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冰莲花-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心似乎有一丝触动。
  生活蓬头垢面的样子,让我非常失望,于是,我有很长时间再写不出一些像样的文字来。我沉寂了。
  终于,在今天物质膨胀的欲望里,我发现,简单而俗气的生活里,除了需要华丽的喧闹,还是需要一些清冷的寂寞。
  寂寞里,用单眼看世界。单眼里的世界,尘埃落定。清亮的阳光穿透灵魂。红尘中那些让你忘不掉的东西,它深刻的根须,扎进你那方土壤,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那时,你的目光穿越岁月的风尘,可以看到每个人内心的某个角落里,也许都盛开着一朵洁白的莲花,悄无声息的散发着芬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沐浴书香
作为一个凡俗女子,我没有追随“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欲望和野心,但我又不止一次地对朋友说,如果我能在图书馆或者书店工作那将是最理想的工作和生活了。迎着他们的疑惑惊奇的目光,我解释说:那样我会有更多的机会沐浴书香,捧书阅读。
  仍然记得自己初步掌握了常用汉字后,捧读教科书以外的“大部头”时的感觉,那仿佛是轻轻推开了一扇静默的小窗,随着一阵清新的风扑面而来外,再就是那文字组合后描绘的美丽而奇妙的世界。其中有花好月圆看蝶恋花的浪漫,也有鸡毛蒜皮烟火气息的现实,它们或交织在一起,或独处一隅。世间千种思绪万般情感,这一切都驻足书中。于是,阅读的欲望,抓挠着一颗年轻的心。书读得多了,就间接接受了感激、冲动、愿望、沮丧、疼痛等等情感的历练,并且养成一个习惯,阅读,买书。
  刚工作的时候,我在几个要好的密友面前常常炫耀自己有一个父亲亲手做的书架。这个书架共有四格。上面三格里可以放常见开本的图书,最下面一格空间最大,可以放大开本图书,父亲还特意装了两扇小门。
  人说,女孩子大了,又有了工作,有了能自己支配的钱,都会为自己添置几件漂亮的衣服和精致的化妆品,可我偏偏在这方面很吝啬。我宁愿把钱花掉去买书来满足阅读的这份心情。朋友虹对我说:“小心做了书呆子!”我对她的告诫不置可否。我相信我是有能力做到“读书”而“不呆”的。我个人觉得,多年以来,尤其我的教师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得益于我的读书学习。
  近期,我发现除了坐在自己书房里倒一杯清茶,从容安静地阅读之外,还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书店。
  我所居住的这个边疆小城石河子,人文氛围还是不错的。当你走进琳琅满目摆放着众多图书的书店,会发现有不少阅读者。有的立在书架旁,有的坐在靠墙边的那排座椅上,座椅人满了,有的则干脆席地坐在大厅的台阶上。这里没有商场、菜市场的喧闹,有的只是头顶上吊扇旋转时发出的风声,再就是轻轻的翻书声。有时候,同来的几个人翻看着书,需要交流,也是声音放得很低。
  我喜欢这氛围。虽然这小城及书店离我居住的地方有段距离,需要花二元五角钱坐30分钟的公交车,但我一旦有闲暇的时间,仍常常惦记到那里去并且一坐就是半天。
  浏览书架上自己喜欢的书籍。总想尽力记住书上的内容,记住看到书上某处内容时电光火石般的灵感触动。因为,我不可能把所有喜欢的书都买回去读,一来囊中羞涩经济有限,二来家里书房空间也有限。于是,在书店里读书往往读的比在家里更认真仔细些。
  到了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才从那些舍不得放手的书中千挑万选,百般比较地挑上一两本去付钱。坐在归途车上,捧着淘到的书,满心的喜悦和满足。
  我对爱人说,以后每个双休日,我干脆都用来泡书店得了。爱人赶忙打住我的话头,嘘,悄悄,书店毕竟不是图书馆,如果你常常去,而又不买书,让书店的工作人员认出来,撵你出来可就难看啦。我说,读书不是罪,他们会拒绝爱读书的人吗?
  

这个春天和三毛相遇
我喜欢阅读。尤其是喜欢在夜晚万籁俱静的时候,一个人安静地捧了书,在台灯柔和的光影里坐着读。
  这个有雨的春夜,我读到三毛的《什么都快乐》和《简单》。
  《什么都快乐》的幽默,荡涤了白日里因家里琐事和爱人发生的不快。我数了数,三毛在这篇文章中一共用了21一个“不亦乐乎”。而这句“回京翻储藏室,见童年时玻璃玩具慢慢一群安然无恙,省視自己已过中年而手脚俱全,不亦乐乎!”最初着实让我愣了几秒钟,随即忍俊不禁。好可爱的女子,这莫不是以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快乐、幸福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吗?
  果不其然,她的《简单》向我呈现了一个没有一丝芥蒂的澄明之境:若想使身体清洁,不吃油腻的东西,不过饱;若想使睡眠安恬,不做不可及的梦;若想使自己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不穿高跟鞋折磨自己的脚;若使自己的衣服长新,不跟潮流走;若要健康敏捷,不齿于活动四肢。当心地爱一个人以及与人相处,则少些负担和承诺,也可避免泛滥和闲言。
  她睿智地指出:“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的遥不可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你那么无事忙,当然看不见了。”她主张简单,不求深刻。
  忽然记起了几年前看过的崔永元主持的一档《实话实说》节目。那档节目的主角是一个取中国名字的美国人,他叫丁大卫。
  美国人丁大卫在兰州的一所大学应聘当教师。学校给他开出的月工资是1200元,当他得知1200元的工资在兰州算是高了的时候,他主动要求减掉,执意自己的工资不能超过1000元。
  印象最深的是那组特写镜头,丁大卫在中国工作5年积累的全部家当:一顶丁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一本贴有亲人相片的影集,一张全家福,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一件上衣还是丁大卫父亲当兵时穿过的,一双不是什么品牌的球鞋,以及饭碗、口杯、牙刷、剃须刀等生活必需品。
  仍记得当崔永元幽默地说丁大卫很像中国的雷锋时,丁大卫答:还真有点像。只是,雷锋也挺平常的,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不应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到的。那时,我被这个美国人感动了。感动他有如此高的境界。
  现在是三毛的“我只是返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这句话提醒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丁大卫。
  丁大卫的幸福很简单: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及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用三四百元就够了。他的家当用帆布袋即可拎走。
  三毛不也如此么?带着简单的行囊流浪四方,一路追寻远方的故乡。在自由的追寻中享受简单的幸福。
  比照之下,我们之所以感到人生的累,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比如有了一千还想有一万,有了桑塔纳还想要宝马,有了位置还想有名气,有了名气还想有持久热烈的掌声和鲜花……如此种种,以至于我们人生的行李,在渐行渐远的路上,越背越重。
  心轻者上天堂。其实,人生有很多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行李。我,一个普通女子,一个普通教师的人生,只需要,如水静静地流淌,去灌注一片绿地,游走在一片叶子或者花中,就足够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红颜
女人若在男人眼里读到疲倦,她的内心肯定会被惊悸包围。
  然后,很快心甘情愿地做商家和美容院老板的俘虏。
  于是,梳妆台上多了护眼霜,抗皱霜,美白霜,案头多了教女人如何扮靓的时尚杂志,若几个女人凑在一起聊天的话,话语中恐怕是这样几个关键词:吸脂美体,文眉漂唇,祛斑除皱。
  女人不能容忍容颜在时间里一寸寸失去明艳的光芒,就开始和岁月作战。
  这场战争里,女人败北的结局不言而喻。
  世上没有不老的红颜。可是世上不拒绝优雅的女人。聪明的女人,在红颜如落叶般飘零时,不显山不露水地默默以一种恬淡的姿态打造自己。
  她懂得怎样用服装的质地、款式来弥补不足,同时精心营造生活的情调。在充满阳光的窗台种几盆不开花却水灵青葱的植物。疲惫时约好友到练歌房纵情高歌。或者将自己小窝收拾齐整后,邀爱人坐在一起翻看结婚纪念照,必要时,重温一下第一封情书。
  要么,也不妨赶时髦做做晒客。晒晒你的快乐,你的忧愁,你的痛苦。偌大的网络,也许无人理会你的倾诉,可你会觉得你的焦躁,你的恐慌渐渐烟消云散。
  我们都是烟火女人。不是下凡仙女。
  我们无法抗拒红颜老去。可我们可以让自己在平和、豁达、深度的心境里,变得优雅。优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气质,是浸在骨子里的东西,它,如同阳光,永远不会变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千手千眼
原本健康的母亲,忽然大病,住进医院,需要陪护。正处于青春期还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学习和心理上都出现了问题,需要和老师、孩子沟通,手头上的工作离需要完成的日子已经很迫近了……凡此种种,怎一个“忙”字了得啊。
  忙碌中,愈发觉得光阴的脚步实在是太急促了。手忙脚乱到昏天昏地,心里生出一丝厌倦和焦躁的时候,千手千眼这个词在脑海的某一处兀自亮起来。
  我若有千手千眼,那该多美啊。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时,朋友笑了:你这人也真是奇怪,什么年代了还浪漫得不着边际?
  我知道朋友的笑绝对没有恶意,而我的心底仍旧莫名地喜欢这个词。
  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第一次从老人那儿听了有着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的故事时,就对这千手千眼无限地羡慕和敬畏。认定这千手千眼既能阅尽人间沧海桑田,###茫茫红尘,又可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是英雄。
  再大些,终于知道那只是个虚无浪漫的神话而已。只是手和眼的概念,在我的眼里始终洋溢着温暖,闪着爱的光泽。最初,蹒跚学步时,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是爸爸的结实有力的大手将我扶起,是妈妈的手把我的眼泪轻轻擦去。有病发烧,昏昏沉沉地睡,往往一睁眼看到的是父母那双焦灼关切的眼。
  后来,上高中时一篇写《父亲的手母亲的眼》的作文,深得老师的赞赏,我就此爱上了文字,追随文学女神至今痴心不改。
  感谢上苍赐予我一双还算灵巧的手和一双能看到春花秋月四季风景的眼睛。
  我用这手,为母亲端一碗暖心的热茶,为父亲斟上一杯祝福的酒,为爱人织一件御寒的毛衣,为孩子缝上那枚掉下来的纽扣,为我的学生写下一行行真诚的评语,我用这手捡起垃圾桶边的易拉罐,清除居民小区道路上的积雪……
  至于眼睛,我不想用来阅尽人间沧桑、世事沉浮,因为,我没有那么坚强,我的心很脆弱,我无法做那个看破红尘的智者。我也不想只用来闲看天上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因为我没有那么豁达,我的心还有一丝丝欲望,我无法做到静如止水。
  我不怕别人笑我鼠目寸光。
  我只想用我的眼睛温暖地注视我所爱的亲人们,我只想在我的目光企及的视野,能做到面对一双求助的眼神,不是漠视地走开,而是用心底里的善良汇聚成有温度的关注和帮衬,就好了。
  

白杨树的眼睛
行走在小区的环形路上,一阵风刮过,不经意一片白杨树树叶落到了头上。我忽然猛醒似的意识到,又是一年秋来了。树们又该多一圈年轮了。
  生活在西部边陲的这片热土上的父辈们对树是情有独钟的。在居民区,在农田旁,在公路边,都会想方设法栽种成排成行的树。因为树让生活在这少雨干旱环境里的人感到滋润,内心稍稍有些安慰和依靠。由屯垦戍边的父辈作榜样,我这个军垦后代,对树也是有一番特殊的情感的。
  记得早在中学时代,当听到老师讲析完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之后,便觉得自己开始倾慕立于天地之间植物中出类拔萃的树了。如果说茅盾的笔下歌颂了树的伟岸和挺拔,那么秦牧的《榕树》则盛赞了树的葱茏和繁茂。后来读了风靡一时的舒婷的《致橡树》,了解到树作为爱情和女性的独立人格的形象时,我就更加钟爱树了。每每外出游玩留影时,总找有树的地方照,或站在树下,或倚在树旁,朋友曾戏谑道:此人是彻头彻尾的“树痴”呀。
  爱树之余,我总是把自己的想像力发挥到极致。我想后来成为树的那种植物,树的祖先,一定对阳光雨露最为敏感,它的根系也一定与土地母亲联系最为亲密,所以,它能抗过严冬酷暑,也能抗过暴雨狂风,自然在那些阳光和煦柔风习习晴和的日子里能不失时机地生长,吸足大自然赐予的养分,曾经柔弱的茎秆粗壮坚实起来。沧海桑田,物竞天择,它居然经受住了自然的考验,终于演变为树,成为自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生活在新疆,见的最多的是白杨树。
  我之所以写它,倒不是想借那位大家的光而在这里老调重弹用以矫情。而是因为白杨树和白杨树干上那各色眼睛实在无法从我的记忆里抹去。
  说来也真是不可思议,白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历经风吹日晒,经霜历雪,树干留下的和大自然搏斗的疤痕,竟是一双双眼睛的模样。
  也许是自懂得用自己的双眼张望尘世,灵魂里已迎风张起那面忐忑不安的帆,也许是我的情感的触角已探得生活里深不可测的未知,我总是习惯于在遇见任何一棵白杨树的时候,和它的眼睛对视。
  小时候,跟着父母或者玩伴走在两旁都是白杨树的道上,我着迷地数着一棵棵树上的眼睛。一棵树上到底有多只眼睛,我从来都没有数清楚过。我常常在父母的催促和小朋友的嘲笑声中不甘心地罢手。
  少女时代,不再满树寻找眼睛的个数,只是不动声色地偷眼寻看能泄露情感和某种意义的眼睛。因为,听老师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果真,我寻找到了林黛玉林妹妹忧伤的泪眼,凤辣子王熙凤含威不露的丹凤三角眼,祥林嫂那双祝福鞭炮声中无望空洞的眼,还有父母生气吵架的怒眼,老师褒奖赞扬的笑眼……找到他们,我的心常常突突狂跳着,莫名的###和惊讶,荡遍浑身每一个细胞。
  成年后,工作、学习、家庭、孩子,种种牵绊,我被生活的压力挟持了,似乎再也没有留意白杨树的眼睛了。
  然而,近日,和几位同行忙中偷闲,穿行于白杨树林间,拿着数码相机拍摄秋景时,我又与白杨树的眼睛相遇了。瞬间,异样的情愫袭击了我,过去的记忆奔涌过来湮没了我。
  呵,这是一只怎样的眼睛呀。那目光里有母亲温暖的慈爱,有父亲坚毅的鼓励,好像还有爱人朋友的关怀和呵护,它似乎让我一下子找到了倾诉的对象。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白杨树及白杨树的眼睛,与我,是那样的密不可分。曾经的课堂,当我带领孩子们学习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之后,我要求孩子们也学着写一篇现代军垦版的《白杨礼赞》,我提醒他们,在新疆,那农田的棉田旁,那城镇的道路旁随处可见的白杨树,就是让沙海耸起绿洲的军垦战士形象的象征啊。
  我用数码相机给那树的眼睛拍了特写,准备永远留存在我的电脑里。
  有人说,虔诚的佛教徒内心装着释迦牟尼这个佛,在佛眼的注视下修身,渴望修成正果。我想白杨树就是我的佛吧,树的眼睛可以洞穿我的一切,那是佛眼。
  我和我的佛对视,听得它说:芸芸众生,滚滚红尘,净土在心中,天堂在自己的手中。
  

生命是用来挥霍的?
生命是用来挥霍的。当我在那本散文排行榜的集子里看到作家池莉以此为题的一篇文章时,我的眼前一亮,这不是我寻找了很久,而未曾找到的感觉么?
  作家喜欢“挥霍”一词,她认为“挥”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动作,是洒脱轻盈果断大方的化身,而“霍”,迅捷,如闪电一般,还掷地有声。我虽说不出具体而精彩的理由来,但我也觉得和这词有缘。
  几年前一个寂静的夜晚,在灯下捧读。我的目光停留在台湾作家、诗人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条命》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他把自己的生命分成若干。他说,一条命,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一条命有心留在需要照顾的父亲和岳母身边;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一条命用来读书;一条命用来写作;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落,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读着这些文字,我想,让人有九条命,同时分别去做如此纷繁的事情,真是奢华和贪婪啊。而后来生活中的数次际遇,让我对自己肤浅、轻率的认识感到羞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