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千娇-第4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世上似乎并没有牢靠的关系,昔日的好友和同盟,如今好像在渐行渐远。萧思温感觉到耶律斜轸与自己的政见大不相同。

    不能说耶律斜轸的主张是错的,只是考虑不同罢了……萧思温也不愿意相信耶律斜轸是软弱之人!

    萧思温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到熊熊燃烧的幽州城,被夺走的土地,被杀|戮的无数契丹人!他一直没有轻视“南人”,这几年以来,担忧变成了现实。

    要向仇寇和他一生的大敌屈膝?萧思温犹自摇头。

    契丹人以武立国,宁折不弯!

    更有一件难以解决的事……谋刺许国皇帝郭铁匠,萧思温是罪魁祸。如果大辽主动向许国求和,这事儿怎么了?郭铁匠会为两国太平,大度地不予计较;还是把萧思温自己当作一个议和的条件?

    次日一早,萧思温便去了上京皇宫,皇帝耶律贤已在众侍从的服侍下收拾妥当要处理奏章了。

    萧思温上前鞠躬,以君臣礼相见。说了一阵话,萧思温便不动声色地说道:“许国郭铁匠乃淫|邪之辈,恐怕小女燕燕已是难逃魔掌……”

    十八岁的耶律贤脸上顿时涨|红,羞愤之色溢于脸上。

    萧思温又好言劝道:“只怪燕燕没有福分,大汗应早在萧氏族中择一人为后。”

    耶律贤情绪有点激动,双手握着拳头道:“国家如此,朕哪有心思?”

    萧思温好言道:“事关国本,大汗立后亦是国家大事矣。”

    耶律贤本不是个刚愎自用的人,虽然很生气的样子,却依然让步:“朕但听诸大臣之言。”

    萧思温上前沉声道:“大汗若念想燕燕,族中女子甚多,总有相貌相似之人。”

    萧绰是萧思温的亲生女儿,若是相貌形似,多半也是萧思温的亲戚……

    耶律贤能坐上大辽皇帝的宝座,萧思温确实有功,但扶耶律贤上位的人不止萧思温一人;如今耶律斜轸已为北院枢密使,萧燕燕也没如愿成为皇后。但是,萧思温相信自己在大汗面前依旧有地位……耶律斜轸很在意萧思温的主张,缘由便在于此。

    耶律贤道:“朕心里记着燕燕,却并非因她的美貌。”

    一大早起来耶律贤就因为提起燕燕的事,心情很不好的样子,手里的奏章也放下了,他走到窗户旁边,望着外面的积雪良久不语。

    雪地里反射着白光,让殿内的耶律贤的脸十分清晰。萧思温不动声色地看着大汗的侧脸,揣摩着那微微变动的情绪……毕竟才十八岁的大汗,就算有城府也不会太深。

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 
东京皇宫的傍晚,郭绍感觉很无趣地听郭璋背完刚学会的文章,便叫他去歇着了。≥只剩下郭璋的母亲李圆儿陪在郭绍的身边。

    “正道是虎父无犬子,咱们最年轻的国公(李继隆)资质不错。朕听董遵诲在酒宴后说,李继隆行军打仗十分迅猛,又颇有章法,对这个年纪的儿郎已是十分难得。”郭绍用随意的口气道。

    李圆儿道:“天下有资质的少年太多了,还不是陛下恩泽信任,他才有为国效忠的机会。”

    李圆儿更加圆润细嫩的脸上,神情恭顺,柔和中带着几分微笑。但是这世上最难参破和强求的就是人心,郭绍难以猜测那笑容里有几分自内心。

    郭绍不禁叹了一口气,想起当年李圆儿的一片真心,伸手握住李圆儿的小手,面露歉疚之色,说道:“李公之死,朕也很悲伤。”

    李圆儿在一瞬间几乎要落下泪来,但稍许的沉默之后,她便轻声说道:“辽国人用心险恶,陛下英明神武,已报仇雪恨。先父在天之灵,应宽慰了。”

    她的言下之意,毒害李处耘的仲离是辽国奸细,这也是大许官方的话。

    郭绍听罢只得点头道:“贵妃能识大体,朕很欣慰。”

    李圆儿柔声道:“陛下对妾身与李家皆有大恩,妾身便是做牛做马也不能报答,妾身对陛下之情,仍不改初衷。”

    此时郭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困扰,他其实很想与亲近的人诚心地谈谈,可是……既然都通过极大的权|力和规则来拥有三宫六院了,李圆儿或者任何人还敢对郭绍|泄内心深处的情绪么?

    而现在李圆儿的表现,十分符合她的身份和处境。郭绍觉得她没什么不对。

    ……初春时节依旧昼短夜长,次日郭绍早早就离开贵妃宫中前往金祥殿,天还完全没亮。

    昨晚他和李圆儿说了很多话,后宫已成政|治,千言万语也几乎没一句走心的,但李圆儿那句无心的未改初衷倒让郭绍印象很深。

    今天正值三天一次的中枢大臣议政,于是郭绍提早就来到了议政殿。

    他从宦官曹泰手里接过一盏灯,照在御座后面的墙壁上,上面挂着一幅大许版图,在灯火就近照明下,得以看清图上的每一条线条。制图难以精确,不过现在的地图改变了以前把山河、城市画得很大很直观的习惯,转而以比例为理念,注重尺寸;所以这幅图很少图画,全是线条和圈。

    这就是他统|治的疆域。

    不多时,郭绍从余光里现站在旁边的曹泰抬起头看了一眼,他便猜测有某个大臣提早来了。

    郭绍头也不回地说道:“朕自登基起,得到的不仅有荣华富贵和至高的权力,也必须承担起使命与责任。每个朝代都有其使命,有的要修生养息恢复汉人人口,有的要驱逐外患以免亡|国灭|种,有的要结束分裂统一河山。你认为大许的使命是什么?”

    曹泰愣在那里,没有轻易开口。身后的人估计也有些惊讶,好像皇帝背上还长着眼睛似的。

    那人道:“回陛下的话,唐末以来分疆裂土诸国并立,收复失地、一统天下乃大势矣。”

    听到声音,这时郭绍才知道早到的人是左攸。

    郭绍转头看去,见左攸抱拳躬身站在空荡荡的议政殿中间。二人远远地对望一眼,罗延环和李处耘的死着实让郭绍难以释怀,以至于看到左攸也有种莫名的感受……当初也差点在一念之间杀掉左攸这个相处多年的故交。

    他继续拿灯照着图上的线,随口道,“尚有大理国、静难军等地方未归顺,不过大局已定。”他沉吟片刻又道,“朕的初衷却并非仅限于此。”

    左攸道:“臣愿闻陛下大略。”

    郭绍放下灯座,转过身来,目光一亮:“扫除人间阴霾,建立公道清明的制度秩序,百姓富足,国家尊荣;然后让国家有光明的前途。”

    左攸立刻拜道:“陛下雄才大略,臣等愿为陛下之大抱负殚精竭力。”

    这时又有王朴、魏仁浦等几个人来了,见到郭绍站在那里,也纷纷抱拳作拜。

    或许在几个大臣乍一听来,以为郭绍只是说些堂皇的大话而已。但郭绍回忆起更年轻时的热情,确实是这么想的,当年他南征北战时的理想确实如此。

    现在他想不改初衷,却现自己当年似乎有些想当然了;阴谋与残暴不仅生在别人身上,连他自己也干了不少!光明的梦想毕竟只是想象。错在何处?

    或许并没有错,只是一切都要有一个过程,一个以千百年计的漫长过程。

    郭绍不愿意怀疑在制度上的理想。正如他不会怀疑生产方式的进步才是前途的方向,根据经验,西方便是凭借工业革命主导了后世世界……虽然在这个世上,他看不到那一天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明亮,二十几个文武大臣6续到来。

    君臣之礼罢,郭绍收起早上的胡思乱想,当即便口齿清楚地说道:“春季来临,天气渐渐暖和。对辽之战,朕欲御驾亲征。”

    议政殿上很快议论纷纷,宰相李谷抱拳道:“天下纷乱日久,大许一统诸国后,连年征战。我朝方在河东大败辽军,此时再度北伐,战事若久,国库入不敷出矣。”

    大将高怀德也道:“官家龙体初愈,若要征辽,只需遣大将一员足矣。”

    郭绍道:“朕在宫中养得太久,就是要趁此战重新上阵。”他言下之意,那么久给世人病怏怏的印象,这会儿要再次证明自己的武功。

    郭绍又转头看向李谷:“李相公勿忧,除收复幽州大战外,大许军历来战决。这次也不例外,咱们并非要与辽军在东北一决高下,此战目标,是逼迫辽国求和。”

    几个宰相一听似乎松了一口气,李谷也转变态度拜道:“陛下体恤民情,天下幸甚。”

    郭绍微微侧目,示意魏仁浦。

    枢密院副使魏仁浦如同往常一样,走到了众臣的上,将一副辽东地图挂了起来。他从容地向官员们拜道:“诸位,此前朝廷北面国策,乃取河西,建马场、打通西域,获得足够战马和骑兵,然后转守为攻对付辽国。”

    大伙儿纷纷附议。

    魏仁浦道:“不过形势有变,老夫与王使君等皆以为此时再继续国策,已不合时宜。去年秋,辽国在河东再次损失契丹、奚兵力三万余,过去五年内已损耗兵力八万余众,辽国武力已非当年。此时辽国内患更甚,外强中干,难再造成威胁。

    我朝无须再消耗国力大量扩充骑兵,只要迫使辽国主和者掌权,两国议和盟约。再借辽国之手压服北面诸部,则可解决北疆边患。”

    文武议论吵闹,以至于魏仁浦不断将说话声音提高。

    文官们显然十分支持国策的转变,这些年来郭绍很了解文官们奉行的经史经验,国初应休养生息,特别是在外患不严重的时候。大将们则不太满意,战争才能给他们带来军功。

    史彦便干脆地嚷嚷道:“咱们和辽国打了那么多仗,死了那么多兄弟和百姓,这会儿又要和好啦?”

    王朴道:“一个月前,杨业上书,滹沱河被辽军尸体填塞,河水几断流,山谷之间尸横遍野。要论血债,又岂止我们仇恨辽人?”

    郭绍开口道:“史将军放心,要打的仗还不少。”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皇帝似乎抓住了史彦的心思。

    郭绍一拍御案,不再理会众人的争论,径直说道:“就这么定了,魏副使继续谈方略。”

    魏仁浦拱手一拜,从容地用手掌指着地图:“辽阳府乃东丹国(渤海旧地)治所,大许拟兵分三路威胁辽阳。主力步骑出平州,扫荡辽西,围攻锦州;蛟龙军从水上运两路,攻占铁州(营口)、苏州(大连)。

    东丹国乃辽国心腹要地,辽国朝廷必定不能坐视不顾。他们或聚大军救辽阳,与我朝大战;若不愿意大战,则只能接受议和。”

    史彦张口便问:“万一辽国不就范,咱们骑兵不够,要像攻幽州一般、一路把城堡修到辽阳府去?”

    魏仁浦道:“史大帅问得好,若是如此。咱们便收复锦州之后退兵。”

    他回顾左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之后,东北诸地便是辽国辖地。许军出动进攻辽国辖地,攻占了一座城,立块石碑刻上功绩,就算退兵也不算输了气势。”

    在郭绍看来,辽军绝不可能在锦州摆开战阵硬拼,最可能的是等许军深入无所凭借之时,利用骑兵袭扰粮道;所以只要打定主意不长驱直入,此战立不败之地……这也是郭绍要御驾亲征的原因之一。他此时根本没必要拿自己的威望来冒险了。

    魏仁浦又道:“当然,这只是最不利的局面,虽然大许军可称胜仗,但一座城的所得实在抵不上动用大军的耗费。最好的结果,还是迫使辽国放弃与大许为敌,前来求和。”

第八百八十一章 烽火再起() 
春天来了,上京的早晨依旧寒冷。≯杨衮掀开厚实的羊皮帘子,迎面一股冷风灌来,让他猛地一阵窒息。刚从温暖的炕上下来,寒冷似乎比平素还要让人难以忍受。

    他忽然现帘门旁边系着一卷纸,忙解下来,先四处看了一番。天才刚蒙蒙亮,风中空气干冷,搭帐营地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也没现。

    杨衮拿着纸走进帐篷,拿一块木炭点燃油灯,凑到灯下一看,上面写着:越王必反。

    杨衮忙将东西藏在怀中,收拾东西出帐去了。

    及至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府邸,便见萧思温、耶律虎儿已在厅中。耶律斜轸见到杨衮便道:“杨府事即刻安排一些人手去鸭绿江女真大王府。”

    杨衮问道:“生了何事?”

    耶律斜轸道:“朝廷派往生女真的使者上书,当地女真部落借口珍珠产出减少,要减少上供的珍珠数量。咱们得知道,那些生女真是否开始藐视大契丹的威信。”

    他想了想又沉声道,“我也怀疑高丽人是否与女真部落有来往。”

    萧思温狠狠地说道:“隔阵子不给那些野人教训,他们就会忘记恭顺!”

    杨衮听了一会儿,终于从怀里掏出那密信来,双手递了上去:“这是有人悄悄放在我帐篷外面的信。我不太相信,但也不敢私留……越王一向谦恭,这封信或许是有人私怨诋毁他。”

    几个人一看:越王必反!顿时面面相觑。

    越王名叫耶律必摄,辽太宗第五子,“暴|君”耶律璟的弟弟。但耶律必摄的母亲地位较低,为人一向谦逊,当年常劝哥哥耶律璟不要嗜酒滥杀,救过不少人,名声很好。

    耶律贤继位后,也没难为他,还封他为越王。

    萧思温皱眉道:“越王不像是野心勃勃之人。”

    耶律斜轸却道:“若是一些人怂|恿他又待如何?”

    杨衮道:“大汗将徙行营于东丹,此行咱们必得多加防备。”

    大辽都城在上京,但权力中心不一定随时在上京,王帐行营迁徙到哪里,哪里就是统摄辽阔草原的中枢。

    ……而就在半个月后,许军三路已经完成聚集北上。

    黄河北岸的原野之上,成片的庄稼地已泛新绿。到处都是寥寥升起的烟火,那并非村庄里的炊烟,而是烹煮的粪肥。

    去年黄河、长江南北大丰收,漕河上的粮船从秋季一直到冬天络绎不绝。一个小土丘上,骑在黑马北上的郭绍不由得欣喜道:“今年又是个大丰年!”

    他按剑回头望去,原野上的几条大路上,黑压压的人马、弥漫的尘土,让崭新翠绿的春天增添了几分厚重。

    衣甲闪亮的骑兵在一条大路上快涌动,其它路上则是缓慢移动的长龙。扛着火器的步卒在大路边上以纵队缓缓步行,道路中间则是各色车辆。驴车、马车、独轮推车应有尽有。

    大车上重大千斤的铜炮,在覆盖的毛毡下偶露狰狞的金属光泽。粮草、帐篷、火药、箭矢都随步军在运送。

    中军有多大数十人的官员组成辽西军前营军府,帮助郭绍管理大军的粮道、仓库。数万步骑在河北国内调动没有什么危险。郭绍遂率领亲卫骑马离开辽西军,直趋山东巡视。

    几天后他就来到了登州港。蛟龙军统帅韩通出港外一里地迎接,带着郭绍等人巡视另外两路大军。

    登州港内外已是营地帐篷成片,铁州军、苏州军两路都在此港等待。这几天里,郭绍见到了这个时代又一次大规模的军队动员,场面十分壮观。

    几艘巨大的木兰舰停靠在码头上,桅杆像参天大树一样耸立。一队队背着包裹行装的将士,正在通过海岸上木头修建的走廊,走上码头。他们从绳梯上攀上高大的木兰舰甲板。

    许多小船在码头上穿梭,而大船上攀附的将士仿佛蚁群一般。码头上的人们现了皇帝的旗帜,不知什么时候,“万岁”地呐喊声喧嚣起来。

    这将是大许王朝第一次对辽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进攻,但战争的方式,却与以往朝代全然不同。

    ……辽东半岛南端海边上,辽国苏州城附近人烟稀少。这片地区的中心在几百里外的复州(复县),南女真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都在那里;苏州城只是个破落的小城。

    几只木板小船正在海边上飘荡,穿着兽皮的女真人用力地向水里抛出一张渔网,手里拿着鱼叉盯着海面。

    海风和浪声一成不变,这是个宁静的早晨,薄雾在海面上如烟涌动。就在这时,忽然传来“叽里哇啦”的一阵叫喊。

    船上的女真人抬头望去,顿时瞪大了眼睛呆在摇晃的船板上了。

    三艘巨大的船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偌大的纵帆仿佛云层一样覆盖过来,大船上黄色的龙旗在迎风飘荡。过得一会儿,更多的船只弥漫到了海面上,三列纵队仿佛海面上的雁群。

    女真渔民急忙划着小船向海边逃跑,仿佛见到了怪兽一般。

    许军船队渐渐靠近海边,海边上有一个破落的渔村。渔村背后一串尘土飞扬,一股辽军骑兵已经出城到向海边靠近。

    就在这时,薄雾中的黑影忽然向闪电一样一亮,一声如雷的响声传来。渔村里野人一样的渔民受了惊吓,乱糟糟地跑了出来。

    不多时,成片的亮光闪起,雷鸣变成一片。三艘大船侧弦的大炮一起响起,十斤重的铁球呼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