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驼庋チ耍幢隳芄唤佣幕荡蚝茫蠢此炙档们宄

    这个天下还是能少死一些人便少死一些人的好,若能够拥有足够的余力,他希望卫瓘能够用少量的牺牲做到天下的统一,若能够再进一步的话,至少能够让华夏能够跨过一场飞跃的制度进步。

    汉族的敌人,永远不应该是同胞,而应该作为一个猎人从猎物的身上取得血肉喂养自己,从秦朝灭亡后,似乎汉民族对外扩展的积极性一直在缩减,上至朝廷公卿下至豪强草根,反而更乐于和同民族的人作战,甚至为了内乱不惜放开外族入侵,八王之乱时的王浚等人是如此,明末的吴三桂也是如此。卫宁宁肯教导卫瓘成为一个优秀的猎人,将国家看成自己的身体,将别的土地国家看成羔羊,用他们的血肉,喂养自己让自己更加强壮。而这充当羔羊的,可以是东北半岛上某个品行恶劣还处在茹毛饮血时代的三个氏族部落,也可以是再东边某个同样品行低等,落后的岛国,也可以是南面那些热带雨林的猴子,或者北面与汉民族持续千年的世仇。

    当然当权者的意志有些时候不得不为臣下的意见或者反抗所左右,这就需要一个平衡点,或者说是一个共同的利益点来驾驭。

    用最为正义的光环来行卑劣的事,这是卫宁一直灌输给卫瓘的东西,这也是一个君王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层光环,卫宁这么多年来,一直毫无间隙的营造。宣传商业的同时,在道德上,对于儒商子贡的大肆宣扬甚至有了直追亚圣的趋势,对于中原之外土地的富饶夸大其词又对当地的土著进行毫不留情的蔑视,宣扬汉民族的高贵性,诸如此类。

    没有人不爱黄金,没有人不爱土地,当这些成了默认的事实,给了他们合理的理由和遮羞布,那么去掠夺一切都顺理成章,当然这必须要在商业形成默认的规则之下,或许这需要几代人,十数代人的努力,但是当商业规则成了主流后,当权人也自然而然的走向扩张的道路,他们需要积累资本,需要大量的黄金来填充国库取代那可能会烂的发霉的粮食,也需要更多人口来为他们耕种土地。

    卫宁宣扬的东西实质上就是另外个时间中,西方那些殖民者的本质,当人们斥责他们野蛮的掠夺方式的时候,那个时代又有多少人羡慕他们发达的社会经济?再血腥的罪恶也会因为耀眼的光芒而掩盖掉血色。

    当然,这些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卫宁如今要做的,只是为了达成这份努力,而去做自己应该做得事。尽可能的用最后的时光,平定这个天下,将这个本该再持续数十年的惨烈乱世尽可能的缩短,然后让继承自己的意志的后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造未来。

    一切,便在即将发生的战争中。

    那一封军令,已经寄出……

    在这半年时间里,比起兖州局势来说,青州的曹操势力和卫宁势力倒并不显得有多么紧张,黄忠统领的青州军,在他的多年的训练下,已经颇有了起色,但毕竟不比河东其余地方的正规军那般,名声不大。

    除了按照惯例两面设防关卡,严禁两方治下百姓商人私自流通,互相搞搞侦查,反侦察,间谍,反间谍外,便是风平浪静,相比较起南面太史慈,徐荣两军在阳翟和官渡两个地方和曹操,孙坚军时不时发生的摩擦,火药味却是暗淡太多。

    显然,曹操和孙坚也不认为青州将会是决战的地点,这一路的对峙,只是为了互相牵制罢了。真正的攻击重心,必然是要看官渡,中牟,阳翟这三点两线,又或者是濮阳张辽和东郡夏侯兄弟这一处战场上。

    但曹操和孙坚都更加倾向于将重心放在官渡这条战线上,毕竟在这条战线的背后,都是两家人最重要的根基。要嘛,是三河骑士踏破兖州,冲破他曹操的老巢陈留,要嘛,是他孙曹联军攻破河东的战线,北渡黄河,逼进安邑。

    在看清楚了青州的局势之后,曹操便将与黄忠对峙的于禁调回了兖州,而当曹操和孙坚密谋过后,于禁便成为了曹操西征军的统帅,而代表孙坚出战的,则是江东老将韩当。

    这支兵马星夜得令便大张旗鼓出城南下,绕过南顿,蔡线,西进到叶城,而后突破了鲁阳直接向宛城逼近。

    而事实上,这支兵马远没有他人想象中的那般壮大,在行军中,还是前进中,这支兵马除了外围的三千人是正规的精锐外,内里的其余兵马,却都只是一批老弱病残罢了。

    他们对外称呼这支兵马为三万人,但实际上,两家各出兵七千人,也只合共一万五千人罢了。

    以一万五千人,而其中只有三千人有战斗力,别说去增援汉中,和赵云的七万河东军作战,就算是渡过荆北,都显得有些困难,刘表军战力不强,还未恢复元气暂且不提。

    (本章完)

第1045章 悲() 
宛城的张济,手中控制的可是当初凉州军系分裂出来的部队,经过两年的操练加上河东的供给,实力不容小觑。

    但是,正如同曹操和孙坚所料到的一般,也是卫宁所预料中的一样,天下诸侯各怀鬼胎,就算是明里上作为卫宁鹰犬的刘表,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就牵扯进河东和孙曹之间的战争中。于禁和韩当的兵马很轻易的就攻入了荆州北方的州郡各县,而在宛城中的张济也悄然向北方撤离。

    荆北的空洞,是曹操早就预料中的,事实上,卫宁也没有将希望放在刘表的身上,而卫宁除了命令张济放弃宛城保存实力而暂时后撤外,卫宁并没有知会刘表如何去行动,刘表也乐意看着河东和孙曹之间的互相厮杀。也正是如此,卫宁也希望看到孙曹联军的顺畅,而以此更加迅即的向着汉中靠近。

    刘表作为一个旁观者,在胜利的天平倾斜时,再做出合乎自己利益的选择才是最好。

    何况当初刘表北征袁术,被孙坚摆了一道,陷入汝南恶患难以脱身,伤亡惨重,若不是卫宁让宛城张济相助了那么一下,恐怕荆州元气没有个十数年是不可能恢复的了的,而那个时候荆州也早被野心勃勃的孙坚和曹操给瓜分掉了。

    而在半年前起,刘表就已经暗自约束了荆州兵马,尽量的收拢兵马向南面转移,放弃了荆北的大量土地,集中精力开发荆南。一来是为了尽快的恢复当初豫州之战的创伤,二来,曹操和孙坚联合一处,自己依附河东,那么显然会招到这两个人的敌意,既可示敌以弱,又能更加凝练实力以求自保,刘表这样的选择对于两方来说都好,而卫宁也没有理由去责怪他,毕竟河东又没有指示他做什么,就算有什么指示,他也可以用各种理由去推搪。

    事实上,曹操自信满满已经看破卫宁的诡计。很简单,河东是完全有能力攻破汉中,在七万兵马,充足的后勤,以及大后方卫宁毫无保留的支持下,汉中不可能还能够守住那么久,更别提两军几乎就没有真正的正面交锋过。而比起河东军一直以来最擅长的奇袭,几乎就没有发生过一次,这简直就是不合乎常理的。

    而不单单如此,荆州以北的空虚,张济的主动后撤,都应证了曹操的猜测。河东是有意要让他分散实力,分兵投入汉中。曹操毫不怀疑,只要于禁和韩当的那三万兵马出现在汉中的那一刻,恐怕也是汉中被河东军包围,甚至有可能出现在汉中城墙上的都已经可能是河东的人马了。

    曹操既然看破了卫宁的计划,而他却反而毫不在意的顺着对手的想法跳进了这个圈子,为的,也正是他同样庞大的一道布局。

    随着这半年来的对峙,他所思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了应对日后发生的事情的想法,与孙坚的共同谋划,已经有了初步建立一个大战略的基础,而当付出这些东西到实践上的时候,一些必要的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于禁和韩当的那支部队当然并谈不上是用来牺牲的,但也可以说是为了投石问路的石子,试探一下,结果是否是应正了曹操的预想,而结果却的确如同曹操猜测一般,也顺其自然的成为了麻痹掉对手的棋子而已,也推动了曹操后续计划的进行。

    当于禁和韩当西进的同时,又有一支兵马悄然的顺着于禁和韩当所走过的原路也悄悄的跟随了上去。而这只兵马完全不同于前面那支孱弱的部队,这支兵马合共了三万人,由曹操最心爱的武将猛将许褚和族弟曹洪为主帅出兵一万五,孙坚方面同样也出兵了一万五,交给自己的长子孙策统御,随行者包括了周瑜,黄盖,周泰三人。

    这三万人,可是真正千挑万选的精锐了,在于禁和韩当在前面开道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已经试探了前面的道路的稳妥和后勤的保障工作,前面于禁和韩当扫开的障碍,很快便被整合成为了一条完整的补给线,而可以一直延伸到宛城郡的方向。随后,配合这支部队行军的,还有江东的水军对于荆州刘表的牵制,足够让实力本就大损的刘表无暇去顾及北方发生的事。

    集合了孙曹两家兵马的精锐,自然不可能是为了去救援一个远在天边而随时都可能会被覆灭的张鲁,而他们的真正核心目标,却是远在三肴关中的弘农郡,河东弘农杨氏的真正根基所在!

    曹操常年作战,中规中矩,步步为营,性格多疑,也使得他大半生用兵都是以强力压倒对手。但并不代表曹操不会使用奇兵,事实上,在他前半生还处于弱小情势的时候,反而他最擅长的是奇袭对手,甚至可能孤注一掷的对敌人的后方发起冲击,官渡之战的胜利,就奠定了他成为天下雄主的崛起。

    而这个历史又异常巧合,和曹操对峙的河东军强大无比,即便是联合了孙坚,曹操也并无必胜的把握,而选择两军对峙的地点,除去了阳翟和中牟,大部分的压力中心,实际上又同样是放在了官渡。可以说,这又是一场官渡之战也不为过,只是其中的主角换了两个人,而对等的实力又比起另外个时空的官渡之战更加庞大了许多。

    曹操和孙坚这一次,再一次选择了出奇制胜。

    他们看破了卫宁诱敌分兵的诡计,反而利用了对方的布局,将自己的谋划不着痕迹的代入了里面,让整个事情看上去合情合理,但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向着他们偏移。

    是的,攻略弘农。

    这是曹操和孙坚核心计划的重心,也是挑起河东内乱的诱因。弘农杨氏作为牵头人,事实上,在四年前起,就已经隐隐和曹操发展开了暗地里的联系,事实上,当年卫宁和袁绍的朝歌之战,杨彪便如同裴潜一般暗中送给一道相邀起兵的信函,而这亲笔书信,至今还放在曹操的书房中收藏。

    (本章完)

第1046章 对比() 
四年的合作,曹操得到了许多来自河东的信息,而且配合上自己放在河东细作回报对比,杨彪的投诚显然是值得信赖的,也是曹操如今的动力所在。

    甚至曹操看破卫宁引用他们发兵汉中,然后合围吃掉这支兵马的诡计,也是多亏了杨彪的暗中送信,让他从河东的一些兵马调度,物资配给,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由此,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将这场大事干得轰轰烈烈?

    作为杨氏四世三公的久远发源地,弘农可以说就是杨氏的天下,即便董卓暴乱发生,杨氏在弘农的影响力也从没有减弱多少,只是后来杨奉的崛起以及董卓的残暴,使得杨氏将注意力放在安邑的经营。

    可当卫宁取代杨奉的地位时,显然安邑也不再适合杨氏的发展,以杨彪牵头,将家族的根基又再次迁徙回了弘农。

    而这一次,曹操和孙坚的联军,在于禁和韩当在前头吸引了所有注意力,当引出了卫宁在汉中的布局之后,那么曹洪和孙策这支精兵,将会在弘农杨氏的内应下,迅速的抢占住这块地方,并且可以直接袭击到徐荣的后背,配合官渡大战,将一举将徐荣,太史慈,彻底击垮!

    而取得弘农的意义,同样也使得孙曹联军的兵锋避开了虎牢关,避开了箕关,和安邑只是一水相隔!

    若再加上……安邑内乱一起……胜负?

    汉末时代,秦岭山脉连绵百里,全是一片穷山恶水,正是如此,得了蜀道天险的称呼,即便是秦岭以东,靠近土地富庶的关中,也是山林无数,道路艰难,一望无际的林海里面更有数不尽的虎豹虫蛇。

    正是如此,历来两川百姓,又或是关中人家,都不愿意踏足秦岭深处,而转而将注意力放在其他可以开垦的地方,毕竟这个时代生产能力偏低,人少地多乃是国情。

    但是,在几个月前,秦岭北面的关中小城沈岭,在它的西面山林深处,悄然驻进了一支兵马,并且一直潜伏了近三个月之久。

    这支兵马正是从赵云大军那分离出来的整整四万精锐之师,在当初赵云调度下,这支兵马并没有参与修缮蜀中栈道的工程之中,而是分批扮作遣返的民夫绕过了斜谷向东,在张合的带领下,悄然屯扎在了这里。

    而赵云也一直刻意隐瞒住这支兵马后撤的事实,并且一直保持阳平关外声势浩大,诈成虚实,使得张卫不敢轻举妄动。

    而张合受命的目的,便在于沈岭那面的那条险峻通道,子午谷!

    当年关已经过去,张合即便生性沉着,但是时间的流逝也不知道自己还要在这个穷山恶岭中继续呆上多久,心情也不禁有些烦躁。

    这一日,张合正召集帐下各位将军饮酒解闷,却闻得帐外一声高喊传了进来,“……报~!~”

    张合几乎是一个激灵跳起身来,那粗犷带着沙哑的吼叫在此刻却仿佛天籁之音,几乎三步并作两步跨出营外,正见了一小卒气喘吁吁跑来。

    “报告将军……!有……有安邑来人宣传卫侯军令!!”那小卒见张合一连焦急,慌忙高声道。

    “人呢!?”张合脸上越发激动,慌忙一把将那小卒提起,急躁道。

    “来人正在外面等候将军宣召呢……”那小卒慌忙道。

    “混账!此乃卫侯军情,何须如此繁琐!”张合脸上一寒,慌忙喝道,“还不快请君使!算了……我亲自去迎!”

    说罢张合当即便向营外跑去,身后一干副将,偏将也早急不可耐,见张合动身,也鱼跃跟了上去。

    张合脚力充足,即便是保持住将军的威仪,也如风驰电掣,没人能知道他此刻心中的激动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他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了,三年时间,就是为了真正为在河东,拥有自己可以骄人的战功。

    自从当初被卫宁劝降后,河东三年没有什么战事,一直让张合隐隐遗憾不已,而卫宁对他的厚待,赏赐,升官一概不少,这份知遇之恩,没有相应的功勋去匹配,张合心里说不出的都惭愧。

    他本身的武艺不凡,但在河东有太多强大的人可以凌驾在他之上,黄忠,典韦,赵云,徐晃,马超,太史慈,庞德,张辽等等,其中几人更是远在他武艺之上,就算其余人也可以轻易与他战个不分胜负。

    河东卧虎藏龙,他自是钦佩不已,每日里勤练功夫也不在话下,但他本来更得意的统军兵法,却也有不少人依然凌驾在他头上,单单徐荣一个人,就已经占据了河东太多的光环。何况自从他投降河东以后,一直没有丝毫统军的机会,也根本难以显露出他治军的手段。

    是以,在河东的这三年来,他享受到的卫宁的礼遇,却又隐隐让许多人觉得不服。便是如今这四万人中,除去了本部的几千人马,其余人,也多有些不忿赵云让他来执行这场大事。

    好在他治军手段终究不凡,四万人还是成功的被他慑服在手,可是这份慑服,依旧需要骄人的功勋方能持久,至少,也要让河东所有人对他另眼相看,也要证明他在河东的价值,他值得卫宁对他如此厚待!

    所以,这三个月来,本身沉稳的性格却也没由来得多了几分浮躁,失去了冷静,当得知河东的军使到来,第一个反应,便是激动难耐。

    当他将河东君使迎进了军中时,打开卫宁的书函,并且将那枚虎符和自己怀中形影不离的那半枚完整对上,期待已久的战意膨胀涌现心头。

    “还请尊使回禀卫侯,末将必幸不辱命,卫侯大事不敢有失!”张合将卫宁的密函一字一句看得清楚,随之也是脸色时而惊讶时而欢愉,当再三看了几遍后,张合终于将密函当着来使面上烧毁焚尽,这才高声抱拳道。

    来使慎重道,“卫侯大计不容半分马虎,将军此军乃是卫侯布局之重,还望将军莫要辜负卫侯重托!”

    (本章完)

第1047章 对比(二)() 
“先生放心,张合三月来一直枕戈待旦,军士也战意高昂,卫侯既托此重责于我身上,必然全力以赴,否则,张合必以死以谢君恩!”张合脸色异常肃穆回道。

    来使自己看着张合,半晌终于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