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得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张飞鞭挞几个忍耐不住饥渴跑到老百姓的果园子里面偷摘果子吃的士兵。

  这肯定是虚构的,即便是有这种事,我们也不能忽略到这样一个前提,那个时侯益州还不是刘备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若先取之必先予之,给点好处,大头,在后面呢,就等着挨宰吧。

  这个景象我们在刘邦身上也看到过,当年入咸阳,手下那帮大老粗都是哄抢金银珠宝——除了一个抢图书和公文账簿的萧何以外。

  于是,一面发钱,一面抢钱,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国,可是还不是极乐世界,结果闹得军备严重匮乏,也就是勉强给属下发工资而已,要稳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发动新的战争就有问题了。

  这就是经济危机啊。

  刘备很头疼,也很郁闷,总不能让他们再把钱给吐出来吧?这好比和狗争夺已经吃进嘴的骨头,找倒霉嘛。

  可是,钱又不能生钱啊,刘备没有进修过经济学,也从来都是大手大脚花钱的,开源和节流这两种最通俗的办法此时都遇到了瓶颈,走进了死胡同。

  这就不是刘备所能解决的了。

  必须有一位正牌的经济学专家出场了——不是那种御用的或者是书呆子造词型、考试型人才。

  这位老兄就是刘巴。

26—12:一朝天子一朝臣(3)
刘巴,字子初。

  之所以把他单独拿出来说事,一方面是他的背景很复杂,一方面是他的个性很特殊一方面,这也是一个被演艺忽略的人物,而实际上他在这个阶段起到的作用并不亚于诸葛亮和法正,而他之所以被演艺给和谐掉了,也是由于他的发光点和主旋律不相符,必将被和谐掉,也是由于他的经济学范畴在当时的语境下属于一个比较冷僻的领域,不利于在喜欢绯闻、战争的大众中普及推广。

  但是,有必要把他拿出来说一下。

  因为他是刘巴。

  先来看看刘巴的复杂背景吧。

  刘巴是零陵人,祖父刘曜是苍梧太守(娃哈哈,和我的笔名苍梧之野有渊源啊,值得写一下),父亲刘祥也是江夏太守,小刘巴算得上是官宦世家了,只不过刘祥有点倒霉,和南阳太守张咨一个鼻孔出气,而张咨又开罪了孙策被干掉了,所以,小弟刘祥也只好跟着倒霉了。

  刘祥遭殃,刘表也要趁机落井下石,而且比较恶毒,要对小孩子刘巴下手,把他软禁,监视控制起来,还要杀他。

  这一年刘巴才十八岁。

  不过,刘表还是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的,不想被人说闲话,就威胁一些刘祥的故交去给刘巴递话,说刘表要杀他,让他快点跑路。

  这就是老好人刘表阴险的地方,你刘巴惊慌失措,一旦逃跑就是心虚,就是背叛我,我就有充分的理由杀掉你,什么?你说是我要杀你?呵呵,不好意思,我从来没有下达过相关方面的条文,只是你自己听了谗言而已,谁可以为你证明呢?

  刘巴呢,根本就不听这些,把他们的密函一律上缴给刘表:这帮人再说你的坏话,我是不会相信的,你看着办吧。

  这样一来,刘表反而不好意思下毒手了。

  睿智的刘巴逃过一劫。

  但是,刘表想提拔他,他却一直是阳奉阴违。

  在刘巴看来,刘表这个老大没有前途,没有可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所以,他就一直在等待。

  这一等,就等到了刘表病死,等来了命运中的两个可能性大佬:曹操和刘备,孙权是不可能了,有仇。

  这一阶段的刘巴还算是荆州帮,刘备跑路的时候,荆州帮“从者如云”,唯独刘巴,反其道而行之,虽然刘备一直要收买他,可是,就是义无反顾的投靠到了曹操的怀抱中。

  后来,曹操赤壁失败,就想留下一些牛人站住脚,来个敌后根据地,选择的这个人选是桓阶,可是,桓阶不想当陈毅,他吃不了苦,跑到山沟里面组建什么敌后游击队,于是就自我贬低说实力太差,进而推举刘巴,说这才是牛逼人士——真不知道这个家伙是和刘巴有仇,还是真心的推荐他出山效命。

  曹操也不为难他,就找刘巴商量,刘巴的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说:刘备占据了荆州,那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不能让我往火坑里跳啊。

  曹操给他吃宽心丸:你放心吧,如果刘备来打的话,我一定率领主力前来增援。

  刘巴当然不信了,可是也没有办法,曹操都这么说了,那就是主意已定,再说反而会显得自己懦弱,于是,就硬着头皮去了。

  曹操给他的硬指标是招纳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可是,一个都没有完成,全被刘备拿下了。

  交通一断,刘巴就回不去了,又不想和刘备混,于是就大老远的跑到了交趾,而此时,刘备还在拼命的向刘巴挥动着橄榄枝。

  刘巴的反应是什么?拒绝,他和诸葛亮有着一面之缘,就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诸葛亮就劝他,说了一堆刘备的好话,什么雄才伟略之类的,可是,刘巴就是不干。

  这就让刘备感觉很没有面子了,“深以为恨”。

  刘备和刘巴的这段往事感觉有点像爱神丘比特的恶作剧。

  传说这位爱神有两只箭,一支是激发爱情的,一支是断绝爱情的,前者是金子做的,后者是铅做的,丘比特把金子的射向了刘备,于是,刘备就疯狂的追求刘巴,而丘比特又把铅的射向了刘巴,于是,刘巴就拼命的排斥刘备,有多远闪多远。

  这就有点像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达佛涅之间的爱情悲剧开头。

  这种刻意的回避,同时也造就了刘巴背景的复杂,本来挺单纯的荆州帮,为了躲避刘备,拐了一个大弯进入了益州,稀里糊涂的成了刘璋的属下——没有办法啊,都要吃饭的,而且,刘焉是被刘祥举为孝廉的,有这一层关系自然要罩着刘巴了。

  要不怎么说是缘分呢,刘巴来了没有多久,刘备也要来了,于是,刘巴就拼命的诋毁刘备,可惜不好使。

  所以,刘巴只好闭门不见客了,但是,你闭上双眼不看外面的世界这也无法阻拦刘备的势如破竹,所以,刘备还是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进入了刘璋的地盘。

  之前都已经是“深以为恨”了,那么再加上这样的一番敌对言论,是不是就代表了刘巴死定了呢?

  没有,刘备还是深爱着刘巴的(我这个词用的真是恶心啊),丘比特的那一箭对于命运的诅咒并没有解除。

  这才有了后来伟大的经济学家刘巴。 txt小说上传分享

26—13:一朝天子一朝臣(4)
在围攻的成都的时候,刘备特意发布了一条军令,不是有关刘璋的,也不是有关城中负隅顽抗的军民的,而是专门针对刘巴的:

  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

  这可以说是莫高的荣耀了。

  所以,在刘备进入成都之后,刘巴难得的服软了,上门请罪——不能再不给面子了,刘备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而刘备已经达到目的了,自然不会追究什么,于是,册封刘巴为左将军司曹椽。

  不过,虽然从了刘备,可是刘巴还是保留了自己的一贯风格——没有自己的小圈子,对任何贴上来的人都保持一定距离,最有名的就是不给张飞面子事件。

  刘备有喜欢和属下睡觉的习惯,也是为了展现俩人关系不一般,时间一长,张飞也染上了这个习惯,和关羽鄙视士大夫相反,张飞就喜欢和这帮人打成一片,所以,当得知刘巴来了之后,欣喜若狂,马上卷起铺盖奔刘巴家来了。

  依照张飞的资历和威望,这完全是荣耀啊,而且又没有什么不宜镜头,只是促膝长谈而已,可是,刘巴却拒绝了张飞的一番好意,而且,不但拒绝,方式还很粗暴,很不给张飞面子的那一种——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刘巴没有说自己不通人情,而是认为张飞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还不是英雄那一类的,未免太扫兴了,再说了,也不符合实际啊,张飞哪有那么烂?只能说此时的刘巴还没有真心归顺,不太适应。

  刘备听了这话感觉不太爽,之前的旧账又都翻了出来,好在有诸葛亮打马虎眼,甚至不惜贬低自己: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这才让刘巴逃过一劫。

  没有多久,表现机会就来了,这就是经济危机事件。

  正当刘备无比烦恼的时候,刘巴很是轻松的说:太简单了,就交给我了,三招就可以摆平。

  那三招呢?

  第一,就是推行新货币,“当铸值百钱”,这么一改,一笔资金就从民间给刮出来了;

  第二,统一物价,全国一统,就少了一堆人的兴风作浪,囤积居奇,国家又收了一笔钱上来;

  第三,“令吏为官市”,由政府出面平衡一下,开放一下市场(当然是往自己这一方面倾斜,开放买方的钱袋了)

  这三点属于变相的往大户,以及那些发了国难财的人的口袋里掏钱,刘备不太明白什么原理,但是,事实证明这三招就是好使,“数月之间,府库充实”,看来诸葛亮也不是自谦,至少这一点上他确实是不如刘巴的,诸葛亮,攒钱可以,却不会赚钱,刘巴,能生钱。

  这是刘备的福气。

  这还是目前阶段的刘巴,多说几句吧,法正死后,刘巴接替为尚书令,前面说了,蜀科之制,刘巴参与其中,刘备称帝之后,政府公文、诏命的撰写、颁布、年号的规划、编订,基本上都是出自刘巴的手笔。

  可惜,英年早逝,死的时候才39,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就挂掉了——要不怎么说是缘分呢,死了一年,深爱他的刘备也跟着去了。

  在后来,张昭和孙权闲聊,张昭觉得刘巴确实是本事很大,就是脾气不咋地,尤其是拒绝张飞那一件,有点过了。

  对此,孙权一笑而过:此言差异,如果让刘巴和其他人一样,拍马屁,捡好听的说给刘备听,对于张飞这样的大员极尽谄媚,那他还是刘巴吗?还会被世人推举为清高之士吗?——若令子初随世沈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

  一句话,这就是刘巴,有本事的性情中人。

  这样的人,也许相处很难,可是,更容易得到世人的敬重,在他死后没有多久,魏国的陈群就特意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表示深切的悼念和钦佩,可见刘巴的威名覆盖面有多深远了。

  刘巴,其实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边,还有一批人,踏踏实实的处理着日常公务,虽然没有冲锋陷阵,没有成为封疆大吏,没有像诸葛亮一样世人瞩目。

  但是,他们同样是英雄,没有他们,也就撑不起这些高光人物的门面,有一种英雄,注定要无名。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幕后工作人员吧——不是说他们是隐士,只是,他们的知名度、曝光率和所作出的贡献不成正比。

26—14:一朝天子一朝臣(5)
吕乂(义音),他的知名度和他的名字的使用熟练度一样,曝光率不是很高,可是,他在刘备政府中的实际作用不小,所以,才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吕乂是南阳人,老爹吕常跟着刘焉来了四川,只不过本意是要溜达一圈的,可是,由于“王路隔塞”,没有办法回到老家,这才很无奈的留在了刘焉的身边——所谓的王路堵塞,就是前面说的刘焉串联张鲁搞的小把戏,至于吕常是真的因为这个原因回不去还是只是找一个借口,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吕乂本人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得到多大的好处,因为吕常死的太早了——少孤,好读书鼓琴,只不过是靠着自己的好学有点名堂。

  史书中也没有有关吕乂在刘璋手下任职的记录,即便是有,在地方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角色。

  只是本事有没有和官职的高低以及名声的大小并不是永远都成正比关系的,比如吕乂就是这样,不过由于技术过硬,所以没有多久就有了出头之日,而且起点还不低。

  刘璋时代结束之后,刘备进行企业重组,设置了典曹都尉一职,由王连牵头,主要是供给军粮什么的,其中内置盐府校尉,王连拉来了吕乂、杜祺、刘干并任典曹都尉,而吕乂负责的就是“较盐铁之利”。

  这只是吕乂公务员之路的一个开始,“迁新都令、绵竹令”。

  吕乂做官行政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惜百姓,不过前提就是执法严苛,我对你好可以,前提就是你是遵守法纪的好市民,不然对付你的就是铁腕。

  老百姓不太操心自己的父母官站在谁的政治立场上,那些只不过是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扰民,吕乂虽然严厉,但是不是贪官,所以,老百姓中的口碑不错,乃是“一州诸城之首”。

  由于吕乂的政绩在本省的考核中是最好的,因此没有多久就升迁为巴西太守,这才一步步的走到前台来。

  只是,那已经是刘备死后的事情了,在刘备当政期间,他就是一个业绩出色的技术骨干,像这种没有背景的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慢慢的煎熬,如果没有后来的突发事件,估计吕乂的目标就是以正局级的待遇回家种花。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后来,诸葛亮屡次出兵北伐遇到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在各州县征募军队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响应他,“调发诸郡,多不相救”。

  这就显现出吕乂的难能可贵了,这个时候他带着从本郡征发的5000士兵前来给老大捧场,并且表现优异,没有任何被强迫和不情愿的迹象,“无逃窜者”,这就给诸葛亮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没有多久,就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给粮草,也就是说他诸葛亮原来负责的工作交给吕乂了。

  吕乂最擅长的就是这种技术工作了,完成的十分出色,因此,即便诸葛亮这棵大树挂掉了,还是接着往上爬,当上了广汉太守,乃至蜀郡太守,蜀郡太守虽然管辖更广,可是麻烦事也更多, 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藏匿人口,躲避户籍检查来免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无能为力,这在吕乂到任之后马上就有了改观。

  其实在中国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是说事情本身有多难半,而是看你能不拿拉下脸来。

  吕乂把脸拉下了,所以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余口。”

  之后,吕乂成功的进入中央组阁,取代病逝的董允成为尚书令,执法严苛,不贪不拿是吕乂的最大特色,只不过因为随着官越做越大,执法越来越严,导致名誉没有想一开始那么好听,只是这些人有些忘恩负义了,没有看到吕乂清廉的一面。

  这是吕乂,王连为刘备选拔出来的称职的技术骨干,再加上杜祺和刘干,算得上蜀中四宝了。

  杜祺也是南阳人,历任郡守、监军、大将军司马,刘干最高也干到了巴西太守的位置上,三兄弟关系不错,只不过相比于吕乂,这两位更像中国特色的父母官,“检肃守法,不及于乂”,不过看在他们能干的份上,不检点就不检点吧,总比光吃不干的人强。

  这三位可都是王连一手提拔起来的,下面再来看看这位伯乐吧,很不容易的,毕竟,饶是诸葛亮执政二十年之久,不过真正运作成功了蒋琬、费祎和姜维三人而已。 。。

26—15:一朝天子一朝臣(6)
王连也是南阳人,刘璋时代到益州打工——这回知道为什么提拔吕乂和杜祺了吧?大家都是一个地方背井离乡出来的,不过前提是有本事,废物点心有什么用?这就叫做举贤不避亲。

  只不过和吕乂相比,王连当官当的比较早,政绩也是搞得不错,没有多久就得到了刘璋的赏识,封为梓潼令。

  而王连表现的也是比较有党性的,刘备大举进犯,在大家纷纷倒戈的时候,效仿黄权闭城不降,刘备对于这种比较睿智的忠臣向来是比较欣赏的,既有原则又不是茅坑里的石头,所以,也没有为难他,直接绕过去了,而在摆平成都之后,把他和黄权都给请了出来做官,只不过王连的地位本来就没有黄权高,所以一开始去了地方广汉任职,从基层磨练。

  在基层干出成绩之后,王连就被升迁为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属于技术过硬的经济管理型人才,于国家“利入甚多”。

  在为国家创作了大量的利润的同时,也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前面所说的吕乂、杜祺、刘干就是杰出代表。

  于是,王连同学就接着往上升,“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只不过干的还是老本行“较盐铁之利”。

  虽然从事的多为幕后工作,但是机缘巧合,也在偶像大剧《三国演义》中露了一把脸。

  在诸葛亮要南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