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重塑盛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械溃瀑易谙缕迨保兔宕谝慌怨燮澹庑┢宕迳鲜枪燮澹涫凳堑H翁瀑易诘牟文保约涸蛑还馨捶愿缆渥印�
海无影面露微笑,伸手将棋盘上的座子放回到棋盒内。
“怎么?皇兄不下了吗?”李保愣道,同时又看了看在一旁观战的陈抟和岐墨,却见这二人同样也是一脸疑惑。
“非也,非也。”海无影喝了一口茶,慢慢言道:“御弟,近千年以来,我华夏大地一直流行座子制,这种制度有利有弊,但朕认为,世上本无物,何须画蛇添足地在棋局开始前摆上四颗座子呢?况且,座子制限制了棋手在布局时的创造性,制约了棋局的复杂性,从而禁锢了人类的思维,降低了下棋的趣味。在对弈时,开局就只能从星位着手吗?难道不能先下到小目、目外、三三,又或是天元之处?”
海无影边说边将棋子放在了小目、三三等位置上。
李保等人都不明白海无影之意:“皇兄,历年来的规则都是这样的。”
“没错,但这种流传千年的旧习是否会成为围棋发展的阻碍呢?如果是,那朕认为就当革新。座子棋使得棋手在对弈时只能采用星位布局的开局方式,长年以来,人们就会认为,下棋就当这么下。”说到这里,海无影摆出了星、错小目对小目、三三的布局道:“只要稍稍移动下,就会出现不同的棋局,这样的棋局是不是更为丰富?更令人有想象力?”
棋力最低但反应最快的陈抟道:“陛下之意莫非是说,给棋手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不能抱残守缺,而应当以推陈出新为主调?”
“希夷先生之言甚合朕意。”海无影赞了一句,将棋盘上的棋子收回道:“御弟,今日就来试试这种新布局。”
尽管只和海无影深谈过一次,但李保对唐僖宗的认识却早已不同,此时,李保若有所思道:“好,皇兄请。”
海无影点点头,将第一步棋放在了棋盘右上角的小目位置上,而李保在略作思考后,还是将第一步棋放在了自己熟悉的星位上。
若论真实水平,李保要强得多。有业余三段水平的海无影估计,李儇的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甚至还略逊一筹,而李保的棋力至少在业余五段以上。
在新布局面前,棋高一着的李保却是落子极慢,显然花费了不少脑筋,但还是处在了下风。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棋盘上的棋子仍然是稀稀疏疏。对于开局时的角部定式,海无影心中所记远远超过了李保。在星位的攻防中,海无影并没有下出古代流行的镇神头棋路,而是于一招尖顶后拆了一个三。
李保赞道:“皇兄,好一个立二拆三。”
“御弟,立二拆三三拆四,这样的棋形最为适中,不疏不密。棋经有言,棋不可过密,否则形状促狭,不显效力,棋不可过疏,否则难以支援,易被分断。这些棋道其实就是两军交战之道,也是治国之道也。”海无影借题发挥道:“我朝棋待诏王积薪曾经提出过围棋十要诀,从第一条不得贪胜到第十条势孤取和,这十条要诀虽然说的是围棋的技巧,但完全可以运用到军事、政治中来。”
陈抟和岐墨的围棋水平虽然不高,但听海无影边下边评述,却能大致明白皇帝陛下之用心。
棋到中盘,李保凭借高出一筹的计算能力,渐渐扳回了局面的不利,并以较大的优势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而先手在握的海无影并没有放弃抵抗,充分发挥了细腻的官子功夫,尽管最终以少一子的劣势落败,但也是李儇和李保真枪真刀实战的最小差别,同时,海无影所耗费的时间要远远少于李保。(古代围棋没有贴目一说,李保后手胜出一子,按后世的规则计算,则是要赢得更多。但如果按照后世的规则,时间也是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处即墨,却还需细心收拾。”海无影接着评论道:“这局棋虽然朕输了,但棋局的过程却是值得深思。在开局时,朕利用了御弟对新布局的陌生抢得先机,到了中盘战斗时,御弟的绝对实力得到发挥,占据了优势,收官阶段,朕四处出击,在细微处占得不少便宜,使双方的差距越缩越小,最终以一子之差落败。三位,这是不是像一场战争?”
见到三人陷入沉思,海无影自问自答道:“无论是朝中之宦官,还是各地之藩镇,都没有把朕放在眼里,这就适宜朕在暗中进行布局,这样就能出其不意地获得先机,中盘时,朕的战斗力比不上六弟,这就是朕目前的弱点,也是朕急需加强的地方,到了收官阶段,朕之所以获利颇丰,原因就在于朕并没有拘于一地之得失,而是牢牢地把握住先手之利。”
陈抟佩服道:“陛下圣明,这的确暗合眼下的局势。”
李保、岐墨也心诚悦服道:“陛下圣明,属下(臣弟)佩服。”
收完棋子,李保迫不及待地问道:“皇兄,开局时的那些招数新颖独特,是皇兄您自己琢磨出来的吗?”
海无影笑而不答,却言道:“六弟,朕闻那东瀛遣唐使近日便会抵达长安,此事是否属实?”
第二十六章 钱财
第二十六章 钱财
“皇兄,确有此事。上一次东瀛遣唐使抵达我朝还是先帝在位时的咸通三年(862年),距今已有二十六年之久了。”
“二十六年?”海无影叹道:“随着国力的衰减,我大唐文化对于东瀛国虽然依旧有着吸引力,但却不比从前了,就像上一次。虽然算是东瀛国第十九次派出遣唐使,但无论是规模还是规格,都远远不如前十八次,倒像是一个交流团,仅仅是和我朝的佛学界、棋界等切磋一番。同样,周边其他国家前来朝奉的使节也是越来越少了。”
“皇兄,此事臣弟也正要禀告。”李保显得有些担心道:“从东瀛遣唐使前部人员提交的名单看,这次随行之人中有一名名叫宫岳三郎的棋手,其父乃是上一次到过我朝的真如法亲王,看来这次东瀛棋手又会挑战我朝国手。臣弟听说,那宫岳三郎的棋艺早已超过其父,可谓东瀛国第一高手也。而目前我朝宫中的棋待诏所剩无几,除了老一辈的宋校书外,并无一人可达国手境地,只是宋校书年迈,棋力大不如前,且昏招屡现,当不是宫岳之敌。我朝国手和东瀛棋手交战数十次,还从未一败,这一次却,却是颇为棘手。”
“这些小日本(唐朝后期,日本国的名称已经出现)和原来的遣唐使已经大不一样了,他们不再是抱着学习我朝之文化和制度的目的前来,而是来试探我朝的实力,甚至欲和我朝一较高下的。”
李保道:“皇兄,这是何意?”
陈抟跟着道:“是啊!陛下,我堂堂天朝岂是那东瀛小国可以比拟的?”
“东瀛一族和我华夏一族完全不同,他们能屈能伸,千万不可小视。在我朝强盛之际,他们不远万里,虚心求教,对我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顶礼膜拜,而一旦他们认为我朝再无可取之处时,便会翻脸无情,甚至会进行侵略掠夺。朕猜想,这一次他们就是来试探我朝国力的,如果如他们所想,我朝不复旧时风光,那他们派遣遣唐使一事将会彻底终止。”
岐墨愤愤道:“这岂非小人行为?”
海无影淡然一笑道:“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他国之人有何想法,我朝不必去理会。只要我大唐始终屹立在天下之巅,就能维持我国天朝的地位。这东瀛一族,也有其优点,他们在学习我朝文化的过程中,并不盲目,而是会不断地进行思考。当发现疑问时,他们便会竭尽全力去寻求答案,这一点是值得我朝学习的。我华夏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造就了璀璨的文化,但也使不少人养成了抱残守缺的观点,认为祖宗之法就是对的,这种观念十分危险,三位,你们都是朕的弘股之臣,需要谨记,当学习他人之长处,摒弃自己之短处,与时俱进,如此方可长久也。”
三人齐声道:“是,陛下,属下(臣弟)受教也。”
“恩,六弟,等东瀛遣唐使抵达后,朕会亲自接见,你放心就是。”
“是,皇兄。”尽管李保知道,海无影的棋艺还在自己之下,但在潜意识中却对海无影充满了信心,此时的李保越来越相信,自己这位皇兄的确是得到了太宗大帝的真传。
“六弟,最近七弟那里有何动向?”
“皇兄,臣弟几乎每日都会派人与七弟联络,七弟果然是才华横溢,短短数日,情报机构的雏形已成,假以时日,必可收效显著,只是目前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
“何事为难?”
“皇兄,自黄巢之乱和朱玫逆反后,臣弟与六弟府中日见窘迫。虽然尚可丰衣足食,却无力支持一个庞大的机构,何况还是一个耗资巨大的情报机构。”
“恩,这倒是的。”海无影当然知道,除了那些所谓的隐世高人外,金银财物的作用对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情报机构,要在各地、各行建立分支,还得收买线人,收买情报,其花费之大,自是惊人。
岐墨道:“陛下,两百多年来,楼观历代观主也积累下一笔财富。虽然不多,但可暂解燃眉之急,陛下尽管使用。还有就是郭家庄也有积累,陛下有需要的话属下便去一趟。”
“好,楼观的财富朕就先借来用用,至于郭家庄的积蓄,就先不用了,他们要训练壮丁,开销也是不小。六弟,宫中的情况和你们府中相似,不过,你转告七弟,让他放心就是,朕会想办法的。”
“是,皇兄。”
海无影静静地喝了一会茶,突然问道:“六弟,那长安首富王酒胡还在吗?”
李保愣了一下道:“在。”
“看来朕该去会会这位长安城的财神爷了。”
“皇兄打算向那王酒胡借钱?”
“不是借。”海无影笑笑道:“朕打算和他合作,一起开拓大唐之商业领域。”
作为穿越者,海无影自是明白钱财的重要性,是以在穿越到唐朝之后便已经在思索这方面的事情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而已。
“那王酒胡乃是商人,与朝中权贵及各地藩镇均有联系,皇兄不可大意。”
“呵呵,六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还担心朕会吃亏吗?”
“陛下还是小心为妙,自古以来,商人都是唯利是图,所以才有奸商一说。”岐墨也劝道。
“岐墨大师,既然商人的价值观在于以利为先,那朕自会给他甜头的,哈哈,三位尽管放心。”海无影道。
和商人打交道虽然颇为困难,但比起和宦官、藩镇之争,却是要简单得多,对此,海无影颇为自信。
即便不算高科技产品,后世的产品也是数不胜数,只要可以制作出一小部分,就能发财,海无影想过,自己开设商行,作坊,但因目前的精力所限,选择和王酒胡合作,也许才是最快的赚钱方式。
唐朝在中国古代史上被称为盛唐,但其科技成果却不如之后的宋朝。因此,海无影认为,以自己的知识,必定可以制作出很多领先于世的物品,这也就是海无影自信的原因。
第二十七章 赛诗
第二十七章 赛诗
作为唐朝的京师,长安城已经发展成为唐朝最大的城市。
自唐高祖李渊定都长安以来,这座城市也就成为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的中心。唐玄宗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达到鼎盛,长安城的人口也一度达到了百万之多。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八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城市分割为一百一十坊,所谓坊,乃是百姓官员居住之地,其中分布着民宅、官邸、寺院和道观等。城内另设有九座市,用于商贸业,最为有名的两座市被称为东市、西市,里面商铺林立,市肆繁多,商贾云集,有饮食店、珠宝店、米行、布行以及手工业作坊等三十六行生计。
唐朝实行的是坊市制,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治之,各坊各市均采取封闭式管理,门口有卫兵把守,晚间会实行宵禁。这种坊市制虽然便于管理,却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在唐朝后期已经开始出现松动,到了宋代则基本上崩溃,之后的历朝历代也不再实行。
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在长安城的主干道……朱雀大街上,一位公子打扮的年轻人四下张望后叹道:“繁华的长安城历经数次劫难,如今已是萧条了许多。”
“公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旁边一位略显稚气的少年安慰道。
“恩,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我一定会让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让长安城再度焕发出超过前人的活力。”
说这话之人正是乔装出宫的海无影,当今的大唐皇帝,搭腔的少年乃是宫中御用道士陈抟,走在最前面的两位少年是杨会和张浪狗,岐墨和石野猪则在最后压阵。一行六人离开皇宫后径直朝南而去,前往长安首富王酒胡的住宅。
大明宫在长安城的北部,王酒胡的豪宅则是在城南。
行至半路,众人只见街道的右侧围着很多人,显得颇为热闹。
“公子,是崇业坊,玄都观前面的广场,去看看?”前面的张浪狗似乎有些兴奋地回头问道。
“好。”
众人将海无影簇拥在中间,挤到了人群前面。
玄都观是一座规模很小的道观,唯一的优势就是临近朱雀大街,占有地利之便。在道观大门的左侧,一名年轻的道士正向来往之人介绍道:“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击败了朱玫之逆,月前,皇帝陛下已经返回京师。为庆祝我朝之捷,本观特地举办了这次诗词比赛大会,今日乃是最后一天,凡在巳时末(11点)之前投交的作品均为有效,最终结果会于午时三刻公布,目前还剩下最后一刻时间,请有兴趣者踊跃参加。”
接着,年轻道士又指向墙上之告示道:“这是本次大会的详细说明,有不明者可以上前一观。”
陈抟目力奇佳,对海无影道:“此次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预赛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获得前十名的作者晋级决赛,决赛的题目由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也即是长安城四大才女的孟忆襄小姐宣布,获得决赛第一名的作者将可得到两百贯铜钱的奖励以及一份神秘礼物,第二和第三名分别会得到一百贯和五十贯铜钱奖励。”
“两百贯?还真不少呢?看来这玄都观不差钱啊。”
唐朝的两百贯铜钱大致在后世的五万至十万间,即便扣除唐末物价飞涨的因素,这两百贯铜钱的购买力也应当大于后世的五万元人民币。
陈抟笑道:“呵呵,是不少。怎么?公子有兴趣参加?”
海无影并未作答,而是继续道:“这孟忆襄是谁?四大才女又是谁?”
陈抟自是不知,却听石野猪道:“公子,这个属下知道。”
“是吗?说来听听。”
“公子,这是大约一年半之前的事。光启二年十月(886年),也就是逆贼朱玫挟持襄王煴为帝之时,那朱玫为了粉饰太平,于当年十一月十一日举行了一次大型诗词比赛,在参加那次大赛的选手中,有三名女子进入前十,分别是位列第三的鱼海棠,位列第五的李琼和位列第十的韩秋儿,这三人本就是京师中有名的才女。一年前,孟忆襄自江南来到长安,并居住在这玄都观中,后与咸宜观的鱼海棠结识,通过鱼海棠的介绍,京师之人也都知道了孟姑娘的才艺,加上其貌美无双,遂被好事之人列入到四大才女中。”
“这鱼海棠我知道,是鱼玄机的义女,李琼和韩秋儿之名我也听过,各位,今日就去见识见识这第四位才女吧。”
“是,公子。”得到指示的石野猪等人随即迈步向前。
刚走出数步却听那年轻道士言道:“各位留步,今日观中只接待前十名的选手,请诸位见谅。”
张浪狗一听,心道,还敢阻止皇上,早将眼下乔装的身份忘记,便要发怒。
“狗子,不得无礼。”海无影微微一笑道:“既然观中有此规定,那我们就先交作品。”
“公子?”张浪狗惊讶道,自己这位主子虽说也读过书,却不善诗词,何况还需即兴发挥?
“无妨。”
言罢,海无影来到道士身边的一张台前,提笔写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