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家吴起-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吴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成,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谓将事。”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旗旌,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编在一起),什伍(古代军队编制最小单位,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练,三鼓趋食,四鼓严办(整装),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指谷口),无当龙头(指山巅),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古代军旗,青色,绘龙,左军军旗),右白虎(古代军旗,白色,绘熊虎,右军军旗),前朱雀(古代军旗,红色,绘鸟,前军军旗),后玄武(古代军旗,黑色,绘龟蛇,后军军旗),招摇(古代军旗,黄色,绘北斗七星,中军军旗)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侯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

  武侯问曰:“凡畜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鬃,谨落四下(削蹄钉掌)。戢(训练)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骑马与步行交替行进)。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经常保持马有余力),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论将第四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率应战),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掌握、安排)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管辖,车轴两边的插销),舟利橹楫,士习战陈,马娴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占(探察之意)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根据敌情采取权变的方法),则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而取;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剪(消灭);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沉;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飙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了解)之,其术如何?”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试攻)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前进和停止),其政以理(指挥有条不紊)。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其众讙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应变第五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猝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避之于易,邀之于厄(险要之地)。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厄;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今有少卒突起,击金鸣鼓于厄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阻险,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则如之何?”起对曰:“大哉问乎!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知所加(打向何处)。敌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谍(使者),以观其虑。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我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以一军稳定行进,急剧地战斗),一结(以一军牵制敌人)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利,此击强之道也。”

  武侯问曰:“敌近而薄(逼迫)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起对曰:“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集中兵力袭击敌人)。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武侯问曰:“若遇敌于谿谷之间,傍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观察敌阵是否混乱),乱则击之,勿疑。”

  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为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士(精锐士卒),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其兵(与前锋保持距离,不可暴露自己的兵力),敌必坚阵,进退不敢。于是出旌列斾,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洪水吞没)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为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旁。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渡水),半渡而薄之(乘敌半渡攻击)。”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联系、联结)。追而击之,其兵可覆。”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选择高处,避开低处),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沿着敌人的车迹行动)。”

  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官府),御(驾驭)其禄秩(官吏),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砍削)其木、发(拆毁)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焚烧)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励士第六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武侯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这里指军中将佐),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有逃走之意)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于是武侯从之,兼车(加派战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敌(应当听从命令去与敌战斗),车骑与徒(指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不多),而威震天下。

  注:《吴起兵法》,《汉书&;#8226;艺文志》著录四十八篇,但在流传中不断流失,今仅存以上六篇,据史学界考证,疑为后人根据《吴起兵法》的断简残篇加工整理而成。

   txt小说上传分享

历代评述
附录二

  历代书著中有关对吴起的评述(摘录)

  一、军事方面

  1、《尉缭子&;#8226;武议篇》:

  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枝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

  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吴起与秦战,未合,一夫不胜其勇,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军士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斩。”起曰:“材士则是也,非吾令也,斩之!”

  2、《韩非子&;#8226;五蠹》:

  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3、《战国策&;#8226;魏策》:

  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擒乐祚。魏王悦,郊迎,以赏田百万禄之。公叔痤反走,再拜辞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拣挠而不辟者,此吴起余教也,臣不能为也。”

  4、《史记&;#8226;孙子吴起列传》:

  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5、《史记&;#8226;卫青传》:

  剽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汉武帝)尝欲教之孙、吴兵法。

  6、东汉班固《汉书&;#8226;刑法志》:

  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当此之时,合从连衡,转相攻伐,代为雌雄。齐闵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备,秦昭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

  7、南朝宋范晔《后汉书&;#8226;冯衍列传》:

  东汉时尚书仆射大将军鲍永,常观孙、吴之策。

  8、唐房玄龄《晋书&;#8226;刘聪载记》:

  南北朝时前汉皇帝刘渊、刘聪,身幼即读孙、吴兵法。

  9、清末梁启超《战国载记》:

  吴起是我国第一流名将。

  10、郭沫若《青铜时代&;#8226;述吴起》:

  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是与商鞅并称的……其实在这三个人物里面,吴起的品格应该要算最高。

  二、政治方面

  1、《说苑&;#8226;建本篇》:

  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居心必仁。思民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擅权势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2、《战国策&;#8226;魏策》: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不亦固哉?”王错侍王曰:“此我魏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重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有天门之阴,右有天溪之阳,庐泽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三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何足以伯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

  3、《荀子&;#8226;尧问篇》:

  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王谋事而当,群臣莫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不穀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其在仲虺之言也,曰:‘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吾逮,吾国几于亡乎?是以忧也。’楚庄以忧,而君以喜,臣窃惧矣。”

  4、《韩非子&;#8226;和氏篇》:

  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重,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灭绝(裁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练选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

  5、《韩非子&;#8226;问田篇》: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鞅而富强

  6、《战国策&;#8226;秦策》载范睢论吴起:

  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7、《吕氏春秋&;#8226;义赏篇》:

  楚人以两版筑垣,吴起教之用四。

  8、郭沫若《青铜时代&;#8226;述吴起》:

  看他(吴起)教人以四版筑墙,可见在怎样小的节目上他都在注意改善民生。为苑守,为令尹,两次都向保守派的屈宜臼请教,也无疑地是表现着大政治家的风度。

  三、关于《左传》

  1、清乾隆进士姚鼐《左氏补注序》:

  《左氏书》非出一人,累有附益,而由吴起之徒为之盖尤多。

  2、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左传》盖吴起及其先师后学陆续写定,唯吴起之功为多耳。

  3、雷学淇《介庵经学》:

  吴起以《左传》传子期,魏人多与闻者,故襄王时史臣述《纪年》,师春言卜筮,石申言天象,多与《左传》符同。

  4、章太炎《春秋左传读》:

  《左氏春秋》者,因以左公名,或亦因吴起传其学,故名曰《左氏春秋》……以左氏名春秋者,以地名也,则犹齐诗、鲁诗之比与。或曰:本因左公得名,乃吴起传之,又传其子期,而起所居之地为左氏,学者群居焉,因名其曰左氏。

  5、郭沫若《青铜时代&;#8226;述吴起》:

  吴起乃卫左氏人,以其乡邑为名,故其书冠以“左氏”。后人因有“左氏”,故以左丘明当之,而传授系统中又不能忘情于吴起,怕就是因为这样的原故。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