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千娇-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符金盏暂时已淡出朝臣的视线,但她退居幕后,影响力仍旧非常大。

    ……改变最小的地方,是万福宫,便是俗称冷宫的地方。完全没人理会的。

    这里地位最高的人是太皇太贵妃张氏,但她并不能一手独掌万福宫,实际上很多人都不听她的。权力的保障始于暴力与强制,比如朝廷的权力,是因为有各种强制机构作为后盾;皇后的权力,是有皇帝作为后盾,皇帝手里有武力有暴力。

    但张氏只有名分,当朝那些真正有权力的人,她连见都见不到,所以权力没有保障。

    这里的宫妇们或许不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但直觉上明白这些事的。她们平时私下里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万福宫外的那些事,诸如符夫人(二妹)和李圆儿生了皇子等等。

    不过最叫人津津乐道的一件小事,是李尚宫受宠的事。

    张氏和几个要好的宫妇聚在厅堂里等着吃饭,大伙儿就悄悄说李尚宫。

    一个宫妇道:“李尚宫很早就进宫了,我以前还认识她。长得不怎么样,太祖在位的时候年龄就不小了,在宫里呆了这么多年,现在起码有三十岁。”

    “这种人也能得宠?”另一个宫妇小声道。

    刚才说话的宫妇酸溜溜地说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况且那李尚宫在宫里呆了那么多年,又没风吹日晒,可能也是细皮嫩肉罢……”她欠身悄悄说道,“听说新君是太祖之侄,可一直都是武将。估摸着武将常年在外打仗,见的女色少,禁不住李尚宫这种有经验的妇人勾引。”

    这些宫妇都是没名分的妇人,并非太祖先帝的嫔妃,按理不用住冷宫。不过这里也需要人干活,她们不长眼不得上位者喜欢,自然就被送到这里来了。和李尚宫一般,哪怕是前朝的宫妇,也可以侍寝本朝皇帝,唐朝以来更不讲究这些;所以她们说起李尚宫,多有羡慕妒忌的口气。

    另一个宫妇道:“今上还有两个极其得宠的妾,现在天天轮流侍寝。其中一个据说嫁过三次,做过丫鬟、市井铁匠铺的帮佣;还有一个是在淮南抢的,被人送来送去,后来到了今上房中……”

    “可不是。男人不看出身的,越不害臊的妇人越得宠!太祖那时,那边和咱们不对付的李娘娘不就是那种人?”

    “说得头头是道,好像你见识男人似的……”

    张氏不动声色地开口道:“别多嘴了,一会儿送饭的人要来,叫外人听去又要有是非。这万福宫里,什么事都没有,你们却还能斗得这么厉害。”

    宫妇道:“奴婢等也是帮张娘娘,才提防李娘娘她们。”

    就在这时,几个宫女提着饭菜上来了。冷宫里自然没两样菜,更没有酒,不过白米饭、白面还是有得吃。

    张氏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菜放在碗里,陪坐的几个妇人才动筷子。

    她拌着菜,小口吃了一口,随手在饭碗里挑了一筷子。忽然看见碗里有东西蠕动,定睛一看,两条活的蛆从米粒里爬出来了。张氏的娇美小脸顿时面无血色。

    她的胃里一阵抽动,干呕了一声,丢下筷子拿手捂住嘴就站起。跑到墙角的一个盆旁边,顿时就哇哇呕吐起来。

    “张娘娘……”宫妇们诧异地看着她。

    其中一人明白了什么,忙起身到张氏的碗里一看,瞪眼道:“娘娘的碗里有脏东西!太恶心了!”

    众人凑过来一瞧,顿时七嘴八舌地大骂。

    张氏吐了一阵,拿清水漱了口,脸上冷冷地说道:“竟然如此下作!今天在我碗里放那种龌蹉之物,若是寻见了毒物,岂不是毒死我才甘心!”

    宫妇们道:“一定是姓李的干的!”

    张氏也这么断定。那米要煮熟才能成为饭,现在还是热的,不是有人故意放在里面,哪来那么大条的蛆虫?这万福宫里最恨她的人就是太祖的嫔妃李氏。当年太祖在世时,她就和张氏不择手段争宠,后来俩人都没有得到皇子,李氏把罪都归结在张氏身上,进了冷宫仇怨还没化解。

    张氏只是一时气愤地说下毒。说完了一寻思,不由得心生冷意,因为她觉得真有可能……就算她被人害死了,这冷宫里的人命谁来过问?稍稍查不出来、又有李氏阻挠,肯定烧了尸体就了事,反正都是一群等死的人。

    这时一个宫妇说道:“我去把送饭的人找来。”

    张氏冷冷道:“她们不会承认的,会把事儿推到厨房。”

    “那把厨房的人也找来。”

    张氏哼了一声,胸口一阵起伏,深吸一口气道:“这事儿不一定李娘娘的人做的,咱们无凭无据冤枉了她,反倒多生是非。”

第五百一十一章 国力的转化() 
郭绍从宦官手里拿到了一份上书,却是出自后宫太皇太贵妃张氏之手。

    他瞧着上面字写得秀气工整,便觉得十分爽心悦目,又想到这张氏是驻南唐军首领曹彬的姨娘,当下就看了一下内容。张氏说她清心寡欲、清静无为,想到三清殿出家为道,并自己取了个道号“玄真仙师”。

    郭绍不认识张氏,唯一的印象就是她和曹彬的亲戚关系,寻思应该善待。不过后宫里,他了解的人太少,平素也没怎么过问后宫诸事,只是略有感受水比较深。当下便把奏书送还给宦官:“交给我皇嫂处置。”

    ……御书房内摆着郭绍日常使用的一些物什,案牍旁边放着一本《易经》,一本(后)晋时编撰的《唐书》;还有一卷大周官职体系卷宗,一册全国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名单。

    墙角还有剑、弓、弩等兵器,几天前有大臣上书,在宫廷里摆放兵器不好,但郭绍没有理会,因为他就喜欢这些东西。

    《易经》和《唐书》郭绍还没看过,摆放在这里的原因是他一直想看看。有个很奇怪的状况,郭绍在古代已经好几年了,但他其实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干武夫的职业长期就是打仗,没怎么接触这些东西;但是现在他做皇帝了,既然为天下人之主,总觉得应该真正理解一下中国古代思想理念,所以想逐渐一些典籍。

    在郭绍的想法里,每天就算有事要忙,总会有不少空暇时间,就可以翻阅书籍。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很多眼前的事儿会把心境弄得很急躁,得空了便觉得有点累;而那些典籍偏偏非常难读,所以摆了好久了他一页都没翻过。

    幸好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处理奏章,否则更要被拖住。

    郭绍转过头看了一眼正襟危坐在案前的左攸,左攸提着毛笔,专心致志又神色淡然,时而提笔凝思,时而下笔如行云。挺佩服这些文官,面对成堆的案牍却非常有定力。

    不过也许他们乐在其中。这高高台基上的明净殿宇,阳光从精雕细琢的窗户洒进来,古色古香又大气精致的环境,墨砚的清香在空气中飘荡;况且,这里是国家的中枢、权力的中心,世人称为“天上”,本身就赋予了高上的意义。人们接触的是明智的思想、影响天下的重要言论,言行儒雅有礼……这些对于人们来说,本身也是一种享受罢。

    郭绍收回目光,放下手里的毛笔,起身拿起了墙角的一张弩在手里把玩起来。

    他是一名神射手,但平时一向不用弩,而是用弓……操作弩虽然也需要很大的力气,但技术含量很低。可是制造一张弩的技术含量就很不低,郭绍手里这张弩,是单兵使用的复合弩,构造比较复杂,而且不轻。

    弩的缺点,一是制造成本很高,需要手艺精湛的工匠;二就是重,而且很容易损坏,动物皮胶做弦还很怕潮,小棕索不怕潮威力较小;消耗的弩矢也得需要大量工匠制造。总之材料、成本都很高昂,大量装备弩的军队都是非常费钱、后勤压力巨大的军队。优点也很明显:对兵员素质要求不高,训练弩手比较容易。

    ……郭绍的面前的御案上,放着他的一本小册子。字迹依旧不怎么好看,不过现在他写得比较工整了。

    上面记录了他平素思考的一些军事思想:农耕王朝对付辽军这种游牧民族,不是国力不如,而是国力、人口、资源难以有效转化为武力。

    就像现在的周军,十余万精锐是几十年混战历练出来的精兵,自然有战斗力;但相继吞并蜀国、南唐、南平等地盘后,经济、人口增加几倍,武力却没什么实质性提高。便是因为精兵强将不是只靠钱粮就能膨_胀起来的。

    想要利用大不多数的人口和资源,迅速转化为武力,只有一条思路:壮丁稍加训练数月,就能组成有战斗力的军队。

    所以郭绍的目光关注着面前的弩,这种兵器,就能比较低效率地实现那种军事思想,如果手里有十万精锐、数十万有战斗力的弩兵,而且能不断得到兵员补充,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就很强了……另外战胜辽国之前不能急于使用文官政治,还得保持军国体系,才能保障足够的战斗力。

    ……还有一种东西可以替代弩,郭绍的册子上写着两个大大的字:火_枪。

    这个东西,郭绍不知道怎么造,因为前世他没有专门研究过这种东西。

    但是他明白火_枪是什么玩意:从人类兵器的长期发展方向看,热_兵器必定是一条王道。但在短期技术不成熟时,火_枪不一定比弓_弩有战斗力。

    就算造出来了,前期的缺点是射程、射速、精度都远不如弓_弩;优点是成本肯定比弓_弩低,连训练成本都更低,短距离的穿甲能力可能比弓弩强。

    但一想到弩消耗的资源,必须从百姓身上榨取,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饥饿;以及造甲术可能在中长期内泄露。郭绍坚定地认为火_枪才是出路!

    郭绍曾经好几次想过火器这玩意,但一直没有头绪,这次发生了敌国窃取造甲术的事,他才更加急切地考虑这件事了。

    就算对手某一天有了板甲,但我有火_枪,只要保持技术领先,对手永远追不上我。

    ……郭绍不知道怎么造火_枪,但知道这玩意一定不用工业就造得出来。

    封建社会,科技进步十分缓慢,宋朝和明朝的科技可能差距并不明显……反正戚继光时代就有鸟枪,西欧也是工业革命之前就大规模使用火器。显然它不是用工业和机床生产的玩意。

    郭绍立刻召见了军器监兼枢密事昝居润。

    昝居润跟着宦官躬身走进御书房时,并不见郭绍,宦官指引,他才走进了后室……御书房后面原来堆放卷宗存档的地方。但现在已是别有一番光景,墙上贴满了图和纸条。那些纸条上写着字,但大臣显然不能仰起头在墙上东张西望。

    礼节罢,郭绍便道:“我要交一件给昝公去办。”

    “不敢不敢……”昝居润忙拜道,“陛下的差事,臣定当竭尽全力。”

    郭绍道:“我要建一个军器作坊,这个作坊暂时不造任何东西,只要照我的想法去尝试,咱们要研制一种全新的兵器……首先得吸取教训,这回一定要保密,不能让机密轻易泄露出去。”

    昝居润拜道:“臣谨记在心。”

    郭绍站在一张画着各种房屋图案的皇城布局图前面,指着一处地方,“就在北苑西北角,皇城内划一块地方,修好隔离墙。一般人绝无机会混进皇城内。”

    “喏。”昝居润应了一声。

    郭绍又道:“工匠不用太多,但要精挑细选。要那些出身没有问题的人登名造册,机灵聪明的青壮工匠。可以带一个妻妾家眷住在北苑内,平时严禁出入;有特别理由告假,需内侍省内务局的人护送。”

    昝居润躬身问道:“陛下,这个军器作坊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工匠是何种工匠?”

    郭绍脱口道:“铁匠。”

    昝居润一不留神,神色微微有些异样。郭绍也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名头叫“郭铁匠”,便注视着昝居润片刻。昝居润立刻低下头弯腰作恭敬状。

    郭绍挥了挥手,昝居润便叩拜谢恩,倒退着出了后室。

    郭绍坐在凳子上,看着周围的图纸和成片的纸条,以及木架上呈放的各种卷宗,摩挲了一下额头,只觉得脑子有点混乱。

    但是他仍旧是争强好胜的武夫,心道:老子就不信邪了,皇帝我都做了,还能被辽国压在头上欺负?

    郭绍觉得自己有一种超越今古的神秘力量,在天子名位的刺激下更加自我膨_胀!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力量无限,却受困于一些莫名的局限一直不能全力发挥,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能力!就好像一个数学博士,不甘心只教小学数学,会认为能力没有用武之地而苦闷……

    他提起毛笔,在纸上轻松地划出了一个枪管,然后就停下。火_枪长什么模样他当然知道,但首先枪管就让他有点迷惑了。后世的古人究竟是用什么法子作出枪管来的?

    郭绍首先排除了铁棍上钻孔的工艺……显然不可能。这不是费多少工夫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办到。别说用手工钻,钻头工具、技术难以解决;就算用现代机床,能在铁棍上钻出那么长的管路?中间肯定要偏,稍微有一点方向误差,钻得越深偏离距离越大,恐怕用机床都很难做到。

    剩下的就只有两种办法,铸造打磨,或者锻裹?

    郭绍在纸上写下两种办法,先逐一分析……用铁铸然后打磨不行,他尤记得不久前做玩具时的经验教训,铁铸的东西冷却不均匀、砂眼极多。除非是做那种粗_短没有气密性的火铳,否则这种方法做出来的东西内壁太过粗糙,难以加工。

    锻裹的枪管,郭绍也很怀疑抗压能力,毕竟不是无缝枪管,会不会承受不住火药压力而炸膛?

    郭绍想了半天,有点搞不清楚古人究竟是怎么实现火_枪制造的。单凭想象肯定不行,他打算亲自动手尝试一下……因为不敢过分相信古代工匠的系统创新力,因为他们没见过任何相关的东西,只能凭空想象,也没有成体系的理论知识;手艺全靠前人经验传授,所以几千年的技术进步都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如果从概念到实用那么容易,从古希腊“汽转球”到蒸汽机就不用一千多年了。

    。。。

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 
四月十五大朝,殿前司都检点李处耘率先上奏书,盛赞先帝之后符氏爱护将士、慈爱百姓,且品仪端庄,宜上尊号“端慈皇后”。○大臣们纷纷上书,要为符皇后上尊号。

    这事儿郭绍早就和重臣们提起过,朝臣可能听到了消息;再说符金盏以前确实多次为将士求情,还劝先帝善待将士,多年下来,她在禁军武夫们心里的威望本来就很高,郭绍表露态度后,这事儿没什么人反对……只是上尊号的事,首先是李处耘提出来,倒让郭绍有些意外。

    ……宦官曹泰不动声色地抽身离开了金祥殿,急急忙忙地赶紧去滋德殿报喜。

    上尊号这事就是人活着的时候给予尊称,所以历朝都没什么礼仪规矩,和死后记载青史千百年的谥号相比,这种称号并不重要,当然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对于符金盏就不同了,这是很重要的事。

    因为郭绍虽然不改国号,但符金盏的名分地位仍旧比较尴尬,所以郭绍登基后符金盏基本不再露面;现在大臣和皇帝若给他尊号,就是公开肯定她的地位,是表明新朝廷对她的态度。

    曹泰看了一眼正在符金盏身边的杜妃,杜妃向符金盏微微屈膝,欲行回避。不料曹泰马上就把事儿说了出来。

    杜妃立刻留步,一脸高兴地执礼道:“恭喜大娘娘。”

    符金盏端坐在榻上,微微点头,十分从容。

    曹泰又急道:“一会儿散朝,陛下就该把奏书送到娘娘宫里给你看了。”杜氏听到这里,觉得是喜事、且不是什么秘密,便留下来陪着符金盏。

    过了许久,果然听到宦官禀报皇帝驾到。符金盏坐在御塌上没动,只是目光向门口看去。杜妃也微微侧目,等着新君露面。

    终于看见一个穿着紫色团花袍服的男子走了进来,周围的人纷纷跪伏在地,杜妃愣了一下,赶紧也行叩拜之礼,众人呼道:“叩见陛下。”

    “平身。”那男子的声音说道。

    杜妃忽然发觉自己耳热心跳的,心口起伏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一开始以为是见到了天子紧张,很快她就明白不是那么回事,要说权势,郭绍登基前,符金盏的权势地位不比皇帝低,杜氏经常和她呆一块儿也没觉得紧张。

    “今日大朝,群臣上书,为皇嫂上尊号,这是众多大臣的意见,请皇嫂观阅。”郭绍捧着一堆奏书走了过来。

    越靠近过来,杜氏越是紧张,虽然皇帝根本就没注意她。

    杜氏实在太久没见过须眉男子了,好几年以来,见到的不是妇人就是宦官……宦官起初也是男子,但杜氏从本能上就感受得出巨大的区别。

    听郭绍的声音,虽然客气温和、却有着与宦官宫女全然不同的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