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纪连海说甄嬛-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两项分别为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棋”和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它的玩法涉及数学里的图论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现在,它又与计算机挂上了钩,成为电脑的研究对象,其中“横刀立马”布局的81步最优解法就是由电脑验证的。

“鲁班锁”是一种立体插接玩具,是由中国古代房屋的榫卯结构转化而来的。因为鲁班是中国木工的始祖,所以得名“鲁班锁”。由于解开此种插接锁要有聪明的头脑,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孔明锁”,将它和古代足智多谋的军师孔明联系起来。这种玩具最早见于文字是我国清代一本魔术书《鹅幻汇编》,当时叫“六子连芳”。美国1857年出版的《魔术师手册》中,就引进了中国的“六子连芳”,可见这种玩具传到国外最少也有近150年的历史。鲁班锁实际是一种涉及立体几何知识的玩具。通过几何分割,可以组成多种锁定方式。近来,美、英等多国数学家采用电脑发现,6根木条组成的样式多达119963种。可见,其奥妙的无穷也。

九连环是一种解环玩具。这类玩具在我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的《战国策》中就有记述。在这本记述当时游说之士的策谋集中,讲到秦王嬴政曾遣使入齐,使臣就带了一种玉连环。他拿出来对齐君王后说:“齐多知,而解此环否?”意思是说,齐人知多识广,能不能把其中的环解出来?看来,当时就用这种玩具来作为衡量知识和智慧的工具。我国将解环玩具称作“巧环”,环数从一个到几十个,越来越复杂,其中九连环最为知名。这是因为我国古代认为九是阳数之极,所以一般都用“九”来言多。即然九已到了极点,那就十分难了。故用九连环来代表解环之难。今天,解九连环的世界纪录是237秒,由甘肃省嘉峪关市王仲斌创造。

九连环流行极广,形式多样,规格不一。其制作,用金属丝制成圆形小环九枚,九环相连,套在条形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剑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环均以铜杆与之相接。玩时,依法使九环全部联贯子铜圈上,或经过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样,可分可合,变化多端。得法者需经过81次上下才能将相连的九个环套入一柱,再用256次才能将九个环全部解下。此外也可套成花篮、绣球、宫灯等状。同时,九连环也是按照一种顺序来解的。解九连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也可以训练人的耐心。当然,九连环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增加环数提高难度,但环数增加将使解开步骤呈几何级数递增,且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解环方法,因此通常所见仍是九环为主。

第三十七章 允礼之死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七十三、七十四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皇帝让甄嬛以毒酒亲手杀死果郡王。甄嬛不忍爱人死去,欲喝下毒酒,却不想果郡王将毒酒调换,口吐鲜血告诉甄嬛,她才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妻子。甄嬛悲痛万分,来不及等到允礼咽气前告诉他自己的一对双胞胎乃是他的骨肉。允礼惨死于甄嬛怀抱中。这里,就有个问题:果郡王(实际上应该是果亲王)允礼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我们首先应该清楚的是:雍正皇帝死于1735年,而果亲王允礼死于这之后的1738年——也就是说,电视剧中的“皇帝让甄嬛以毒酒亲手杀死果郡王”,而后“允礼惨死于甄嬛怀抱中”这段故事纯属虚构。然后我们还应该知道的是:随后即位的乾隆皇帝,也就是果亲王允礼的侄子,对果亲王允礼,一直继续委以重任:乾隆元年(1736)九月十二日,果亲王允礼生母加徽号;九月十三日,“永赐与亲王双俸……”九月二十日,因“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命允禄、允礼在便殿召见免除叩拜之礼。九月二十一日,果亲王允礼上书建议制定《侵盗钱粮罪例》。十月初四日,命果亲王允礼总理宗人府事务。十月十八日,命果亲王允礼打理刑部。此间,约在乾隆元年十一月,果亲王允礼患脚疾。乾隆二年(1737),果亲王允礼书成《世宗宪皇帝上谕》有功。乾隆三年(1738),果亲王允礼去世。年42岁。现在的问题在于:果亲王允礼为什么能够做到一生历经康、雍、乾三朝,一直位高权重呢?

果亲王允礼(1697~1738),原名胤礼,系康熙皇帝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登基后,避讳,改名为允礼。因允礼一开始就支持四皇子(即之后的雍正皇帝),所以,深得雍正皇帝信任,从郡王一直加封到亲王。乾隆皇帝即位后,继续委果亲王允礼以重任,命其总理事务,管刑部。允礼历康、雍、乾三朝,一生位高权重。

果亲王允礼笃信藏传佛教,经常在自己的王府里召集高僧辩经说法。允礼从早年起就沉浸于藏传佛教经典的学习和修行中,并与当时藏传佛教在北京的代表人物来往密切。虽然政治上碌碌无为,但允礼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官运亨通一帆风顺,也许正是对藏传佛教的笃信,才是他避免杀身之祸、终老天年的重要原因。

清朝的统治者们在维护、巩固封建统治方面,深知精神统治的重要性,利用宗教是其一种有效的统治方法。清政府尤其擅长利用藏传佛教,认为优礼藏传佛教的上层人物是统治蒙藏地区的有效途径,所以对藏传佛教的保护扶植相当积极。清初的几位皇帝对藏传佛教也都颇感兴趣,在清宫廷中,学习佛典成了当时的一种风尚。作为皇子,允礼肯定受到了熏陶,他曾拜康熙年间的著名僧人、亲自主持完成《甘珠尔》编译及刊刻工作的甘珠巴为师,后又师从京城八大呼图克图(蒙古语,是清政府授予蒙、藏地区藏传佛教上层大活佛的称号)中的两位大师,专门系统地学习佛典。

果亲王允礼号自得居士,非常热衷于对藏传佛教宁玛派经典的研修,特别是组织将“伏藏经”整理并翻译为蒙古文和满文。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流派之一,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僧帽,所以也被称为红教。在各派中历史最久,形成于公元十一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所谓古,是说它的教理是从公元八世纪时传下来的,历史悠久;所谓旧,是说它的一些教义教规是以古时候吐蕃的旧密咒为主。宁玛派与西藏本土所固有的宗教——苯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八到九世纪,佛教中的密宗从印度传入西藏,并保持父子相传的形式。而苯教在西藏民间的影响很大,恰好密宗的神秘性与它非常相似,结果二者逐渐结合起来。这一派别没有寺院,组织涣散,也没有系统的教义,更没有完整的僧伽制度。他们以印派佛教为师,运用该派的经典,建立寺院,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教派。这一教派开始时是没有名字的,直到后来其它一些教派产生,才由于它的特征而被称为宁玛派。所谓“伏藏经”,就是指公元八世纪时,印度僧人莲花生等来到吐蕃传播佛教密宗经典,但因当种种原因,如政治方面的、密宗同藏族传统原始宗教苯教的冲突或互相排斥等,莲花生等人认为当时在吐蕃传播密宗时机尚未成熟,就把这些经典埋藏在山洞或地下,若当“时节因缘会遇,就取出来弘扬”,这种经书叫“伏藏经”。允礼组织将藏传佛教宁玛派“伏藏经”翻译成蒙古文,丰富了蒙古文佛教文献,从客观上讲,对蒙古族的佛教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十八章 雍正之死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七十五、七十六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叶澜依最后给皇帝服用了所谓长生不老的金丹。皇帝弥留之际,甄嬛独自陪伴其身边,将所有真相讲给皇帝听,皇帝急火攻心之下驾崩。

这里,就有个问题: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雍正皇帝的死,我们查看到的清宫档案《雍正朝起居注册》,说是在1735年10月3日(旧历八月十八日),时年58岁的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办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议事;10月5日(旧历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又过了一天仍照常办公;10月7日(旧历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突然得病,当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寝宫,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皇帝宣布传位给乾隆;10月8日(旧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便在圆明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皇宫档案只是如此简要地记下了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而没有说明任何原因。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于是雍正皇帝不得好死的种种说法便产生了。

关于雍正皇帝的死,史学界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

第一种:雍正皇帝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

雍正皇帝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这种观点是民间最为流行的观点。它实际上是出自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在这些著作中,都说到了雍正皇帝遇刺身亡的内容。

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

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

后来,吕四娘拜师习武,勤学苦练,尤长剑术,技艺高超。而吕四娘的师傅,据说原是雍正皇帝手下的剑客大侠甘凤池,后来大侠甘凤池因为不满意雍正皇帝的作为而离开了雍正皇帝,又收养了吕四娘为徒。再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皇帝的脑袋。

这个民间传说,从它诞生之日到今天,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了。到1981年,文物考古部门曾经想通过发掘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宫来确认这种传说的真伪,结果还没有打开的时候就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停止了发掘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宫的工作。

但民间则仍然传言雍正皇帝的棺材早已被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

问题在于,这种说法有可信度么?

完全没有!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面我们曾经说到,所谓的“大侠”甘凤池早在1729年就被李卫活捉,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并未表现出什么英雄气概,而是在李卫的诱逼之下,叩头乞求宽恕,并出卖了同志。被他出卖的这些人也因此而先后被清朝政府逮捕。后来甘凤池等人被判处死刑。

如果这个吕四娘果真是“大侠”甘凤池的徒弟的话,那,她一定会被甘凤池出卖、她一定会被清朝政府逮捕的。

第二,实际上,正史中也没有记载有吕四娘这么一个人;即使的确有吕四娘这么一个人,她也不可能带着短兵器靠近雍正皇帝。

说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乘机砍掉雍正皇帝的脑袋,这完全是不了解宫廷中宫女的生活所致。稍微了解一下宫廷中宫女的生活情况,就不会轻易相信这样一种假设的。

那这第二种说法又是什么呢?

这第二种说法是说雍正皇帝是被宫女缢死的。

这种说法,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初的稗官野史《梵天庐丛录》一书,这本出版于1925年的《梵天庐丛录》的作者是柴萼。

书中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雍正皇帝睡熟,用绳缢杀。

与这个故事类似的是一个发生在明朝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故事说的是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组,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磔死。

因为清朝的雍正皇帝与明朝的嘉靖皇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皇帝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皇帝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勒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另外,我们知道,雍正是在当了十三年皇帝之后与1735年去世的,不是死于他才当皇帝九年之后的1731年。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实在是漏洞太多了。

看来,这第二种说法完全没有可信价值啊。还是算了吧。我们还是来说这第三种说法吧!

这第三种说法来自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在1989年出版的《红楼解梦》一书。在本书中,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认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

这太希奇了。曹雪芹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红楼梦》的作者。可是这竺香玉是谁呀?他们两个人为什么会合谋毒死雍正皇帝呢?

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都不是搞文史研究的。他们是从喜欢读《红楼梦》、抄录俞平伯辑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开始的。当她把《红楼梦》中的所有诗词歌赋全部背诵出来,当她把一部五百多页的“脂批”,全部抄录到《红楼梦》书的相应位置上的时候,他们豁然开朗了。从“脂批”的暗示中,他们读出了小说背后隐藏着的历史,确切的说,是清宫秘史!

他们从书中解析出:林黛玉的真名叫竺香玉,而金陵十二钗其实全部是竺香玉的分身,换言之,竺香玉一人就是全部的十二钗;竺香玉本来是曹雪芹的恋人,后来进入宫中成了雍正皇帝的后妃。

再后来,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皇帝毒死。

问题在于,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的观点是否可信呢?

完全不可信!

我们在前面跟朋友们讲过,在雍正皇帝生前,他的皇后只有一位:孝敬宪皇后。这个孝敬宪皇后姓乌拉那拉氏,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早在雍正皇帝为皇子的时候,康熙皇帝册封她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在1731年——也就是雍正九年的时候,她就病死了。而且历史记载,雍正皇帝与他的这个皇后的关系很好!

在孝敬宪皇后病死的时候,雍正皇帝也刚刚大病初愈,他要亲自参加孝敬宪皇后的葬礼,结果被诸位大臣谏止。

此外,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是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她的身份是熹贵妃,后来乾隆当了皇帝,她被尊为皇太后,号孝圣宪皇后。

此外,雍正皇帝还有一位号称敦肃皇贵妃的,姓年,是年羹尧的妹妹,死于雍正三年;雍正皇帝还有一位活了95岁的妃子姓耿,齐妃姓李,谦妃姓刘,懋嫔姓宋。没有一个姓竺的。

虽然,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的观点并不可信,但是我还是很赞赏着姐弟二人的考证工夫。

比如,他们认为,曹雪芹在书中的许多地方,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雍正皇帝。比如薛蟠的野蛮粗鄙、贾雨村的虚伪狡诈、贾敬的迷信,都说的是雍正皇帝。作者这样说薛蟠:“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皇商,不就是“皇上”的谐音么!他还是“紫薇舍人之后”,皇帝不是“紫薇星”么?再看贾雨村,他与甄士隐饮酒时吟的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分明是皇帝的口吻!再看贾敬的敬字,正是雍正皇帝谥号的第一个字;他整日与道士胡孱,烧丹炼汞,最后死于丹砂中毒。

这第四种说法是什么呢?

雍正皇帝是患病而死的。

关于雍正皇帝的死因,这第四种说法似乎是最为合理的——患病而死!

问题在于,雍正皇帝是患什么病死的呢?

有以下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最早是郑天挺先生提出的。郑天挺先生在他的著作《清史简述》中,曾提到雍正皇帝是患中风而死的,但是郑天挺先生并没有详述他得出如此结论的依据。

因此,这个重要的论断,还需要用史料进一步证明。

第二种说法:最早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金恒源先生提出的。说雍正皇帝的生活作风有问题。有很多研究者发现,雍正皇帝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慢性病。比如说中风。当时朝鲜有一本书,叫《承政院日记》。这里面就记载雍正皇帝的生活作风极为糜烂,叫沉淫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动者久矣。这句话解释一下,“自腰以下,不能运动者久矣”,它代表雍正皇帝不能运动已经很长时间了。也该死了。

问题在于,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我们还要从他不想死说起。

雍正七年,也就是咱们现在说1729年这一年。雍正皇帝刚当了七年皇上。结果这一年他得了一场大病。那一场大病,一下病了半年。人差点死过去。当时雍正想,我这才当了七年皇上我就要死了,这可不行。马上命令属下,每个人都给我查天下有没有什么名医?有没有什么道士?有没有什么仙人?马上给我叫过来,所以各地都在寻访。

也有那马屁精。比如说四川的巡抚宪德,就写了一个折子,说我们那儿有一个老头,姓龚。我们都不知道他叫什么,都管他叫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