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哲学启蒙-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互的联系因为各种相似之处而得到建立和加强,由于人群之中动物式的人还是异常丰富的存在,因此人群对死亡和自杀的总体态度与大部分个体的态度是相近的。群体流露出来的对自杀最强烈的厌恶,是个体因为其理性能力低下、人性泯灭而讨厌自杀的集体流露。由此暴露出来的所有谴责自杀的人都有的根深蒂固的非理性、而不是被生之鼓吹者所责难的自杀者及自杀的所谓恶劣习性,才是自杀被整个社会公开唾弃的原因。由此看来,自杀者及其自杀行为受到的多方攻击,更像是群体由于其群体价值观受到冒犯而作出的反应,那是少数叛逆者必然要受到的冲击。
二.虚妄人生的普遍结局
人们孜孜以求美好的生活,付出再多的汗水哪怕付出一生的精力而毫无悔意,仅仅为之后一时的拥有。而美好生活却永远如蜃影一样,不过是虚妄的存在。人生中的一切美好不过只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生活的美丽幻影迷离了无数人的双眼,也迷离了无数理智的灵魂。环顾四周,人类主宰着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很多生命因为人的到来而消亡。人们当然有理由以为这便是种的优越性的表现,以为人是超越于动物之上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而其他一切生命不过只是机械式的存在。然而人无疑又是一种奇怪而可怜的动物。在种的优越性通过凌驾于其他生命表现出来之后,个体的优越性却并未相应表现出来。人将无数生灵逼上绝路,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生活在真正享有生命尊严的环境中呢?无数的生命因为人类活动而永远的消失,但是个人却并没有因为种的优越而变得自由与蓬勃,人类自身的泥涝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仍然处在维持和与死亡之魔咒的对抗当中。
数以亿计的人直接生活在死亡的门口,全世界每天有许多人因为得不到洁净的饮用水而死亡,而在粮食总量足够的情况下,这个由人主宰的星球仍有很多人因为饥饿而死去。虽然可以控制几乎其他一切生命,但是人却并未因此而生活得更好。人为的灾难足以与物种之间的残杀相提并论。中国历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而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灾难中的大部分源自人为,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千百万人,*的十年浩劫断送了很多人的生命。西方世界里上帝的子民也曾经以上帝的名义进行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和宗教战争,血腥和残暴与虔诚的祈祷同时存在着,数千万人,仅仅因为不是上帝的信徒而被屠戮。这就是我们人类!
人的生存状态远非良好,即便从荒蛮血腥的历史中走过,现代人的人生仍然处在贫乏之中。精神世界的苍白成为更加深刻的危机的最大原因。现代社会中物质上的富饶与我们的精神危机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先人相比,现代人的心灵承受着多方面问题的折磨。人在拥有更多对其他生灵生杀予夺的权力之后,自身也越发迷失了方向。尽管人类作为种的优越性是那么明显,人生却仍然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为之付出越来越多的精力去寻找它的意义。
智慧的头脑往往会不自觉的迷恋于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然而任何稍有理性能力的都会发出“生活值得过吗”之类的疑问。在理智健全的灵魂那里,这样的疑问是最焦灼人心以至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疑问。绝大多数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大脑都会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由衷的怀疑。叔本华即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活着是比死去更为糟糕的事。”无数睿智的头脑都认为世界上充斥着太多多余的灵魂,人甚至因此而不能被称为人。
迄今为止地球上已经生存过数百亿人口,但是每一个人的一生与此毫无关系。无数人毫无声息的来到人世,又同样毫无声息的离去。无数人湮没于死亡之海洋,即便那人曾经是一个最伟大的人。无数庸碌的人在庸碌中死去,早死晚死毫无不同;无数高贵的思想也被死亡这一吞噬一切的黑洞所扼杀。个体的生死在这样的生死长河中早已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还是竭尽全力苟延残喘直至最后一刻。
人生就是如此。这并不是死的说教。生和死对于所有人而言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每一个生命,尤其是人,都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着,每个生命都在生存之中奔向死亡,而人更是不幸的认识到这一点。然而我们终生从事的唯一的工作、以及我们自诩的宽广灵魂的唯一焦点,乃是如何使自己更好的活。一切的一切,在生与死的咒语之下永不停息的奔忙直至死亡来临。这样的一切究竟有何意义?人生只不过是一场虚无,拥有可以自绝作为生命存在之能力的生命,其生存过程包罗万象,但惟独没有行使这一能力。为什么不选择死亡呢?
三.死亡是可以选择的吗
1.
无数多余的生命附着在这个世界上,一直活到最后方才罢休,尽管死亡对于所有人而言是可以随时实行的权利,但是只有极少一部分的人去实行。为什么不选择死亡呢?
非人的生命似乎从来没有像人这样思考过生死的问题,而所谓理性存在的人,其实也从未为死亡付出太多的脑水。当死亡迫近时,一切的所谓理性均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人想的全然是如何的活,“生,抑或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来都不是问题。显然,作为本质上非理性的人生,这个问题也并非人所能考虑的。
有关自杀的态度我一直深藏心底,从不敢对身边满眼洋溢着生之快乐的人提及。尽管如此,当选择从事哲学作为未来的职业并准备以此作为今后生活的正式重心时,我仍然受到来自周围的揶揄,“你不会自杀吧?”多人多次这样玩笑着对我说。自杀对他们,对无知的生命而言当然是一个奇怪又奇怪、好笑又好笑的事。即便是我的父母也绝难理解甚至了解我心中的感受。
孕育了我的父母尚且如此,我对周围的芸芸众生又能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呢?对于从心底蔑视他们的思想而言,因为他们而不能实践自己的思想,无疑是我最大的痛苦。
如托尔斯泰所言,这样的生活是令人作呕的。生死在我眼中毫无不同,而我却一直活在苟且之中,活在众多多余的人之中,活在充斥着荒谬和没有公理的世界中,活在求死不能的状态里。我时时不能原谅自己。此种背谬自己神圣思想的错误只有靠自杀才能终结,否则将愈加深重的伴我一生。然而此时此刻我仍然能找出一个个言之切切的理由,将理智抛于脑后,将死亡高悬直至它自己降临。
除了作为整体的人群以各种堂皇的理由如上文提及的对国家的冒犯之类来反对自杀之外,即便是大众也从来不缺乏各种活灵活现的活着的理由。或者,只要是未死的人生,就有不死的理由。在所有理由之中,最广泛而强烈的是父母亲人的牵扯。操劳半生的父母,如何能舍弃他们,让他们承受失去儿女的痛苦?想想死亡不过是那么一瞬,而留给父母的痛苦却将波及余生,这是让人不愿想象的痛苦,相信也是很多生命滞留人间而没有勇气离去的最大原因。在另外一些人那里,没有选择死亡是因为惧怕来自死后的诟骂。而还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选择死亡,乃是对未竟的事业或理想的留恋,或者是生者的世界中尚未留下自己生活过的痕迹。
无数人通过对理想或事业的追逐使自己远离死亡,没有能力动用社会资源的人绞尽脑汁争奇斗艳、以使世界留下他们度此一生的脚印,而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则利用这些资源使后人生存的土地留下关于自己的图腾。还有一些意识到生命了无意义,但既没有来自亲人的牵扯、也不会有来自后人的诟病、在这个世界上还留下了足够的遗迹却仍然活着的人,他们不死的理由尽管苍白甚至根本没有,但还是活着,甚至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磨难之后,还能活得坚定起来。托尔斯泰就是这样一种人。我也曾经认为既然生死一统,那么在生死两讫之间保持生的状态则是更好的选择,也一度把生可择死,而死不可复生作为自己不死的理由。
——凡此种种都使人们没有去死,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人们不选择死亡的理由。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死亡意味着对生的一切的永远彻底的别离,包括对亲人、后人、事业和理想以及对后世的任何生前的牵挂,在死后不过转头即空。即便果真如众多虔诚的教徒相信的那样存在天堂和地狱,与人间相比,那也完全是两重天。生者的一切完全不再适用于死者。
以生者的种种考虑而作出的种种关于不死的理由,实际上不过都是借口。逝去的生命早已一切灰飞烟灭,与生者又再有什么关联呢?生前所做的一切关于生的考虑在死后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活着就是活着,哪怕是令人作呕的活着;不死就是不死,哪怕地球上充斥并非必要的生命。没有理由和所谓人类意识,也没有所谓理性的活着,这本身就应当是活着的最根本的理由。
2.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太多的人,无数的人生在庸庸碌碌、无思无求、浑浑噩噩中走完最后一秒钟。生死在他们身上其实完全没有区别。所有这样的生命,都会挣扎着一直活到油尽灯枯的那一天、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才会离去。但是假若生命在某日因为意外嘎然而止,他们留下的也只是极其微弱和短暂的纷扰。生活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其实都毫无意义可言。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而人生对周围的一切又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人生无论是多么的迷人,它的全部也仅在于生命了一回,仅仅在于来到人世走此一遭,较人所赋予的什么意义,如此一生显然毫无价值可言。
人生是这样的似是而非,早死晚死毫无不同。但是机巧的头脑在如何使自己延长生命方面无一例外的极尽钻研。个体对自身的维持同样表现在对维持不下去的弱者的帮助上。从社会救助、慈善基金到街头施舍,使弱者活下去的帮助无处不在。对于那些等待救助的弱者,我虽然在理智上对他们报以冷漠,但在情感上却始终心生恻隐。理智上得出来的旁观始终成为心中负罪感的一个渊源,我的思想告诉我顺其自然,然而情感的悸动始终让我不能心安理得的袖手旁观。这些矛盾之处表明了我对自己的高估:即便理性能力旺盛,它们在我的生活中也只占很小一部分;即便理性是我生活的支柱,它还是华而不实、徒有其表。对死亡的不自觉的排斥是理性难以驾御的。尽管理性思维触及生活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但是在这种排斥里面,我找不到理性存在的痕迹。
动物界也存在类似于人类自杀的行为,但动物界毫无自杀之说,或者即使存在,人们对这些动物行为作出的解释也完全摆脱了有关精神、意识、理智方面的玄妙,再自然不过的用冠以公正精准之类堂皇之冕的科学作出一个个机械的解释,如导航系统失灵等。而死亡对于人来说却总是与断然绝非机械的意识世界的病变紧密相连。人的自杀,应当有专属于人的解释,它或被归结为懦夫的行为,或被认为是精神的崩溃。而这些解释的出现,更是因为自杀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是必然需要有说服力的理由的。
非理性存在着的人生此时再次将人与动物在理性能力上的本质一致割裂开来。自杀被解释,是因为它唐突于周围的世界。自杀者及其自杀行为被解释出来的恶劣品性背后其实是群体对其价值观被冒犯后作出的反应。生死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人生本无意义,生或者死都不能改变这一点。理性并没有在人的自杀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几个人选择死亡,也是因为人的存在的非理性。生或者死,都无须说得太多,为活着或者不死寻求的理由,往往只是掩盖了人的非理性存在的借口。人的生命存在是完全非理性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生命究其本质与非生命没有不同,因而生死也无所谓差别。
对生或死的种种解释因此其实多是假大空话而已。生命本是非理性的存在,生命也全然是由理性之外的东西所维系。人生在毫无意义的情况下仍然被百般呵护,乃是因为趋生避死的动力决非来自什么选择。这是一种选择难以控制的力量,这是一种完全超乎于理性的力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惯性漫想
惯性漫想
一.作为表象而普遍存在的维持
二.导致维持的表象背后的力的均衡
三.惯性定律的广义表述
四.补充说明
一.作为表象而普遍存在的维持
1.
人生,和其他所有生命一样,乃是满足生命需要和维持其存在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生命乃至其他一切存在相生相伴,即使人生也不例外。生活仅仅在于维持,维持活着的状态即是生活的全部所在。个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对个体的维持的外化。尽管人的理性能力较其他任何生命都旺盛,尽管地球已经被人化,但是作为一种生命,乃至作为一种物质,人不可能摆脱作为人的天然属性。这些属性中有作为生命和物质而具有的维持的属性。
然而与其他一切存在物不同的是,人生往往多一层理性的光环,这个光环是由本质上非理性的头脑赋予的,这个非理性的大脑对自我的迷信使它难以揭示人生与其他一切存在物在维持这个属性上的一致。并且由于人生仅仅在于维持,而对几乎所有人而言,生理上的匮乏才是真正永难满足的饥渴,因而几乎没有人会做满足生理需求之外的事情。维持,仅仅是生命的自我维持便占据了生命个体的全部,纵然有理性迷雾的笼罩,人生也不会改变这一点。
在维持的属性之下,能够满足上述生理需求的自然科学获得了空前繁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人生本身的认知处于停滞状态。人生继承于母体,然而一代代人对人生的认知却始终裹足不前。尽管每一个人都宣称拥有灵魂,但是对关于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生与其他所有存在物在自我维持这个属性上的一致等问题的认识上却仍然只处于蒙昧状态。
对人生意义的认知之所以无法累积、也难有突破,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快速前进,其原因部分在于生命的最高法则、人的非理性本质的巨手所要保留的一个小小的秘密:对意义的寻求关乎生命能否得以维系,对于这个问题,能给予芸芸众生的最好答案就是没有答案,使他们能因追求的痛苦而放弃,或因答案的不明而坚持——无论如何,只要能顺利了却一生就好。人生中一切的一切都在于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所有人生都无外于此。
2.
与作为个体的人生对自身的维持相对应,作为个体人生的集合的社会的每一个方面也都是在维持中存在,在存在中维持。
很多言之凿凿的理论宣称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社会面前,个人仅仅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然而在我看来恰恰相反,与个人的本性和力量相比,社会才是软弱无力的组织。社会由个人决定,个人的属性和本质决定社会的属性和本质,个人的选择和偏好决定社会的变化。很多人置身社会往往感觉自己力量渺小,因为社会似乎压抑了他的某种需要,改变了他的生活,而实际上,假如没有外部的影响而纯粹由个人自由发展,那么在自由状态下奉行的人生之路与生活在社会中所奉行的人生之路也将会是相似的。社会其实很难改变一个人,因为他的生活与其说是由社会、不如说是由他的特定的内在本性所决定,而这些内在的力量无疑陪伴并决定了他的一生,与此同时社会所做的仅仅是为这些个性或者本性的张扬提供合适与否的活动场所而已。将不得已归咎于社会而非自己,只是因为社会较之强大的个体内在力量处在虽然无力但是却更为明显的地方而已。在个人面前,社会其实是被动的、无所作为的,社会的走向完全是个体走向的集体反映,社会的特定部分对应着特定的人性,特定的方面对应着人性的特定方面。简言之,个人决定社会,而非相反。
社会在人们看来也是一部运转的体系,而各种社会组成部分的作用也都在于使社会得以按照人们的期望稳定的运转。在人们看来运转良好的社会,因为国家、宗教、道德等的存在而得以维持。可以发现,社会的全部组成都是因为个体出于对混乱和匮乏的不满以及对死亡的畏惧——亦即对自我维持的需要——而不断变化发展。相对于实在的个体,无处不在然而又虚无缥缈的社会只处于被决定的地位。作为个体的人生存在的全部在于维持存在的既有状态,由人类群居本性外化而生的社会在各个方面也无一不体现出这一点。社会的一切领域均在于维持,宗教、道德、国家、阶层等都莫过于维持存在的既有良好。社会的自我维持一方面源自其内部的生生不息,另一方面更是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