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美国人的少林之道-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章:自我价值来自反省(3)
遇见了大师傅琼铁(Quong Tit Fu)(我的少林启蒙老师)之后,我的少林之旅便真正起程了,他引导我走到了一条全新的路途上,而且是唯一一个最后终于肯承认与我有师徒关系的师父。
  我不知道那天有何不同,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对我视而不见。开办了一所虎鹤拳武校的傅琼铁大师,在进馆的路上停了下来,注视着我。“来!”他说,示意我跟他上楼。五年来没人肯跟我说话,而他终于开口了,虽然只有一个字。自此之后,不管是教导、赞扬还是批评,傅师父都惜字如金。
  傅师父(或“老师”)在一小时的课程里只教授15分钟,然后就把学生交给他15岁的儿子史蒂芬(Steven),一个跟我一样傲慢的孩子,根本不够资格教授成年学生。即便这样,我还是在傅师父的馆待了一年,每次他都会退居幕后,把我们交给史蒂芬。我想起了《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这是个骗局吗?傅琼铁果真是个大师吗?还是幕后有个人一边数着我们的学费一边尖声大笑?
  抱着这种想法,我的训练进展很慢。
  跟中国人一起受训对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任何事都有自己的时间,做什么事都不要匆忙。你越是想学,你得到的就越少。我那时还不知道跟着傅师父学习的时候——或看起来没在学习的时候——是他在教我忍耐与真正的力量。我陷入自己挖的泥潭,拒绝看到自己如何从傅师父的教学方式里学到东西,以及学到了什么;我的弱点就是傲慢,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而其实自己一无所知。
  很多时候,生活中看起来容易的事实际上并不容易;它们教会你:当你实际上很软弱时却相信自己很强大,这只是看似简单。这个教训在我刚开始学习少林的螳螂拳(模仿同名的昆虫)时体现得最为贴切,教我的是另一个师父李勇(Yon Lee)。
  我曾在波士顿唐人街的街头庆典上看到###表演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拳法——燕拳,并深深为之着迷。这位大师与其他人有些不同:他也和其他大师一样有帝王般的威严和强大,但他不那么缄默。他在众人面前表演螳螂拳时非常灵活,但我并没有完全弄明白他和其他人的不同。我只是想得到我认为###拥有的那些东西。
  在训练的初期,忍耐还没有在我身上扎根,因此我第二天就登门拜访,请求他收我为徒。跟往常一样,还没敲门我就说错了话;为了给###留下好印象,我提了几个我知道的名字,都是生活在波士顿唐人街的大师。我提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他师父的仇敌,同时也是他的仇敌。我又试了一次,告诉他我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布拉克顿区,并在一个武馆受训。
  可以说中国的大师们并不乐于看见他们的技艺不受控制,被一股脑地传授。那天###厌恶的表情告诉我,我又把事情搞砸了。最后我决定闭上嘴。
  不知是因为我先前的错误,还是无法容忍西方人的鲁莽,###后来也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开始时拒绝教我或是跟我说话,让我踏进那扇门之前,连续好几个月在班级后面仔细观察他的那些中国爱徒。
  我花几个小时用心观察,自己不进行任何打斗的动作,也不做任何肢体的伸展,让我惊喜的是,自己甚至没有等待时的焦躁心理。虽然李师父固守着他那套少林方式,但当我准备好接受训练时他的确教了我很多,直到师从李师父后,这些训练才真正地在我心里扎了根。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李师父终于同意收我为徒,并立刻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在一小时的课程里,###只演示一小段功夫,只有几个动作、很短的一段,并且绝不承认我练得“很好”甚至“还可以”。我一遍一遍地练习,也许有20次了吧,把脚和胳膊都放在要求的位置上,按要求扎马步,这让我的肌肉紧绷却思绪游移,甚至一点汗都没出。
  这看起来很容易,等到课程结束时我确信自己已经掌握了。像所有习武的学生要做的那样,我对李师父躬身表示谦恭和尊敬,但心里却在置疑,是否把这五个小时的车程用在其他地方练功或是经营我的武术事业上会更有意义?
  

第二章:自我价值来自反省(4)
带着这些在脑中游移的想法,我顺着陡峭的台阶走出###的武馆,急欲回到我外面的生活中去。几秒钟后,我几乎让自己丧命:走下第一个台阶时,两腿一前一后都瘫软了。那些重复的动作发生了合力:我的双腿无力,人也很虚弱,无法专心也没有体力去完全领会看似最简单的课程了。我几乎从那段长长的、陡峭的台阶掉下,在那刻之后我才意识到###教了我什么、为什么他要这样教。那些动作看来如此简单,但我认为这简直太棒了:一个体现阴阳学说的完美例子,也极好地诠释了软弱如何运作。我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自己所在的地方,以及我的师父又平添了一份敬意。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谈及了几种通往幸福之路的必要“帮手”:生存的重要性,具备专心和纪律,提高你的自我价值;但我仍然建议,不管你有多少个“帮手”,你都应该把握住自己的内在,审视它,学会如何激励自己去实现积极的改变,让你的帮手更强大,然后使用它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我相信上帝赋予了所有人这种能力,让自己的身心在关键时刻都变得更强健;但他又让我们自己去释放、积极地利用这种内在的能量——不要等到某天诧异地发现自己拥有这种能力却从未使用过。
  这就是少林武僧所知道的:受上天所赐,他们拥有这种内在的力量,但他们也必须要经过早期的学习和锻炼才能明智、自如地使用它。
  

第三章:受害者并非生来如此(1)
  经历错误才能到达正确
  所有少林技艺的训练都需要在你领会之前一直练习:你要在后背上扛根棍,一边各放一桶水,背到山下,再把这些东西全部背回山顶,更苛刻的是,要么你累得起不来了,要么你到山顶时一滴水也没洒,不然你就得一直来回上下。主事的和尚会负责看着你背这些沉重的水桶,直到你一滴不洒地把水全都背到山上:而当你真的做到了,他又会告诉你往棍上再多加两个水桶。虽然这让新来的和尚很沮丧,但可以教会他们坚持、专心(他可以对自己说“别洒了这些东西,不然你就还得上一次山顶”)和纪律。
  是否真的有可能一滴不洒地把水背上山顶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做这件事时,你的心灵是否足够强健。掌控了上山和下山这段行程,你也就掌控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说:“我要到达属于我的山顶,而且不管我的水是满的还是只剩下半桶,我都要再做一遍。”
  你可以因为生活而抑郁、坐着不动、痛哭、拒绝向前,你也可以去背上更多的水桶然后继续前进。生活中多数时候,每当我洒了“水”,我都会努力“补救”,而不是无能地承认有时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或事情并不总是与你对这个情况如何解决的感觉相符。但你确实不能控制一切。你需要有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承认你不可能控制一切(比如说,大风把你的水桶刮到了地上);然后当意料之外的东西挡住前进的道路时,保持专心,继续前进。
    改变方式
  少林和尚知道如果你以糟糕的情况(虐待、没有人生方向、不把你放在心上的父母、不错的父母但什么都没教过你)作为开端,那么除非你做出改变,不然你从人生经历中除了更多糟糕的情况什么也得不到:种什么,就结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当和尚决定出家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们需要把出家前的那个桶洗刷干净,然后在里面注满新鲜的计划。他们强健自己的身心,对宇宙和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为他们继续保持专心和纪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从来都不是受害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事情不按他们的想法进行时,就索性停下喘口气,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控制一切。
  最重要的是,麻烦一直都有,但你不必躲着不出来。你当然可以做任何事,成为任何人。但有很多人选择的是躲在麻烦里不出来,因为他们找不到出去的方法,或是觉得生活应该对他们忍受的所有折磨负责,所以他们就一直等着某个人出现,为他们解决所有的麻烦。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是受害者的心态。除了你自己,没人会去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一个少林修行和尚每天起床都想,在吃午饭之前我得先做六个小时的功课:我的生活糟透了!或师父不喜欢我,他对别的徒弟比我好,这不公平!或我在这种环境下简直无用武之地;我无法改变任何东西。那么他们恐怕也得吃点“百忧解”来解忧了。和尚的不同之处在于当这种想法出现时,他们会基于坚实的基础而获得答案。对于和尚来说,相对于开悟这个宏伟计划,“六个小时”实在微不足道。他们拥有更宏观的视角、更微观的目标,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想法在他们向往的世界里就逐渐失去了意义。达到更高的层次后,他们甚至不用去想——只是做就可以了。“先起床,去卫生间,然后刷牙,接着到训练场地。现在这么做,然后那么做。”这就好比一个功夫大师经常是四处移动以躲闪对方的拳脚,而不是迎上去打斗然后被打倒,他走阻力最小的路到达目标。经过多年的学习,我已经理解到克服受害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正如四处移动以躲闪你无法控制的别人的拳脚一样。
  关于这种少林和尚的心态,有一个极佳的例子就是我的朋友查理·麦特拉(Charley Mattera),他也是位少林大师。我认识他30多年了,我总是感到惊异,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都绝不让自己因外界因素而感到沮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受害者并非生来如此(2)
我见证了他失去了自己曾为之奋斗的一切,离婚、死亡的威胁,还有一次国内收入署(IRS)来查账,那种压力足以让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这样的商界大亨都窒息。有一天,他在车上给我打电话说:“史蒂夫,你可能不会相信,我收到了国内收入署的一封信,告诉我欠了他们一火车的钱。”我说:“查理,你打算怎么办呢?”“除了看着它,我还能怎么办呢?”他答道。最令我吃惊的是从他的声音中察觉不出一丝的紧张和痛苦。
  即使我有少林技艺垫底,但老实说,我可能不会像他那样应付自如。我惊异于他轻松的态度——这不应该混淆于膨胀的自我,认为一切都能解决,因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我就问:“查理,你怎么能这么平静?”
  他的语气突然一转,就像真正的大师应该做的那样,非常严肃,对我说:“史蒂夫,我不会让这件事或其他什么事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查理要说的是,既然做什么都无法改变那封信的内容,他就要为解决问题承担起责任,不让自己放弃而表现得像个害怕、愤怒、吃惊的受害者,不是不敢面对问题、试图回避,就是为自己的痛苦而责备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一天,一只蝎子爬到河边想要过河,但是它担心会被淹死。旁边有只青蛙,于是它便央求青蛙驮自己过河。青蛙不答应,因为怕蝎子把它蜇死。蝎子向青蛙保证说绝不会蜇它,因为蜇死了青蛙,自己也活不了。青蛙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便同意了。刚到河中央,蝎子就蜇了青蛙。青蛙死了,蝎子也随之溺水而死。
  许多少林大师都把这个经典故事讲给弟子听,弟子们听后大惑不解。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青蛙似乎太愚蠢,轻信其言,没想到蝎子会与自己同归于尽。大师们的解释是:蜇人至死是蝎子的本能——天性使然。蝎子这么做也是别无选择,怨它也没用。蝎子和青蛙的故事说明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所为出于天性,无法改变;而人类所为则出于选择。
  我是在习武伊始从一位师傅那里听到的这则故事。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在练功之际把这故事讲给我听。当时的我因为有一招少林功夫怎么也练不好而心急气燥,尽管我竭力掩饰,但还是被师傅看在眼里,于是他讲了这个故事。我因自己的沮丧难为情,希望师傅原谅。他默默地摇了摇头,凝视着我,直到我火气全消。然后我们继续练功,但愚蠢的青蛙和蝎子过河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对这个故事的寓意揣摩了无数次,最终开了窍:师傅是想说,面临困境我选择生气,这是不明智的做法。蝎子蜇人乃是其天性,但我们生气却不是天生具有的。我们有时因往事不快而心存怒火,这或许很难避免,但是很多人都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而生气。自此之后,我开始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气和愤怒。我知道自己不应该像过去那样找生气的借口了,我当时生气自认为有理由,因为心情沮丧。可我又为什么会如此沮丧呢?
  也就是自那以后,我把生气、憎恨和愤怒与懦弱联系在一起。我慢慢地发现,生气会减弱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受制于过去,不会产生什么好结果。这一切足可以使我们身心疲惫。
  对生气的这种理解使我获得了一种强有力的武器,用这种武器我完全可以帮助那些我后来遇到的充满愤怒和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这就是我对我的这种行为的“准确定义”,或者说是更为精确的描述。
  心理健康专家普遍认为,怒气始于所说的“无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unconscious)状态。这道理简单得如同小孩子哭闹着要牛奶:小孩子会不会生气,那要看他得到什么样的回应。如果孩子很快得到了所要的东西——牛奶,那么什么问题都没有。反之,孩子就会继续哭闹,不明白为什么没人来喂他(她)。大脑说“饿”,但意识中却还没有“饥饿”的概念或者是用以传达“饥饿”的语言。因此,诸如恐惧、愤怒等情感产生于基本需求的缺乏或满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受害者并非生来如此(3)
成人也会因一些事情当即生气或心生憎恨,这些都是自然的反应。此时此刻,我们成人无异于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需要的两岁小孩。
  

第四章:愤怒损耗能量
  和尚会生气吗
  和尚有时也会生气——他们也是人。但是与我们不同:在选择如何处理生气产生的负面能量时,大多数和尚做得要比我们好。他们不会被憎恨与气愤冲昏头脑,因为他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放任怒气蔓延都是软弱的表现。此时此刻,不应该生气,而应该理解和同情。为什么说是软弱的表现呢?因为生气是缺乏控制力的表现,对于生活无一丝益处。它只能引起痛楚,从而气极生恨,那样就更糟糕了。
  比方说,你和爱人吵架。你首先是想要为自己据理力争,或者是数落对方的不是。在你还没有说出令人生气或憎恨的话之前,先停一停。作为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在你没说任何话之前,你完全可以选择去考虑一下自己将要说什么——不是大吼大叫、拳打脚踢、为自己争辩或是抨击他人。可能你要“奋起对付”的那个人一天下来工作都不顺,或是因为某件事很难过,也或者是他(她)也憋了一肚子火想要朝你发泄。那么他(她)就很可能不会让着你,跟你对着干起来。这可能只是对你过去做的什么事的回应,现在才爆发出来——而且来得更猛烈,毕竟怒火已经在心里憋了很久了。
  按照东方的观点,是谁点燃的“导火索”并不重要,因为两人之间存在着这么严重的问题,通常是两人之间较着劲,从一开始局面就很僵。问题是,当两人短兵相接时,谁都不想被描述成坏人。基于此,我提出了“混混儿理论”(见第十章“若不放弃,就无法前行”)。我用这个理论来帮助我的学生和他人,使他们懂得,只要是曾经学过,大多数人都可以充当“讨厌鬼”的角色。这可以从父母或是其他权威人士那里学来。我们以自己所学的方式来应对一些场合或听到的话——而不是像那些可以改变局势的人那样去显示我们的能力。
  对抗一旦发生,就要尽量耐住性子或者保持容忍,这么做不亚于是一场内心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你需要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其难度就如同与冲动展开的斗争。克制怒火并不容易,但这是起码的。一些大学曾对生气做过研究,比如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结果表明,生气是导致疾病和短寿的罪魁祸首,尤其是愤怒能破坏心血管系统,对男性尤其如此。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期经常性地发脾气会导致一种叫做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心脏反应。在有的卡通片里,有这样一种场景:温度计里的水银慢慢上升最终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