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谁主江山-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宇见此,这心里一咯噔:妈的!还真如自己所想,这古代的女子想法诡异。对于男子,是病态的专一,更不用说自己和琴心这样,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了。看着琴心那近乎绝望的眼神,宋宇终于屈服了,只见宋宇主动走了过去,将琴心搂在了怀中,拍着她的背,轻声说道“;怎么会,你我虽然无有夫妻之名,却有夫妻之实,我这辈子绝对不会扔下你不管的!”

    琴心听了宋宇所言,这心里才明朗了许多,只见她既熟悉又陌生的将头靠在了宋宇肩膀“;殿下,不管做大做小,是福是祸,奴家愿一生相随!”

    听到琴心一生相随这四个字,宋宇浑身禁不住打了个机灵,想起了前世那句‘哥哥,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人了。’心里禁不住暗自琢么:这两句话,真像啊。可其中的意味,却是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了。

    第二天,宋宇找上了宁宗,告诉了宁宗自己心中的想法。那就是,他要娶两个,琴心和谢道清。再多了不要,而且关于婚事,宋宇要在登基后自己操办,不得任何人插手。宁宗虽然听了再多了不要几个字,心里不大高兴,对于宋宇要自己操办,也有些不大乐意,但还是答应了宋宇。至此,宋宇的充实后宫才算告一段落。

    之后宁宗又告诉宋宇,登基大典明日就可以举行,现在宫内正在操办登基大典所用物事,待到明日,宋宇就可以登基为帝了。而宋宇听了宁宗所言,想到自己马上要做皇帝了,心里也是高兴得紧。在和宁宗继续聊了一阵子天后,便回到东宫,告诉自己的那帮子兄弟们登基之事了。其实宋宇那帮子兄弟全都有事在身,戒严的戒严,看管的看管,巡街的巡街。能腾出空来听宋宇倾诉心中欢喜的,也就是琴心和孟英这俩人。直到晚上,忙了一天的兄弟们才次第回到东宫。听了宋宇的喜讯,这群人立马沸腾了,在激动了许久之后,这群人摆开了酒宴,开怀畅饮直到深夜

    话不多说,第二日,宋宇早早的便被程保唤醒“;殿下,起来了,今天可是授受大典,从今天起,您可就是皇帝了”

    授受大典,便是这次典礼的名称。与登基大典相比,授受大典是老皇帝健在,传位新君时的称呼,与登基大典那种老皇帝崩,新皇帝接替位子的肃穆气氛相比,授受大典喜庆了许多。而宋宇被程保叫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妈的,昨晚上跟你们喝大了,到现在都脑袋疼!”

    “;殿下,你这还算好的,起码还睡了会,小弟等人喝完了酒,便都忙各自差事了,到现在眼都没合半刻。”程保见宋宇还怪起自己等人,想起昨夜宋宇拼酒时的不要命劲,便一股脑的倒起了苦水。

    宋宇见程保发起了牢骚,心里暗暗偷笑,这几天自己躲在东宫偷闲,这群兄弟可是忙里忙外累得跟狗似的。不过宋宇心里偷笑,嘴上却没说出来,还强自挺起了身,对着程保招呼道“:别墨迹了,快,帮我穿衣服。”

    程保见说,也不诉苦了,赶忙从床上拉起了宋宇,开始和宋宇手忙脚乱的穿起了衣服。今天宋宇穿的衣服,可不是平常的太子袍了。而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冠冕。其形制,相传乃是黄帝时期流传下来。袖袍宽大,头戴十二旒平顶冠,与平素皇帝服不同的是,这祭天大典的皇帝服乃是最高礼仪的服饰,据说是承袭周制,深色是其主色调。不过宋宇也懒得研究这衣服是干什么的了。只觉得带上那一串串珠帘的冠冕,十分的不舒服,再加上肥大的外袍,走起路来十分的费力。在两人好不容易穿好了行头,走出卧房后,就见宋宇那一票兄弟,除了领兵宿位的没在,此时全都站在了外厅等待宋宇。而除了宋宇的一票兄弟,礼部的许多官员也等待在这里。

    此时众人见宋宇走出来,赶忙都跪下行礼。宋宇见此,忙唤他们起身。就见余阶起身对着宋宇拱手说道“:殿下,一切事宜皆有礼部官员操办,您今日只管照规矩办便是。”

    宋宇微笑着盯着余阶看了片刻,将头抻到余阶耳边说到“:兄弟,从今天起,这大宋由咱们来做主了。。”说完之后拍了拍余阶肩膀,也不停留,唤上他们一起出了东宫,奔着大庆殿走去。今日的宋宇,说实话只是个摆设。被礼部那些人指挥来指挥去,让干嘛就干嘛,累的是不亦乐乎。直到在奉先台上祭拜了天地,祖宗,社稷,接过了宁宗手中的玉玺,这才算是将所有礼部吩咐的套路忙活完了。

    而这授受大典,到此还未结束,之后,新君要与群臣一同饮宴。只见此时宋宇坐在大庆殿龙椅上,而宁宗则坐在了宋宇身侧。第一次看着下边百官跪拜山呼万岁,说实话,宋宇心里很是激动。因为在这一刻,他终于是一国之君了。虽然身旁还有便宜老爹宁宗这个太上皇在,不过这便宜老爸性格洒脱,应该不难摆平。此时看着下边跪拜的群臣,宋宇威严的说道“;免礼平身吧”

    群臣听了令,全都站起了身,分列坐在了大殿两侧座位上。接下来便是礼部尚书站出了列,对着宋宇禀报道“;吾皇万岁,新皇登基,海内同庆,当此时,应当彰显吾皇仁义于海内,大赦天下才是”

    大赦天下,授受大典少有的正经事之一。而宋宇见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说道“;不准”

    下边的礼部尚书听了宋宇之言,估计没反应过来,竟然傻不愣登的领了声喏,可随之反过味来,原来新皇上说的是不准,大惊之下,这礼部尚书赶紧抬起头,对着宋宇进谏道“;皇上,大赦天下乃是新皇登基,千百年不变的规矩,皇上,为了接连百姓之心,还请您照规矩办事啊。”

    宋宇见说,怒目而视“:跟你说了不准,就是不准,你不是也喏了吗?怎的?你是想告诉朕,你刚才是在欺君吗?”

    那礼部尚书见说,咽了口唾沫,不敢再顶撞宋宇,偷偷将目光转向了宁宗身上。而宁宗见他看来,一抚衣袖“:赵大人,朕说了,一旦传位,再不管这朝堂上的事,你该不会想要触这个霉头吧”

    那礼部尚书赵大人见说,讨了个没趣,只好乖乖的退回了酒席之后。其实宋宇之所以不大赦天下,是因为在心里另有想法,不过这是后话,表过不提。而宋宇见这件事了了,继续说道“;不光不大赦天下,从明日起,以后每日都要朝会,而且是临安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都要来,朝会时间定在巳时,如果到中午处理不完朝政,中午朕会管饭,直到朝政处理完为止。”

    下边这些大臣见说,知道是新君上任三把火,没有人敢触这个霉头。所幸都低头不再言语。甚至有人不尽然想,宋宇说的每日朝会是开玩笑的,这新皇帝,肯定坚持不了一个月。抱着各种各样消极的想法,这群大臣也就默认了宋宇所说的每日上朝之事。

第十四回 新君登基三把火() 
就这样,宋宇百无聊赖的熬完了这场酒宴。而这第一天做皇帝,也真是把宋宇累的个够呛。不过宋宇心里清楚,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之后宋宇和宁宗皇帝分道扬镳。宁宗是回山上,凤凰别苑。估计余生会在那里养老了。而宋宇嫌上山麻烦,上朝路途太远太耗时间。索性将住处选择在了距离垂拱殿最近的,凤出楼。在这里风景也不错。而且很凉快。

    第二日,宋宇还没等程保喊自己,便早早起来了。其实照理说,宋宇做了皇帝的起居应当由内侍们伺候,就算没有内侍,堂堂的皇帝也该有几个宫女吧可宋宇这人偏偏就不按正道走。一干的宫女内侍,全都轰到了凤凰别苑,去伺候宁宗和杨桂枝,杨太皇太后了。用宋宇的话说,自己光棍一条,养那么多闲人屁用没有,不如省下这些人去当兵,要么就放回老家嫁人生孩子,总比切鸡鸡和老死宫闱来得好。而宁宗这脾气,也是好到没的说了,宋宇现在基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宁宗肯定不会插一句嘴。用宁宗自己挂在嘴边的话说,他自己真不是做皇帝的料,当年大妈妈当然了,这里又扯远了。

    所以现在宋宇身边就剩下四个人,程保赵国,琴心孟英。而此时程保也已经将宋宇的皇袍准备好。相比于昨天那正式的冠冕,宋宇今天这套衣服是常服。待宋宇穿戴好后,对着镜子一照,就发现与自己做太子时的衣服一般无二,白袍白靴,上绣金龙,只是龙的数量更多了。看起来也更霸气。再看头上的白玉太子冠,也换成了金龙帝王冠。待一切穿戴好后,宋宇看着铜镜里自己的模样,很是满意,对着身旁程保唤了声“;走,点火去”

    程保听了宋宇所言,许是懵了“;殿下啊。不。皇上啊!今天可是您第一次上朝,您可别胡来啊!”

    得,看来程保误会宋宇点火去是什么意思了。以为宋宇是要真的放火。而宋宇见程保没理解,也不怪他,嬉笑着边走边说道“:新君登基三把火。”

    “:原来皇上是这个意思,吓小弟一跳,小弟还以为您要真放火。”程保听了宋宇话语,这才明白了宋宇的意思。可见宋宇这人在程保眼里很乱来,所以这程保才会误会成真放火。其实比宋宇乱来的,还是宋宇这群兄弟对他的称呼,君臣兄弟混一块,可以说是历史上仅有的。

    且不说宋宇那边边走边聊,惬意的很。反观上朝的正殿,垂拱殿外。已经站满了朝臣。相比于宋宇来到大宋第一次上朝那时,所有朝臣大多集中在史弥远附近来说,现在这朝臣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不用多说,肯定是皇亲保宁王他们。第二块则有点意思了,这群人人数不多,穿着多是布衣,甚至还有几个姑娘混迹其中。一时吸引了无数朝臣的目光,这群人就是宋宇最忠实的臣属与兄弟。只见其中有兵部郎中魏了翁,礼部侍郎真德秀,工部侍郎乔行简,还有大理寺小官胡梦煜。这几个都是副职,或者干脆是没有发言权的小官吏。而且这些人都是在经历了史弥远十数年祸祸,不但没有变节,反倒是更加忠于大宋的骨鲠之士。也可以说是宁宗皇帝好不容易保下来的好苗子。

    除了他们,宋宇的那些兄弟程保赵国还有孟英在宋宇身边没到,其他人几乎全都到全了。只见余阶余老幺,老大刘克庄,法医鼻祖宋慈,神医严用和,数学家杨辉,铁牛田奇,山东彭义斌,霍仪,杨妙珍,刘全,枣阳孟珙,神偷王涣君,水将王坚,吕文德,神铳手陈达,徒弟小四,禁军韩令辉,华岳,湖州姜汝城,另外很难得的,杨家父子三人也和他们站在了一起。成为了这南宋十数年以来,站在垂拱殿外等待上朝的,最奇葩的一支队伍。之所以说是奇葩,主要是这群人身份都极低,而且还有数位女性。而这群人凑在一起,也不陌生,聊得很开。

    相比真德秀他们那边聊得欢实,另一个队伍,也就是被宁宗保下来的那群官僚,正在窃窃私语,只听其中有人小声嘀咕道“;诸位,看到没,那边好些人都没官呢,估计咱们之中,会有不少人丢官啊”说话这人名唤余天锡,户部尚书,平时沉默寡言,不过一说话就是杀招,要从根上说,这余天锡以往是暗中勾结史弥远,才得了户部尚书高位。

    周围群臣也都有如此想法,听了这余天锡之言,更加的惴惴不安,只听另一人说道“:丢官事小,万一新皇上年幼气盛,再流放几个,那可就惨喽”这次说话的,名唤李之孝,史弥远鹰犬,而他们两人现在正在演一出双簧,为的就是策动群臣反对宋宇。

    面前的群臣听了这俩人之言,都是吓得不轻,说实话,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和史弥远有联系,要说身上没有点肮脏事,估计说出来,他们自己都不信。现在听了这俩人一言一语的扇动,止不住齐声问道“:哎呀,两位大人就别卖官司了,你们要是有办法,就赶紧说出来吧。”李之孝见众人中计,欣喜不已,忙压低了声音,对着这群人吩咐了起来。

    不多时,三通鼓响,上朝之声此即彼伏,而这群人罗列成了五队,一队皇亲,一队武人(多是投降而来的指挥使和都统),一队宋宇兄弟,还有两队旧官僚。向着垂拱殿内走去。待这群人进了垂拱殿,就见宋宇一身皇帝装,威严的坐在皇帝宝座上。扫视着缓步走入大殿的臣属。

    群臣见此,就要习惯性的跪下山呼万岁。却听宋宇一声大喝“;都别跪,先听朕说两句”

    这一声大喝在寂静的垂拱店内就像打雷似的,立马喝止住了满殿的大臣。见此,众人也都不跪拜了,全都莫名其妙的看向宋宇,只见宋宇已经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下了御台,走到了群臣面前,威严的说道“:跪跪跪。跪来跪去也没见你们多忠心,一个个的都贪鄙成性,在史弥远的带动下把个大宋朝玩的烂泥一滩。朕告诉你们,上朝跪拜这个规矩,今天改了。从今天起,君臣平等视之。不管上折子,请折子,奏报,你们站着来就好了。”

    群臣听了宋宇所言,全都愣在了当场,许久才见礼部尚书站出来,弱弱的请示道“;皇上,这是不是乱了礼数?”

    宋宇打眼看了看这礼部尚书,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而是平静的解释道“;难道天天跪拜,跪来跪去跪到造反了,那就有礼数了?”

    那礼部尚书见说,愣在了当场,知道自己出糗了,无言以对了。正在两难的境地,却见宋宇对他挥了挥手,示意他退回去。这个举动,使得礼部尚书心中所想的,新皇帝是个暴脾气的思想观念陡然反转,忙乖乖的退了回去。

    宋宇见他很识相,继续说道“;既然不用跪拜了,就得弄点别的事。从今天起,每天上朝第一件事就是全体官员包括朕,一起背诵岳飞当年所写满江红一诗。你们应该都会背吧”

    这次群臣没人反对,不过却起了一层交头接耳声,宋宇仔细一听,倒是听来了几句有意思的交头接耳“:哎哟喂!这新皇上看来是主战派啊啧啧,看来以后上奏折,奏报,得往主战的方向发展了哎呀,想不到安生了这么些年,又要打仗死人了咱大宋安生过?不是一直在打吗殿下开始改革了,看来咱大宋有希望了现在是皇上了,你在乱说,皇上会治你的罪拉倒吧,俺皇上兄弟最重情重义,才不会过河拆桥,治兄弟们的罪”

    而宋宇听了这些评论,也明白了一点,什么叫墙头草,随风倒。因为现在自己办了史弥远,史党已经群龙无首,从他们的交头接耳可以看出来,这群人已经各怀鬼胎,各展神通,表演起了自己的保命本领。开始寻找新的可以依靠的大树。其实宋宇对南宋的朝堂,还是比较了解的。在南宋时期,党争往往混杂在国家利益,或是思想学派的争斗中。首先来说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简单来说就是主战派和投降派之间,从南宋建立,一直到灭亡,从未停止过的争端。而且这种国家利益之争,往往超越了个人利益之争。就比如说史弥远党羽中,就有许多主战派,他们每次遇到主战主和的重大决策时,和史弥远公然唱反调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了,其中也不乏许多墙头草,看到哪边硬,就站在哪条战线上,对于这类人,宋宇是最痛恨的,因为在宋宇心里,这类没有立场的人,吃着国家饭,不干国家事,甚至是专坏国家事,是最该杀的一个群体。

    除了国家利益之争,在其次,就是学术派别之争。主要表现在理学与佛儒道之争。就比如说朱熹,在史弥远刚刚砸死韩侂胄以后,为了在大宋挽回些名声,便将朱熹这位理学大师迎进了庙堂。朱熹这个人,在宋宇心里,人品很不好。因为在他进入庙堂后,仗着史弥远撑腰,开始打压流放以前反对自己之人。这就是典型的学术派别之争。不过朱熹到底还有些君子风范,虽然利用史弥远的权势推动理学的发展,不过却并未投身史党,跻身铜臭之流。也正是因为这点,朱熹注定不能在庙堂久呆,在史弥远达到转移大宋民众的政治目光之后,朱熹就被清理出了朝堂。不过理学已经扎根朝堂,就现在,宋宇的近臣魏了翁与真德秀都是理学传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魏了翁与真德秀作为理学传人,都对理学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魏了翁,怀疑甚至是反对朱熹的许多言论,瞧不起朱熹的个人品质。十分难得的提出了有名的寡欲之说。说佛道无欲之论大害,作为人来说,应当寡欲,比如说对金钱,对女人,对权势,就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该拿的拿,不该拿的就别拿。这点简直是理学的点睛之笔。不过这种言论在当时那种社会条件下,很难得到实行。究其原因,便是整个庙堂,崇佛信道的太多了,几乎人人都有宗教信仰,这种言论一出,无外乎是在和当时大宋所有拥有主流信仰的人做对。

    就这样,宋宇想了很多,直到周围嘀咕声渐渐变小,宋宇才收回了思绪,大声问道“;怎的?有几个会背得?”

    满堂大臣见说,全都附和“;皇上,我们都会背”

    宋宇听了他们所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