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内发生在汉中和荆州的大事件:

  首先,刘备占据了益州,在同期曹操大军向汉*,不过途中遭到了氐人和张卫的阻击,所以有点步履维艰;

  与此同时,就在曹操兵临汉中城下的时候,孙权和刘备之间发生龌龊,曾经姓刘的江南四郡被吕蒙以闪电战的方式拿下,关羽被打个措手不及,于是向老家告急,接着,刘备发兵于成都来到了公安,而这个时候,回过味来的关羽也集结兵力完毕,在益阳和鲁肃对峙;

  就在东线陷入僵持状态的时候,汉中那一边却有了眉目和新的进展,阳平关失守,张鲁失败,遁走巴西,曹操占据汉中,导致益州本土告急,于是,刘备不得不求和,和孙权二次划分荆州,立刻回师成都;

  刘备回师之后,孙权马上出兵合肥(八月),原因很简单,这是之前的军事计划,实行到了一半而已,因为早在建安十八年,整个江西已经被曹操战略性放弃,十余万百姓内迁,合肥之南只有一个皖城,而皖城也在次年的五月被孙权攻克,如果不是因为刘备得到了益州,孙权急着讨回荆州而掐架,早就会对合肥动手了,这一次,曹操主力没有在这里,只有张辽率领的一支偏师(据说只有7000之众),当然是好机会了;

  不过曹操似乎是很放心张辽,并没有立即回师,因为张鲁还没有彻底投降,直到四个月后也就是十二月,才从南郑班师。

  由此可以看出,刘备摆平了刘璋,而稍后曹操摆平了张鲁,随即,刘备又因为张鲁的消亡而和孙权握手,曹操心有余力不足也就没有和刘备爆发激烈的军事冲突,整个下半年,握手是主旋律,较大的局部战争(冲突)只不过是孙权用兵合肥以及刘备派遣张飞和张郃、夏侯渊的军事对抗。

  但是,我所说的“握手不等于和平”,不是指这两次局部战争,而是后来发生的大战其实就是在几次握手和默契退兵中埋下了伏笔。

27—12:握手不等于和平(2)
三大帮派(孙刘曹)经过赤壁之后的一段努力(尤其是指刘备)分别确定了所谓的本土区域——刘备(益州)、孙权(江东)、曹操(北方),实际上未来的几十年中谁都没有真正撼动这三大板块的核心区域,直到孙刘两家衰败,司马氏借着曹魏的躯壳独大的时候。

  如果说这些是固定资产的话,那么还有两个地方的流动性很强,成为了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占领了这里将意味着对其他势力拥有了更足够的话语权,不过一旦占据,据守成功的风险也很大,稍有不慎就会一无所有,还会连累固有资产的巨额流失。

  这就是汉中和荆州。

  汉中的主动权握在曹操的手中,这里也是刘备垂涎三尺的,而垂涎三尺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不光是北进中原的踏板更是益州的掩体,如果不想神经兮兮的被敌人掌控,就必须把这块领土收入囊中,反之亦然。

  所以,汉中的主人只能有一个,曹操和刘备都想当,早晚会打起来,现在刘备不打是因为没有这个能力,而曹操对这片得来很容易的土地的感情却是十分的暧昧,原因也很复杂。

  荆州的道理也是一样,孙权要保证自己的本土安全,刘备同样是把他看作为被进中原的桥头堡。

  打起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荆州问题比汉中麻烦的很。

  刘备和曹操是死对头,但是他和孙权还是名义上的盟友,大家的实力对比曹操有点弱势,一旦单独面对曹操都会有灭顶之灾,他们如果互相掐架的话还要警惕在一旁觊觎的曹操,因而,不能马上撕破脸皮。

  所以,才有了这次你不情我不愿的城下之盟。

  只不过孙刘这次握手握的不是特别成功,自从摆脱了前半生的尴尬境地之后,刘备就暴露出了他的真正面目——满嘴的主义,一肚子的生意。

  而且,我们的刘皇叔还是那种一点不吃亏的生意人,这次谈判,虽然说保护了自己根本利益,应该高兴才对,可是,还是损失了三郡,就像一个没有分到糖吃的小孩子一样,很是不爽。

  在刘备不爽的同时,孙权也没有爽到,三郡只不过是因为刘备死不要脸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初级阶段目标。

  他要的是全部。

  所以,就像刘备在等待一个拿下汉中机会一样,孙权,也在寻觅一个全额拥有荆襄的机会。

  只不过,刘备打汉中那是真刀真枪拼下来的,孙权却是有点龌龊。

  因为对手而定,因为攻防立场而定。

  这都是后话,只不过一切的祸根都在这里掩埋下来了。

  没有多久,刘备就磨刀霍霍的对张郃用兵了,孙权反应更快,大兵压境直取合肥。

  前者成功了,并且最终得到了汉中。

  后者失败了,也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战力,不足以从正面交锋中得到荆州,除非真的两家合伙拿下曹操再平分天下。

  这是两家的互相欺骗和外交辞令,一山不容二虎,傻子才会信以为真。

  再退一步,即便是相信了,孙权也不会安然的等到那一天,早一天拿过来早一天睡个好觉。

  所以,当刘备春风得意的时候,震惊中外的荆州事变发生了,三号人物马失前蹄,三国局势发生了逆转。

  一切都是从这里,从这次不成功的握手开始的。

  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合肥一战孙权所扮演的尴尬角色吧——同时,他也进一步成就了一大批明星将领,当然了,成就的是曹魏阵营的:张辽、李典、乐进。

  事先声明一下,下一章有关合肥战役的正面描写不是很多,相当大的篇幅用在了对张辽等三位将军的描写记叙上,主要是因为这三位也算是牛逼人才,可是,却没有太多的出镜机会,感觉比较可惜,所以,就借着这个机会给他们增加一些戏份,也许显得有些情节拖沓和过于唠叨,但是也不算过分,没有办法,一碰到自己喜欢的人物就喜欢多说几句。

  最后补充一点,绝对没有潜规则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8—01:五虎将之张文远(1)
世上,本来是没有什么五虎上将的,ps的多了,对那些偶像派的历史人物艺术化一些之后也就有了五虎将(不可否认其中还是一些是偶像派+实力派的,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如果真的要找一个的话,那么这个所谓的“五虎将”也是出现在曹魏阵营中——“张乐于张徐”。

  这五位在曹操眼中完全可以和刘备眼中的“关张马黄赵”相提并论,而且,不像那五位各司其职,这几人纯粹的“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曹操戎马半生主要靠的就是这几位。

  曹魏的五虎将就是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

  不难发现,“五虎将”有三个人是从敌人阵营中收编过来的,敢用人,会用人,而且还不亏待人,让这帮人服服帖帖的为他卖命,三国时代无出孟德其右者也,即便是仁义如刘玄德者也是要甘拜下风的。

  但凡是被列在第一位的,都是牛逼中的牛逼人士,正好,这位老大也是合肥一战中的王牌选手,所以,就让我先来看看这位降将的第一人张辽吧,他在魏国军委会中的作用略微逊色于关羽——毕竟,关羽再有缺点,可是,在刘备那里只有他一个,而在曹操这边,论起武功,要带上典韦和许褚,论起亲疏还要加上诸位夏侯氏和曹姓将领,所以,打拼起来,张辽更加不容易,他的起点要比关羽艰难得多。

  不过要是单论起战场上的实实在在的军功的话,他还是比关羽更为出色(没有办法,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就喜欢从头说起,不要嫌我啰嗦)。

  张辽是雁门马邑人,也是属于边地武人。

  他的身世是很可以拿出来吹嘘一番的,怎么说,人家也是“名门之后”了:据说是聂壹的后人。

  这个聂壹也是不简单,如果我们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的话,应该对那个策划几十万汉军悄然包围大单于的马邑之战的那位商人有些印象吧?没有错,就是他,电视剧里让这位老兄壮烈牺牲了,但是,有一种说法是他没有死,可还是因此而得罪了匈奴人,所以,不得不“避怨改姓”

  ——至于为什么不躲进中原那就不得而知了,也许觉得富贵险中求吧,这位商人觉得活跃在边境,做一下两个民族的贸易差价还是很有利润可图,还是可以彰显自己的绝世才华,迁进内地,有些浪费了。

  但是张辽走的不是聂壹的路子,很明显,她并没有继承先人做买卖的优良基因,不过商场上的冒险精神倒是被他移植到了政坛和军事领域中来——“少为郡吏”。

  在张辽看来,乱世,是我们武人的天下。

  果不其然,没有多久,以勇武著称的张辽就被荣升为并州刺史的丁原同志看中了,召为从事,并且带着一起进京勤王——重要的是在这里,因为张辽遇到了后来的主人:吕布。

  到了洛阳之后,屁股还没有坐热乎,何进就让他去河北招募士兵,张辽也是挺能忽悠的,没有多久就征集了1000人,但是,当他带着这1000多人回到洛阳的时候却发现血雨腥风的京师已经变天了,而且像川剧变脸一样,眨眼之间变了好几下。

  不光何进死了,就连丁原也壮烈了。

  于是,他只好带着这1000多人投奔到董卓的门下。

  千万不要说他没有什么信仰和立场,居然投靠了大奸臣,毕竟,那个时候的董卓还没有彻底的堕落,虽然丁原是间接的死在了这个混世魔王的手中,可是,丁原和张辽还没有建立更多更牢靠的感情来,而且大家算得上是老乡了,可以提携一下,所以,投奔董卓也不算什么。

  再后来,吕布继承了自己的光荣传统,又干掉了董卓,于是,张辽又带着本部人马归顺了吕布,拜为骑都尉——由此可以看出张辽也算不得上是董卓的心腹,要不然,早就被连坐了。

  再然后,就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不过年轻人出来闯荡一下也是很正常的,至少他们有资本去承受失败,前提是留下一条命来:跟着吕布在徐州站稳脚跟的时候才二十八岁而已。

  这几年的沟沟坎坎其实谈不上失败,可是也不能说是辉煌,张辽,掩藏着自己的才华,就那么半死不活的混着。

  不是张辽没有本事,实在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直到他遇到了曹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8—02:五虎将之张文远(2)
就这样,短短的几年光景,张辽经历了以下几位大腕领导:丁原、董卓、吕布、曹操。

  很有意思的是,他的下一任老大均是干掉前任再把他收入帐下。

  在这一系列的管理层更迭中,我们没有看到张辽有什么过激的言论,有什么慷慨激昂的对现任老大表忠心,也绝对不和老大搞僵关系(比如高顺),当然了,他也绝不溜须拍马,出卖故主换取荣华富贵(比如魏续之流)。

  总之,这是一个纯粹的武人,一个很谨慎的小职员,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要想节目做长久,远离政治这杯酒——张辽很清楚,自己没有什么发达的政治头脑和细胞,即便是有,也要再借上三分运气才会保证不会站错队列,他,所拥有的只不过很有武勇而已。

  所以,单纯一些的张辽直到曹操手下,才真正的发掘出了埋藏了很久的血性和军事天才,之前不过是发挥了20%而已。

  吕布被击败之后,由于张文远带着本部人马归顺(看看,并不是小说中关羽和刘备察言观色,做个顺水人情抱大腿换回来的),所以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而后,凭借跟着*袁绍,积累战功封为稗将军。

  这些,还都是小打小闹的行为,事实上,作为一名行为处事比较低调谨慎的降将,张辽不会在一开始就性急的表现自己,直到在跟着夏侯渊于东海*昌稀的战役中,他真正的展露了自己的大将之风。

  由于本次战役中,昌稀自己明白,实力差的太多,不能硬拼,所以就玩龟缩战术,曹军粮草不济,不得不筹划撤军,夏侯渊倒是无所谓,可张辽却是有点不太甘心,就对夏侯渊说:“我观察这段时间以来,昌稀表面很顽固,实际上抵抗是点到为止的,肯定是他比较犹豫是否应该对抗到底,所以,才不尽力抵抗,那咱们就换个方式,由我去劝降吧。”

  夏侯渊点头表示同意,死马当活马医吧,就让张辽全权负责。

  张辽也不是傻子,就那么直冲冲的跑到敌人阵营中谈判,他也要先试探一下,于是,就派一个使者前去预约,说张辽有话讲,昌稀同意了。

  傻子都知道张辽在这个当口上要说什么,而昌稀答应的这么痛快,摆明了不想打下去了,所以,张辽心里更加有底了,就约个地点会谈,至于谈话内容,无非是什么曹操英明神武,以德服人,投降的话好处大大的,不过这个优惠条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限量销售版,先到先得(先附者受大赏)。

  昌稀琢磨一下,口头表示同意投降。

  按理来说,办到这一步就已经是完成任务了,但是,那就不是张辽了,为了板上钉钉,让昌稀死心塌地的投降,张辽不带一兵一卒只身一人(杨子荣啊)闯上三公山,进入昌稀家中,拜会嫂夫人,弄得昌稀很是激动,有点受宠若惊,马上跟着张辽屁股后面拜见曹操。

  这事就这么摆平了,以德服人的是张辽哦——偶怎么感觉这个桥段貌似被罗贯中移植到了和关羽谈判那里了,都是“以身犯险”啊。

  但是曹操却是有点“不高兴”,昌稀走后,“嗔怪”张辽:你这可不是大将之风啊,太危险了。

  言外之意就好像一个军长拿着机关枪当突击队长冲在第一线而遭到了上级的批评(李云龙啊),您能说这是批评吗?怎么看都是表扬啊。

  张辽的回答也是可以看出他的少年老成(三十多了,不小了,就算打起仗来还是一只猛虎,可是在职场上的棱角已经被磨平了),浸淫官场多年,深谙这个时候如何拍领导马屁:“哪有,我什么都没有做啊,之所以敢这样就是拿准了昌稀不敢对我做什么的。”

  “是吗?”曹操表示怀疑。

  “因为主公您的威名著于四海,昌稀不敢做出什么下作的事情来,我所做的事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不要吐,这的确是我们伟大的张辽将军的原话,很俗很模板啊)。

  “下不为例哦,哈哈!”曹操听了很是高兴。

  傻子领导才排斥忠言逆耳,也只有傻子才不喜欢听好听的。

  有能力,会说话,而且还这么聪明的下属,我们可以预见到张辽真正的发迹那是指日可待的——高顺这位前同仁的教训很深刻啊。

28—03:五虎将之张文远(3)
得到了曹操的赏识以后,张辽的档案袋也逐渐变得丰满起来:

  第一件事是跟着曹操在黎阳*袁谭和袁尚的主力部队,凭借着功劳被封为中坚将军;

  第二件事是跟着曹操*龟缩在邺城的袁尚,拉锯战期间张辽和乐进轻松摆平阴安的守敌,迁徙当地民众到了河之南面(也算是坚壁清野了),邺城攻破之后,张辽又负责打扫战场,平定了赵国和常山等地,招降了黑山贼孙轻等部(就是之前独立发展而后归顺张燕的那一位);

  第三件事是*袁谭,张辽还是负责打扫战场,干掉了辽东贼党柳毅等部,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回师遭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还没有进城呢,曹操就亲自出来迎接,甚至邀请张辽坐一辆小车(引共载),这算是很给面子了,老大出马,顶的不是两个,大小媒体蜂拥出动,谋杀了不少菲林,这一役,张辽进封为荡寇将军。

  第四件事是南下江夏的小规模战役中被拜为都亭侯。终于封侯了,这是刀头上舔血营生的男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四件事干的都是很精彩,初期阶段,至少跟着吕布们混了很长时间没有达到的目标在曹操这里,很快就实现了。

  但是,战争没有结束,所以,厮杀还将继续下去,没有多久,张辽就跟着曹操北上追剿袁氏余孽了。

  难得的是,一向少言的张辽开始发表战略观点了——之前都是具体战役的指挥官。

  他是反对曹操亲征的,因为此时的许,才是中国的中心所在,曹操作为大佬,应该坐镇这里指挥,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亲历亲为,之前敌人比较厉害另说,现在的对手只不过是百战百败的袁尚而已,干掉他和捏死一只蚂蚱那样容易,像我这样的小弟去就可以了,现在,主要的敌人是南方的刘表和孙权,尤其是那个刘备,如果他们趁着您出师北伐而偷袭得手的话,就不妙了——“公之势去矣”。

  曹操拒绝了,也许是他还没有玩够,也许是他真的很有信心刘表不信任刘备,不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许他对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