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而且搞定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人,“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这也是刘表讨厌刘备的原因之一:喧宾夺主啊,把我的风头都给抢走了!

  虽然这些人在当时都没有明确的进入刘备的幕府,不过来往极为密切,这样做也是为了不给刘备在刘表那里添麻烦,除了伊籍这样过于露骨的以外,基本上都是规矩一些,而在刘表死后,一个个狐狸尾巴都露出来了,像刘巴那样的属于个别的现象,赤壁之战之后以及刘备入主四川的这段时间,我们会在他的身后发现一长串荆州集团的士族:马良兄弟,霍俊,陈震,廖立,魏延,向郎,蒋琬。 。 。 。 。 。这些人在日后的蜀汉政权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目前没有堂而皇之的进入刘备幕府(其中还有人拿着刘表的工资呢),但是,刘表一死,马上倒了过来,足以说明刘备这个阶段的人才攻略重心在哪里了,放在今天,即使刘备不能在官场叱咤风云,至少也是一个顶级的营销主管,如此短的时间就把自己的人气指数挥发到这种高度,不是一般的牛逼啊!

  再次,刘备很注重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中国政治向来有大龄化的趋势,在传统观点来看,年纪大点代表着成熟稳定,办事不出错。

  不过刘备需要的不是不出错误的平庸之辈,而是激情澎湃,开疆扩土的年少才俊,因为输了这么多次,他已经不在乎再接着输下去了,要得就是一群对成功极为渴望的年轻人和自己一起创造辉煌!而且这帮年轻人还都没有被社会真正的承认,吸纳他们的门槛特别的低,话又说回来了,就算刘备想弄些老成持重的也不行啊,牛逼有本事的中年人大都职位稳定,在刘表那里吃香的喝辣的,当然了,垃圾混吃等死的除外,这些垃圾虽然年龄吻合要求,不过都是垃圾了,刘备还拿来干什么?刘表都不要啊!

  年轻,本土化,类型齐全,这是刘备苦心经营的荆州集团人才的优势和特点,是对既往人才战略的有益补充,不过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情啊,当一个初具规模的荆州集团形成以后,矛盾也就展现了,那就是之前和自己辗转南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少是对自己不离不弃的那一帮人,刘备也是人,难免有点厚此薄彼,新人迅速的上位,而刘备自身的公司规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刘表的刻意压制),这就导致了旧人们相对的心理落差,至少曾经的优势地位,或者说是心理优势荡然无存了。

  最为明显的就是当刘备对诸葛亮尊重有加的时候,直接引发了关羽和张飞的不满——事实上,刘备的一大失误就是对这个问题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和人文关怀,结果后来入主四川以后,又翻版成了荆州集团和益州本土集团的矛盾,以至于蜀汉灭亡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那种分裂的影子。

  所以,关张与诸葛亮之间若隐若现的矛盾完全可以作为贯穿蜀汉政治,或者说是人事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反映出的是刘备转型比较成功的同时掩埋下的一个污点。

18—04:转型时期的刘备(4)
在诸葛亮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这种矛盾的苗头就已经闪现出来了,那头的诸葛亮和刘备俩人是“情好日密”,这边的张飞和关羽就不高兴了——奶奶的,有了小白脸,就不理我们了?当年可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睡在一个被窝里啊(都没有老婆的时候),虽然没有真的拜把子,那感情可还是有的,怎么来了一个信口雌黄,就会大放厥词的小白脸,就不理我们了吗?

  真是只闻新人笑,哪听得旧人哭啊,看着出生入死的老大有点厚此薄彼,俩人心里都是不太痛快,而这种不悦已经写在脸上了,要不然能被刘备看到嘛,于是,刘老大只好过来安慰二人:哎呀,不要吃醋嘛(怎么感觉怪怪的?),我有了孔明就好比鱼儿有了水啊(我靠,这种感觉就是更怪了,怎么听都像是鱼水之欢啊,呵呵),当然了,咱们兄弟之间的感情那是旁人无法替代的,两回事,你们放心,人家不是新来的嘛,当然要给他一种姿态了,你们是大的,要谦让一些嘛(还是很别扭,像是一个是妻,一个是新欢的感觉,呵呵)

  听了老大这么一说,关张二人扭曲的面孔才松弛下来,恢复了平静,“乃止”,暂时不闹事了,不过心里的气还是没有顺过来。

  这种不满似乎是一种必然现象,刚才的场景诠释还原有点恶搞,往男女关系上扯,其实一切都很实际,关系的恶劣或者说是微妙,一切都源自于——利益二字。

  翻看一下刘备在荆州之前,或者说是诸葛亮入主之前的人事安排问题,关羽和张飞都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般来说,关羽具有着镇守一方的重任,也就是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全权指挥的权力,张飞是作为羽翼辅佐在刘备的左右,两支军队互成掎角之势,时间一长,关羽获得的自然没有兵权那么简单了,相应的,政权还有财权相继被他控制。

  当然了,刘备对这两人是完全放心的,而且人家确实是有本事,不过,饶是兄弟齐上阵,也没有做到其利断金,刘备的前半生,失败和挫折构成了主旋律,仅有的几次成功也都成了孔乙己碗中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追究原因,还是职权不明,中国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文武官员的职能就开始分化,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大权独揽,威胁军权,一方面是培养一些专业化的技术性人才,以免牵扯更多的精力。

  关羽和张飞,“万人敌”,当然那是在战场上的真本事了,这样的人又要打仗,又要主管政务,能干好吗?结果就是一再的丧师失地。

  不过,由于人才不可多得和忠心可嘉的缘故,刘备还是用着他们俩。

  直到诸葛亮的到来,小说中给诸葛亮定位成了无所不能的天才军事家,其实那是为了吸引观众,就像本来是男人厮杀角逐的拳击场,非要来一个性感非常的兔女郎举个牌子搔首弄姿。

  事实上,诸葛亮到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刘备命陨白帝城),主要职务就是“足食足兵”,什么意思?全心全力搞好后勤保障,力保资金链不发生断裂,又是运输大队长,又是财政部长,而且坐镇后方,就难免把手伸到了国务院总理的岗位上。

  这些活本来可是关羽的啊,难免有了分权的嫌疑,怎么能不让本就有些看不起读书人士大夫的关老夫子恼火呢?再加上这件事发生在关羽降曹之后,所以,自然会感觉大哥对自己不信任了,话说回来,即使没有这些念头,本来自己又是财政部长,又是军委副主席,干的挺滋润的,突然一下子,财政部长的头衔被拿下了,换做是谁心里会好受啊。

  一句话,诸葛亮介入的不是不正当的男男关系,而是稀释了本来铁板一块的刘关张小利益团体,从整体和长远来看,是对刘备的政治前途有利的,而在短期和局部利益来看,刘备的这种锐意改革损害了*团体的优越感,关张二人产生一些龌龊想法也就是一种必然了,事实上,我们翻遍史书,只能读到刘备和关羽张飞之间的亲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鱼水情,却看不到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之间有太多的触电感觉,也就是一般的同事关系而已。

  不过这种暗流和龌龊并没有扩大化,也没有立刻迸发出来,除了有被刘备强行弹压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国际环境和荆州形势发生了巨变,不再容许有内耗了。 。 想看书来

18—05:落败,荆州易帜(1)
历史就是在开着这样那样的玩笑,当有些人的存在阻挡了历史的前进脚步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会很识相的找上帝喝下午茶。比如前面的陶谦同志,只有他死亡了,那么刘备才会在不败坏自己名声的情况下顺理成章的接管徐州太守的印绶。

  同样,此时此刻的刘表也面临着陶谦一样的抉择:

  曹操,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伙了,徐州平定,吕布枭首,张绣归顺,就连曾经的盟友,强大的袁绍家族都被荡平。

  下一个目标是谁呢?

  自然是刘表的荆州地区了。

  这还是外部的烦恼,曹操虽然强大,不过并非完全是败局,十余万的水陆军并非白给的,拼一下还不好讲,怎么说自己也是一方豪杰,虽说之前有些保守贻误战机,不过被人打到家门口了就这么投降了岂不是被人笑话?所以,拼,还是要拼一下的。

  不过真正的困扰随之而来了,因为大敌当前之际,刘表忽然发现自己曾经的威信几乎是荡然无存了,本就存在的几股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已经开始了明争暗斗。

  其实,主要的就是两股,一个就是蔡瑁为首的本土集团拥戴的刘琮一党,其态度和立场很明确——投降曹操,理由有三:一是曹操打着大汉天子的中央政府旗帜,师出有名,二是曹操势大,刚刚剿灭袁绍,平定北方,荆州长期安于太平生活,战斗力肯定比不上曹军,反正都是死,最后搞得生灵涂炭多不好?蔡瑁等人代表的本土集团是既得利益者,不管是战胜与否,只要是打了,最后的荆州都是要面临重新洗牌的,有必要冒这个险吗?当然了,最后这句话是蔡瑁的心里话,说不得的。

  第三点,就更是不能说出口的了,一旦打仗,那么势必要选择一个强大的战斗团体,这就意味着很多人要被掺沙子的方式给渗透进来,如果只是第二点理由中一些光脚的人,倒也无所谓,怕就怕一些大人物混进来,首先就是刘表,万一趁着这个机会,扶持大批死士分化自己手中的权力,一改往日的颓废局面怎么办?虽说刘琮也是他的亲儿子,不会下狠手,但是自己的优势地位可就不好说了。

  而且这个担心还是好的,至少刘表不会弄死自己,万一那个死对头刘琦还有后面的幕后推手刘备掌握了荆州的前景呢?那闹不好就有自己的家族被连根拔起的危险了——刘备差点被自己和蒯越兄弟作为眼中钉给搞死,诸葛亮作为头号谋士,虽说和自己有点关系,但是一直没有直接来往,甚至没有提携过他,所以,刘备要是对自己下手的话,他一定不会起到什么缓冲作用。

  至于刘琦,虽说能量不如已经博得荆州中下层士族的热爱的刘备,但是毕竟是刘表的长子啊,身为江夏太守,手握重兵,不好对付。

  总之,这个刘表很是可恶,放下大权交给自己,又不是完全放心,明明是厌恶刘备,不希望刘琦威胁刘琮的地位,但是还是没有把他们彻底弄死,而是留着一口气,难道是为了对付自己吗?!

  所以,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蔡瑁和蒯良们都是举双手赞成,于公保证荆州的一方平安(这和徐州利益派的陈登有着相似之处),于私,就是继续在荆州说一不二,或者换一个地方保证目前的优势地位。

  蔡瑁的立场和集团利益自然是牵扯出了他的敌对势力——刘琦+刘备,刘琦的原因前面已经说了,刘备呢?来到荆州的目的自然不是混口饭吃那么简单,诸葛亮的分析对了他的胃口,他就是想借助这块宝地抗衡曹操,蔡瑁之前和自己的矛盾放在一边,反正如果投降的话,那么自己的前途就全完蛋了,所以,必须抵抗,而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啊,好在有一个失势落魄的刘琦拿来当自己的挡箭牌,不至于立刻露出自己的马脚。

  您说,这么多人在动心眼,刘表能不闹心吗?他的存在只不过是暂时压制住,却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因为对立的双方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啊,曹操呢?也是很聪明,大兵压境,造成一种态势,不过给你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就像今天的俱乐部豪门买球员,看中了之后,碍于转会规则和降低成本,就开始造势,逼着球员和原俱乐部翻脸,最后以较小的代价拿下。

  这里的曹操相当于皇马,蔡瑁是小小罗,而刘表就是曼联了(打个比方,不代表小小罗今年肯定走哈)。

  几大势力正在较劲呢,关键人物刘表就直接挂掉了。

  怎么死的?病死的。

  陶谦是兵临城下危及解决之后及时死掉的,刘表是大兵压境,焦虑万分死掉的,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心力憔悴,死掉不稀奇,但是你怎么就知道一定是没有人背后搞鬼呢?

  人有非正常死亡和正常死亡,而非正常死亡和正常死亡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尤其是对于高光的政治人物来讲,一粒毒药,或者其它什么的都可以杀人于无形啊。

  于是,在刘表同志“正常死亡”后,荆州开始变天了,不管是刘琦、刘备还是蔡瑁,等这一刻都等了好久。

18—06:落败,荆州易帜(2)
刘表得病前后,率先动起来的就是蔡瑁,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当时几大势力的分布是这样的:

  刘备,因为抢了刘表的的风头,所以,刘表一直看他不顺眼,“阴御之”,抗拒曹军的前锋主力,夏侯惇还有于禁的重任就交给他了,当然,没有太多的兵力和可靠的将领,主要是刘备自己的七八条枪,好在他老人家难得的打了一场胜仗,火烧博望,再以伏兵趁势掩杀,堂堂夏侯惇吃了败仗,大概是太低估刘备了吧——难得赢一次,还被算到了诸葛亮的头上真是倒霉。

  这些案例都曝光了刘备的尴尬处境,他是被刘表当作炮灰的,其部署驻扎在新野—樊城一线,一旦后方的刘表那里出了什么变故,根本就来不及回师,而且那边来个消息封锁的话也没有辙。

  至于刘琦就跟不用说了,老爸病重连见面的资格都没有,直接被挡驾了。

  蔡瑁还有刘琮的优势此时就展现出来了,人家和刘表都是居住在襄阳啊,有个风吹草动行动很方便,制造点风吹草动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不过《英雄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

  也就是说刘表知道自己不行了,曹操又是大兵压境,于是不计前嫌,决定把荆州的未来托付给大汉皇叔。

  《魏书》(不是陈寿的,而是后来魏国人编纂的史书)也是极力配合这种说法,场面烘托的有模有样,刘表不行的时候拉着刘备的手说:老弟,我不行了,几个孩子也不成器,这样吧,荆州就交给你了,我也放心一些。

  刘备自然是极力反对了,旁人问起,回答是:刘表待我很好,这个时候打人家产业的主意,实在是愚蠢的行为,如果按照他的意思来,人家一定看不起我,我不忍心啊!

  这个不忍心是真的感觉对不起刘表还是怕损害自己的名誉就不得而知了,我只是怀疑这件事的真实度,虽然说刘表真的有可能良心发现,把远在樊城的刘备召回来嘱托后事,但是那个手握兵权的蔡瑁就是一个摆设吗?刘表健全的时候尚且要忌讳他三分,难道这个时候就会热心的为刘备搭桥?就算是刘表邀请了,刘备就敢来吗?要知道,刘表完全可以把他当作一个潜在的威胁,为自己的孩子安稳的继位铲除一个隐患啊。

  更何况,在那种情况下,刘琦都被阻挡回来探视,摆明了蔡瑁要全力辅佐自己的外甥刘琮上位。

  所以,在这个模糊叵测的襄阳托孤之后,不管是刘备还是刘琦只好望城兴叹了,

  刘琮成为刘表的继承者,可以说是最大可能的预测应验了,这不是冷门,而刘表的咽气也让前途莫测的荆州前景迅速明朗化——曹操明白,蔡瑁还有蒯氏一族是典型的温顺派地方保护主义者,只要不发生战争,只要不威胁到自己家族的利益,那么他们就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和平演变,曹*们甚至有理由相信曹操和蔡瑁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就是荆州的事情由荆州人自己解决。

  现在,最大的障碍之一刘表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去世了,亲曹派登基,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发动大军南下,既是为了收编荆州军团,也是为了给蔡瑁们造势,协助他们办掉荆州最后的两块鸡眼——刘备和刘琦。

  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三国演义又开始造谣了,什么尽起大军八十三万,我靠,打仗不是下棋,不是写小说,那是要吃饭的啊,而且兵贵神速,毕竟刘备是炮灰角色,声势那么大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吗?

  所以,事实就是,刘备虽然吞并樊城,不过襄阳的政局还是令他有点分心,再加上曹操用兵狡诈,所以,直到曹军进至宛城的时候才被察觉,这个时候在做抵抗都来不及了,没有办法,只有跑路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也明白了,远在襄阳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平静,荆州易帜的大趋势已然无法扭转,曹军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8—07:落败,荆州易帜(3)
事态发展到这个严峻的地步,不代表已经是死路一条,首先,刘备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逃跑路线,目的地就是江陵,再加上羽翼有所丰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