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名声要臭的点到为止,不能有生活作风问题,也不能出现重大的工作失误,前者会让自己成为笑柄,后者会让人怀疑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权衡之后,庞统采用了一种比较中庸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故意不处理公务,邋遢一些,把这些都给上一级的督察面前表现出来后,就等着这样的处理结果了——免掉官职,回家种地。

  这样就完了?当然不是了,这一招更多的是一个伏笔,让那些知根知底的人明白就可以了。

  让这些人同情有什么好处?自然是由他们递话给刘备,刘备自然会好奇,一个被免职的县令怎么会有人帮着说话?

  正常的思维是一个人干得不错,再花钱通关系鼓吹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往上爬,庞统这里玩得是逆反思维,自然就可以更大的勾引起刘备的兴趣了,说来刘备有点不幸,被人玩了两次,不过这也是他的幸运,因为这么玩他的是卧龙和凤雏,而目的则是给他打工。

  说到这里,一切还都是庞统的理想和构思,实现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有人为他在刘备面前说话。

  这个人要有分量,不然的话刘备能信吗?其次,还不能是刘备这边的人,不然的话会以为是手下朋比为奸,不过话说回来,庞统就是想找也找不着,不然的话诸葛亮早就出来了。

  难道就真的没有这个人了?当然不会了,否则的话,老庞这么多年在东吴那边可就白混了。

  这位在关键时刻说话的就是有名的大好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鲁肃先生,他的奉献精神是没有国界的——在下一回讲述之前补一句,我不得不再次怀疑他老人家拿了刘备的好处,是个卧底,当然了,没有证据,也许人家品德是很高尚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4—10:辗转后殊途同归(5)
就在庞统按照正常的顺序被双规、下岗待业之后,鲁肃那封书信恰到好处的飞到了刘备的办公桌前。

  你要说是鲁肃一直在关注着庞统的动向,第一时间帮他说话打死我也不信,因为从来没有资料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铁到这种程度,而且真要这样的话,鲁肃一开始就应该跟刘备提到这件事和这个人,也不至于现在才亡羊补牢;

  你要说庞统是在下岗之后后悔莫及,只好舔着脸跑到鲁肃那里求援,那你还是打死我吧,那个交通不便利的时代,让庞统写封信给鲁肃,再让鲁肃写信给刘备,黄花菜都凉了,等到刘备进军四川了才收到这封信的话那就没有庞统什么事了。

  对于这个难题,罗贯中同学做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其中少不了张飞先生的帮忙,但是实际上人家这个时候没有闲工夫去管理一个小县城的县长是否称职,况且那也不是他的管理权限和范围;

  所以,根据庞统从被炒鱿鱼到鲁肃友情支援的一气呵成来看,再排除掉以上两种可能,再配合时代特色,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种结论——这件事完全是出自庞统的独家企划,消极怠工引起上峰注意,同一时间联系好鲁肃上访,就这样,足够了,足以引起刘备的兴趣了。

  这不,现在这封可以改变庞统个人命运的信件就摆在了刘备的眼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看多日不见老笔友的信件,刘备不禁产生了很多的想法。

  首先,他对鲁肃的人品是信得过的,庞统肯定不是东吴的卧底;

  其次,他推荐的是庞统,庞统啊,外号凤雏的家伙,当年在新野的时候司马徽就极力推荐过他,现在终于现形了,好事啊;

  再次,就是教训了,我怎么会让这么一个牛人去当一个区区的县令呢?岂不是埋没人才啊,看看鲁肃的话吧,“庞士元非百里之才”,让他当一个别驾、从事,就是浪费啊!刘备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位老好人痛心疾首的样子,我不是暴殄天物吗?

  最后一点,就是疑问了,要知道,他和诸葛亮都是齐名的青年才俊啊,我就不信诸葛亮不知道,那么他知道的话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呢?在确定他知道庞统已经来我这里的前提下,没有告诉我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种,一是诸葛亮认为庞统名不副实,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对我的霸业没有帮助,不说也罢,至于第二种可能嘛,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这都不好讲,不过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检验一下虚实吧。

  马上召见庞统,这就是刘备的决定。

  好久没有来这一套了,刘备不禁有些心痒,这段时间一直忙碌于政务,很久没有礼贤下士的和名流人才交往了,先是关张赵云,后是诸葛亮,都成了自己的股肱之臣,本来徐庶也是其中一个,可惜种种原因离我而去了,庞统,会是下一个吗?

  正当刘备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又一封信函送到了他的面前。

  这是一封刘备等待了很久的信件——诸葛亮写的。

  拆开一看,果然,和他设想的一样,诸葛亮的口吻和鲁肃一样,都是说庞统并非百里之才,应该重用。

  为什么现在才说?是真的想可以压制,一山不容二虎,还是才知道信息?不对,庞统的下岗和鲁肃的来函都不是地震级别新闻,他诸葛亮第一时间参与此事只能说明诸葛亮是早就知道了,不过是隐而不发而已。

  但是刘备不愿意这样假设诸葛亮,也许只不过是举贤避亲吧。

  事实上,这段时间的诸葛亮一直是少说多做,没有参与刘备的人事调动大计,刘备只能这样宽慰自己,再说了,把诸葛亮想阴暗了又能怎么样?就此废黜吗?当然不会,都是人才,为了提拔庞统就压制诸葛亮?岂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了?我又不是傻子。

  说一千道一万,一切还都要和庞统会见以后再做决定,最好他们是互补性人才,这样我也便于控制,刘备心里暗想。

  想到了就做,刘备下了决心之后,对秘书孙乾说道:通知下去,约个时间出来,我要和那个庞统长谈一次,不许他人打扰。

  哪个庞统?孙乾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外号凤雏,前几天被免职的县令,刘备说。

  明白了,孙乾恍然大悟,拿笔记录,凤雏这个绰号他还是知晓的。

  当年的三顾茅庐隆中对成就了卧龙和一段千古佳话,现在,轮到凤雏的正式出场了,他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吗?

  庞统早就准备好了,说什么怎么说他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从当初炒作自己开始,他就等待这一天。

24—11:辗转后殊途同归(6)
庞统和刘备会晤中都说了什么?史料上没有详尽的记载,至少没有和诸葛亮于刘备之间的那样的隆重和详细,没有办法,庞统死的太早了,地位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诸葛亮比。

  不过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分析总结。

  首先,来看结果,刘备对这次会谈感到很满意,认为收获颇丰,这就足够了,领导高兴,那就一切都好办了,“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不降反升,庞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其次,说了什么呢?无非是帝王霸业等等,这就需要庞统说出一个类似于诸葛亮的隆中对那个级别的国策论衡来,不然的话怎么打动领导?这个会在下面的讲述中重点讲一讲,这里只是稍微提一下,那就是庞统的谈话任务比诸葛亮难度大得多,因为在诸葛亮之前,没有人和刘备说这种话,现在,珠玉在前,庞统是在翻拍大片啊,很容易挨骂的,但是最后不但没有挨骂,反而得到了表扬,可见是多么出色了。

  再次,和刘备谈话内容从来都不是干巴巴的工作汇报和前景展望之类的东东,太严肃了,不够活泼,虽然刘备的生活情趣比曹操单调不少,不爱有情趣的泡妞,不会画画,不会吟诗,但是,从底层一点点爬起来的刘备自有他的一套拉关系法则,这就是不分彼此称兄道弟,最先上了刘备床的是关羽张飞,第二梯队是赵云,借着是诸葛亮,现在,又轮到了庞统,没有资料显示庞统和刘备的会议是在床上展开的,可是,这是刘备的一贯风格,所以想来也差不多吧(别想歪了,没有*,谁说只要在床上就一定要干那种事情?)

  既然上床了,脱鞋了,甭管是不是怪臭的汗脚,反正是脚已经放松了,那么精神也该随之松弛一下,谈点工作以外的事情吧。

  不要小看这个话题,往往在人精神最麻痹的状态下,他的一些回答更能反应出这个人的潜意识了,在江湖上行骗多年的刘备,虽然没有牌照,可是已经具备了一名顶级心理医生的全部素质,所以,他喜欢经常询问一下下属的轻松话题,进而偷窥他们的心灵深处的真实想法。

  刘备就为庞统准备了这样一个话题,不知道是不是这次会谈中提到的,抑或是以后在闲聊中提到的,反正确实是有这么回事。

  什么问题呢?

  当初不是说刘备曾经应孙权的邀请前去谈判联盟事宜,顺便给自己划拉了一个小妞回来嘛,现在刘备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当初我去江东,没有想太多,过后才知道,周瑜劝谏孙权借机把我给扣下来,你曾经是周瑜的功曹,有这么一回事吗?各为其主,但说无妨。

  问题看似简单,只需要庞统回答“yes”or“no”,其实不然,刘备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让庞统来确认事件的真伪,因为他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确认——比如鲁肃,而且庞统虽然离周瑜很近,可是毕竟身份低微,这种机密事件未必让庞统知道,庞统即便知道了也不会比刘备知道的更多更详细。

  这个问题有两个陷阱。

  第一,是考察庞统对领导的忠诚度,前面的谈话已经证明了他的才华,并非浪得虚名,那么忠诚度就很重要了,究竟是不是和自己一条心呢?

  第二,这是我自己预测的,刘备也是在试探庞统在这个计划中究竟有没有发挥作用,毕竟他在周瑜的手下干了很长时间,又是被鲁肃给推荐过来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一个小孙已经让我很头疼了。

  庞统的回答是的确有这件事,这是唯一的答案,即使是没有也要说有,因为刘备自己心中有数,而且回答还要迅速,不能犹豫。

  他做的不错,要知道,一个人太聪明了就会在这种问题上瞎琢磨,越想越多,庞统这里表现的质朴一些不容易,毕竟,他是一个聪明人。

  事情还没有完,庞统还需要给刘备一个发泄的机会,抒发情感,然后很明智的站在刘备的立场上。

  刘备发泄的是什么呢?平白说出这件事来除了考验庞统以外,还要让世人知道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人,都希望被人理解嘛。

  庞统此时要做的就是——聆听,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显摆自己聪明,因为只是老大独自秀一把的大好时机,你要是表现的话那就是抢戏了。

  庞统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所以,他这个时候没有多说话,自然可以顺利通过考核了,此后的庞统地位升迁的很快,刘备对他的信任仅次于诸葛亮,这也是靠着诸葛亮来的比较早才屈居第二的,而在官位上庞统已经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了——“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绕了一个大圈,庞统还是和诸葛亮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算是殊途同归吧,而这,只是庞统和诸葛亮暗战的开始,好戏还在后面呢,与刘备的零距离接触让庞统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天赐良机,一个让自己迅速超过诸葛亮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是从刘备那次阐述自己为何冒险去会晤孙权的谈话中发现的,那可以说是诸葛亮的死穴。

24—12:道不同,不相谋(1)
刘备是怎么说自己的冒险行动呢?

  第一,承认自己的行为是冒险的,并非是万全之策,诸葛亮们的苦谏很有道理,自己就是在赌一把,赌孙权的防御重点在北方的曹操,不是自己,而自己又是他唯一得力的同盟;

  第二,这才是刘备想重点说明的问题,那就是,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十分冒险为什么还要去?

  “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

  刘备想说的就是这句话,不仅仅是要对庞统说,还是要告诉所有的下属,自己不是傻子,而诸葛亮就是第一听众。

  但是,很遗憾,诸葛亮还是在坚持自己的主见,那就是过于危险,最好还是不去,可以说诸葛亮不开窍,也可以说他过于忠心而胆敢说实话,总之,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虽说刘备还是去了。

  刘备的牢骚既是证明了诸葛亮的忠心,也说明了自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只会选择他所认同的政见,而不会因为那个人是不是最亲近的人,只要他认为对,那就可以排斥掉诸葛亮的政见,而采纳别人的,这个人可以是小小的殷观也可以是他庞统。

  而且,庞统通过这番话还感觉到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并非是铁板一块,有点隔阂,按理来说聪明的诸葛亮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不过无所谓了,他怎么做是他的事情,至少这个破绽可以被自己拿来利用一下,只要自己的意见更多的被刘备认可,那么就可以顶掉诸葛亮,时间一长,地位和话语权自然可以转移到了自己手中,卧龙?哼哼,一边卧着去吧,接下来的表演时间是我凤雏的了!

  以上一段心理分析完全是我自己的猜测,结合一些史实自己做出的猜测,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既然有人敢大胆妄言刘备故意要借孙权的手干掉自己讨厌的关羽,那么我这里拿诸葛亮和庞统说事可就一点也不过分了。

  支撑我的假设论据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庞统发迹的诡异,前面已经说过了,为什么不是近水楼台的诸葛亮先写信而是千里之外的鲁肃?真要不知道的话为什么又要补上一封信?这更证明了诸葛亮对于庞统的崛起有一种危机感,就像当初关羽张飞不喜欢他和刘备走的太近一样,现在,轮到他身上了。

  其次,很多年以后,刘备败了,诸葛亮为此很伤感的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一定会劝阻主公的,而即使劝阻不了也一定不会输得这么惨。

  问题来了,为什么诸葛亮假设的不是庞统而是法正?事实上刘备对这两位的早逝都是十分痛惜的,诸葛亮的比喻和假设没有都选择而是取舍掉了法正,个中的潜意识十分的耐人琢磨。

  以上两点似乎是把矛头对准了诸葛亮,在贬低这位后来的大神的嫉贤妒能,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诸葛亮在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帮助庞统什么,但是也没有使坏,他很好的克制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所能够释放的破坏力,庞统不管是低谷阶段还是青云直上的时候,诸葛亮的态度都只有一个——沉默。

  我们没有必要苛求古人,或者是把那些牛逼人士粉饰的神灵一般,诸葛亮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自己的势力,有自己的派系,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点嫉妒心,看到别人的风光盖过自己都会有点不舒服的,这很正常,再说了,庞统不还是起来了嘛,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和庞统都是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理解万岁。

  这是诸葛亮的问题,下面说庞统的,庞统的问题在于他太激进了,当他初步察觉到刘备对于诸葛亮并非他想象中的言听计从的那样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所以,没有多久,庞统就开始对刘备的三大基本国策开刀了。

  刘备的三大基本国策是什么?第一个就是以德服人,甭管他是虚伪还是怎么的,反正刘备在这上面文章做的很足,哪怕是早期经受了那么多的挫折也不会改变,庞统对这一点下手勇气可嘉,因为即使是诸葛亮,也没有敢于在这上面找文章做。

  第二个基本国策就是诸葛亮为他谋划的三分天下大计,立足荆州,进而拿下巴蜀汉中,真正的可以和曹操孙权对抗,刘备对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庞统要在这上面做文章也是很有难度,可是庞统很聪明,微调了一下,就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版本,打上了庞统的“凤雏”烙印。

  第三个基本国策就是对外关系方针,在关羽败亡之前,虽然孙刘联盟之间有着多次的摩擦和军事冲突,可是,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来的,那就是合作,求同存异,而庞统却悍然的鄙视诸葛亮和刘备制定的这一政策,也算是虎口拔牙了啊。

  由于对第一个基本国策的开刀正是从篡改隆中对以及修改外交政策作为切入点的,所以,就让我们从庞统版的“三分天下”开始欣赏这段卧龙凤雏之间的暗战大戏吧。

24—13:道不同,不相谋(2)
诸葛亮版本的三分天下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家也都知道,这里不再赘述,下面说说庞统的版本,从鲁肃到诸葛亮,再到庞统,这已经是一部戏的第三个版本了,简直和金庸的武侠剧差不多,当然了,这三位导演都比那个大胡子强很多哦,不具备可比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