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在曹睿即位之后,曹爽也和所有的*一样,开始了自己的发迹历程:散骑侍郎→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卫将军。

  但是,曹爽有一个致命的短板,那就是欠缺丰功伟绩,这一路升迁完全是曹睿的庇护,而不是自己流血流汗打出来的,曹睿没有用他,一方面是曹爽的性格和爱好决定的,这个有点与世无争的家伙很难放在边境上弄点成绩出来,一方面也是曹睿没有想到自己英年早逝,还没有刻意的把这位发小改造成大英雄的意思(即便有了也需要曹爽本人的配合啊),最后一点,司马懿掌控着军事大权,长期领兵在外,好不容易摆脱了曹真的牵制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不会让曹爽插进来搞点事情。

  司马懿要把曹家的军队打造成他司马氏的私人资产,成为一个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就像当年曹操对汉家军队和政府所做的那样。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这个短板(也很无奈)也让曹爽在和司马懿对抗的时候有两点不利:

  第一点,曹爽高高在上的原因是背后站着一个曹睿,没有了曹睿,要他一个人面对司马懿,也许他比司马懿更加不适应这个环境;

  第二点,长期养尊处优缺乏锻炼,也让曹爽在欠缺资历的同时也没有和司马懿对抗的资本,他打过仗吗?他弄过什么好点子吗?

  没有,但是司马懿是经历过诸葛亮、孙权、公孙渊三个级别敌人交过手的,战平诸葛亮,小胜孙权,完胜公孙渊,这个战绩我们可以把司马懿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了,而且,这三个对手,最烂的公孙渊也许都比曹爽厉害(尤其是玩弄手段方面)。

  荣耀的背后实际上充满了荆棘和陷阱,曹睿把自己的好兄弟放在这个位置上也许是害了他。

  但是大家都没有选择,曹睿只能选择曹爽,而曹爽和曹睿好到了几乎穿一条裤子,如果你不做点什么的话你还对得起自己的好兄弟吗?

  大家都没有选择,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也许你看到会说了:这不是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PK吗?为什么要说是曹睿要玩人数优势呢?

  我又不傻,这么说当然是有原因的了。

  曹爽和司马懿的单挑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试想,如果你是司马懿,假设你没有什么野心,而是雄心勃勃的接受曹睿的托孤的时候,突然发现周围冒出了一圈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这一圈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姓曹。

  你会怎么样?会不会有一种不欺骗,不被信任的感觉?因为这帮姓曹的人任务之有一个,那就是尽量“减轻”司马懿的行政负担,帮着他管事。

  所以,这种明目张胆的做法必然会增加司马懿的抵触心理,而这对于仅仅8岁的曹芳还有欠缺职场磨练的曹爽很不利的。

  因此,曹睿决定软刀子杀人,那就是明着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主持朝政(保持1:1的比例),暗地里却加重了曹爽这一方的筹码。

  这个作弊行为自然是要在曹睿的暗示下由曹爽来完成,这样才可以在扶持曹爽和稳定司马懿的情绪之间找到一个想对平衡的点。

  而从时间上来说,曹爽和曹睿绝对有这个“作案时间”,因为当时司马懿在外地,他就算是坐专机飞回来那也是比曹爽晚一步的,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密谋的,再说了,平时就是曹爽和曹睿更有接触机会嘛。

  所以,曹睿的遗诏上是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幼主曹芳,但是,天平已经向姓曹的这一倾斜了:

  曹羲进封为中领军、安乡侯;曹训进封为武卫将军。

  这两位是谁?曹爽的弟弟,曹真的儿子,一个爹生出来的优良品种。

  马上,1:1变成了3:1了。

  未来必将上演的曹魏政权争权夺利的斗争将因为这种力量上的对比而变得有意思了,不管最后获胜的是谁。

  ——本来想好的题目是《虎父犬子》,但是由于曹爽并不是一个笨蛋+白痴,而是被司马氏泼脏水给泼出来的,所以,换成了这样一个题目。

  看看偶下面的介绍,您就会发现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斗争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至于为什么不用《虎父无犬子》完全是因为字数不对称(怎么样啊,偶比较变态吧?呵呵)

41—22:博弈,魔高一丈(2)
先出手的是曹爽三兄弟。

  他们必须先出手,这个和正义站在哪一边以及谁代表正义无关(大家都是一丘之貉),本来实力就不足,司马懿还发展了那么长的时间,再玩后发制人的话就会倒霉的。

  所以,他们必须先发制人。

  第一招就是架空司马懿。

  在遗诏中,曹爽被拜为大将军并假以节钺,处理军国大事,但是,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这意味着曹爽没有什么优势,如果想获取独自,或者优先处理政务权力的话,对待司马懿,曹爽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把他打击下去,一个是把他捧起来架空。

  第一个其实是曹爽的终极目标,但是,目前无法实现,所以,只能曲线救国,先把他捧高了,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以后让他摔得更惨(结果把自己给摔到了),也是为了眼下让自己具备抢先决断军机大事的有利条件。

  于是,在曹爽的“好心”提议下,司马懿“高升”为太傅,全权掌控军政大事,并且可以像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从表面上看太傅是对司马懿的升职,但是不要忘记,大家作为托孤重臣,是要共同处理朝政的,所以,曹爽就可以以此为借口了:您是太傅啊,不要太操劳了,这些小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吧,当然了,一些重要的大事,还有结果我还是会向您报告的。

  面对如此谦虚低调的曹爽,司马懿还可以说什么呢?人家又没说剥夺你做事的权力,而且是完全出于好意啊,再说了,太傅,的确是升职加薪了,再有了萧何一样的待遇,你小子再敢说什么那就是图谋不轨了。

  所以,面对曹爽的“好意”,司马懿只能接受,而且必须是笑呵呵的求之不得的接受。

  人家司马懿也是职业演员,而且还是影帝级别的,应对这种人格分裂的情感大戏当然是小菜一碟了。

  架空司马懿之后,曹爽的第二步动作就是让自己的哥们赶快上位,帮着自己抢钱抢粮抢地盘,于是就有了前面说的:

  曹羲进封为中领军、安乡侯;曹训进封为武卫将军。

  除了这两个弟弟之外,还有两个人物是曹爽挑选出来所倚重的,这就是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二人。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父亲死在黄忠的手中,所以一直积极于对抗蜀军,这期间是曹氏—夏侯氏中不多的得到实战锻炼机会的军事人才,因此,曹爽把持政权之后,立刻安排他为征蜀护军。

  ——当年曹真曾经做过的官职。

  而夏侯霸由谁统帅呢?

  就是他的侄子夏侯玄。

  夏侯玄,字太初,是夏侯尚之子,夏侯霸的侄子。明帝即位,夏侯玄任散骑黄门侍郎,曹芳即位,在曹爽的辅政(夏侯玄与曹爽是姑表兄弟)期间,升为中护军,又任征西将军,掌管雍州、凉州军事。

  夏侯玄乃是文科出身,和何晏等人开创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怪不得叫做夏侯玄啊,呵呵),虽然说在政治层面也是颇有建树,比如提出“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即便是司马懿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聪颖的家伙,但是,要说到上战场,那就是地道的门外汉了,所以,有必要把一个能征善战的叔叔夏侯霸放这里相互照应一下,毕竟,手里掌控军权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为什么是夏侯玄在上,夏侯霸在下,很简单,你让夏侯玄冲锋陷阵能行吗?还不如让夏侯霸去过瘾,到时候写报告的时候还可以把夏侯玄给捎上,都是一家人何乐而不为呢?再说了,撇下这一层,曹爽也是会先想着夏侯玄的,因为他和夏侯玄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

  把司马懿架空,把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弄个编,转正,名正言顺的垄断国家人力资源,最后再来个让夏侯霸叔侄合作全权处理凉州+雍州的军事大权。

  说实话,曹爽的这三板斧还是不错,不说招招致命,但是,基本上都砍到位了,我们不能因为最后曹爽失败了,司马懿胜利了,就顺着司马懿的意思说曹爽这么做是任人唯亲,这叫做举贤不避亲,夏侯霸和夏侯玄已经证明自己了,自己的弟弟也不是混吃等死的,比如曹羲就很有学识,曾参与过《论语集解》的编著(当然了,还是和工作岗位有点不对口的),再说了,司马懿不也是利用自己统军在外的机会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拉出来历练了吗?

  司马师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

  司马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

  千万不要和我说他俩是天才,如果没有老爸司马懿的庇护,他们会如此的顺利?

  所以,没有必要看人下菜碟儿,如果不是司马懿胜利了,政权在曹爽手中平稳过渡的话,他的两个弟弟保守估计不说,夏侯玄和夏侯霸那是肯定没有什么问题的,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一个档次里面的。

  面对曹爽的咄咄逼人,司马懿是如何面对的呢?

  隐忍,退让。

  但是这不代表司马懿放弃了,不争,就是为了争。

  而且老天有眼,在第一阶段的斗争即将以曹爽的完胜告一段落的时候,有人出来拉了司马懿一把。

  帮忙的是孙权。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1—23:博弈,魔高一丈(3)
如果上帝告诉孙权说,你眼下做的这件事情将对未来司马氏搞掉曹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冉冉升起的司马氏又成了你江东孙氏政权的掘墓人的话,那么孙权一定会不去做这么无聊+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是,因为没有所谓的上帝暗示孙权说了这句话,而且,孙权也不知道什么蝴蝶效应的理论,所以,他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了。

  241年4月,孙权以100000大军分兵四路攻打魏国,这四路分别是:

  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并且决芍陂之渠;

  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

  前将军朱然攻樊城;

  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

  这其中,除了诸葛恪的攻势稍为低调一些之外,另外三路一直是得势不饶人。

  ——看在孙权如此努力的攻打魏国(比诸葛亮任何一次攻打曹魏的规模都要大)的面子上,我们就原谅他的积极所造成的伤害吧。

  面对吴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曹魏准备如何应对呢?(说来也是有趣,号称势力最为强大的曹魏鲜有主动出击,倒是蜀汉和东吴更加嚣张一些)。

  有两种意见,一个是中央出兵,坚决对之予以重创,毫不留情,一个是防守反击,这几处防守都不是薄弱之地,守住还是没有问题,还是不要兴师动众的好。

  司马懿是坚决主张出兵的,在他看来,不应该姑息养奸,自古以来哪有边境遭遇重创,中央却是坐视不理的道理?蕞尔小邦,胆敢侵犯我南沙、钓鱼岛,倾全国之力扁之!——不好意思,不和谐了,不该保护南沙和钓鱼岛的,我们应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其他国家一起开发我国国内的资源,您觉得怎么样?当然是和谐啊!不杀才是和平!不好意思,冷静一下,一不小心又不和谐了。

  “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我觉得某些御用文人们在大唱赞歌之余也应该好好领会一下这句话。

  但是,在当时的语境下,我们不能排除司马懿还是有这一点私心在内的:把持和自己有点渐行渐远的军权,重新站在权力漩涡的中央。

  不是说司马懿被隔离了,但是,至少和之前的炙手可热相比,司马氏的光芒有点黯淡了,除了曹爽的刻意压制之外,边地久无大规模战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便司马懿真的是大公无私,完全的大公无私,但是,至少从结果来看,是有利于他扭转颓势的)。

  和当初面对曹爽的好意司马懿无法拒绝一样,司马懿提议调动中央军队前往边境对孙权的大军实施反击,曹爽同样无法拒绝。

  因为拒绝的后果一样,将把自己至于尴尬境地,司马懿此举和正义,和国家利益完美的结合了,反对司马懿的方案就有卖国的嫌疑,再说了,身为太傅的司马懿还是有这个权力的。

  那么找另一个人代替如何?也不行,曹爽中意的只不过是夏侯霸和夏侯玄叔侄二人,此时,这两位还在都督雍州和凉州呢,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蜀汉,而且距离太远,放着现成的司马懿不用而非要把千里之外的夏侯氏给调过来实在是有点愚蠢,估计到那个时候,东吴军队已经打劫完毕,拉着胜利果实回去写报告去了。

  再说了,在司马懿正式开拔到蜀汉边地与诸葛亮PK的时候,人家就是在汝南一带搞针对孙权的防务的。

  人家有底子啊。

  所以,选择司马懿是不二的人选,如果选择夏侯玄和夏侯霸,那就是挺二的人选了。

  于是,这年6月,司马懿的大军开拔了,不久,感觉占不到什么便宜的吴军开始全线撤退,而在他们撤退的过程中,司马懿主动出击,让这三路比较嚣张的敌军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代价,物资损失就更是不计其数,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相比之下,倒是进展缓慢的诸葛恪所部受到的损失最小。

  这一战,不仅保证了魏国东南边境的领土安全,同样也保证了司马懿之前十几年努力缔造的胜利果实:

  证明大魏国少不了司马懿,收拾蜀汉,收拾东吴,收拾内乱,都有着司马懿的惊天奇功,而这,就是他的最强大的一个护身符,只要司马懿不嚣张,曹爽贸然的对他做出什么惩罚性行为,都是自毁长城之举。

  主动权又回到了司马懿的手上,这意味着几年来曹爽的努力都白费了,一夜回到解放前,而打成平手本身就意味着曹爽的失败。

  还没有结束呢,243年9月,司马懿再接再厉,主动出击,拿下了被东吴占据了很多年的宛城,和之前一样,司马懿的议案也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司马懿说:‘贼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此为庙胜也。若敢固守,湖水冬浅,船不得行,势必弃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结果,果然如同司马懿所料,军队到达舒城之后,诸葛恪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在这一轮PK中,曹爽使出了全力,而司马懿才使出了三分力气(也许还不到)。

  第一轮PK到此结束,第二轮马上展开。 txt小说上传分享

41—24:博弈,魔高一丈(4)
必须承认,曹爽是个好学生,他知道自己比不上司马懿,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勤能补拙,你比我强没什么,我把你的作业当做范文好好学习还不行吗?

  在知耻而后勇的理论学习当中,曹爽仔细研究了司马懿“双刃剑轻松化解自己三下板斧威力”的案例,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司马懿的成功是因为他建立了板上钉钉的军功,而不仅仅是躺在功劳簿上,躺在这个坑里面不挪窝。

  如果你没有什么表现的话,那么你就算是躺在这里面也是不好使的,因为早晚你会被人从里面清除出去,到时候你会毫无还手之力的。

  至于之前通过夏侯霸和夏侯玄掌控凉州以及雍州的军权也是做得不够,他本人必须做点事了。

  所以,曹爽准备效仿司马懿的第二次出击(也就是主动进攻诸葛恪那一次),也给自己增添点政绩。

  他本来就欠缺这个东西,之前的表现是0,现在被司马懿这么弄一下才深刻理解自己的错误有多么的严重,他甚至有点后悔,当初司马懿出兵的时候自己反对之余不该放手让他去做啊,自己也应该掺和一下啊。

  好在现在自己顿悟了,改正错误还是来得及的。

  三好学生曹爽的主观意愿是好的,着眼点也是找的不错,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必然大有所为。

  但是,曹爽有点操之过急了,他急切于在曹芳面前表现一把,或者说想在司马懿面前展现一下的魅力,所以,在司马懿搞定诸葛恪仅仅1年之后,曹爽提出了自己的终极计划:

  进攻蜀汉。

  也就是说,从行程计划到出炉成纲,再到自以为成熟的拿出来和大家讨论,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

  此言论一出,自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而反对最为强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