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空降兵-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耸耸肩没有回应,陈冬之前经历过什么我不知道,或许他这么一个铁骨铮铮的精锐伞兵也受过伤……在爱情方面。
  不管如何,简丹最终还是成了我的嫂子,相当野蛮的嫂子,把陈冬吃得死死的,就如陆小琳对我那样。
  20   警戒线陆中队和指导员对我们的表现很满意,特别点名表扬了我……因为那些心理承受力的训练方法。
  烂漫三月,我们收拾好背囊,乘坐南京依维柯再一次来到了3号机场。在这里,我们会同了其他中队,整个伞特大队在3号机场完成了集结。
  伞特大队将整建制拉到东北那旮旯进行冬训,这是我进入伞特大队以来首次参加大队全员参加的驻训。
  三架伊尔…76拉着伞特大队几百号人拔地而起,快速爬升到万米高空向东北方向飞去。
  4000多公里的飞行距离是伊尔…76航程的极限,途中没有任何停顿,四个多小时之后,运输编队降落在白茫茫的东北918号空军基地。
  南方三月鸟语花香,北方的三月……除了冷还是冷,还有厚厚的积雪。
  走出机舱门的那一刻,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锋利的寒风刮得我脸生疼。
  下了飞机,部队没有做任何停留,直接上了一队解放军卡,离开了稍微有点冷清的918号空军基地。在低温环境仍然能保持良好性能的解放军卡把我们拉到了一处建在雪原森林深处的基地,那是我们的临时驻地。虽然厚厚的帆布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仍然肯定,这个基地的保密程度相当高,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基地外围肯定有武警部队的兄弟把守着。
  空空荡荡的基地迎来了一群来自南方的客人,冷清而无生气的基地顿时变得热闹起来,而此时夜幕已经拉下来了。没有任何休整时间,虽然我们刚刚经过了一天的跋涉,大队部迅速把各中队的营区划分好,确定了各自的责任防区,然后迅速建立警戒线,设立哨位。一切按照战时的标准进行着。
  我挥舞着工兵铲在离基地两公里处的地方挖着散兵坑,这个位置的视野很开阔,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警戒位。本来我以为苏联那家伙是东北人,应该对如何在雪地里隐藏是深谙此道,却不料他红着脸说他是在上海那地长大的,对自己的家乡东北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我说他怎么没有东北人那么大的块头儿呢!原来喝的不是黑龙江水,而是黄埔江水!
  彻底对他失去了期望,打发他去弄点树枝,我继续埋头挖我的掩体。要说大雪,东北的雪才叫做大雪,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才那么一会儿工夫,我的雪地迷彩服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积雪。
  把散兵坑挖好后苏联也抱着一堆树枝回来了,这家伙身上流着的始终是东北人的血液,见我要他去弄树枝,他便知道要做什么了。他利索地把树枝散在兵坑口,排成一个网状,只留一个刚够身子钻进去的小口,然后在树枝上撒上雪,跳进坑里扒拉出一个隐蔽的观察口,呵,一个拥有良好视线且隐藏在雪地里的暗哨位就建成了,随着天降大雪,这个散兵坑很快就彻底融入了白色的雪地里了。这小子不愧是狙击手,简直是把暗哨位当观察阵地弄了。

最后的空降兵 第二章(上)(57)
我伸手把他拉起来,说:“第一班岗我先来吧。”
  苏联拍拍手上的雪,让我注意别冻坏了,然后挎着95式突击步枪回营地了。
  我紧了紧身上的雪地迷彩服,穿在里面的防寒套件没有给我足够的温暖。部队落实“一切按照实战出发”的训练可真的算是彻底落实了。从在3号机场出发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时间停下来喘口气。整个过程完全就是一场万里奔袭,这不,刚被拉到这个森林中的基地,就向基地两公里外的地方派出了警戒哨位,暗哨明哨潜伏哨全弄上了,而且每个哨位都是配发实弹的。这气氛弄得跟世界大战似的。
  脱了防寒手套,我使劲搓了搓手,僵硬的手指总算有点感觉了。这北方的冬天跟南方的冬天简直就是两个天地,这北方的大雪和南方的雪也是两个样儿,而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东北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期的尾声。这鹅毛般的大雪随着那刺人骨髓的冷风飘呀飘,落在地上就是厚厚一层,一脚下去半条小腿就给吞没了,南方的冰雪灾害中都不见得有这么可怕的风和这么厚的雪。听一些东北的哥们说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有些地方能把人的半个身子给埋了。我都不知道在那种情况下如何走得动道?
  坑口用树枝和雪弄的盖子挡住了风,苏联弄的这个警戒暗哨显然还是有点防风功能的。可呼啸着从北边刮来的冷风依然顺着观察口灌进来,打在我的脸庞上生疼生疼的。
  我有点哆嗦着双手举起挂在胸前的多功能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九点钟至三点钟方向的动静。白茫茫的雪地在夜视模式下的望远镜中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看上去有种异样的感觉。慢慢地调整着望远镜的倍数,慢慢地移动着视线观察着。虽然我知道外围肯定有武警兄弟在把守,但是既然大队长有令,一切按照实战出发,那就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而且我们伞兵部队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安全交到别人手中的习惯。
  这样不行,我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趴下来使劲拽紧了身上的衣服,这里真的是太冷了。才这么会儿工夫我就冻得直哆嗦,身上的衣服似乎有千百个小孔一样到处都灌进凛冽的寒风,这样下去不用等苏联来接班我就死翘翘了。窝在散兵坑里,我不断地揉着身上的各个部位,尽量多获取一点热量。
  然而隐约中我听到了脚踏在雪地里的声音,我一下子警觉起来,端起望远镜向声音的来源搜索。
  远远的树林中隐约闪过两个模糊的影子,若不是有夜视功能的望远镜,这么远的距离我可能还发现不了他们。那两个影子慢慢地移动着,迅速地向我这里靠过来。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附近的山民无意中穿过武警的警戒线罢了,可是细看之下我惊奇地发现他们用的是标准的潜伏跃进的战术动作。
  我这心像是被砸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记得听一些老兵说过东北地区境外特工活动频繁,以前他们每一次到东北冬训都会抓到那么一两拨。眼前的这两个家伙难不成就是老兵们所说的境外特工?
  看着越来越近的人影,我有些急了,我这个哨位根本没有配备单兵电台,现在如何向队里报告?我只能盼望着设立在明处的警戒阵地的兄弟能发现他们,然后向队里报告,否则我只能……两个身穿全白色防寒服的人慢慢摸到了距离我20米左右的地方,但是他们蒙住了脸,我看不清楚他们长什么样。警戒阵地上的兄弟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动静,显然警戒阵地的兄弟受到了视线的限制,没有发现偷偷摸摸潜进来这两个人。
  他们没有发现我的暗哨,直直地向我这边摸过来。我操起95式突击步枪慢慢地拉上枪栓,盯着他们静静地等待着。在距离还有我10米左右的时候我脚下一蹬,撞开头上的冰盖猛地从散兵坑里弹起,枪口对着他们大叫:“不许动!你们已经闯进了军事禁区,请接受检查!”
  岂料在看见前面的雪地出现异样的时候,他们就反应过来了,我的话音刚落,两人就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跃开了去。
  “操!”我怒骂一句朝天开了几枪,然后瞄准其中一个飞快逃窜的人影扣动了扳机。从瞄准具中依稀看到那个人被绊了一下,重重地向前摔倒在地。
  我急忙收枪向另一个人追去。那家伙显然对东北的森林雪地很熟悉,左跳右蹿地没进了无边而黑暗的森林中。让你跑了老子以后还怎么在伞特大队混?
  借着月光投射在雪地里的淡淡白光,我紧紧地随着他在雪地里留下的深深的鞋印跟着他。照他的脚掌面积判断,正常的负重情况下根本不会留下这么深的脚印,他身上一定携带着很重的物体,所以他跑不了多远。
  追到一处开阔地时,我终于看见了那个跌跌撞撞地向前跑着的家伙。我抬起枪口向天开了几枪,然后压下枪口根本不跟他废话,把他的头颅套在瞄准具的十字线中间,想都没想一个三发点射就过去了。瞄准具中的人儿头一歪,栽倒在雪地上。
  我依然端着枪慢慢地向那移动,枪口始终指着倒地上的人。暗淡的月光投射在雪地上散发出更加暗淡的光芒,从他头部渗出来的鲜血给白色的雪地点上了刺眼的鲜红。
  伸出手在他的颈部动脉一摸,他已经死了。一支散发着冷冷寒光的大手枪从他怀里滑落,传说中的“沙漠之鹰”?我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捡起枪,仔细地摩挲着银白色的枪身。这家伙可是能一枪打死大象的主!手枪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忽然我的视线扫到一个掉落在远处的箱子,我走过去蹲下来打开95式上的手电一看,上面全是英文,但凭我在学校一枝独秀的英语成绩我还是很快读懂了。美国产的地面监视器!
  我知道事情大条了,将“沙漠之鹰”插在腰间,一手抱着箱子,一手拉着尸体往营地走去。
  

最后的空降兵 第二章(下)(1)
21   “晨曦”联合演习(一)在我的鸣枪示警后,营地里的队友迅速反应过来了,顺着我的脚步追了上来。兄弟们看见我拖了具尸体都瞪大了眼睛。率队的陈冬看了看雪地上拉着长长的血迹,又看了看我,问我有没有事,我摇摇头,他张张嘴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没有说。
  把沉得跟死猪一样的尸体交给其他弟兄,我抱着那个箱子跑到陈冬身边低声说了几句。陈冬脸色变了变,然后抱过箱子快步走在前面。
  经过我的哨位的时候,我看见苏联正和几个队友抬着被我第一个击毙的、不明身份的潜入者的尸体,苏联看见我,又指了指担架上的尸体朝我竖起了一根大拇指。那人身上也发现好东西了?
  那晚营地的气氛特别的紧张,每一个人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大队部进一步加强了营地的警戒工作。估计是接到通报了,几辆挂着武警牌照的“勇士”开进了营区。为首的是一名武警中校,他带来了一队剽悍的宪兵。很快他们就带着那两具尸体,风驰电掣般地离开了。
  虽然头头们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了。明天东北军区一年一度的“晨曦”联合军演就要拉开帷幕了,说不准那俩人就是为这事混进来的……反正大家是不会相信这些人是来野营的,别说一般人穿不过外围武警的严密警戒线了,光那套美国产的地面监视器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玩意儿美国才研制成功,美国大兵们都没能用上,他们一来就是一整套?我曾看过关于这东西的一些官方资料,一旦安装好,基本上以其为中心的区域的所有动静都会被监控到,还是十分详细的那种。而且这玩意儿体积小,工作方式是被动的,只要隐藏好,就算是动用电子侦察仪也找不出来,除非进行地毯式搜索。虽然不知道它的监控区域有多大、监控会有多详细,但是囊括我们营区是没有问题的。
  出了这档子事,负责外围警戒的武警兄弟急了,估计是觉得很没面子。两个大活人就这么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混了进来,那些武警兄弟肯定是恨不得挖个坑把自个儿埋进去。
  这天晚上躺在暖暖的睡袋里,我净听到武警兄弟的动静了。他们连装甲巡逻车都出动了,发动机的轰鸣声、军犬的狂吠声,隐隐还有军官大吼着下命令的声音。他们足足在我们营区附近折腾了一宿,确定了没有其他潜伏者了,这才收兵回营。我们大队没有参与他们的行动,只是加强了营区的警戒,警戒线也向外延伸到了三公里。不是我们摆架子,只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的。武警兄弟们不小心让人混进来就够窝气的了,现在你屁颠屁颠地跑去说,我们跟你一起干吧,那不是一个大耳刮子直接扇在人家武警兄弟的脸上么?所以啊,除非是上级命令两支部队协同或者人家武警兄弟主动请求帮助,我们是铁定不会去做这种明显伤害了兄弟部队自尊心的事情的。
  现在回头想想44号监狱那档子事,就会发现那里的武警兄弟是如何的憋屈了。
  本来想着能好好睡一觉的,可事实上我才躺下不到两小时,紧急集合声就在营区炸起了。一级开拔,所有人员必须完成休整到行军状态的转化,但是没有时间规定,因为这要看大队长对各人的满意程度。一般来说,大队长这位在老山轮战中混开的前侦察兵是不会让我们有任何轻松的时间的。

最后的空降兵 第二章(下)(2)
迅速卷好睡袋塞进军用背囊里,整理好自己的装备,确认没有落下任何一件东西之后我随着队友冲到营区中央。
  所有派出的警戒哨位也同时撤离去参与集合,连炊事班的哥们都忙着将家什打包以便随时拉走而不掉任何一件东西。
  大队长站在队伍前面高举着一张纸向我们大吼:“刚刚接到上级紧急命令!”
  我深吸一口气,不知道这次又是哪个监狱的犯人逃出来了。
  “我大队全员即刻开拔参与东北军区‘晨曦’年度联合演习!”大队长深吸一口气,扩音器般的嗓子继续鼓动,“同志们!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东北军区每年一次的‘晨曦’演习。这是我大队第一次参加‘晨曦’演习,而且是全员参加!我就一句话,都给老子把脸挣足了!”
  “我要你们记住一句话,咱是抽软中华的兵!”
  “咱是抽软中华的兵!”全大队几百条汉子从喉咙里吼出了这句话,震得树上的积雪纷扬而落。
  大队长一声令下,身着雪地迷彩服的我们迅速跳上早已预热的解放军卡的车厢里。我们C组刚全部跳进车厢里,我们中队长突然撩开篷布,扯着嗓子跟我说,陈冬被大队长弄到大队部当参谋了,让我代任C组的组长。没等我反应过来又撂下篷布走了。我目瞪口呆了,他怎么这么不负责啊?同车的C队A组组长“猴子”,也就是那次怂恿手下把我往死里打的那个瘦猴,他嬉皮笑脸地向我抱拳作恭喜状。我们组的兄弟也腻腻歪歪地“组长,‘疯子’组长”地大叫着。苏联还装模作样地扯过衣服要我签名……我没好气地朝他们吼了一句,然后晃晃脑袋,从车厢缝里灌进的冰凉的寒风告诉我,我没有听错,怪不得都看不到陈冬,原来他跑大队部当参谋去了。
  死就死吧,不就是带这几个兄弟跟人干仗么,easy啦!
  车队扬着明亮的车头雾灯,排成一列,轰鸣着驶出了这个森林中的基地,和来时一样匆忙。我大概掐了掐时间,我们只在这里待了不过四个小时。
  车厢后的篷布仍然是拉下来紧紧地扣在小勾上的,外面的一切我们都看不到。屁股下的感觉告诉我,解放军卡的轮子在有一下没一下地打着滑。车队是驶在几乎结了成冰的路面上的,正是来时的那条路。
  良久,战机引擎的咆哮声告诉我车队已经驶进了918号空军基地。我们纷纷跳下解放军卡,向指定地点行进。
  才过去了短短的四个小时,918号空军基地已经不再是我们来时的那副冷清的模样了。露天停机位上排满了歼…10A和歼…11B,还不断有战机从隐蔽的洞库里被地勤人员开着拖车拉出来。整个918号空军基地被迅速转化成一个巨大的预战空军基地,我似乎闻到了空气中的硝烟味儿!
  一个体形庞大、身上还顶着个盘子的家伙从跑道那边快速地向这边做加力滑跑,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传说中的KJ…2000!咱当初也是扫过一年跑道的人,这眼神一瞄就知道了。KJ…2000很快抬起大头,升上高空。
  一阵凛冽的寒风刮过午夜中的918号空军基地,紧随KJ…2000之后,闪烁着防撞灯的歼…10A双机编队呼啸着滑过跑道,机头一抬,拥有优美鸭式气动外形的歼…10A两机编队像两只白天鹅扬着挂满炸蛋的双翼飞向夜空。随着引擎喷口中红通通的尾焰逐渐暗淡,歼…10A两机编队结伴没入了无尽的苍穹。
  这边的歼…10A刚刚消失,那边的后续编队几乎是紧跟着前面的编队滑过跑道,等我的视线往回收的时候,第二批歼…10A双机编队已经爬上了天空,很快又没入了夜空。这会儿我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应接不暇”这个成语的现场演示了。

最后的空降兵 第二章(下)(3)
随着地勤人员潇洒的手势,一架架挂满各种导弹炸弹的战机有条不紊地滑出停机位,在地勤人员的引导下依此咆哮着直刺苍穹。整个基地笼罩在一种强烈的战场气愤中,忙碌而不慌乱。虽然我在沿海空军基地参加过许多次空军航空兵与海航老军们协同作战的演练(其实干的就是给战机挂炸蛋之类的工作),但是像918号空军基地这架势的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这里可是“晨曦”演习中空军航空兵的集中出发点!按照这种状态,停在918号空军基地里的一百多架战鹰不用两小时就能全部起飞完毕了!
  918号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