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近代国造舰船志-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痕迹的特殊军舰。1914年,江苏省改组水警厅,温朝仪任第一厅厅长。根据其申请,“建威”舰又被划归到江苏水警厅当作水巡船,仍由温朝仪兼任舰长。(27)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建威”、“建安”较少卷入政治事件,诸如护法舰队、直奉大战、沪队独立等事件中,都看不到二舰踪迹,整体行踪显得较为低调,如果不是后来北伐战争中“建威”舰上发生的一件大事,这级军舰在民国初期的生涯简直可以称为平淡无奇。
    1927年2月22日黄昏,北伐军兵锋将近的上海笼罩在犹如火山即将爆发前的沉寂、压抑中。晚6时,几乎和外滩海关大楼的自鸣钟敲响同步,黄浦江上忽然腾起一阵阵如同惊雷般的炮声,停泊在江上的鱼雷炮舰“建威”和驱逐舰“建康”向高昌庙军火工厂方向发起猛烈炮击。随之,在上海城内,臂膀上缠着红布条的工人纠察队开始出现在街头,由共产党、国民党等组织领导,为推翻北京政府军阀统治、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而发起的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爆发。
    当时路透社报道,“建威”和“建康”在短时间内共发射10余发炮弹,实际主要起了起义号角的作用,并没有对军火工厂产生破坏。炮弹除一部分落在华界,造成两名中国人死亡外,其余都误射入法租界。虽然只是击中了两幢居民住宅,但在租界内引起了无比恐慌。法国、英国海军陆战队以及侨民义勇队立即在通往华界的路口布置防线,黄浦江上的法国军舰“阿勒德”、“马恩”被派往“建威”、“建康”附近实施威吓性瞄准,炮击事件遂告结束。
    当天,由于“建威”、“建康”未能起到火力支援,工人纠察队没有能够占领军火工厂获取武器。舰炮轰击结束后,驻扎上海的军阀武装即镇压了各处的起义,武装起义当天就归于失败。
    事发后,北京政府勒令彻查此事。海军方面对外解释称是因为风闻纠察队要袭击军舰,在见到两艘可疑轮船后,“建威”、“建康”才开火射击。而真实的情况则是二舰舰长当时不在舰上,“建威”大副郭有亨、“建康”大副倪华銮事前都已倾向革命,所以乘机指挥军舰策应起义。由于没有料到炮击会引起列强在沪武装干涉,法国军舰前来威胁后,二人就从舰上悄悄潜逃。上海军阀当局则向海军施压,从舰上抓捕了24名参与此事的官兵。此后,参加上海武装起义一事尚未及查清,3月份海军司令杨树庄即率包括“建威”、“建安”在内的北京政府海军主力舰只归附北伐军,上海也很快借着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而脱离军阀统治的魔爪。
    变形记
    北伐成功,南京政府成立之后,1929年6月1日设立统一指挥全国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部。中国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之际,列强实施了十余年的对华海军装备禁运终于解除。在此良好氛围下,南京政府海军开始了民国以来难得的海军装备更新活动。
    改造完毕公试中的“大同”舰,外观上已经看不到一丁点“建安”的影子。
    南京政府海军部重新编组军舰序列时,“建威”、“建安”都不在名册内,这级从问世开始似乎动力系统就存在某种缺陷的军舰,可能因为舰况不佳等原因,被列作废舰。南京政府成立后,与建造“永绥”、“咸宁”等新军舰同步,对一些尚可加以利用的废舰进行整修和改造的工程也随之开始。
    “建威”级姊妹中,“建安”舰首先驶入江南造船所实施改造。以常理设想,对这样一艘老舰的改造,无非是更新火炮、通讯系统,对动力设备进行彻底更换而已。孰料,江南造船所最终的改造计划竟是一次彻底的易容手术。
    1930年2月“建安”进入海军江南造船所,由海军部派出的军官林奇、郎昌炽监修。工程首先开始拆卸尾楼以及更换舰体锈烂的船壳板。3月23日“建安”的主甲板被拆开,锅炉起吊出舰,以更换炉承和锅炉水管。(28)4月25日,在江南造船所维修改造的旧舰“豫章”工竣出坞,“建安”舰立刻见缝插针,被拖曳到船坞内,开始刮除全舰油漆,拆卸后桅杆等作业。(29)至当年11月,“建安”改造工程完成,重命名为“大同”。出坞的一刻,所有熟悉这艘军舰过去形象的人必然都会大吃一惊,眼前出现的“大同”,如果没有人提醒,根本无法和“建安”联系到一起。
    从舰尾方向拍摄的“大同”舰中部的甲板室结构。“建威”级军舰仅从侧面看,给人的感觉是舰体硕大,但从这张照片的角度便不难看到,实际舰宽很窄。南京政府时代又在本就不宽的甲板上增加甲板室,更显空间逼仄。照片中还可以看到甲板室上安装的两门带有防盾的马克沁机枪。
    江南造船所对“建安”舰的改造,其实更应该称作是利用“建安”舰体进行的重建。改造后的“大同”舰,拆除了“建安”原有的整个尾楼建筑,变成长首楼船型。舰首部分,在大致保留了司令塔和前桅杆的同时,“大同”舰做了很多改造,变原有的内凹式舰首型线为硬朗的直线条,另外“建安”舰上采用吊锚杆吊放铁锚的方式也被改变,“大同”换装了1吨重的“山”字锚两口,相应将原有的锚穴改造扩大,起锚时可以用锚机直接将锚收入锚穴,相比吊锚杆起锚的方式便利、迅捷了许多。
    “大同”舰舰体中部,原有的烟囱机舱棚建筑随着锅炉的换装被全部拆除,代之以两座较“建安”的烟囱直径加大了许多的新烟囱,以及从首楼开始向后一直延伸到舰体中部的甲板室建筑。可能因为江南造船所缺乏装甲安装的经验,主甲板改造的同时,“建安”原有的穹甲和水线带装甲全部被抛弃,甚至连两舷的舷墙都消失不见,“建安”舰因装有水线带装甲而显得向外鼓出的舷侧,变成了笔直的形状。
    与机舱棚、甲板室建筑相隔一段,在靠近舰尾的部分,“大同”舰上另建有一座甲板室,依着甲板室装有后桅。不过“建安”被拆除的后桅是钢制,变成“大同”后换装上舰的后桅,因为制造工艺的问题,改成了木质桅杆。原先“建安”在尾楼甲板上设有一座探照灯,随着尾楼的取消,这座探照灯被安装到了后桅杆上。
    与这些外观上的大变化同步,“大同”的各种参数、配置比之“建安”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因为“建安”舰改造时发现船壳板锈坏较多,而江南造船所又缺乏钢制船壳板库存,舰体材质变钢为铁。改造后的“大同”舰排水量达到1050吨,较“建安”多出了近200吨。之所以在拆除了尾楼以及装甲后排水量还会增加,其最为可能的原因就是“建安”舰830吨的排水量只是正常排水量,而“大同”过千吨的数据属于满载排水量。
    “大同”舰的长度因为舰首的改造,比“建安”略有增加,达到79。24米,舰宽则随着装甲的拆除缩小到7。92米,长宽比依然是10。军舰舱深5。18米,舰首吃水2。59米,舰尾吃水3。35米。动力性能上,改造后的“大同”舰主机功率锐减为3884马力,最高航速只有17节,正常航速仅为12节。(30)
    武器和各种装备方面,改造后的“大同”舰武备一直到1933年10月7日才安装完成。原先的舰首100毫米炮和舰尾的65毫米炮更换为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军舰中部的两门65毫米炮随着耳台的取消被撤除,改在烟囱下方的甲板室和舰尾独立的甲板室之间的空地,安装一门阿姆斯特朗75毫米炮。此外,“大同”舰还装备5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单管机关炮两门,分装在驾驶室两旁舷边;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一门,装备在尾部独立的甲板室顶部;马克沁机枪六门,其中两门安装在烟囱后方,两门装于首楼末端,另两门装在飞桥两翼。原“建安”舰设置在主甲板上的两具鱼雷发射管则被取消。经过如此一番改头换面,鱼雷炮舰的身份已经当然无存,出现在民国海军档案中的“大同”舰型被修改作轻巡洋舰。(31)
    从清末到民初进行的几次军舰无线电加装活动中,“建安”都没有轮上,改造为“大同”后,终于补充上了无线电设备,安装长、短波真空管式收发报机各一台。配合无线电台的安装,“大同”舰前后桅杆都加高至24。38米,在两桅间架设无线电天线。(32)
    结合整体的改造情况分析,重建后的“大同”舰,实际呈现出了类似于“中山”、“咸宁”等舰的外观。而这种舰形,其实就是延续自日制“嵯峨”、“江元”、“楚同”、“安宅”、“桥立”等军舰,一脉发展而来的日式长江炮舰。结合民国南京政府时代,在放弃外海、扼守长江的战略下,大量建造类似长江炮舰的情况分析,对“建安”的改造就是为了使其变为一艘事实上的长江炮舰。
    尾 声
    “建安”变成“大同”后,经海军验收,认为合宜可用。1931年1月20日,南京政府海军部又电令江南造船所,要求参照“建安”改造的例子,将其姊妹舰“建威”依样改造,“以期行将起废者,复成力量强大之新舰”。
    “建威”舰的改造工程很快于1月26日开始,“约费半月之时间,乃将应拆之大件完全拆卸”。拆除工作完成后,即参照“大同”的改造方式进行修造,由于有例可循,进度较“大同”快了许多。“拆卸之工程完毕遂开始改造,有时铺铁板,有时打泡钉,有时敲刮锅炉。至3月初即次第装置大小各件。至4月底,所有锅炉、图房、桅杆、驾驶房、锚链等各种重要处所都已落成。”
    作者收藏的一张“自强”舰原始照片
    当年5月中旬,所有舰炮、电台等设备安装上舰,开始进行全舰油漆、装修。6月15日下午1时,改造一新的“建威”开始测试锅炉。经过连日的试验,检查各处仪表、接头都工作正常后,6月29日早晨6时,“建威”开出吴淞口航试,测得最大航速17。5节,正常航速14节,“起锚机、转舵、罗经等均颇合用,舰尾炮、飞机炮并机关炮等亦佳”,海军部遂将其重新命名为“自强”。(33)
    “自强”舰的外观、各种参数以及武备配置等,与“大同”舰几乎别无二致,二舰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主要是桅杆。“大同”舰前后桅杆高度相等,都是24。38米,而“自强”的前桅杆高26米,后桅只有15米。比较两根桅杆的高度,是从外观上辨别二舰的最好依据。(34)
    从鱼雷炮舰变身成名为轻巡洋舰、实为长江炮舰后,“大同”、“自强”的编制隶属关系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从第二舰队被纳入到了第一舰队。然而从此后的一些记录看,二舰的舰况始终存在问题,尤其是动力系统方面的痼疾没有得到根治。
    改装完成后进行公试时的“自强”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8月11日中国海军在长江江阴至靖江江段构筑沉船阻塞线,改造新生后舰龄只有几年的“大同”、“自强”被列入首批自沉的舰船名单,为国殉难。其中“大同”自沉于北岸靖江罗家桥附近,位于阻塞线的北端位置,“自强”则沉没在长江主航道附近。自沉前,“大同”舰末任舰长为罗致通海军中校,“自强”舰末任舰长为张日章海军中校。(35)
    令人难解的是,作为首批自沉的军舰,武备拆除应有充裕的准备时间,但“大同”、“自强”的120毫米口径主炮、75毫米口径副炮、57毫米机关炮都与舰同沉,仅剩余厄利孔高射炮没有沉毁。“大同”的高射炮被挪装给“江元”舰,“自强”的高射炮出现到了“中山”舰上。(36)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靖江县政府于1956年在罗家桥组建了靖江县财政局打捞队,开始在江阴阻塞线上打捞沉没物资。1957年,财政局打捞队扩大改建为靖江县打捞公司(今为江苏海洋工程公司),在罗家桥当地船民的指引下,发现了一艘枯水期距离江岸仅有20余米的沉船,遂开始用水下爆破、零捞物资的办法实施破坏性打捞,打捞过程中发现这艘沉船的身份就是原民国海军自沉的“大同”舰。
    沉没位置接近长江主航道的“自强”舰,在现代打捞档案中消失无踪。据推测,可能在大跃进时代,由上海打捞工程局打捞,拆解炼钢。因为打捞过程中没能发现可资识别的舰名标致,在档案中成了一艘无名氏船。
    【注释】
    (1)《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692页。
    (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40页。
    (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页。
    (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47…448页。
    (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40页。
    (6)'法'巴斯蒂:“福州船政局的技术引进,1866…1912”,《船政研究集萃》,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编印,第104页。
    (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63…464页。
    (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79页。
    (9)《海军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47页。
    (10)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Conway Maritime Press,1979年版,第325页。
    (1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85…486页。
    (1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90页。
    (1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79页。关于“建威”的排水量,另有871、850吨的记载,见1879…1945,2008年版,第28…29页。池仲佑编纂的《海军实记·造舰篇》中也称850吨,转见《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83页。
    (1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94…495页。
    (1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2页。
    (1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2页。
    (1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8页。
    (1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12页。
    (19)《船政研究集萃》,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编印,第110页。原文将裕禄1898年调任误译为四川总督,引注时已予纠正。
    (2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29页。
    (21)“建威”、“建安”的造成时间见:《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900页。
    (22)“报验收拨归南洋使用之福建船厂新造‘建威’、‘建安’鱼雷快舰事”,(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清代军机处档,档案号163008。
    (23)《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900页。
    (24)杜业尔被撤的情况见:《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页。“一号江船”被宁绍公司转购的情况见:《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7页。
    (25)《近代中国海军》,海潮出版社,1994年版,第681页。
    (26)《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714页。
    (27)《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2,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407页。
    (28)《海军期刊》2卷8期“专件”,(民国)海军部海军编译处,1930年版。
    (29)《海军期刊》2卷9期“专件”,(民国)海军部海军编译处,1930年版。
    (30)《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900…901页中有关“大同”的各种参数与民国海军档案都有不同。联系到书中连“大同”的前身“建安”都错书为“成安”的情况,该书未作引注的资料可信程度令人生疑。
    (31)《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9,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188页。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901页。刘著中将“大同”舰主炮口径4。7英寸(120毫米)错记为470毫米,将中部安装的3英寸(75毫米)炮错记为30毫米炮,可谓大谬。
    (32)《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594页。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中称前桅杆高度85英尺、后桅高48英尺,与民国海军档案相差甚远,其出处为何不可考。
    (33)《海军期刊》3卷11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