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小毛奇走上现岗位是沾了其叔叔的光。他的性格和能力与其担负的职务差距很大。东普鲁士危机(小毛奇认为更多的俄军将源源不断抵达战场)以及奥军的失礼给了小毛奇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也就是本日,中央军区参谋处长端木良上校奉封国柱之命进入了青岛要塞面见了斯特劳斯少将,转交了封国柱上将给斯特劳斯司令官的一封亲笔信。在这封信里,封国柱说根据情报,日本已经决定出兵青岛了,为防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国防军将不得不先期占领青岛!为避免有着悠久合作关系的中德两军发生流血冲突,请斯特劳斯司令官认清当前的局势,从港口撤退所有的军舰,立即安排侨民的撤离并在8月22日前做出德军守军接受国防军“保护”的最后决定。

这封语气婉转的信函其实就是一封最后通牒。中国人明确告知德军,如果不放下武器和平撤出青岛,中国国防军将要武力收回青岛了。

连日来忙于整修军备的斯特劳斯少将不敢怠慢,立即电报柏林。8月19日,柏林回电,要求守军坚守要塞,为了德意志的荣誉战至一兵一卒!

斯特劳斯已经闻到了浓烈的战争气味了。在国内指示到达之前,斯特劳斯已经开始疏散青岛的德奥侨民,这并不违反国内的指示。但海路已经不通,为了执行破交任务,也为了避免被英日舰队封锁在港内,德国东亚舰队的六艘巡洋舰在斯佩将军的统领下已经离开了青岛南下了。商船虽然可以进港,但考虑到侨民的安全,斯特劳斯还是选择了陆路撤离,这方面得到了中国人的大力协助,大批的德奥平民顺着胶济铁路撤至济南,然后转道南下,从上海乘坐中立国商船回国,也有约三成侨民选择了留在中国,安置地为济南和南京两市。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德国的友好之情,无论是选择回国的还是选择留在中国的德奥侨民都受到了极为妥善的照顾。尽管斯特劳斯少将不断接到华军进逼青岛近郊的报告(多是侨民的报告),斯特劳斯还是致信给封国柱,对中国协助撤侨表示了感谢。

但随着国内不准将要塞让给中国的指示到来,斯特劳斯将军清楚,曾经密切合作过的德中两军将要兵戎相见了。

小湛山一线肯定是华军的主攻方向,在小湛山及小湛山北的两个支撑点对面,华军17旅的兵力部队展开,从18日起,随着青岛要塞的戒严,每日都有好几批的华军飞机飞临要塞上空侦察拍照。斯特劳斯后悔当初没有将要塞按照设计图彻底完成了!更复杂的工事加强已经来不及,只能尽最大限度加强工事及火力了。

8月22日,在中国人限定的时间前一小时,斯特劳斯派了一个上尉穿过华军的警戒线,将斯特劳斯的一封打印但签名的信函送达第16旅旅部,面交旅长曲致庸准将。

“这就没办法了。”曲致庸看过这份中文写就但签了斯特劳斯德文名字的信函,“我们也不愿意跟你们打,但青岛是我们的。现在我们要收回了!给他写个收条。”

德军上尉立正,向曲准将敬了个标准的德国军礼,接过副官写就的收条,一言不发退出了曲致庸的旅部。

16旅的任务是拿下小湛山及小湛山北两处主阵地,强渡海泊河,从东南方向攻击要塞核心。为此,第六师将炮兵主力配置于16旅方向,除了16旅的炮团外,师属重炮团的两个营及炮兵司令部直辖的一个重炮营(辖4门买自德国克虏伯的280mm臼炮)也配至该方向。

看上去16旅是主攻。但曲致庸清楚,真正的主攻方向在偏北一点的17旅,他们在16旅将德军主要防御兵力吸引至小湛山方向后,将对台东镇的四号炮台实施决定型突击,击穿德军防御线直插市区,为了用速战速决的形式拿下青岛,中央军区唯一的一个用于筑垒地域突破的战斗工兵团配属给了第17旅。

为了蒙蔽德军(判断德军在青岛近郊有大量的眼线),17旅部队都是打着16旅的旗号进入台东镇以西攻击地域的,17旅甚至在青岛北部建立了假司令部以蒙蔽德军。

“这就是个出力但不讨好的差事,”在五天前最后的作战会议上,封国柱上将对曲致庸说,“如果觉得16旅是6师主力,不应该干这个活儿,就提出来。我让18旅上。”

“不,这就是16旅的任务。不等17旅动,我的部队就插到台东镇后方了!估计会有大批的伤员,请封司令让17旅多备担架吧。”曲致庸冷静地说。

“好!要的就是这股子劲!记住,一旦战斗打响,不准顾忌德军与你们的交情,给我往死里打!”

“要做最充分的准备,毕竟我们没有实战夺取如此规模要塞的经验,勇猛,但不要莽撞,将所有的攻坚兵器和方法用上,”戴了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扶了扶眼镜,“你们旅今年以来的所有训练和演习都是扮演着攻击方,这是封司令官启用你们攻击小湛山的主要原因,也是封司令对16旅的信任。曲旅长,你的任务是突破并吸引德军主力增援小湛山一线,不要存了跟17旅争功的念头。”

瞿鸿翔很担心曲致庸不顾伤亡玩命,用一个全军数得上的主力旅换青岛有些划不来。

“瞿师长说的对。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德国人认清形势,那样就简单了。”司徒均说,“列日要塞前前后后打了十二天,德国人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无论装备还是训练,我们都不能跟德军比,就算你们第6师,恐怕距德军还是有差距的。青岛是远东数一数二的要塞城市,攻击青岛将为我军积累宝贵的经验,作为主攻旅旅长,要冷静,要积累正面经验而不是反面。明白吗?”

“明白!16旅保证完成司令部交给的任务。请各位首长放心。”

曲致庸清楚地记得那次作战会议上总参谋长、军区司令官等高级将领对他的叮嘱,特别是多兵种协同的问题被反复提及,这次不仅有炮兵和工兵,还有航空兵参战。

“没说的了,”曲致庸等那个德军上尉走后,对参谋长张平说,“立即报告司令部,你留守,我去下面转一圈。”

曲致庸第一站便来到了46团,该团负责攻击夺取小湛山。

五年前德州血战时,曲致庸是46团团长,建国后进入济南军事学院进修了半年后升任了16旅旅长,1911年被授予准将军衔。1912年,为削平所谓的“山头”,国防军高级军官调动频繁,但山东军的调动比南方、北方两大方面军少的多,曲致庸没有动,一直指挥着16旅这个王牌旅。两个月前,中央军区政治部已经跟他谈了话,准备调他出任16师参谋长,他当即表示反对,尽管出任师参谋长是提升,但他不愿意,还是喜欢当主官。随着“和平堡垒”演习的实施,有关他的升迁也放下了。

“准备的如何了?”曲致庸劈头问46团团长李少虔。

李少虔也是46团“老人”,德州血战时为二营长,“报告旅长,一切就绪,只等命令了?”

“就绪?”曲致庸瞪了老部下一眼,“德国人的火力配系查清了?”

“基本查清了。根据航空兵提供的情报,已经最后做的调整,小湛山的德军为其66团二营两个连,兵力约400人,配备八挺马克沁和八挺轻机枪,另有一个迫击炮排……”

“依靠飞机侦察根本靠不住!傻瓜才信他们!重机枪和迫击炮?德国人的大炮呢?你准备怎么应付?”曲致庸大声呵斥。

大炮?李少虔心想,那些大炮不是有重炮兵摧毁吗?靠我的士兵拿炸药包去炸德国人的钢筋水泥堡垒?

“不要指望炮兵!解决问题的永远是我们步兵!走,看看部队去。”

李少虔知道旅长并非批评,而是一种习惯,和风细雨后往往是暴风骤雨,很多高级将领对下级的训斥和辱骂其实透着满意和夸奖。

一营营长陈豪少校正在营部对自己手下四个连长讲解战术,桌子上是一个微型沙盘,一个木框里用泥巴捏出了小湛山工事的模型。

“你的连到达这个位置就停下来,组织轻机枪和迫击炮猛烈压制做这个堡垒,掩护工兵冲上去炸掉它,注意你的右方,不要误伤了一连的突击队……”陈豪看见旅长和团长进来,停下了讲解,立正向首长们敬礼。

“嗯,不错,模型做的不错。”曲致庸端详了一气泥巴做的模型,对陈豪点点头,“怎么样,有没有信心用一次突击解决问题?”

“信心倒是有,就是这一片开阔地讨厌,我已经向团里报告,请求提前挖交通壕挖过去,但……”陈豪望了望团长。

“现在可以了。”曲致庸点点头,“德国人正式拒绝了投降,现在可以行动了。”

“还有什么要求?”

“没有了,就是想知道啥时候开始,部队憋坏了。”陈豪咧嘴一笑。

“我也不知道,等命令吧。”曲致庸环顾屋里竟然没有一把椅子,他因坠马而跌伤的左腿不能久站,但现在却不能下令让手下搬一把椅子来,“好吧,给我说说你们的攻击方案吧。”

“是!”陈豪走近桌子,对着模型开始讲解自己领受的任务和攻击计划。

“还不错。”曲致庸拍拍陈豪的肩膀,“沙盘推演永远取代不了不断变化的敌情,再好的计划也需要勇敢的士兵去执行。走,去看看你的兵。”

“我的一营没有问题,您就放心吧。”

李少虔心情复杂地看着曲致庸对陈豪的喜爱。这是一个很有来头的营长,据说跟叶司令官有着亲戚关系,不然以他在德州被俘的经历,不可能被保送军校读书,回来继续带兵而且很快就当上营长。

走在陈豪身后的李少虔默默地想着。“这回您千万不要让炮兵对我们开炮了!”陈豪的笑声清晰地传来。

正文 第三节 要塞(三)

华军准备武力夺取青岛的消息传到日本,立即引起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巨大反响,所有的争执一下子没有了,陆军参谋总部攻取青岛的作战计划迅速被内阁批准,呈报大正天皇。

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当晚,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收到外相加藤的密电,鉴于德国有将青岛交还中国的可能,令林权助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正式的外交照会:不准中国接收青岛!大日本帝国将用武力解除青岛德军的武装!为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由中国承担!

这份蛮横无理的外交照会在北京引发轩然大波。外交部长唐绍仪当即回绝了林权助的“要求”,“不需要请示了,我国政府将解除德军的武装,青岛是中国的,中国政府有绝对的行动自主权!”

林权助深知中国政府不惧日本的威胁。他不再与唐绍仪“闲扯”了,用最快速度赶回大使馆,将中方的态度报告给国内。

这段时间,有关山东及关外的华军军事调动情报从各种渠道不断传来,当然全部传回了国内。林权助的担心已经变成了事实,狡猾的中国人早已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们预料到了帝国的计划,抢先对德军动手,堵死帝国出兵的借口。而且,他们显然还预料到了另一种情况,在满洲做好了迎战帝国军事行动的准备。不仅无此,他们还加强了京畿的军事力量,以演习为名将隶属于西南军区的第二师调至直隶,已经确认该师的一个旅已经进驻石门,后续部队仍在源源不断地北上。第2师是华军甲种师之一,其历史悠久甚至超过了第6、第9师。这个大编制的甲种师进入京畿要做什么?难道他们要武力解决中国驻屯军吗?

中国真的敢和帝国全面开战吗?林权助发出电报后独自沉思着,中国确实不是五年前了,尽管这个国家还存在着无数的内政问题,但至少有了一支效命于中央的国防军了。据驻华机构的计算,华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九十万,比帝国现役陆军人数多的多。当然,华军不可能将全部兵力用于对帝国作战,但至少有一半兵力是可以集结投入的。数一数华军已经集结的部队,不算东南及南方,仅山东、满洲及京畿就集中了9个师之多!这些部队已经充实满员,其中一部分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比如第1、第6和第9师。就装备而言已经超过了帝国陆军。

包括一直关注着中国变化的林权助,在冷静盘算“敌国”力量时总有一种惊心动魄甚至沮丧的感觉。每过半年,这种感觉就加深一些。但随即被其他的情绪所稀释,担心甚至恐惧就消失了。自甲午之后,日本不再视中国为敌手,而是将其当做剥削侵略的对象。林权助承认,如果没有马关条约乃至以后的辛丑条约,日本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是中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养肥”了日本,想一想吧,一场付出几百士兵生命的战争就可以获得相当与帝国数年国民收入的赔款,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事?在帝国决策层眼里,中国就是帝国的给养基地,帝国考虑的是采取何种方式从中国捞取更多的权益,而不是考虑如何防范这个虚弱而富裕的国家。

就中国国民而言,国家是贫穷的。但在帝国决策层眼里,中国到处堆满了黄金。如果不是英法俄德美等强国在中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帝国的办法会简单的多。

中国当然不是俄国,一场日俄战争让帝国付出了十数万忠勇将士的伤亡,除了得到南满原属沙俄的权益外,竟然拿不到帝俄一份钱的赔款!这个太令人沮丧了!在林权助看来,日俄战争比起甲午、庚子两场针对中国的战事简直是大赔本的买卖,如果没有日俄战争,帝国财政不至于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

付出当然要在中国拿回来。但帝国在南满的布局尚未完成,中国巨变发生了,满清政府竟然被一支出身响马的武装推翻!由于满洲出现一支得到沙俄支持的强大华军武装,帝国向北满渗透的脚步被终止,而军事上的遏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比如南满铁路的效用随着中国京沈新线的通车陷入尴尬,北满与内地的物资流通乃至军事调动完全可以避开京沈旧线和南满铁路了,牛庄(营口)的衰败无助于限制中国,比如北满的大豆,完全可以通过京沈线运输,成本的增加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令帝国恼火的是,南满的华军武装力量虽然按照帝国与中国新政府的协议没有增强(仍是张作霖21师),但该师的装备加强了,更为讨厌的是原先与帝国眉来眼去的张作霖部将领大多跟帝国断绝了关系,更不用说那些被新政府派去的文官了。一些与帝国有着秘密往来的将领被整肃,比如21师61旅旅长汤玉麟在1912年因贪污罪被军法审判,禠夺军职判处12年重刑。汤案带来了对21师的换血,一批出身北方军系统的中低级军官进入张作霖系统,使得这个蒙山军系统外的部队更加中央化。张作霖为了表示对中央的忠诚,干脆将其两个儿子送至北京念书,算是送给了龙谦两个人质,以消除龙谦对该部的担心。

帝国对于张作霖的拉拢完全失败。据满铁调查处(日本在中国境内唯一的成建制情报机构)的报告,帝国对21师系统的渗透越来越困难了。而国安总局驻沈阳站在扩充为分局后,帝国对北满的渗透及情报收集也困难万分,光是1913年就遣返了十一个犯有“间谍罪”的日侨,在确凿的证据前,帝国政府也无可奈何。负责中国情报工作的坂西利八郎将军曾亲口对自己说过,就情报界的现状,帝国已经落后于支那,帝国迫切需要建立类似于国安总局那样的机构,坂西将军甚至严重怀疑支那已经将情报员渗透至日本了!国安总局直属于总统领导,不受政府的限制,权力大,经费足,对于涉及间谍案的中国人处理极严,自新中国建立,公开处决的间谍已经超过了两位数,对于涉案的外国人,中国政府一般采取驱逐手段,但对于中国人则严酷的多,除了公开处决的间谍外,秘密逮捕被处死的谁知道有多少?这种手段极大震慑了中国人,使得他们对于帝国的拉拢心存疑惧,没有中国人的投靠,帝国的情报收集就更为艰难了。

而中国政府对沈阳的大力投资限制了帝国在南满的影响,即便帝国加强南满的军事存在也难以抵消。一个不满员的师团(第五师团)顶什么用?在林权助看来,要击败21师夺取南满至少还要增加两个满员师团,因为华军在北满和锦州都布有重兵!第10师长期驻扎锦州,控制着这个进出关东的陆路通道,长春第9师随时可以南下沈阳增援,三个师团也未必够用!

但参谋总部及陆军省却一直藐视华军,他们不相信情报及外交机构的报告,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接受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总将思维固化在1909年之前。只有亲身见证中国变化的人才能有清醒的认识,那些初来大使馆的陆军武官总是趾高气扬,但除了脑子被烧坏的少数人,在深入了解中国后都变得担心了!

帝国的反应太慢了!如果动手就应当及早!在1909年就应当介入中国的内战,哪怕是扶持袁世凯也比现在好的多,可是帝国错过了机会,海军与陆军争,内阁也在斗,根本没有拿出一个全面对付新中国的国策来。现在欧战爆发了,帝国却瞄向了山东!这是不明智的,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