。我要让鞑子不得片刻安宁。”

“是!属下这就去办。”黄老头答应,然后拿着檄文走了出去。李江源转身望着墙面上挂着的地图,这是李江源凭着记忆,画出中原大概的地图形状。

上面用木炭勾勒复国军的势力范围图,凭借着迅猛发展的忠义堂的势力,各地的情报源源不断的传到李江源的案头。只是现在忠义堂的情报网络还不能深入鞑子的上层。看来忠义堂的潜力还得继续挖掘啊!

************************************************************************************88

京师,鳌拜府内。昏暗的油灯,随着窗外飘来的微风,摇摆着它婀娜的身姿。大清朝,现在最有权势的顾命大臣鳌少保鳌拜,

正坐在他的书房里,望着随风摇晃的油灯沉思着。这是他自从当上顾命大臣后,每当有想不开的事情。他就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点着盏油灯想事情。

没有想到,曾经在他眼中的一个小毛贼,竟然能掀起这么大的声势。而且,从探子传来的密报,李江源的复国军没有像其他乌合之众一样,攻下了大城,为了财物就自我火拼,最后化为无形。

反而,在湖南越发的站稳了脚跟,把进入湖南的几个险要之地,防守的十分严密,滴水不漏。这些年,大清昔日的辉煌,犹如昨夜水中花,平日赫赫显贵的八旗精锐们,竟然像纸糊的老虎般,轻易的就被李江源这小子,戳了一大大的洞。那些绿营的汉狗更不济。

光是听见复国军的名字,就能吓得屁滚尿流的。真是丢我大清的脸!“萨克素,现在的局势,你怎么看。”萨克素,隶镶蓝旗。现在八旗中,鳌拜自领的两黄旗和支持皇帝的两白旗各有一半的势力,两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

而萨克素隶属的镶蓝旗,附翼在鳌拜的手下。可以说,康熙和鳌拜的争权行动,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了,只是双方都还有些克制,没有把矛盾放在明面上来。

鳌拜这面都是往日的功臣勋贵,因为鳌拜提出来口号是,分封土地,让昔日的功臣们在全国各地圈地驻守。

这大大的符合这些功臣的胃口,毕竟谁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土地多,相反,他们反而觉得为大清立下赫赫功勋,得再多东西都是应该。他们就像一群强盗,抢夺了别人的财物,霸占别人的田地,现在因为分赃不均而起了矛盾。

而康熙那个竖子,登基才过了几年,就大肆重用汉狗,那些狗东西,凭什么和咱们八旗的显贵们站在朝堂上。

康熙知道,自己手里没有多大的权利,和威望震住这班显贵,只能借用正白旗和两黄旗的矛盾,在借用汉官势力和鳌拜争权。只是双方的势力都差不多,暂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中堂大人,眼下各地局势颇有不稳之势。如果抽调各省驻军前去围剿的话,恐怕得不尝试啊!”萨克素想了想劝慰道。“发给三个藩王出兵的文书,有了回应吗?”鳌拜想了想有问道。

“有,只是平西王吴三桂回书,因为他要围剿前明余孽,不敢抽调兵力。而其余两王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萨克素回禀道。

“这几个老狐狸。”鳌拜听到这话,脸上并未半分的诧异,毕竟这些老狐狸谁也不是省油的灯。“难道没有什么办法了吗?”

“额!要不然就像蒙古借兵,或者提丰台大营大军前去围剿。”萨克素想了想说出这个唯一的方法。

“不行,江南是水泽之地,不利于骑兵作战。而丰台大营则是护卫京师安全,动不得。”听到这个主意,鳌拜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丰台大营是他自保的手段,要是丰台大营南下之日,就是他鳌拜人头落地之时。

鳌拜想了想,然后说道:“明日,你让兵部和吏部发文,让临湖南各省,抽调军队驻守各省边界,围堵叛贼,不能让局势有糜烂之势,等把朝中事务解决了,老夫要亲帅大军围剿。”

这时候,说完这话的鳌拜有股深深的挫败感,堂堂大清,竟然连支围剿叛贼的军队都派不出去。置于往日的八旗精锐,他鳌拜是不敢派的,这些人都是贵重瓷,轻易碰不得。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属下告退。”萨克素低声退了下去。对于刚才鳌拜说的话,他选择性的遗忘了。这些事,就让两位正主自己去处理吧!他们只是这两位正主的牵线木偶而已。

PS:郁闷勒!辛苦写了那么久。竟然收藏这么低。大家有推荐票的砸起撒!

第五十六章 民心

第五十六章民心

台湾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从郑成功大破盘踞在台湾的荷兰人后,台湾一直是汉人反抗鞑子的标志。台湾虽然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属矿产也较少,金、银、铜、铁等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但是台湾却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

台湾的延平王府内,台湾事实上的统治者,郑经看着手上的这封,从大陆传过来的密报。皱着眉头,望着堂下站着那个人问道:“这事情是真的?湖南真的被这个李江源攻陷了?真的不太不可思议了。什么时候,湖南地界出现这样的豪杰,而且还这么年轻?”

不光他吃惊,就是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陈近南也是吃惊的了半天,他曾怀疑是不是鞑子的诡计。

可是当他仔细问过密探之后,他百分之百肯定湖南,真的被这个叫李江源的人给攻陷了。

“好好!没有想到湖南地界竟然也出现这样的人物。陈先生,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郑经不禁激动的站起身来大声叫好道。这不得不让高兴,想当初自己继承父亲的意志,反清复明,永乐帝早已被吴三桂这个奸臣绞死在云南。

清廷颁布的禁海令,让台湾很难得到物质的补充和情报的收集。现在湖南竟然被人攻陷了,那这就表示有人吸引了鞑子的主意力,台湾又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脸上不卑不亢的鞠躬笑道:“王爷不用担心,属下已经想好了对策,咱们动用大军支援他一下,遥相呼应,让鞑子顾头顾了尾。慢慢消耗鞑子的力量。”

“好是好!可是你也知道现在,咱们手中的实力,现在要到春耕了,实在抽不出人手来啊!”郑经脸上有些感叹的说道。

说实话,台湾现在什么都却,特别缺的就是人。台湾这么大可是,全军加上居民才四十多万人。眼下正是春耕的时候,要是把人手都抽去打仗了,来年大家吃什么啊!”

“呵呵!王爷放心,属下只是希望,咱们的水军佯攻一下福建沿海,让鞑子胆战心惊一下,达成威慑的效果就行了。”陈近南笑道。

“好好!陈先生不愧是当时大才啊!就照先生的办法去办!”郑经满脸欢喜的笑道。

“对了,我们还可以派出信使,两家结盟共同对付鞑子。”陈近南紧接着说道。这就是他昨天晚上早就想好的,现在多了一股对付鞑子的力量,应该大家共同联合,一起对付鞑子。

“这,联合之事,先生看着办吧!”说到这里,郑经脸上有些迟疑。对于郑经迟疑的原因,陈近南是知道的。

他是怕两方结盟,谁指挥谁的问题。想到这里,陈近南在心里叹了下,小王爷还是少了国姓爷的杀伐决断啊!要是国姓爷在的话,他一定毫不犹豫的和复国军结盟。这样口头的结盟对谁都没有坏处。

“是!属下这就去办。”陈近南施礼退了下去,而郑经这时却兴奋得有了性趣,转身朝后堂跑去。

“地振高罡,一脉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天地会暗语。

天地会,下辖十堂,包括前五房五堂,后五房五堂。前五房莲花堂、洪顺堂、家后堂、参太堂、八马堂。后五房青木堂、赤火堂、西金堂、玄水堂、黄土堂。各堂负责人曰“香主”。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俗称洪帮。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

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其成员所处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使他们更需要互济互助。

因此,忠心义气便成了会内最高的道德规范和达到组织上团结、经济上互助的重要保障。天地会最初主要在福建、粤东及台湾一带流传,稍后发展至广东全省及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及湖南等省。

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原名陈永华,他以“玄天上帝”信仰为掩护,成立这一秘密组织。该会以异姓结盟,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尊化名为“万云龙”的郑成功为龙头大哥,从事反清复明的行动。日后并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成为让清廷头痛不已的秘密社会势力——天地会。

陈永华(陈近南)——台湾教育的倡导者,字复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父名陈鼎。陈鼎明朝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为博士弟子员。

清军入城后,陈永华出逃。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

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但据考证,陈永华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

陈永华建设台湾,以“足民食”为起点。他亲往各地,教军屯田,储备粮食;教民煮糖晒盐,以利民生;教匠烧砖,改善民居。同时划定行政区域,励行里甲互保,使民众安居乐业。衣食俱足后,又兴建台湾首座孔庙,奖励教化。同时规划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来培育、拔擢人才。

郑成功以台湾数十万军民为根本,在陈永华一干人等的策划下,郑成功在台湾开始和日本、暹罗、安南各地通商;开通闽、浙、粤等地的通商管道。

可以说郑家能盘踞在台湾,这么多年,陈永华绝对是功不可没。郑成功曾经在召见他的时候,说过一句对他十分称赞的话。“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

可见当时的郑成功何其重视他。陈永华对满清有着深刻的仇恨,至始至终他都把反清复明当着自己的梦想和目的,为此奋斗了一生。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