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老百姓无所谓了,或者说根本就是不在乎了,只要不让自己饿死就可以了,哪怕明知道那本来就是自己纳税的钱,所以说,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有忍耐力的,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

  不过平原县的日子虽然还是算滋润,不过刘备毕竟不是池中之物,他梦想治理的是这个国家,而不是一区区山区小县,小时候就拿大树意淫的刘备终于明白了,别人可以诅咒痛骂这个乱世,但是他不可以,没有这个乱世,他一辈子也就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贩了,眼下的平原县只是一个开始,纯属当演习了,只要一有机会一定要立刻脱离这里跑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大舞台上一展英姿!

  和刘备有着同样想法还有曹操这个乱世奸雄以及那个谋杀董卓以后浪迹江湖的吕布,他们都是没有袁绍那样的雄厚资本,所以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去拼,去赌,很快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几个人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徐州——这个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07—13:淘气鬼的生存术(1)
玩过三国志游戏的玩家都知道,一开始阶段可以选择的君主势力是最多的,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脱去英雄的外衣,年轻的他们无一不洋溢着少年顽主的青春气息。

  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不能太老实了,老实往往是没有出息的同义词,这话有点绝对,但是太有道理了,因为循规蹈矩意味着想象力被扼杀,人云亦云,不敢干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刘备拿着伯父的赞助老老实实的坐在学堂里学着春秋左传,最后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更难以想象孙坚面对海盗的屠刀畏首畏尾,交钱了事还有没有后来振臂一呼的力度。

  之所以说这句话有点绝对,因为还是有很多老实的孩子青史留名的,比如那些国学大师们,不过这也就是他们无法称为老大的根本原因,饱读诗书的谯周还有陈寿只有接受整日里招猫逗狗的刘备领导。

  虽然说刘备临死的时候反复叮嘱阿斗要好好学习,不要像自己一样什么四级证六级证都没有,但是,恰恰是这位近乎文盲的老大开创了蜀国的一片基业,最后虽然没有突破瓶颈,也是和文化素质没有直接、间接的关系,反例就是阿斗身边有了不少知识分子,学习环境比老爸优越多了,还是没有太多的出息,由此可见,鼓励孩子学习是好事,但是也不要为了孩子的淘气就感觉前途无望,也许那里往往是包藏着人类最为纯洁的智慧啊。

  而一个大动荡的年代也为这些顽主们不再局限于街头斗殴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乱世法则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生存,而为了生存,上帝是不在乎你采取什么手段的,不要跟我讲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也不要说什么老天有眼,坏人没有好下场,纯属放屁,任何年代,好人和坏人都不是一个人是否倒霉的评判标准,“好人一生平安”永远只是人类的永远无法实现的善良愿望。

  那么为什么有人选择当好人,有人选择肆无忌惮的作恶?其实很多所谓的好人只不过是约束能力更强一些,而约束他们的也只是盼着自己“一生平安”的侥幸心理,而上帝最不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如果盼着做好事不做坏事就是为自己博得一点好处和*心里的话,还不如彻头彻尾的当个坏人爽快利落一些!

  大概是上帝洞悉了人类这种暗藏侥幸的心理吧,所以分配灾难的时候基本是掷塞子,而在看一个人是否取得成功的时候也在看这人的综合素质,而不单单是他是不是好人,其实翻看一边三国乱世的话,一个人如果选择当好人来取得成功的话,成功不是靠他是一个好人,而是看他装的像不像一个好人,这一点在后面我们会陆续讲到,尤其是刘备、刘璋和刘虞做对比的时候。

  既然是否成功和人的好坏没有关系了,那么在这个长达百年的乱世中,不计其数的顽主开始各显其能了,第一大顽主曹操在这个时期展现了他的泼辣和特立独行,事实上,逆向思维有时候对成功与否很重要,董卓更是因为自己的极端的政治行为艺术彻底打蒙了饱读诗书的关中士大夫们,而他的失败也和技术性策略有着直接关系,不要再拿“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来意淫了。

  相比于顽主的活跃,还有一批人不甘寂寞的活跃在舞台上,严格讲他们的素质不是很有资格,但是无奈底子太好了,祖上的产业让他们可以抢跑别人好几个身位而不被裁判红牌罚下,这个领域的代表就是袁绍兄弟。

  无奈顽主太多,所以没有多久,这两位就消失于茫茫人海,毕竟,都不是什么好鸟,玩阴的不行,阴不过孙坚这样的,玩很的也不行,狠不过董卓,玩智慧更不是曹操的对手,装好人也装不过后起之秀刘备,在踩完为数不多的几个垫背的之后,你说不退役干什么去?

  所以说,有个好的开始并不代表就真的成功了一半,而实事求是的讲,虽然第一节就是窜出来一个刘备,但是这个阶段实在是没有他的发言机会,不过人家有素质,有长项,所以,在第二阶段很快就冒了出来,平原只不过是小小的试验田而已。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07—14:淘气鬼的生存术(2)
自从董卓暴毙之后,联赛就一直是处于混沌、未知的状态当中。

  这是一个很被人唾弃的老大——实际上枪打出头鸟,只要你站在了这个位置上,稍有不慎,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后来的曹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品味到了董卓式的悲哀,当然了,很多事是罗贯中这样的艺人造成的,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无法整理出一个干净,或者说是离历史事实最为接近的一张面孔,我们平时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张肆意描绘的脸谱。

  但是,在被人唾弃,至少人家还是一个老大,后面的人至少还有一个追赶的目标——我一定能够超过他,取代他!

  现在,这个曾经不可逾越的障碍,或者说是目标,蓦然的消失了,以那样一种诡异,也可以说是天谴的方式被放逐到了地狱。

  大家还都没有准备好呢,绕是袁绍,也没有足够的资本勇敢的接过那杆老烟枪。

  所以,混沌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吕布、王允之流、李傕之流毫无悬念的接班失败之后。

  大家纷纷采取了各自的方式迎接这场不知道前途的挑战。

  刘焉、马腾们夹着尾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西部金牌球市,甚至也手拉手的同台来一场义赛。

  刘备还是要忙着手里面的基础性工作:保级。

  他连根葱都算不上,手里的几个弟兄拉出去参加一场县级的黑社会火并都有点丢人,所以,更要夹着尾巴了。

  曹操的球队之前和董卓拼杀的元气大伤,不过好在球队中的骨干还在,资金链也没有断裂,所以,休养生息就可以了。

  荆州这里的球市发展有点诡异,怎么看都是孙坚盘面占优,打出个大球比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偏偏阴沟里翻船,如果输给刘备的话他也不会不爽(估计刘备还没有这个好运气),可是,终结者是由下三滥的角色黄祖出镜。

  真的咽不下这口气啊。

  后董卓时代,除了那几个站在舞台中央丢人现眼的几个家伙之外,大部分都是在边角站个桩,甚至还有刘备这样给舞台拉大幕的。

  混世之下主导着追赶冠军集团脚步的是公孙瓒和袁绍。

  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联赛喜欢玩着冷门。

  董卓的毙命是一个冷门,李傕绝杀吕布是一个冷门,孙坚被黄祖虐杀还是冷门,以至于到了公孙瓒的时候,虽然在积分上没有甩开袁绍太多,可是,单单凭借阵容的豪华度以及各大媒体的分析、各大赌球公司的盘口也都是一致看好公孙大侠的球队的。

  公孙瓒也是这么认为的,就连袁绍,私下里也觉得自己的胜算不高。

  不过认输那不是风格,那是皇马前任教练(世纪大战前下岗的那位)了,所以,袁绍只能在临阵指挥上下点心思——其实相比之下,袁绍最为拿得出手的资本就是青训系统,从韩馥手里弄过来的,只是,这是职业联赛,不会马上体现出来,何况根本就没有慧眼识人,从里面提拔出来牛逼人士临阵磨枪的时间来,公孙瓒是不会这么有耐心的。

  就看两大名帅临阵对垒的时候谁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更为出色,还有一个就是谁先发现对方的死角对症下药。

  这个环节上,号称是*倜傥的少帅教练公孙瓒输了,也许他是一个好球员,可是,好球员不代表是一个好教练,比起冲锋陷阵来,公孙瓒的进球能力都要比袁绍强,袁绍,属于一个中规中矩的后腰,后排插上的进攻都是很少见,更不要说占据联赛射手榜的前列了,公孙瓒则不然,摧城拔寨那是他的嗜好,他喜欢用强硬的身体、有力的头球将敢于拦阻的后卫撕裂,将球顶进网窝,看着对方的门将哭泣——绝对不会有人逼抢之后惯性的跌倒,然后可怜巴巴的等着裁判的一声哨响。

  这是一个威力加强版的维埃里。

  不过这种球员退役之后通常都不会变成一个出色的教练,因为他的视野中只有敌人,没有自己。

  无法认清自己的话,很难真正的了解敌人,尤其是敌人主动示弱,出其不意的变阵的情况下。

  所以,又爆冷了,并非是心理冷门的那一种。

07—15:淘气鬼的生存术(3)
由于这场比赛不是一般性的比赛,输者将会被踢出这个联赛,所以,在精心准备的同时,还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保证首发阵容的神秘性。

  公孙瓒太张扬了,阵容太豪华了,使得他丧失了这种神秘性,所以,低调的袁绍可以做到对症下药。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前锋出身的公孙瓒在自己当了教练之后,居然热衷堆砌攻击手到了这种程度。

  四个前锋一字排开站在了最前面——骑兵全上了。

  这是一支球队在比分落后,时间不多的情况下的搏命打法啊,而且公孙瓒也要考虑到一下兵种相克的问题吧?没有错,这些前锋的素质的确是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但是,再优秀的前锋也需要一个支点,一个中场去传球吧?失去了中场的庇护和支持,再好的前锋也会成为一个无头苍蝇。

  袁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无头苍蝇。

  场边的他笑了:这场比赛赢定了,大手一挥,本方的重量级前锋鞠义先生出场了,貌似凶神恶煞,无法阻挡的前锋线在他看来不值得一提,因为呈现在他眼中的是锋线身后的一片开阔地,几个松散的后卫吊儿郎当的站在门将前面,似乎已经在等待比赛的结束了。

  以前公孙瓒的球队就是用这样简单的战术获取胜利的吗?鞠义心里想:难道刘虞们是如此的不堪,不过无所谓了,就让你看看真正的职业足球吧。

  两下三下,鞠义便轻松的断下球来,闯过一片开阔地之后便是直捣黄龙,皮球钻进了网窝。

  进球就是这么简单。

  公孙瓒的球队被击败了。

  由于公孙瓒的种种失误,袁绍就这么有惊无险的取得了胜利,犹是这样,还有点落井下石,得意的对助理教练田丰们说:公孙瓒就这点水平吗?我的首席锋线组合,颜良、文丑还有张合们还都没有登场亮相呢。

  这一战虽然没有把公孙瓒的球队打解体,可是,还是不幸的降级了,虽然比起刘备们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是,刘备还有欲望,公孙瓒这位体校的老同学却是没有了,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公孙瓒不是一个会打逆风球的家伙,马上就变成了第二个董卓,直到后来被彻底收编。

  袁绍赢下了自己生涯中的天王山战役(也是唯一的一次,没有多久,在和曹操的对话中就要扮演公孙瓒的角色了),虽然不足以顶翻李傕们,可是,还是通过这一次强强对话确立了自己的领跑地位。

  不管是曹操还是马腾、刘焉们,都是要逊色于他的(更不要说是刘备了),只不过,袁绍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处于“永远争第一”的状态下,一如北京国安,年年说要争第一,年年与冠军失之交臂,说来奇怪,这是一只联赛中最为稳定的球队,没有任何剧烈的动荡,袁绍也是,球队的结构也比较合理,实力也不是很差,就是差那么一口气,所以,只能看着李傕走狗屎运,看着曹操和刘备们后发制人,自己却无可奈何。

  北京国安,还有机会证明自己,袁绍却没有了——就如同那位倒霉的手下鞠义一样,不缺实力,却是因为场外因素而莫名其妙的呜呼哀哉。

  下一届的联赛更加热闹了,因为本次董卓的突然接替和退出,使得他有点像缩水的赛季,再加上下一届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所以,赛程也是显得比较冗长,像是加强版的马拉松。

08—01:炙手可热的徐州(1)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地方,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并非浪得虚名啊,早在大禹治水,华夏分为九州的时候,徐州就作为其中一州而存在了,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而已,只是作为一个非政治性区域,彭城是它的的主打名片。

  叫这个名字和彭祖有很大的原因,他的大彭氏国就在这里,而后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又分别是宋国和楚国的地盘,秦统一之后设置了彭城县,西楚霸王更是在这里建立了国都。

  这还只是政治意义的徐州,他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地理优势上,它位于今天江苏省的西北部,是苏北地区的龙头城市,更加关键的是它正好处在南北交通的枢纽线上,“东襟淮海,西街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足以展现它的地理优势。因此,三国大乱世下,北方诸位豪强对徐州一直是虎视眈眈就很容易理解了,不管是为了求强还是自保都必须在这里有些作为了。

  纵观当时北方,袁绍和曹操对这里有着极大的兴趣就是自不必说了,平原的刘备虽然还是名义上跟着公孙瓒混,但是也是对这里垂涎三尺,而公孙学长的落败袁绍之手也给了他相当的自由空间。

  这还是明面上对徐州表示了兴趣的军阀们,暗地里也是打着主意的就更多了,首当其冲的就是长安大乱跑出来的吕布,今天跟袁术,明天吹捧袁绍,虽说反复无常,但是也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后来也是机缘巧合的掺和进来了。

  另外张邈等人也不是对这里无动于衷,只是碍于自己的实力有限没有占到台面上来,不过徐州后来的混战和他们的扯淡有着莫大的关系。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之多的势力关注着徐州,互相牵制,几大阵营今天同盟明天血战,所以它的最终归属权才会扯皮的时间如此之长。

  所以,既然麻烦事有这么多,倒霉蛋当然也有了,现任的朝廷委派的陶谦就不幸的坐在了这个老虎凳上,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如果陶谦有着出类拔萃的实力的话也就不会这么难过了,毕竟徐州的经济和政治、军事实力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聚合十万能战之军还是没有问题的,猪头拿着一手好牌也赢不了牌局,陶谦就是这种人,而且和刘璋不同,这个家伙纯粹是被三国演义给粉饰成了一个谦谦长者的形象,实质上是龌龊的不得了,干的那些事都让人不好意思说,结果一个富庶的地方被他弄得残破不堪,这一点也就是袁绍和他有得一拼了,看看陶谦劣迹斑斑的表演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楚认识到这个家伙挨打真是活该啊。 。。

08—02:炙手可热的徐州(2)
虽然说陶谦死了以后,有张昭等人对之哀悼一番说什么“君侯将军,膺秉懿德,允武允文,守以稳仁,遗爱于民”,最后例行公事的来个呜呼哀哉之类的词汇,但是这种悼词是做不得数的,只要你有钱有权,哪怕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大佬也会被描绘成一个济世救民的观世音。张昭们改得了悼词,但是篡改不了历史,正史里面记录的陶谦行径只有斑斑劣迹和龌龊。

  陶谦是丹阳人,正所谓人杰地灵啊,什么地出什么人,陶谦在这里出生成长,虽然一度是“少好学,为诸生,仕州郡,举茂才”,走的是四平八稳,但是生逢乱世,很快就露出了自己狰狞面目,“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也就是说丹阳是一个尚武的地方,尤其是到了乱世,这里出来了不少兵痞和亡命之徒,后来陶谦的看家老本三国特种部队——丹阳兵,就是这里的“精华”,打仗狠,打老百姓也狠,纪律及其差劲,和从黄巾军里面改变出来的青州兵有的一拼,说的好听一些,这些是职业军人(技术上讲),你说陶谦在这里长大能不受点熏陶?

  一开始陶谦还干过幽州刺史,跑到西边和韩遂打过仗,徐州黄巾军暴动,朝廷这才把陶谦调了过来当徐州刺史。

  黄巾余党嘛,一群乌合之众,只有刘岱这样的废物才不是他们的对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