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锁定红海-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说上古时,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她从耳中取出一虫,育于盘中,后变成龙犬,高辛帝赐名龙期,号称盘瓠。其时犬戎兴兵来犯,帝下诏求贤:能斩番王头者以三公主嫁他为妻。龙犬揭榜后即往敌国,乘番王酒醉,咬断其头。高辛帝因他是犬而想悔婚。盘瓠说:“把我放在金钟内,七昼夜可变成人。”盘瓠入钟6天,公主怕他饿死,打开金钟。见他身已成人形,但头未变。于是盘瓠与公主结婚。婚后,夫妻入居深山,以狩猎和山耕为生。生三子一女,长子姓盘,名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儿嫁人。
以上这篇简短的神话传说中隐藏着许多千年未解的重大秘密,其中的数目与形象都不是凭空编造。万物有源,一切的神话都会找到真正的源泉,只是其中牵涉到的范围之广达到我们不敢相信的程度。
一些古老的经书(如《解意书》)记述了盘瓠“漂洋过海”的传说。所以盘瓠到底是何方神圣?中国南方许多敬奉盘王的少数民族源自何处?只要我们深入研究,相信答案会越来越近。
“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很突出的男神,他似乎与西王母是配偶关系,但在神话中他们俩的这一关系也不十分明确。这个尴尬局面使我们产生了一些特别的猜测,它的原形会不会是大名鼎鼎的所罗门?“示巴女王”与所罗门的关系不正是有些同样的尴尬吗?说夫妻他们不是,说不是夫妻但他们却共同生育了后代。当然这只是一个仓促的猜测。
道观里的玉皇大帝造型
盘瓠、玉皇大帝、西王母是某些南方道教尊奉的三位主要神明。北方道教有些区别,我去过的一些道观里有敬王母娘娘的,也有敬老子李耳的,很不统一。最近听到的是来自海南的一个排序:东岳大帝、西王母、玉皇大帝,据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西王母是前者的妹妹,后者的妻子,而前者指谓东岳“泰山”。一个小小的泰山拥有如此广远的影响,真的很不简单。
道教与“示巴女王”的主要联系嫌疑在于道教的星宿崇拜特点。比如,重要场合某些师公穿的法衣上面赫然为“28星宿”。“7”崇拜也多见于道教。而萨巴王国的宗教特色本来就是星宿崇拜,后来他们接受了一神教。
南方瑶族的道教传统里有挂灯的习惯,“灯”象征天上的“星”,同时象征信奉者的级别。“挂灯”共分三个级别:3灯(三台灯)、7灯(七星灯)、12灯(大罗十二盏灯)。注意这三个数字都是中东地区的神圣数字,我们在以后的分析中将可看到它们的神秘出处。
道教的一些特点(2)
翻开任何一本有关道教的典籍,其中的“三崇拜”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甚至比“七崇拜”还要强烈。这个“三崇拜”到底来自哪里,现在找不到不要紧,要紧的是先要提出来。尽管我在上一本书《历史也疯狂》中已经对一般的“三崇拜”提出了看法,但是道教的“三崇拜”似乎还不在一个体系,因为道教明显具有天文含义,这个答案日后我们要去天上寻找。
另外,道教里面对“5”这个数字也很敏感。道教的发起人张道陵起“五斗米教”,道教发祥地青城山有“第五洞天”。《山海经》里还有“西王母,……是司天之历及五残”。这些频繁出现的数字本身应该有悠久神秘的历史。在神话传说或者宗教文本里,一般不会轻易放弃或改变数字、色彩以及一些罕见的特征,即便别扭也还会保留下来,“添加原则”强于“删削原则”。
除了追求长生不老,道教还特别重视所谓“房中术”,这是原始社会自然性意识的特别价值提炼。在一些隆重的盛典上,道士还会专门要求未婚的处女唱诗给神灵,说这样神灵才会喜欢接纳。这个程序不觉让人想起示巴女王的处女身份。
道教说穿了就是巫术大全。从“驱鬼捉邪”上面就很能看清楚这点。四川与湖北等长江中上游地段是中国地区内巫术最昌盛地区,真正的道教发源地就在这里。星象、巫祝与道教难分难解,它们都属于萨满教的范畴。但是道教从萨满教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广东人称“喃呒佬”就是把道士当作巫者的结果。
“升天成仙”是道教的主题,它点明了道教与天庭(天空星辰)的天文联系。同时,以天星应人运、年命,这个理念在中国非常普遍,
其根源就是来自于道教。
如基督教、佛教一样,道教里面也有“十诫”,这个是他们之间有一定因袭关系的直接证明。同时我们可以拿道教的与犹太教①、佛教的“十诫”②做个简单比较:
“一戒不得骂天骂地,二戒不得骂风骂雨,三戒不得骂父骂母,四戒不得骂师骂友,五戒不得隐经瞒教,六戒不得杀生害命,七戒不得贪花爱色,八戒不得凶怨凌人,九戒不得应贼害善,十戒不得举傅一己。”③
很奇特地在“道教”里面没有看到不得撒谎的诫条,而“不撒谎”这个条款是基督教、佛教、###教都信奉的。该条款的缺失对于中国文化可能有深远影响。假如真如鲁迅所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那么关于中国人不忌讳撒谎可算找到了一处根源。
道教虽也有“十诫”之名,但较之佛教,道教距离犹太教的摩西“十诫”更远了一些。前面“四诫”其实合起来就是“一诫”:不能咒骂。我认为实际上这可能是对于犹太教“十诫”进行修改时的一种随便充填,因为“摩西十诫”中的前四诫都是在强调不能有其他崇拜,当然也包括了排斥萨满教,道教与犹太教完全冲突,所以道教的这前四诫除了宣扬自我主张外主要承担了“覆盖”的任务。
请特别注意道教对于“风神”的“不得骂”,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潜在的崇拜,也说明了一个特殊的文化联系。埃及有位“风神”,这个“风神”应该是位女神,并且她应该姓“马”(Maat),同时她还是一位月神,另外她主裁判正义。这个判断让我们怀疑,西王母、妈祖、风神,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逐渐捏合为了一个人,有时候也被分离了,道教继承了部分历史。
请注意伏羲也姓“风”或“凤”。
阿拉伯地区主要的神是月神而不是太阳神,这个可以从###教方面得出这个结论,最突出的###教标志就是月亮。
“自昆仑西王貘部族以九星订四季,开创原始农业生产,华夏先民已萌生宗教观念。五千年前早有五斗米巫,传说之西王母凤族,高居于龙(姬)虎(姜)部落之上。巫道仪轨亦显现于秦汉,周穆王、汉武帝崇尚仙道,与西山神女频繁往来,此为月母执天道之母系部族。昆仑独柱之原始巫道,与道家黄老稷下之学融合,乃有张陵道巫一气之天师道兴起。故东汉天师道之发生,实肇始于昆仑河源。①
以上这位研究道教的学者寥寥数语总结出了道教的许多历史渊源:道教与西王母的关系,其天文特色,凤族与龙、虎图腾,月神、巫术与昆仑。他道出了中国文化与“西方”的诸多文化与地理联系。
我曾经说过所谓凤凰就是红色的火烈鸟,这种鸟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南部与接近的非洲地区,都在红海沿岸。所以这里的“凤族”的“西王母”就被圈定在这个隐藏着的地理范围:萨巴王国。
东王父、西王母、羽人等是三个南方道教以及民间神话常见的神仙形象,考古中时有发现。这里的“羽人”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天使”,但与一般的“天使”又不同,它强调了“人”与“鸟”之间的转换,发展到道教的常用语“羽化”就是指人的“升天”。“羽化”与恒定的“天使”概念有所不同,“羽化”是道教里的一个理想,相当于升入天堂,这与希腊神话系统中的凡人被封神后成为天庭星座可能有一定关系,道教的“羽化”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宗教教义体现。我怀疑这一思想与佛教“飞天”也有关联。这些思想的统一和交流可能多是2000多年前通过波斯这一核心地理范围得到实现的,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来源。并且,作为远古文化的的一个理念,它也可能分化为其他的文化碎片。
“牛郎织女”的传说(1)
中国汉代是神怪故事大发展的时代,多数故事源在汉代。“牛郎织女”的传说也不例外。
表面上看“牛郎织女”与道教无关,但通过分析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神话与道教的某些理念相通,比如“羽化”,当然这个联系隐藏得很深,需要许多探究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不过,“织女”作为道教人物“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女儿,已经初步说明了一些问题。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应该与道教有神秘的渊源关系。
我记得童年时的神话故事都是从一个不识字的临家老奶奶那里听来的。她家有个葡萄架,我们常去她家听“瞎话”——这是豫西人对于“神话传说”的称谓,因为大家知道这些故事都不可能是真的,所以就以“瞎话”总括。但我们听的时候根本不会想这些真假问题,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听“瞎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业余的文化传播者存在,就是因为我这样喜欢听“瞎话”的人特别多,有需要就有“市场”。旧时代,没有电视,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脑与电话,甚至没有电灯,漆黑一片的夜晚人们有无污染的夜空,有皎洁的月光与星辰,漫漫长夜最使人高兴的就是周围有几个能说“瞎话”的老人了。在我们村里,不仅有老太太,而且有的老伯伯也很擅长说些老古事儿,挑水的井台是他们施展口才的最好演讲台。
一般神话传说因为口口相传,不稳定,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版本。“女郎织女”的传说由于流传很广,所以版本就更多了。
我听到的故事是这样的。七仙女经常下凡洗澡,不过有时辰要求,一旦时辰过了就不能升天,她们每次离开的时间很准时。一次,牛郎把七仙女的衣服给拿走了,似乎这衣服是特殊的七彩羽衣,没了它仙女就不能升天,耽搁了时辰七仙女不能回家就不得不和牛郎结婚了。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帝听说后不允他俩的婚事,要把他们拆散,但这时小夫妻已经有了孩子。在牛郎追赶织女的路上,王母娘娘狠心地用簪子画了一条银河把夫妻俩永远隔开。喜鹊同情他们的遭遇,通知所有的同伴于每年七月初七搭鹊桥让夫妻俩会面。由于织女每次见到牛郎都会伤心哭泣,所以每年这天都要下雨,雨水就是七仙女的泪水。也真的很奇怪,几乎每个七夕都会下雨,看来古人已经找准了这个节气,真是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样的神话真美,而且蕴涵着古人的智慧。
我最初到网络上查找“七夕”的故事,没准备要有什么大发现。本来以为这个故事可能是中国自己的土产,它不一定是“西来”的,但最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里有个细节或许可以说明“七夕”确实也有“本土化”部分。中国的神话多在汉朝开始生枝发芽,而汉武帝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他的生日据说就是阴历七月初七,另外他母亲也是王氏——不知道这与织女的母亲是“王母娘娘”是否有一定关联。口传神话,自然是什么都可以根据需要附会进去的,关键是原有的主要特征却不能过分削减。
牛郎董永就是后来附会进去的。孝子董永是汉朝人,他的出现不能决定这个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初现时间,但可作为最晚出现时间考察。有关董永的故乡有江苏丹阳说、河南南阳说,还有湖北孝感说。我注意到这几个地方都在南方,主要在长江流域。
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有《毛衣女》,与织女的传说有关,很可能是其雏形。
《搜神记·毛衣女》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农夫在田野里看见七个女子,都穿着羽衣。他不知道她们是鸟变的。他悄悄爬过去,拿过其中一个女子脱下来的羽衣,藏了起来。这七个鸟人,在田野里玩够了,都先后飞走,只有丢失了羽衣的鸟人留了下来。这个农夫娶了鸟人做妻子。鸟人先后生下了3个女儿。几年后鸟人向大女儿询问羽衣的下落,被告知羽毛衣藏在稻谷堆下。于是,鸟人就找来羽衣,穿上它头也不回地飞走了。①
以下是我从网络摘取的另外几个“牛郎织女”的神话片段,雷同的多删除,主要为看差别:
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②,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幸福。这事很快便被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上天。
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就要追到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
还有一个版本: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刺绣出来的衣服就像彩虹一样美丽,深受玉皇大帝的喜爱;牛郎是个在天庭放牛的小伙子。织女和牛郎在天庭上谈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玉皇大帝还举办了盛大的宴会以庆祝。然而这对男女结婚以后,变得懒散起来,织女不织衣,玉帝没衣穿,牛郎也不放牛了。玉帝气坏了, 一怒之下就命令平时两人各在银河两边工作,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夫妻才可以见面。③
。。
“牛郎织女”的传说(2)
汉砖画 牛郎织女
归结以上的主要元素为:帝王与王后、公主、天上人间、羽衣、鸟、爱情与别离的哀伤、生育、纺织、牛、牛郎、“7”与“3”的数字、河水、洗澡、追赶、盛典、狠毒的母亲、仙女、人仙转变、飞行。记住这些特点,后面我们会一再地与这些“符号”碰面。
有关“毛衣女”的传说可能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神话。在汉族、纳西族、苗族、傣族中都有流传。日本、朝鲜也有相类似神话。
七夕期间中国民间有“乞巧”的习俗,故“七夕”又称“乞巧节”。小孩子会被告知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我小时候真的就常期盼着那天在葡萄架下听到牛郎与织女的什么奇谈。
“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已经有了,据《物原》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关于具体的情节,《荆楚岁时记》说,南北朝时的乞巧方法是“结彩缕穿七孔针”,妇女们来回用丝线穿针,穿得快的就“巧”了。明清以后流行“丢巧针”游戏。七月七日的上午,取一碗水在日光下曝晒,水面会产生一层薄膜,把缝衣针投入碗中,若针浮在水面上,便是“得巧”了。
还有一种活动是预言式的:找7位姑娘聚在一起成立一个“乞巧”小组,取苎麻①织成7尺布幅,各剪一尺以遮目观牛、女双星,然后据所见景象预知未来姻缘。
因为参与“乞巧”活动的多为闺阁少女,因此又叫“女儿节”。是日妇女多在庭院聚会,穿新衣、拜双星(即牛郎星和织女星)、摆香案、供果品,穿针引线,进行各项乞巧活动,十分热闹。
织女除了管理妇女纺织外,还是主宰瓜果生长的女神。《晋书》《天文志》里说:“织女,天女也,主司瓜果、丝帛、珍宝”。在七夕食品中有新鲜水果和“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干果。河南新乡一带则流行以葡萄、石榴、西瓜和桃等七样瓜果②,烙七张油烙饼或糖烙饼,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供奉织女,以祈求“织女送巧”的愿望得到实现。
如此多的“七”,“七崇拜”的痕迹展现无遗。这是否在说明这个故事有更加古老的根源呢?因为中国人在先秦或新石器时代才兴盛“七崇拜”。
星空传奇(1)
“牛郎织女”其实也是天上的两颗星,让我们看看天文。
这是一张夏天的星图,我们熟悉的七星并不是最耀眼的,因为他们不够大。这里看到的整个夏天的星空最亮的星辰有6、7颗,而牛郎与织女星就在其中。
每当夏季来临,头顶上最能吸引我们的实际上是一个著名的天文现象:“夏季大三角”。这个“三角”是由跨越银河的三颗恒星组成的,它们是:牛郎(Altair)、织女(Vega)与“天津四(Deneb)”。这三颗星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星座,织女属于“天琴座”(Lyra),牛郎(中国称其为“河鼓二”)属于“天鹰座”(Aquila),而“天津四”则属于“天鹅座”(Cygnus)。“织女星”是全天第5亮星,牛郎星是第12亮星,而“天津四”为全天第19亮星。但在夏季的天空它们三颗就显得非常突出,亮度名次在这个季节里肯定大大提前,因为全天星辰有几千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