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重塑盛唐-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自身,因而当首先进行自我检讨。”
“什么?”李保听得口瞪目呆,也不知道是因为海无影的自我批评还是因为海无影颇为中肯的长篇大论,端着酒杯,想了好一会后,才接着道:“皇兄,今日的朝会上,您说在鬼门关前遇到了太宗先帝,此事是否为真?”
海无影笑道:“当然是真的,你知道,朕可是从来不说谎话的。”
尽管李保还是不大相信,却点了点头,小声道:“皇兄,那,那我们该如何。。。。。。”
“六弟,目前最有实力的几个节度使都在趁乱扩张自己的地盘,暂且还无暇顾及改朝换代,而北司的宦官们自以为可以控制住朕,所以暂且不会对我们下手。虽然时间不多了,但我们还是有一定的翻盘机会。从现在起,朕在表面上依旧会沉迷于嬉戏之中,以让北司之人和各藩镇放松警惕,但在暗中,朕会慢慢培养忠于我李家的势力。六弟,从这次嗣君一事可以看出,南衙之人明显偏向于你,你需要利用他们对北司的不满情绪以及你在他们心中的贤名,尽量笼络群臣,但却不可过于露骨,还有,朕知道你和江南道、河北道的几个节度使关系不错,保持和他们的联系,以争取他们的支持。朕的初步想法是,首先铲除北司这颗毒瘤,并掌控住神策军,之后再利用李克用、朱温、李茂贞等人的野心,想办法让他们内斗,同时联合忠于皇室的节度使,消灭这些意图推翻我朝的割据藩镇。”
李保眼睛一亮,但很快又觉无奈:“皇兄,这其中的难度极大啊。”
第十二章 双妃
第十二章 双妃
“这个朕自然知道,不然太宗帝也不会冒着神界不可干预人界的风险,在鬼门关前将朕救下了。眼下,我朝的形势实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海无影神情肃穆,目露精光道:“六弟,尽管如此,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必定可以让我朝再次走向中兴,大唐之盛世也一定能在你我兄弟之间重新出现。无论怎么讲,当今的朝代还是姓李。”
李保并不知道什么神界、人界,但也听得心里一热:“皇兄,您变了,变得臣弟都不敢相认了。”
“是吗?”海无影重新恢复了笑容道:“六弟,七弟也是这么说的。”
“寿王李杰?皇兄不是。。。。。。”
“不错,朕在朝会上的确是令其不必参与朝廷之事,朕之所以这么做,是要他处于暗中,令北司之人不去提防,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行事。六弟,你和七弟一明一暗,各司其职,内外联合,共同辅助朕,兄弟齐心,为我大唐之崛起而奋斗。”说到这里,海无影重新举起酒杯,笑道:“六弟,来,为了我大唐之重新崛起,干杯。”
“好,为了大唐之重新崛起,皇兄,干杯。”
海无影知道,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何况李保和李杰都以中兴大唐为己任,自然是自己在这世上最先能够借助和利用的力量,尽管这股力量十分弱小。
李保走后,累了一天的海无影在孟才人、郭良人的侍候下躺在了床上。
虽说海无影算不上急色之人,但也不是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面对两位绝世美女,又都是自己在这个世上的妻子,海无影哪里能够忍住?
孟、郭二女姿色上乘,娇媚可人,被海无影一左一右地搂在怀里。此时,殿内的红烛发出淡淡的光芒,将屋里映照得极有情调,尽显暧昧。大被下的三人很快便赤身**,对于两妃来讲,早已算不得新婚燕尔,但海无影却是。
在海无影的激情下,两女也是尽力迎合。
一时之间,殿内娇声四起,春光无限。
唐僖宗李儇的体质本身不差。虽然在奔波途中被彻底拖垮,但却得到海无影在穿越时带来的那股神秘力量之助,身体更胜以往,只不过海无影自己并不知道罢了。
缠绵过后,海无影伸出手臂,让两妃分别躺在自己的左右胳膊上。
“大床、大被,这种感觉还真是不错,齐人之福啊。”
海无影一边想着,一边轻轻地抚摸着两人的长发道:“孟妃,你随朕已久,朕知道你是大诗人孟浩然的后人,但却不知你是否也精通此道?”
孟才人在海无影耳边轻轻呵了一口气道:“陛下,臣妾哪能和先祖相比。虽然臣妾自幼读书,对诗词一道略知一二,却也达不到先祖那种浑然一体,韵致飘逸的境界。”
听到孟才人婉转的声音,海无影情不自禁地亲了亲她的红唇后才道:“你家先祖开启了盛唐时期田园山水诗派的先声,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又隐含壮逸之气,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没想到陛下之评述竟然如此中肯。”孟妃赞道:“臣妾最喜欢先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有两句写得最好。”
“哪两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据臣妾家中老人提及,当时的另一位大诗人王维就说过,先祖之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这就和陛下的评述相近也,臣妾还是第一次知道陛下竟然有如此见识。”
“呵呵,怎么?朕以前就没此见识吗?”
孟才人顿觉失言,忙道:“不是,不是,臣妾不是这个意思嘛。”
海无影笑笑,小声道:“你家先祖善于发掘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日后,孟诗必可流芳后世,为后人所传颂。”
“真的吗?”孟才人有些激动道:“先祖可以留名千载?”
“当然是真的,朕可是不说谎话的。”唐朝时,大诗人辈出,比起孟浩然名声大的比比皆是,孟才人听到海无影之言,自是喜出望外。
“那就太好了。”孟才人下意识地咬了咬海无影的耳朵道。
“孟妃乖。”海无影又亲了一下孟妃的脸庞,转头对郭良人道:“郭妃,朕当日在凤翔郊外的郭家庄听你言及,你郭家乃是我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之后,你给朕和孟妃讲讲你家的故事吧。”
“是啊!妹妹。”孟才人兴奋道:“郭公乃是我朝人人敬仰的名帅,想必你们郭家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快说来听听。”
提起这郭良人,还有几分传奇。
一年前的一天,被挟持到凤翔府的唐僖宗与叛军不期而遇,慌乱中,唐僖宗和杨复恭带着数十名护卫落荒而逃,无意间逃到了凤翔郊外的郭家庄。
这郭家庄虽说十分偏僻,但庄内人数不少,且个个带刀持枪。唐僖宗等人还以为刚出虎穴,又进了狼窝。后见庄主温文尔雅,对其恭敬有加,才放下心来。
自称郭溯的庄主备下一桌酒席,给唐僖宗压惊。在谈话中,唐僖宗得知,这座村庄名叫郭家庄,其先祖曾在长安经商,后因先祖厌世,遂搬来此地隐居。
当时,作陪之人中有一位名叫岐墨的老道,此人几乎没有言语,但却一直在默默地观察着唐僖宗,不过,唐僖宗等人并未察觉。
次日一早,郭溯对唐僖宗和杨复恭提及,自己膝下有一**,正值二八年华,自小知书达理,貌美如花,愿意入宫侍候圣上。唐僖宗见郭溯之女果真有闭月羞花之貌,又感郭家之人款待,随即答应下这门好事,并当场赐封郭溯之女郭秀蓉为良人。而刚刚接替田令孜担任宦官首领的杨复恭对此也没有异议,皇帝多个妃子乃是司空见惯之事,何况是这山村之人,自是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影响。
在郭家庄歇息了一日后,随行的护卫得知,神策军已经将叛军击败。随后,唐僖宗、杨复恭便随着神策军一起离开了郭家庄,并将郭秀蓉也一起带走。
第十三章 楼观
第十三章 楼观
离开郭家庄后,唐僖宗继续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这郭秀蓉十分可人,并无出格之处,渐渐地,李儇也就将郭家庄抛到了脑后。
“对了,郭妃。”海无影突然说道:“当天夜里,你为何让朕给你保密,不将你是郭公后人的身份告知杨复恭等其他人呢?”
“陛下,这其中的原由臣妾也不知道,乃是岐墨大师所言。”
“岐墨大师?”海无影搜寻了一番李儇的记忆,发现对此人的印象已经十分模糊。
“正是,陛下知道终南山下有一处名叫楼观的道教圣地吗?”
“朕当然知道,二百多年前,楼观时任观主岐晖全力襄助先祖,出钱出力,不惜余力地帮助楼观附近的平阳公主,我朝建立之后,高祖曾亲临楼观,并御赐楼观为宗圣观,那观主岐晖也被高祖封为正三品衔的金紫光禄大夫。”
郭秀蓉“嗯”了一声,轻声道:“陛下,待臣妾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好。”海无影亲了亲郭秀蓉道,爱妃,细细道来。”
在海无影的直觉中,这郭家一定有其目的,但这目的应该是对自己有利的。
郭秀蓉的声音十分清脆,宛如黄鹂般:“二百多年前,也即是在前朝末年,楼观上一代观主羽翼道长在一个月圆之夜见到了在外云游近二十年的小师弟岐晖。羽翼观主心下大喜,当即和师弟长谈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后,羽翼道长宣布,由岐晖接替观主之职。岐晖道长乃是楼观中近三百年来涌现出的最为杰出的观主,他非常善于审时度势,上任后不久,前朝隋炀帝发动了征伐辽东的战役,得到消息后,岐晖对观中弟子言道,再有几年,天道将变,太上老君的子孙会出来治理天下,从此天下太平,我道门也将随之兴旺也。”
听到这里,海无影忍不住问道:“这岐晖观主莫非能够预测未来之事?”
“陛下,臣妾也仅是听说而已,岐墨道长说过,那岐晖观主乃是隋末唐初最负盛名的术士之一。”
“术士?”海无影嘀咕了一句道:“爱妃,继续讲吧。”
“是,陛下。”郭秀蓉朱唇轻启,接着道:“后来,高祖在太原起兵,平阳公主也在关中举兵响应,正好屯兵于楼观附近的宜寿宫。岐晖下令,将观中所有的物资、粮食、银两全都支援给了平阳公主。没隔多久,高祖率军抵达了蒲津关渡口(今山西永济),岐晖十分高兴,更名为岐平定,以响应高祖平定天下的壮举,并派出了观内八十多名精通武艺的弟子前去蒲津关接应高祖。”
“这个朕知道,好像叫做八十道士从军吧。”
孟才人道:“陛下,确实有这么一段。”
郭秀蓉似乎说得有些累了,停了停才继续道:“高祖立国后,专门下诏褒奖岐平定道长的义举,并规定道教在儒教、佛教之上,为各教之首,从而确定了我朝崇尚道教的政策,而楼观也因此达到鼎盛,据说,楼观弟子一度曾达到了两千三百余人,实为道门第一圣地也。十年前,岐墨道长来到郭家庄,和臣妾父亲说起天下之事,当时臣妾还小,喜欢四处乱跑,无意中跑进了父亲的书房,那岐墨道长看了看臣妾,对父亲道,‘女公子有母仪天下之相,但不知是祸是福?’父亲不明所以,待细问之,道长却未多说,只说臣妾还小,日后再看。岐墨道长在臣妾家一连住了五日,整天都和家父嘀嘀咕咕,也不知在说些什么。第六日下午,道长告别离去。在离开之际,道长对家父言道,‘乱世已成,贫道将云游天下,希望能够寻得方法化解我朝之危局,以报高祖对我楼观之厚爱。’”
“一年前,也就是陛下来到我郭家庄的前三天,岐墨道长再次到来,并言及,三日内郭家庄会有贵客光临,大唐之运数便落在此人身上。在这三天中,岐墨道长和家父一直在恭候这位贵客的光临,只不过,令臣妾父亲和岐墨道长没有想到的是,三日之中只有陛下驾临,而再无旁人上门。当时,家父大为吃惊,就连道长也认为不可思议。”
“怎么?难道朕就不能改变我朝之运数吗?”
“不,臣妾不是那个意思。”郭秀蓉脸色顿时变得通红,结结巴巴道:“陛下,这,臣妾不。。。。。。”
“爱妃,无妨。”海无影自然知道,无论是朝中还是朝野,都没有人看好唐僖宗,至今依旧,随即笑笑道:“朕与你说笑呢?继续吧。”
“是,陛下。”郭秀蓉定了定神又道:“在家父设宴款待陛下时,那岐墨道长仔仔细细地察看了陛下之相,尽管依旧持怀疑态度,但还是决定让臣妾入宫侍奉陛下,并说道,有关我郭家庄的来历只可让陛下一人知道,如果一年后的三月中旬,陛下仍然在位的话,道长他自会入宫面圣,为陛下解惑也。”
“什么叫陛下仍然在位?”孟才人道:“莫非那岐墨道长可以算到,陛下有马踏之变数?”
“孟姐姐,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当日,家父也曾就这个问题问过道长,但他没有明言,只是说,当绝对信任那人。如果臣妾所料不差,岐墨道长定会在近日入宫吧。”
“那人?那人是谁?”
“陛下,这个嘛,道长并没有讲,也不让臣妾多问。后来,臣妾私下问过父亲,家父言及,岐墨道长提过,那人是来自一处神秘之地,也即是岐晖观主云游时到过之地,他们楼观观主世代相传,凡有来自神秘之地的指示,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至于那神秘之地是何,在何?只有历代观主知道。”
“呵呵,这听起来倒像是个传奇故事。”海无影想了想道:“郭妃,你父亲和岐墨道长,又或楼观,是何关系?”
“陛下,臣妾再来说说我郭家的来历。”
“你郭家不是郭公郭子仪之后吗?”
“正是,那子仪公之前呢?”
第十四章 那人
第十四章 那人
“之前的情况朕就不清楚了,只记得郭公是出自官吏之家。”海无影不知,李儇的意识中同样也弄不清楚。
“郭家的先祖就是出自楼观,而且还是八十名从军道士的武术师傅。”郭秀蓉颇为骄傲地讲道:“自高祖打下江山后,先祖的后裔便在太原附近定居,后又移居关内道的华州府,到了郭公子仪时,以武状元入仕,以军功封王,成为名震天下的将领。郭公膝下有八子,大都在朝中为官,其中最小之子名叫郭映,也就是臣妾之祖。”
在海无影的记忆中,郭子仪的八子中以六子郭暧最为有名,倒不是因为这郭暧官职多高,多么会打仗,而是因为他娶了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为妻,演绎了一场流传千古的名戏《醉打金枝》。
至于郭子仪的幼子郭映,海无影就全无印象了。
“陛下,先祖郭映这一支。虽然最是默默无闻,却继承了郭家武学的衣钵,如果单以武学而论,郭公之子中就以先祖郭映的造诣最深。德宗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郭公仙逝后,先祖郭映便奉郭公遗训,举家离开了长安,在凤翔郊外的老爷岭安家落户,即为今日郭家庄之雏形。后来,郭家和楼观的联系也尽在郭家庄。虽然联系甚少,但也一直未断。一百年来,楼观也走向衰败,到了臣妾祖父这一辈,双方的联络已是少之又少。直到十年前,岐墨道长奉其师兄,也即是这一代的楼观观主之命,云游天下,才和我郭家的联系开始多了起来。”
“等等。”海无影打断道:“爱妃,你刚才说,你这一支继承了郭家武学的精华,那你精通武功吗?”
郭秀蓉略微摆了摆头道:“陛下,臣妾仅仅练过一些强身健体的套路,郭家武学传男不传女,臣妾却是不通武艺的。”
海无影显得有些失望:“朕还以为你是位侠女呢。”
在后世的武侠小说中,唐初有侠女红拂,中期有剑客聂隐娘,到了唐末,却是笔下无名了。
“陛下莫非也想学武?”
“非也,非也,朕年近三十,早就过了练武的最佳年龄。对了,爱妃,当日进入郭家庄时,朕看见你们庄中之人大都带有兵刃,这是为何?”
“陛下,在跟随先祖郭公子仪征战江场的将士中,有不少阵亡者,他们留下的遗孤无人抚养,郭公便让这些孤儿随同先祖一起到了老爷岭,当初的孤儿们就成为了郭家庄如今这些庄民的先辈。因为他们感谢郭家之恩,便世代奉我郭家家主为主人,并保留了军中的习性,半日耕种为农,半日军训为兵。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兵荒马乱,盗贼四起,老爷岭虽然颇为偏僻,但也常有小股匪兵,烧杀抢掠。于是,家父便将他们中的青壮集中起来,授以武艺,以作护庄团丁。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