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笔锋怪异的真话集:尾巴-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这一点,徐百玖同志似乎也注意到了。我发现,他的散文,尽管写的都是生活,但他在行文中,总爱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总爱引用一些古诗文,总爱使用一些美丽的词句。我想,他这样做,是有意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让我们看两段引文——
花开是美,花落是醉,尽管光阴似梦,我不想从当年艰辛生活的伤口里沉淀痛楚,只盼望自己在前进的人流中,拂去浮躁,摆脱烦恼,天天小憩在让人迷恋的红岩庵前,多一份清闲,多一份自在。(摘自《红岩庵》)
十月,丹桂飘香,斑斓妩媚。大自然以一种独特的瑰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处处是熠熠生辉。人们在寥廓江天的氛围中去相拥十月。十月是人们的骄傲,又是大地的风采。透过十月的空间,在一块如碧玉祥的秋色中,遥想未来,唤起我们对人生另一个侧面的思念。因为金秋的十月,是人生走到了“和露摘黄花”的季节。直面人生的老去,我们应该像十月金秋一样的纯净,回首往事,心态平静,其乐无边。面对十月,心灵无须凋伤,不要落寞,切不可“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让无私奉献的思想得到极致的发挥,紧紧地贴近十月,踏着十月的路,振奋精神,采撷丰收,走向人生的烂漫。(摘自《十月放歌》)
生活类散文与生命体验(2)
显然,这些文字比较年轻、美丽而时尚。它们竟出自一位七十多岁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干部之手,这无论怎么看,都是令人惊讶的。
不过,我更欣赏书中那些质朴、简洁、带有泥土芳香的文字。我认为,“生活类散文”,还是写得平实一点好,原始一点好,厚重一点好。而且,我坚持认为,“生活类散文”,其真正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东西,倒不是那些“年轻、美丽而时尚”的文字,而是作者的“生命体验”。
什么叫“生命体验”?说实话,我也很难说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生活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而生活的体验,往往就是生命的体验。当然,作者反映的生活,如果跟人特别是跟自己的生存、荣辱关系越大,其“生命体验”的成分就越强。
还是让我们再看两段引文吧——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今天,父亲走了,我也老了,地也荒了。当我有幸重新踏上这片山坡地的时候,无限的感伤又涌上心头。我知道,父亲再也看不到这片山坡地了。接力父亲的惟独是我。我站在山坡地上,捧起了山坡地里的一撮撮沙土,一阵酸痛钻透心头。(摘自《我家的山坡地》)
老章见这瓦椽如此粗大,他思忖:眼下生活艰难,何不把屋上的瓦椽都拆下来,一根锯成两片,这样就可把多出的一半瓦椽拿到市上出卖,换作粮食,度过日子。然而,老章可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了,当他把屋上的瓦椽拆下锯开后,市上人都嫌这瓦椽太薄,不顶用,怎样也卖不出去。老章失算了,苦苦地,他只好把锯开的瓦椽重新钉上,弄得屋漏连夜雨,剩下的瓦椽也毫无所用。老章是多么的痛心啊,他所干的这件傻事,难怪人们在背后当作笑料。(摘自《洒在母亲怀里的泪》)
这两段引文,它们背后所承载的生活,都与人的生存、荣辱相关,而作者所表达的感受,都直接或间接源自自身的生活体验。读着这些文字,我相信,读者的心灵是不会沉默的。
我发现,《十月放歌》里的散文,特别是列入第一辑“故园风土”和第三辑“苦乐留痕”的文章,作者的“生命体验”写得相当深刻。这是《十月放歌》一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现在,社会上写“生活类散文”的人越来越多,但写法各种各样。我注意到,有两种写法比较典型:一种写得比较老实,像记“流水账”,文章大可“快读”、“跳读”,缺乏令人驻足的地方,读后印象不深;一种写得比较花哨,有的甚至故作神秘状、深沉状,生活本来面目被遮蔽,文章很难看懂,读后脑子一片糊涂。说实话,这两种写法,我都不喜欢,特别是第二种,我甚至感到很厌恶。我的看法依然是:写“生活类散文”,作者最好把功夫重点下在“生命体验”上。其实,只有经历了“生命体验”,才有可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和真谛,才有可能揭示生活的真相,而只有写出并写好了“生命体验”,才会抓住和打动读者的心,才会从根本上提升文章的艺术品质。
那么,如何写出并写好自己的“生命体验”呢?很惭愧,我是“半桶水”,在这里就不敢饶舌了。好在,《十月放歌》里有许多文章可作范式,读者诸君还是抽空多看看吧。
二○○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于乐成马车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人格力量与人间温暖
——读张金宣《感悟人生》
近日,读了张金宣写的《感悟人生》一书,我忽然替自己感到脸红。坦率地说,《感悟人生》一书所体现的人格力量和人间温暖,让我的文字显得苍白无力。
张金宣当过乐清县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副书记,后来组织上提拔他当文成县县长和瓯海区区委书记,他却概不接受,偏弃官为民。张金宣为何这样做,当年许多人猜不透,我也一样。但今天读了《感悟人生》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张金宣是现代版的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不合时宜,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不敢多说,不过,我赞赏张金宣,至少他的人格是独立的,在他身上,有一种挑战并改造环境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正是当下我们的时代所热切期待的。
在《感悟人生》中,张金宣不枝不蔓,平实地重述了一段惊心动魂的历史—— 一九八六年,温州地区骤然发生“抬会”崩溃事件,民间一片混乱。七月间的一天,平阳、苍南两县四百多名妇女会员闯入乐清县政府大院,她们哭天喊地,强占办公室,冲进食堂掏饭吃,好几个人当场晕倒在地。见此情景,机关干部纷纷锁门离去,个别干部甚至跳窗翻墙从后门逃离,而在家的县五套班子领导则全部撤离到几里路外的县人武部防空洞作战室里,搞所谓的“商量对策”。就在这个时候,作者在书中写道:“我决不能避开,如果县领导全部回避,会引起会员群众更大的误解和反感,场面就会失去控制并将导致严重后果。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从办公室出来,派人把晕倒的妇女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后,跑到人群中间高声地说:‘我是县委副书记,会案清理工作是我分管的,天气这么热,你们这样闹下去也不能解决问题,请你们派出代表到三楼会议室协商对话吧。’”
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我瞪大眼睛,细细地看这段文字,怎么也找不出虚假之处,倒是从文字的背面,看到了一个有人格力量、有悲悯情怀的“大我”。不客气地说,这个“大我”,让许多见诸于自传中的“小我”相形见绌。
读《感悟人生》,还有一种绵长的情感在拽着你,温暖着你的心。张金宣不是作家,他写亲情、友情、乡情、百姓之情,虽然文字过于直白,不够丰润、委婉和含蓄,但这些文字却强烈地凸现出朴素、真实、大胆的品质,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书中写道:七十二岁的老母亲不想拖累子女,坚持每天给患了“半边风”(半身不遂症)的七十九岁的老父亲做六件事:三餐喂饭喂水,定时喂药,擦洗全身,换洗衣服,翻动身体,搀扶伺候大小便。另外,老母亲在夜间还常常起来查看情况,冬天更叫人一起将老父亲抬出门外晒太阳。老母亲这样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三个月五个月,而是整整五年,共计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书中还写道: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大嫂在城北幼儿园里管理幼儿,“她心地善良,食堂供应的那点粥,她先喂别人小孩了,而自己四岁的女儿张茂娟却活活地饿死了”。读到这些文字,说真的,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而留在心田的,是一片温暖。
知情的人都知道,张金宣的婚姻十分不幸。他和妻子是托了“父母之命,媒酌之言”而凑合在一起的。他妻子不识字,观念陈腐,脾气也不好,他们结婚都三十多年了,至今二人仍然视同陌路,甚至谁都不敢正面看对方一眼,谁也没有当面叫过对方一句名字。多少人劝过张金宣,让他解除这桩“死亡婚姻”,而温州市纪委某领导则干脆地对他说:“赶紧离婚吧,我会同市委组织部说的。”但张金宣没有同意,他依然选择痛苦,并在《感悟人生》一书中更多地为妻子说话:“她更是无辜的。她作为妻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她为拉大三个孩子付出了千辛万苦;她没有在我执政期间添乱或制造麻烦;她从未做过有辱张家门庭声望的丑事。”读这些文字,够了,它让人有理由相信,至少在张金宣身上,我们的时代,人间的温暖并非远逝或消失。
二○○八年五月六日于乐成马车河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向冯小宁举手投降(外二篇)
看了电影《举起手来》,我也举起了手。
我向导演冯小宁投降。
冯氏厉害。整个电影,人物假,情节假,背景假,道具假,驴子用屁轰伤日本兵(潘长江饰演)是假,日本兵头头骑着“花姑娘”(大白猪)冲杀也是假,“大叔”(郭达饰演)手中的手雷,拉了弦,还要放墙上磕一磕,它才会爆炸,这更假,反正从头到尾全是假。但假得夸张,假得过瘾,假得让人叫皇天。电影院里,谁都在哈哈大笑。我的手也在哈哈大笑——我不时用它拍打座椅,让十个指头也真切地分享冯氏制造的荒唐。
不过,笑过就笑过了,《举起手来》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我的十个手指依然冰凉。
这就是冯小宁导演的喜剧片,它带领观众整齐地走进荒唐,又整齐地撤出荒唐,让观众打拼了一个半小时的嘴巴,而最后脑子一片空白。
我真的向冯小宁举手投降。但我不喊饶命,我想喊的是:“求求你让我演那个花姑娘吧!”
孙悟空是作家
作家长有三只眼睛,但脸上长有三只眼睛的不一定是作家。
孙悟空是只猴子,他逃命,将自己化为一座庙,但尾巴无处藏匿,于是他将尾巴化作了一根旗杆。
二郎神一眼便识破了这根旗杆。二郎神长有三只眼睛。
二郎神是不是作家?不是。恰恰相反,孙悟空是作家。
孙悟空脸上尽管只长有两只眼睛,但他有丰富的想像力,他将尾巴化作寺庙的旗杆,很有创造性。
二郎神不行,在他的眼睛里,寺庙永远不可能有旗杆。因此,寺庙的旗杆就是猴子的尾巴。他是在按逻辑办事,他是一位学者。
作家与学者,其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我认为:作家富有想像力、创造性,想像力和创造性就是作家的灵魂,就是作家的第三只眼睛,而学者则按逻辑办事,深刻的洞穿力就是学者的灵魂和第三只眼睛。
老鼠的敌人
按照习惯,牛年说牛,狗年说狗,猪年说猪。
今年是鼠年,我破嘴唇吹粥,凑热闹,就说说老鼠吧。
我想说老鼠的敌人。
老鼠的敌人是猫,是人,这不用说,但我认为,老鼠最大的敌人却是它自己的尾巴。
老鼠的尾巴太长。老鼠钻进洞子,尾巴常常露在外面,像一根细细的皮绳子。你胆子大一点,抓住它,一拉,就可以将老鼠像拔萝卜一样从洞子里拔出来。要命的是,老鼠天生就不会夹尾巴。就是说,它缺乏伪装和隐藏的本领。
当然,老鼠也天生不会翘尾巴。
我讨厌老鼠,但老鼠不会夹尾巴、翘尾巴,我倒很欣赏。因为老鼠活得比较率真和本分。
但老鼠的尾巴不是让人欣赏的。只要考察老鼠的身体,你就会发现,它受伤率最高的是尾巴。小时候,在老家,我常常见到半截尾巴的老鼠。这些老鼠,那半截尾巴到哪儿去了,我不说,谁都知道。
我家养有猫,近几年难得见到一只活着的老鼠。我很想跟老鼠讨论一个问题,你可以不可以不要尾巴。
当然,我知道,老鼠肯定会大声说“不”的。
道理恐怕很简单。
老鼠之所以顽强地生存于世间,就是因为它的敌人太多,这些敌人不光来自外界,更来自自身。
其实,做老鼠也好,做人也罢,活在世上,敌人多,特别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这未必是一件坏事。至少,谁都懂得,生存本来就是很艰难的,不能太理想,太浪漫。
二○○八年二月五日于乐成马车河
。 想看书来
也说小姐(1)
有关小姐的话题,早在前些年,人们差不多说烂了。今天,我之所以重拾这个话题,倒不是因为它常说常新,而是因为我对时下的所谓小姐越看越糊涂了,有些话不吐不快。当然,我会看重原创,着重叙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如果读者诸君觉得我所说的依然是陈词滥调,或者认为我所说的连增加谈资的价值都没有,那么我只能抱歉地说,朋友,你还是请便,抓紧抽脚离开吧。
一.小姐不好叫
小姐怎么不好叫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还是先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历史。其实,作为一种称谓,小姐的涵义是几经变化且有所反复的。比方说,时下人们所称的小姐,多半是指“假名假姓假地址,骗吃骗喝骗感情”的风尘女子,即三陪女。其实,早在宋代,人们就称那些从事*服务的风尘女子为小姐了,而那些富贵人家的闺秀,则通常被称之为小娘子。但自元代以降,直至民国,小姐这个称谓,内涵却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成了高贵女子的雅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期间,由于受极左路线及思潮的影响,小姐这个称谓被政治标签化,成了资产阶级女性和敌特女性的蔑称,因此它在社会上几乎消失了几十年。当然,改革开放之后,西风东渐,小姐这个称谓曾一度吃香,它成了有身份、有知识、有品位或有来历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只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便发生霉变,其涵义日渐暧昧化甚至龌龊化。
显然,小姐称谓之堕落,全是三陪女作的孽。
因此,时下人们称年轻女子为小姐,说不定会惹麻烦。就是说,小姐不好叫。
上周六傍晚,在杭州南城车站,我就长了一回见识。在候车室进口处,一位车站女管理人员,长得胖胖的,四十岁光景,向一位急步往里走的姑娘高声喊:“哎,小姐,你的包子要检查。”不料,那位姑娘掉头就回敬道:“你才是小姐呢!”显然,此“小姐”非彼“小姐”也,女工作人员顿时满脸通红,她马上作出回应:“你才是小姐呢!”就这样,双方激烈争吵起来。后来,姑娘的父母也掺和进来,甚至动起了手脚。亏得现场管理人员较多,大家拼命相劝,才将事态平息下去。其实,这是一场误会,全是“小姐”这个称谓过于暧昧、敏感惹的祸。
有时,我很纳闷。说真的,出门在外,假如你遇见一位陌生姑娘,并有什么事非要跟她打招呼不可,而你明知道不能喊她为小姐,那你该喊她什么呢?喊她同志吧,好像不合时宜;喊她小妹、姑娘或闺女吧,好像都过于亲昵,而人家听了也未必会领你的情。那么,索性喊人家为美女吧?嘁,这说不定会惹事——因为谁都明白,眼下确有不少姑娘,她恨不能一脚踢死你,这并不是因为别的,恰恰是因为你当众喊她为美女!
自然,遇到这种情况是相当尴尬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不少真正的小姐,即三陪女,她们也很不情愿接受“小姐”这个称谓。我所在的城市,就活跃着许多三陪女,我和朋友去酒店吃饭,不时与她们在电梯里相遇,有时我嘴快,偷偷咬朋友的耳朵:“这个是小姐。”可对方耳朵总是出奇的亮,要么转过身去,装作什么都没听见,要么扬起脸,狠狠瞪我一眼,以示抗议。
二.小姐不好认
的确,现在许多年轻女性对小姐这个称谓非常敏感,她们最烦的是被人称为小姐。不过,客观地看,情况也不绝对,眼下在文化知识界,在一些庄重场合,称年轻女子甚至称中老年妇女为小姐,人家还是乐意接受的。这倒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三陪女缺少的不是漂亮的脸蛋、性感的身材和惊人的唱歌、跳舞、喝酒、打牌等功夫,而缺少的正是文化知识和庄重。但玩笑是无处不在的。我所在的住宅区,三陪小姐进进出出不少,令妻子和我尴尬而吃惊的是,妻子好几次猜错了对象,竟把地道的本地姑娘和少妇也猜作了三陪小姐。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天,原来我们的三陪小姐不少是演戏的天才,她们白天有时不化妆、穿着朴素,装得比谁都清纯、正经、庄重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也说小姐(2)
大概是六年前吧,夏天的一个周末晚上,在乐清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