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不过是二十岁,可是打起仗来不要命,冲杀在前,如果不是出了后来的事情,算得上是优秀的年轻将领了;

  第六个是廖立,武陵人,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被刘备提拔为长沙太守,可见刘备是对他的能力很看得起的,而之后孙权在和诸葛亮会谈的时候闲聊了一下荆州人才,诸葛亮更是把廖立和庞统相提并论,由此可见非俗人;

  第七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延了,人家是带着几百号人投奔刘备,论谋略和武勇不差于关张和黄忠,本次进益州也是和黄忠平起平坐的一起建功立业,只是可惜,红颜薄命,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关他的故事以后还会讲到;

  第八位是向朗叔侄,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算上是出类拔萃的中层干部了,向朗在刘备平定江南之后都督秭归、夷陵、巫山、夷道四县,而向宠则是刘备帐下一员偏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到他的时间,后来的刘备夷陵之败才真正爆发出了他的真正本事,当刘备军团几乎全军覆没的时候,只有他的本部人马保持着完美的阵型有序的抵抗撤退,确保了刘备有惊无险的撤退,算得上临危不乱的帅才了。

  以上还是从时间上划分的,还有一些从荆州跑出来进入刘璋政府供职最后被收编的并没有计算在内,可见,荆州集团乃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组织了,他们既和*帮有瓜葛,又和益州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人数众多,所以不得不被刘备所倚重。

  这样,随着益州进入刘备时间之后,三大帮派终于形成了——这就是*帮(洪兴)、荆州帮(三联帮)、益州帮(山田组),大家各有优势,*帮和刘备关系硬,荆州帮人数多,又有第一丞相诸葛亮做后盾,而益州帮更是地头蛇,所以,即便是拿下了刘璋的企业,刘备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个大蛋糕如何划分才可以让三大帮派都满意。

  套用一下阎锡山的典故,刘备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还不能踩碎任何一个。

  这也是一门本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刘备的芭蕾水平怎么样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6—05:将三大帮派重组(5)
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让他们安分守己的各司其职,刘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这一点。

  虽然自己是老大,可以大搞一言堂,可是刘备不是这样的人啊,按照他的性格,各方小弟都要照顾一些,不然的话,分赃不均,跑到对方的地盘上竖起大旗那不就打乱套了?内讧的话,四分五裂的,到时候谁给你卖命啊?

  平衡,最重要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点。

  第一个被照顾,也是被平衡的就是关羽,理由很简单,这个阵营里面他的资格是最老的,刘备初闯江湖的时候就由他,一直是二把手,而且当年在徐州的时候就是这么分工的。

  到了平定江南四郡之后,刘备已经开始着手安排这位忠义小弟了,他又封赏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扎在江北,其实这已经是在履行代荆州太守的职责了。

  除了关羽自身的能力比较称职之外,刘备还很相信他的政治立场,所以,再结合一下资历,荆州军分区的司令一职就非他关羽莫属了——这里要补充一点,古往今来,尤其是今天,黑关羽的人不少,认为他的能力稀松平常,其实,在我看来,主要是后来的人,尤其是大清朝的那些变态皇帝们吹嘘的太猛了,形成了与历史真实的关羽强烈的反差,可是,当我们把这个人还原,擦去脸上的油彩之后放在三国的那个环境中,其实关羽已经算是一流的人才了。

  在益州被刘备纳入帝国的版图之前,荆州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刘备在这个时候把重任交给了关羽,自然在吸纳益州之后没有临时换防的道理,否则,进军四川的第二梯队名单上就该有他的名字了,张飞,资历还是要比关羽差一些,留下关羽还是顾及了这位二爷的心理感受,而且,比较能力的话,张飞其实和关羽差不多,至于赵云,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大局观和对各大势力的协调能力,一个过于低调的人是不适合站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的,而关羽,已经证明了自己,何况,还有一个中国人很讲究的资历问题。

  所以,当刘备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益州之后,荆州的一切问题,包括防务和内政,都交给关羽了。

  既然由关羽出任司令,那么他肩上的担子就很重了,虽然最后关羽弄丢了荆州不假,可是结合当时的实情来看,关羽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你怎么知道换一个人荆州就可以保得住呢? 

  任务重,司令的人选又已经确定了,就看刘备给他配备一个怎么样的小成员班子去配合工作了,而这个班子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决定了关羽小团体的工作效益如何。

  首先,这个班子肯定是以荆州帮为骨干的,因为他们在本地具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总不能把益州帮连窝端到这里吧?那岂不是赶鸭子上架?而且还有架空之嫌,毕竟,没有人喜欢离开自己擅长的地带

  其次,*帮的成员只能保留一个人,就是关羽,理由有以下几个,一是关羽的脾性,把和他同一资历的人放在一起,既是资源浪费(*帮本来人就少),又是让关羽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一句话,疑人不用,就是要让关羽大权独揽,像这种极度要面子的人,肯定不会反水的,所以,给他配备的班子资历上地位上都要比关羽差上一个档次,在保证能力的同时还要有一种谦恭的心,对于权力没有过多的欲望,死心塌地的站在关羽的身后这样也便于管理——类似的难题后来伟大的领袖也是遇到过的,也就是给*选出一个合适的政委来,所以,以荆州本土人才为主的搭配合情合理。

  第三点,根据上一原则,诸葛亮是不能留在荆州了,即便是庞统没有死,刘备也会把诸葛亮给调回来的,不然的话,两个人都不太舒服,虽然说诸葛亮是一个比较能够迁就关羽的好政委。

  结合以上三点原则,刘备为关羽配备了这样一个领导班子。

26—06:将三大帮派重组(6)
首先,要甄别一下信仰的忠诚指数,这里是前沿,斗争形势是及其复杂的,一旦立场不坚定,就会被人干出釜底抽薪的事情来。

  所以,当*派的糜竺抽调回到益州之后,刘备他的弟弟,*帮的另一位成员糜芳同志留在了荆州。

  武将嘛,又不是独当一面的武将,具有基本的作战素质就可以了,所以,糜芳给关羽打个下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的资格比较老,即便是在刘备最为艰苦的时候也没有抛弃刘备,甚至放弃了曹操高官厚禄的勾引,单凭这些表现,刘备和关羽就会对他投上信任的一票。

  所以,由他老人家就任南郡太守,而关羽一般出征打仗的时候,糜芳的职责就是防守后方,监督一下粮草押运什么的。

  刘备的理论是,他的政治立场应该站得住(最后恰恰是这一点出了问题),而且能力也是不错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糜芳的能力主要展现在孙权政权当中。

  不过我们不要事后诸葛,当时刘备的分配也是没有问题的,糜芳的叛变实在是计划外的事件,因为刘备真的是找不出糜芳背叛自己的理由,一个也找不出来,再说了,他的大哥糜竺还在自己手里呢,你总要投鼠忌器吧?至于糜芳和关羽的矛盾,就算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糜芳可以做出这么极端的反应也是谁都没有猜测到的,即便是关羽也不会想到,他以为,我们有龌龊不假,可是,再有私人恩怨也不该和*的利益混为一谈吧?其实,估计就是糜芳本人也是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麽一天的吧。

  这是*帮,荆州帮的代表则是廖立、马良、杨仪,马良的主要职能是参谋长以及外交协调,毕竟,荆州三家分立,矛盾不少,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用武力来解决,所以,有些是要在谈判桌上来完成的,关羽,负责统筹全局的外交辞令,而马良,具体负责的就是这个方面;

  廖立则是地方中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关羽是他们的上级,毕竟这不是策略游戏,也没有电话和网络通讯,关羽坐在江陵大本营就可以知道地方的一举一动,必须有一些得力的政府公务员帮着处理地方的公务,而廖立,出任的就是长沙太守一职;

  杨仪,之前没有提到,也算是一个牛人,他也是来的比较晚,原属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不过感觉没有什么前途,就主动跑到“襄阳太守”关羽这里打工,算是关羽征募的人才吧,不属于刘备的任命;

  如果要补充的话,还有一个廖化,只不过除了忠心程度以外,相比于前面那些人,实在是逊色不少。

  由此,我们关二爷的草台班子就此搭建完毕了:糜芳、傅士仁、潘睿、马良、杨仪、廖立、廖化,等等。

  表面看是人数不少,而且各行人才都有,实际上问题很严重,严重之一就在于这是一手不太出色的组合拳,没有捏合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严重之二在于即便是这样一个团队,刘备也没有给他保存太长的时间,廖立这个长沙太守没有当太长的时间就被东吴拿下了,于是回到益州中央政府任职,杨仪,再一次回到成都代表关羽述职的时候工作之余和刘备闲聊,聊到了国策还有天下大事的时候,刘备觉得是一个人才,于是,主动挖墙脚把他留下了,杨仪当然想当京官了,只是苦了关羽,人才又少了一个。至于马良的重要作用,在关羽的指挥下也是要打个折扣的,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就算你马良是个小参谋长,可是,决策权不在你手中啊,关羽,也是一个*者,更要命的是,他看不起知识分子,觉得都不如自己,他马良又不是诸葛亮,资历还浅,发挥不出来什么作用也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所以,这样一个班子,守成还可以,但是,关羽还要出去进攻,去攻城略地,还要面对两个敌人,其中一个还藏在暗处,不一定什么时候窜出来给你一刀,所以,荆州就很危险了。

  这是刘备的失误,也是由于当时的荆州局势还不是很恶劣,而且益州新地盘要好好安顿,不参点荆州人进入中央政府的话,益州帮也不太好控制,再说了,谁不喜欢在天子脚下啊,这也是一份荣耀,所以,本着控制益州帮,安抚荆州帮的原则,刘备抽调了不少荆州人士进入益州,其中有为了打仗用的,有为了后期管理的,自然关羽那边人才就紧缺了,而在刘备好不容易安顿好益州之后,又被裹挟进了汉中争夺战,打完了又要安排那边的人事安排,所以,还是腾不出足够的手来整饬荆州军分区,这就给人一种荆州有点被抛弃的感觉,而关羽,表面是在大权独揽,其实一直是充当着阻击部队的角色。

  而好不容易搞定汉中了,你总要乐呵乐呵吧?刘备汉中王的椅子还没有做热乎呢,那边荆州就出事了。

  整个过程是一气呵成,刘备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摆弄荆州,他也有他的苦衷,就那么一个盲点时间,被吕蒙抓住机会了。

  说的有点远了,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益州本土的资源调配情况吧。

26—07:将三大帮派重组(7)
作为中央政府的左膀右臂,这样几个人选是不能忽略的:张松、法正、庞统、诸葛亮,这四个人论能力、贡献、资历,都是当之无愧的,也很忠诚,更重要的是两个是益州帮,两个是荆州帮,议会席位1:1,也符合帮派和平共处的平衡原则,所以,一字排开,他们是元帅级别的。

  可是,由于张松和庞统的壮烈牺牲,让诸葛亮和法正身上的担子和权力陡然的加重了。

  这一点也许是法正和诸葛亮希望看到的,而且,两大帮派之间还是1:1的关系,可是,毕竟还是影响了行政效率,所以,刘备在保持他们的地位的同时,还要吸纳一些新归顺的益州帮以及够级别的荆州帮加入这个议会中来,顺便,也起到了扩大统治基础的作用。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平定四川之后,出任军师将军,这个地位不是特别高,但是权力的覆盖面比较广,尤其是在刘备常年领兵在外的时候,诸葛亮更是坐镇成都,“足食足兵”,和之前管理江南四郡的账本一样,这一次真正的尝到了萧何的滋味,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后勤部长了。

  这是诸葛亮,再来看看法正,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已经是大小一把抓了。

  法正同学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脾性上却是有点不太成熟,就是睚眦必报,别人对他有仇,他就打击报复,别人对他有恩,他就尽力的提拔,表面看像韩信,人家不是弄出了一个一饭千金的典故嘛,但是,仔细分析,法正的素质却是差出不少来,人家韩信对于曾经给予自己胯下之辱的年轻人以高官厚禄,而法正呢?还没有到被人摁着钻裤裆的程度呢,就已经搞出了好几条人命来。

  总之,是一点避讳也没有,所以,就有人跑到诸葛亮这里来告状:“法正于蜀郡太守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看来这些人还没有达到通天的地步,所以,只好借刀杀人,由诸葛亮出面说点坏话什么的,借着刘备的手打击一下法正的嚣张气焰。

  但是,诸葛亮不同意,对他们说:当年主公混的多惨啊,“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地盘小不说,还要防备着曹操、孙权,就连取个老婆都不省心,生怕被人给做了,“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好在有法正在,这才摆脱了尴尬局面,所以,对于法正做的事情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只要闹得不太大就行。

  表面看是诸葛亮和稀泥,没有原则,其实不然,聪明的人绝对不会干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法正最大的护身符就是刘备,有刘备罩着,只要不太出格就肯定没有事,不要以为刘备不知道法正干了什么,之所以没有说话就是因为还都在容忍范围之内,所以,就不要多说话了。

  总之,诸葛亮不是那种眼里容得沙子的人,法正搞不定,所以,就不会触这个霉头,而有一个叫彭羕的人,脾气也不太好,也是小人得志,甚至还没有法正这样弄出人命来,但是,诸葛亮就看不上他,一有机会就去刘备那里告状,时间一长,就被疏远了。

  可见,大神也是人,法正,既有本事,又有政治立场,还对刘备有大恩,三重大礼打造出来的护身符,诸葛亮自然要好自为之了,反正也是扳不倒法正的,这张护身符太好使,最后还会影响二人的关系,甚至自己的形象,算了,就睁一眼闭一眼吧,老大都忍了,我为什么不忍呢?

  再到后来,法正和诸葛亮,一前一后,又为刘备攻下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地位,更加是不可动摇了。

  还好,两个人相处起来相安无事——还是要说诸葛亮聪明,刘备政府中脾气最差的就是关羽和法正了,和这两个人相处,诸葛亮一直是有理有节,可以说是进退有据了。

  议会中诸葛亮和法正这两位高光人物各自占据了一个席位,那么张松和庞统所空出来的会有谁来填补呢?

  放心,排着队的上门申请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26—08:将三大帮派重组(8)
这两位后补议员,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许靖。

  许靖,严格来讲,并非是土生土长的益州帮,他是汝南人士,和从弟许邵,都以评点人物著称,不过同行是冤家,这俩人,私底下的关系并不好,许邵在出任郡功曹的时候,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给许靖穿小鞋,好在颍川的刘翊出任颍川太守之后一直是抬举他,孝廉、尚书郎,晃荡了一圈。

  还记得当初一个叫周毖帮着反董联盟出谋划策吗?许靖也参加了,评点的几位人物也就是后来*董卓很卖力的那几位诸侯,也正因此而开罪了董卓,不得不跑路了。

  让我们来看看许靖点名上任并且被他好评的名单吧:

  颍川的荀爽、陈纪、韩融出任公卿、郡守;

  尚书韩馥出任冀州牧;

  侍中刘岱出任兖州刺史;

  颍川张咨出任南阳太守;

  陈留孔伷出任豫州刺史;

  东郡张邈出任陈留太守;

  这一份庞大的名单中,背后就有许靖的参谋,可见,他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了。

  而许靖自己也被人保举为巴郡太守,不过,他自己却没有去,还是留在了中央,大概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较清闲吧。

  只是,到时候你想不走也不行了,没有多久,那帮人就联合起来和董卓作对,董卓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周毖一干人等成了刀下鬼。

  这其中也有许靖的份,只不过是没有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