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猛将列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觉得“得道”和“失道”之间“多助”和“寡助”的天平一直是在随着实力的改变而改变,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不信大家翻看历史书仔细的揣摩的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掩盖在华丽文字背后的真相。

  上面说这段话是有所指的,也是为了我接着写著名的长平之战做一个注脚,大家可以带着这个观点去看当时的情形。

  就在白起攻下了野王(地名)之后,韩国的上党地区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秦军绝断了,因为韩国的首都是新郑,上党的百姓想要到首都去办事,就必须经过野王渡河才能到首都去喝茶聊天。当时的上党郡守冯亭就召集了乡亲父老一起来商量,他说:“各位乡亲,我们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经断绝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没办法再接着当韩国人了。现在秦军日益紧逼,我们的祖国没有办法前来救应,但是我们绝不能屈服于恶秦,我想,我们不如宣布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果接受了我们的归附,秦国大怒之下一定会攻击赵国,赵国受到攻击也一定会亲近韩国,那时候韩赵联合起来就可以抵御秦国了,大家看看我这样想对不对?”

  冯亭说完了,他面前的父老乡亲们满腔悲愤的点着头,一致认可了他这条一石二鸟之计,然后冯亭一边在心里窃笑着,一边紧急派人前往赵国表达自己诚挚的思想感情。

  赵国有傻子也有聪明人,赵孝成王听了上党人民代表的来意之后急忙召集平原君和平阳君来商议一下对策。平阳君挠着后脑勺想了想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背后的利害关系,他说:“我们还是不要接受吧?这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我们接受了这片土地,其后会有很大的麻烦,这祸患要远远大于由此得来的好处啊!”

  平原君一向比较实际,他考虑问题很直接,他反对平阳君说:“老哥!我们干吗不要?这是白白得来的东西,如果不要岂不是很不像话吗?我们要了这片土地一定会对我们很有利的!“

  赵孝成王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认为他聪明又懂事,所以就听从了平原君的意见,他直接提拔冯亭当上了华阳君,替自己管理上党,冯亭真是得了便宜还可以卖乖。

  上面说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大难临头的时候,很少有人考虑别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得拿出可以请动人家帮助你的利益给人家,在这里,我看不出“道“在哪里。

  而我说了这么多就是要交代一下秦、赵两国为什么会大大出手,其导火索就在这个上党的归属问题上。

  公元前260年,秦国出手了,它的攻击对象就是上党……你小子不想当秦国人是不?老子把你打回来,看你服不服!

  秦国派左庶长王龁出发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宁逃不屈,纷纷卷好铺盖逃往赵国。赵国军队义不容辞的派出军队来帮助上党人民,他们驻扎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地区策应上党人民大逃亡。

  前260年4月,王龁奉命向赵国宣战,赵国派出了自己最勇猛的战将廉颇率军迎战。

  秦军来势汹汹,赵军守土抗战,寸步不让。当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宣布了两国之间的战事正式开始。

  当时赵军士兵出外侦察,和秦军的侦察兵不期而遇,两国的士兵都很牛气,谁也不服谁,互相遇见了以后就对骂,骂的不亦乐乎不可开交,骂着骂着当然就打起来了。要说秦军士兵还真不是盖的,他们不但杀死了数名赵军侦察兵,而且一刀把赵军带队的军官给斩于马下,由此可见秦军士兵的军事素质是很不错的……要知道在那时候没有一身好武艺是当不上军官的。

  这一架打完之后,秦军很长威风,他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连续战胜了赵军,到了六月就攻取了赵国六个城池,七月,赵军抵挡不住,只好建造堡垒保护自己,秦军又攻破他们的堡垒,杀了两个将尉,夺了他们的堡垒。

  打了这么几个月,赵军的损失巨大,廉颇审时度势,知道敌强我弱,不能和秦军正面交锋,决定采取守势,高筑营垒,坚守退敌,从而疲惫敌军,然后根据时机再攻击敌人。他采用的方法就是持久战的方法,在当时来说就是最正确的方法。

  但是,是啊,但是,廉颇不是一个能够完全做主的人,他上面还有一个急着驱逐秦军的国君,赵孝成王。我们从他接受上党归附这件事就已经看出这位大王是一个根本就没法和昭王相比的大王,所以这位大王屡次责备廉颇光知道守、不知道攻,心中强烈怀疑廉颇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秦国人就很聪明,他们适时地给廉颇送上了一副烂药。

  秦国应侯(即范雎(?—前255),也叫范且(这是汉代石刻中的错误),字叔。战国时魏人,他是秦国历史上智谋深远、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公元前266年范雎拜为丞相,封之于应城(今河南鲁山之东),故号为应侯。)丞相范雎了解到了前线传来的消息以后立刻派人携带者金银财宝去拜访赵国的当权派,把好东西往人家怀里一塞,要求这位当权派散布流言说:“秦国最害怕的不是廉颇这个人,是赵括啊!廉颇太容易对付了,他现在不想打了,想投降了,赵国千万别把赵括派上来呀!”

  赵王本来就满心埋怨廉颇管打败仗不管胜利,而且对他保持实力很不满,因而一听秦国害怕赵括,心中不由骂道,他娘的,我说怎么回事儿呢,原来还有这事!廉颇果然不可信任,既然秦国害怕赵括,你怕什么我就给你来什么!

  因此赵王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撤了廉颇的职务,派上赵括替代他,要求赵括别客气,给老子狠狠的打秦军。

  赵括上任以后,根本就不考虑廉颇为什么要坚壁清野,不仅大刀阔斧的改变军队的各项工作制度,而且撤了大批熟悉部队的老将领,换上了听自己话的新将领。他的这些举措除了使赵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以外,没有给赵军带来任何好处!

  秦国那边一听赵王果然中计,笑的大牙纷纷掉下,昭王一边乐,一边偷偷命令白起为上将军,王龅为尉裨将,让他们赶快到前线去消灭赵军。

  但是,白起的名声已经是如雷贯耳了,如果赵军知道白起来了,吓跑了怎么办?昭王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直接给全军将士下达了一条死命令:“有谁敢泄露武安君行踪的,斩!”(“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8226;白起王翦列传》),看看,这就是一个猛将的名声!

  白起就是白起,他一到前线就发现对面那个家伙鲁莽轻敌,高傲自恃,对付这样的人,他采用的办法是诱敌深入,分割围歼。

  白起命令战场上的前沿部队先不要问为什么,赶快示弱于敌,敌人来攻击,尽管假装败退,迅速逃跑,谁敢还击他就跟谁急;然后白起把秦军的主力配置在纵深地带,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构筑袋型阵地,准备包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饺子;同时,他又派出五千人潜入敌人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之间,等待机会把两者分割开来,再一举全歼。

  七月底,白起的口袋已经张开,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八月,赵括这个马大哈先生在不明敌方虚实的情况下,大脑稍微转了一转就决定发起进攻,秦军按照计策假意败退,暗中张开了死亡的羽翼等待赵括冲过来。

  ……他冲过来了,赵括毫不犹豫的冲过来了!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一二三把赵军截为三节,赵军首尾难顾,相互分离,粮食也被抢了。这还不够,白起不断派出轻骑兵骚扰赵军,让他们吃不好睡不好,士兵们的战斗力下降到了极点。

  面对这种情况,赵括终于醒了,他急忙率领士兵构筑壁垒,认认真真的守着,望眼欲穿的等待救兵。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却没有发起总攻,反而停了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吃不下这么大的饺子啊!

  当时赵军被围的军队人数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四十万人,白起的手下却只有区区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既要骚扰敌军,又要围攻打援,还要担负警戒,更要防止敌军突围,他怎么算都不够用,所以他急忙向国内求援,请昭王派兵协助断绝赵国可能派来的援军,同时还要断绝赵军的粮草供应,以期尽快解决战斗。

  昭王也深深理解前线的巨大困难,他向全国发出了征召令,要求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必须从军,从军者赏赐民爵一集,管吃管喝上战场,用以断绝赵国任何的救援企图,昭王算是倾全国之力来进行这一次决战了。

  九月,赵军断粮已四十六天,饥饿不堪,能吃的东西全都吃光了,他们就开始自相残杀,煮人为食,军营上下臭气熏天,士兵们已经彻底的丧失了战斗力。赵国的所有救援行动被秦国完全击败,四十万大军只能困守在壁垒中等死了。在这种情况下赵括走投无路,他还做着最后的挣扎,他集结了身边的部队分成四路轮番突围,但是白起牢牢地钉住了他,不管他发起多猛的攻势,白起总是能坚决的把他打回去。

  不过赵括虽然是一个庸才,但不是一个懦夫。在他自己觉得没有希望继续坚守下去以后,亲自率领身边为数不多的精兵向秦军发动了一次自杀式的攻击,他本人被秦军精准的弩兵射杀。

  赵括死了以后,四十万赵兵土崩瓦解,投降了。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俘虏,白起也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他是这么考虑的,他对身边的亲将说:“以前我们已经占领了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意归附我国却归附了赵国,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我打算把他们全部杀掉,要不把他们放回去以后,他们还是会成为我国的祸患的!”(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

  白起决定了。

  他派人挖了一个个巨大的墓坑,然后把饿的半死不活已经没有抵抗之力的赵兵全部扔了下去,史称“坑杀”。白起也没有做绝,他留下了二百四十个年青的赵军士兵,让他们回去给赵王报信。

  长平之战历经三个多月,结束了。

  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包括强秦也输不起。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决定是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当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

  关于赵国军队的死亡数字,史册上比较公认的是斩杀和俘获了四十五万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赵兵被杀了。赵国经此一役之后元气大伤,苟延残喘,一蹶不振。后来的王翦一举消灭了这个战国时代的第二军事强国,其原因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

  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白起打算趁胜追击,一举拿下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的赵国,于是在公元前259年,白起率领大军直逼邯郸,同时还攻打韩国,韩赵两国惊恐万分,根本不知该如何抵抗,而赵国已是指日可下。

  但是,是啊,但是这个词再次出现在这里了,因为这个但是的背后依旧预示着一代名将的抱憾终生。

  ……但是赵国和同病相怜的韩国紧急商议了以后,决定不动用军队去和白起对抗,而是动用财宝的力量打退白起的进攻。

  他们做到了这一点。

第十五章 英雄末路最堪怜
赵国派遣一个叫苏代(战国时纵横家,传说是苏秦的哥哥)的人秘密潜入秦国,苏代到了秦国以后拿出了足以让范雎子孙后代七八辈都过上好日子的重金,然后对范雎说道:“范老哥,你看现在白起杀了赵括,现在又围攻邯郸,赵国灭亡指日可待,赵国一灭亡,秦国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称帝了!可是秦国称帝了以后,白起就会被封为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礼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我可要提前恭喜他了!”

  范雎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故意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干笑道:“是啊是啊,白将军功大,可以被封为三公。”,但是他的手已经不稳了,几滴茶水溅出了茶杯。

  苏代看在眼里笑在心里,暗暗高兴,可他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很替范雎着想的表情说:“按道理说白起为秦国打下了七十多座城池,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古时候能征惯战的任谁也比不上他,可是丞相你就受委屈了,您在后方日夜操劳,替白起打理后勤,记功的时候却没有您的功劳,您说这说的过去吗?还有,白起封为三公以后,您的地位就远远比不上他了,就算您不愿意都不行,人家的功劳在哪摆着呢!”

  范雎眼神黯淡了许多,他慢慢抚摸着胡须沉吟不语。

  苏代乘热打铁,接着说道:“范老哥,咱两关系好我才跟你说实话,现在天下百姓谁不痛恨秦国?上党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现在如果灭掉了赵国,秦国的疆土不错会变得很大,可是秦国能得到多少人民呢?照我说秦国还不如让韩、赵两国割地求和算了,一来可以得到土地和人民,二来,白起的功劳太大了,不能让秦国人民只知道有白起,不知道有丞相啊!”

  苏代的话说的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深深的打动了刚正不阿的范雎。

  范雎思索良久,轻轻的放下了手里的茶杯。

  苏代分明感到范雎的眼里闪过了一道冷光。

  不久以后,秦昭王就接到了范雎言辞恳切的奏折,范雎在奏折里很为国家着想地说道:“大王啊,现在秦国经过了多年的战争,将士们都很疲倦了,他们私下里给我说他们迫切的想休息一下,我也认为将士们确实需要好好休整,补充一下粮草,放松一下长期紧绷的神经,以备将来打更大的战役。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这样我们不但达到了休整的目的,而且还能得到土地和人民,何乐而不为呢?”

  昭王一看,觉得范雎说得有理,就批准了他的报告。

  韩赵一看计策奏效,韩国赶忙割让了垣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赵国则献上了六座城池,到了前258年正月,三国彻底休兵罢战。

  白起后来知道了休兵的主意是范雎出的,无比痛恨他胡言乱语,白白丧失了彻底消灭韩赵的良机,从此他和范雎也结下了私人恩怨。

  前258年九月,好久没有打仗了的昭王又想起了和赵国之间的旧账似乎没有算清,他必欲完全取得赵国才甘心,所以他又派五大夫(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高于二十等爵中第五、六、七级的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号为“大夫之尊”。)王陵攻赵国的首都邯郸,这时候白起病了,所以昭王不好意思让他带病出征。王陵的带兵能力和白起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他不但没有攻下邯郸,而且在昭王派遣重兵援助他的情况下还损失了五名校尉(秦军的中级军官)。

  昭王一看这可不是办法,他就去找白起,让他带兵,白起病已痊愈,可他不愿意打这仗,他对昭王说:“大王,邯郸实际上很不好攻,而且如果其他的诸侯在我们全力攻打的时候想来救援赵国,他们上午发兵下午就到,我军则救应不及。再说我军虽然在长平打败了赵军,可我们自己也伤亡过半呀!”

  白起喘了口气,不顾昭王越来越阴沉的脸色接着说:“现在我们的国内很空虚,我军远途奔袭去抢别人的首都,如果赵国在国内积极应战,其他诸侯在外面策应,一定会打败我军啊!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发兵攻打赵国。”

  昭王听完他的话,脸上阴的几乎要滴下水来,他没有多说什么,一甩袖子走了,剩下个白起呆呆的站在原地,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过了几天,昭王派范雎来宣布政府决定,决定要求白起带兵出发攻击赵国。白起一看到范雎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看都不愿多看这个权倾朝野的哥们一眼,望着天空冷冷的说:“我病了,你走吧!”

  范雎连凉茶都没有喝上一口就被白起赶出了家门。

  昭王气的咬牙切齿,但他又不想把白起怎么样,只好忍气吞声的改派王龁代替王陵,在*月的时候再去攻击邯郸,但是邯郸人民誓死抗击,决不投降,秦军在邯郸城下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楚国一看时机到了,它就来了个趁火打劫,派出春申君(春申君 (前320~前238)本名黄歇,东周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会同另一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信陵君(?—前243年),名魏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