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些琴弦,上海纺织品研究所的专家们为它们做了各种研究测试,最终他们得出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汉代马王堆25弦瑟,丝弦加捻工艺水准已经相当于现在的电子加捻的水准。
  刘小豹:很多人说不可能,因为人手劲稍大点小点,或者手上的一点污迹也会影响到这根琴弦,但是确实古人就做到了,所以说它才是个奇迹。
  这些发现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当时古人的科技水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现代水平。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不相信,但是后来,从那具千年不腐的女尸上,人们找到了证据。
  1970年,来自全国的专家对女尸进行了解剖和研究,因为女尸肌体的良好保存状态,使专家们得以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病理知识,而其中的许多发现,更是让现代人吃惊不已。
  刘小豹:在马王堆老太太身上,我们发现了心脏病,非常严重的冠心病,它的身体动脉血管,绝大部分已经有了粥样硬化。那么这个病很显然,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一大杀手。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在它的肺部发现有肺结核的钙化,19世纪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肺结核,当时就已经有。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的肺部还已经钙化了。
  肺部钙化,这是死者肺结核痊愈后的表现。那么,2000年前的汉代宫廷医生,莫非已经掌握了治愈肺结核的特效技术?
  刘小豹:我们知道要控制结核病,除了自身的抵抗力强之外,还要有好的营养条件,我们相信当时贵妇人是具备这样的条件的。但是要想痊愈,恐怕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那么我们很愿意相信,中医也许当时对它是有办法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找到了胆结石,而且非常严重,有两处,一处在胆总管,蚕豆那么大,把胆道堵得水泄不通。
  另外,更让人惊奇的是,医生们还在贵妇的身上找到了三种寄生虫,其中竟然有我们熟悉的血吸虫。
  血吸虫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严重的流行病。多数通过不洁水源传染,一旦发病,病人将痛苦不已,身体极度虚弱。但是,没有人想到,血吸虫病早在汉代就已经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
  刘小豹:得了血吸虫病的人,应该是腹胀如鼓,四肢骨瘦如柴,可是在辛追夫人身上,我们没有找到这样的症状。她的皮下脂肪异常丰满,所以,显然血吸虫被有效地控制住了。
  因为血吸虫病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时间内肯定会发作的。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这是她年轻的时候,在家乡感染的病。因为自从嫁给利仓后,就不用辛苦下田劳动了,自然也就没有感染机会了。那么这么长的时间里,要控制它不发作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古人做到了。
  西汉贵妇生前病魔缠身,但是,从她的遗体上,医学专家们却并没有发现长期卧床养病的迹象。对于一个同时患有这么多疾病的人,能够长期稳定控制病情,在今天也可以算是奇迹,这说明汉代医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对于这一点,考古学家在出土文物中也找到了相关的证据。
  刘小豹:我们在帛书里面发现了一些医术,同时还发现了一个关于外科手术的记录。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非常形象。
  书里说,这个人得了痔疮,而且是内痔,怎么办呢?首先,杀狗取其腹。就是杀掉一条狗,那个“腹”就是狗的膀胱,把狗的膀胱取出来。以穿月,月是什么东西,就是一根空心的竹管,用一个空心的竹管穿狗的膀胱。入直中,直中是人的肛门,那就是把它从人的肛门里面捅进去。接着在外面对着竹管开始吹气,狗膀胱就开始在人体内膨胀了。然后拖之,往外拖,拖着那根竹管和狗的膀胱引出。取刀去其巢,巢就是溃疡,割掉,用上一种消炎止疼中药糊上。这个时候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肛门拖出来回不去了,怎么办?古人也说了,倒悬其人,把这个人倒着吊起来,利用地心的引力,让人的肛门自动地往腹腔里坠。可是还回不去怎么办?以海水见其心腹,就是用一盆特凉的水,对着患者的胸口和腹部一泼,会产生一个什么效应,肌肉一收缩,入已。
  

亡者归来(3)
这段神奇的记录证明,不仅中医当时已经具备了操作简单外科手术的技术,而且对于医学的记录和积累,也是相当重视的。
  刘小豹:这样不得不使我们对中医有一个重新的评估,中医确实很神奇,三指禅往这个病人的脉搏上一搭,似乎就能把这个病人的体内看透了。
  在马王堆医术当中还有这么一个病例,关于诊断心脏病的。西方有一个德国医生叫克劳勃,他发现了人的心跳的规律,就像一匹马,以三连音律节奏在奔跑。如果这个人的心跳有杂音,就是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病了,这个就被称为克劳勃奔马率,这是19世纪的事情。世界已经承认了,而且用他的名字命名了。
  结果,同样的结果,我们在马王堆医书中发现了,但是说法不一样。他说,如果摸脉搏的时候,人的脉搏像三个人同时撑这个谷子的那种节奏,那么这个病人病得很厉害了,而且不过三天就会死。这个发现比西方学者足足早了1000多年。
  马王堆的魅力散发30年,不仅仅是因为它展示出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奇迹,描绘了2000年前的人们的生活。更多的是,它留下了很多难解的科学秘密。而它们作为那个时代的孤证,一旦解开,将会重写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史。
  刘小豹:我们在马王堆三号墓当中发现了两幅地图,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里面放着,同时在盒子里还有很多古书。当时清理文物时,有个研究人员就总是觉得其中一幅地图,他曾经在哪儿见过。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笑话他,说你怎么可能见到这张图。他说不对,这个地方、这种地形我特别熟,他就有这个感觉,大家就迅速跑到测绘部门,找到了一张当地的地图。结果一对比,原来真是当地的地图。
  历史上,绘制地图的投影法来自西方,是利用投影法绘出比例准确的地图,也是康熙年间才从西方的传教士处学得。但是,这张地图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绘图史。
  刘小豹:我们知道中国的绘图技术,在晋朝的时候才相对开始成熟,那么这个时期以前,据史官们说,西晋以前中国没有地图,没有比例,描述得很不准确,他们下的都是这样的结论,我们也长期受着这样记载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面对这幅图的时候,我们死活不敢相信,它竟然有比例,而且它的比例算出来了,是十八万分之一。
  在这个图上,不光是有比例,还发现了作为地图的四大要素:山脉、河流、村庄、道路,缺一就不能称其为地图了,但是这里都有了。
  更叫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地图上画了8个县城,用方框来表示县城的位置。当我们对这个地图研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派出了一支考古队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结果竟然在这个地图所标记的地方找到了7个县城所在,7个汉代县城的遗址,这个无疑说明它特别准。
  利用古代地图对发现历史遗迹,用“按图索骥”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后人不禁开始迷惑起来,在那个没有测量工具,甚至没有现代数学知识的年代,古人怎么能将地图制造得如此精确?
  刘小豹:从史书上也好,或者在其他的考古发掘当中也好,没有发现更多的甚至更先进的测量工具。当然对数学成果的研究,我们相信绝不止《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这两本书。比如,最近我们在湖南里耶发现的竹简,其中的一块居然是乘法口诀表,跟咱们现在孩子上学的乘法口诀表一模一样。根据专家研究,那个时代是秦,显然比这个马王堆三号汉墓要早一些。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数学很发达,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难以想象古人绘制地图的情景。
  即使能够解决数学计算问题,绘制这样一张地图,也不得不使用许多超前概念,比如球状地球,曲面投影等等。而且,中国湘南一带地形非常复杂,在没有航空手段的当时,绘制这样一张地图几乎难以实现。
  刘小豹:所以至今我们感觉到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现代人仅凭这些简单的设备以及当时人们所掌握的数学的知识,肯定是弄不出来的。我想这就是以后需要继续的工作,期待一些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加以证明。
  除了地理,古代天文学是马王堆考古发掘发现的又一成果。而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几本天文著作,其观测结果的精确,足以让今天的人们瞠目结舌。
  刘小豹:有一本书叫五星占,它就是用肉眼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12年,这段70年历史中,对金木水火土这几颗行星进行观测的记录。其准确程度也让今人难以置信。
  我举个例子:记载中,金星的会合周期是天,那么我们现在测试是天,只差天。也就是只差半天时间。
  可以推测,长达70年的天文记录,并不是由一代人观察完成的,必然经过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可见古人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刘小豹:还有个例子,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彗星图,它画了30个彗星,其中29颗与今天的观测完全相符。而且,古人的观察非常仔细,连彗星的彗头、彗尾、彗发,而且彗星背离太阳的现状,就是尾巴总是冲着太阳的形状,画得非常准。更有意思的是,每一个彗星还都有名字,整整齐齐地记录着。就凭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到这个天象的一个民族。
  

亡者归来(4)
天文异常发达的原因是源于农业耕种因素,早期原始农业与气候和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风调雨顺,那就意味着不光是老百姓没饭吃,皇帝也当不好,因为国就是家,家就是国,那这个可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中国人历来特别重视天文。
  古老的马王堆,不朽的汉代贵妇,它们带来一代皇朝盛世不可思议的奇迹。也在激发着人们探索未知的好奇,触动人们去追寻两千年前的科学秘密。但是,关于马王堆的许多神秘现象,人们至今还找不到科学的解释。
  刘小豹:我们在马王堆女尸的梳妆盒里发现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梳妆用具,一个篦子,不到5厘米宽,74个齿。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因为现在这样的篦子没法做。
  这个篦子的齿细密到什么程度呢?双面刀都插不进去,而且它是用一个整木雕出来的,为了这个事情,我还专门去找了制梳老艺人,他告诉了我一种传统的制篦方法,也非常神奇。
  先把木材放到水里充分的膨胀,泡涨了,再一点点刻出篦子齿,然后利用良好的木材的收缩力,收缩回原来的大小,它就会变得既平整又细密。可问题是制造篦子的是黄杨木,不是一般的木头,它的生长速度特别慢,质地特别坚硬,丢到水里都不一定能够浮上来,这种木头,要泡多久才能被水泡涨啊?我相信这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年之功,现代的人难以想象。
  一个简单的篦子,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见证物,告诉我们许多信息:2000多年以前,古代手工艺水平如此高超,社会文明如此发达,超出现代人的想象。
  刘小豹:事实上我们通过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乃至于其他的汉墓的发掘,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文景之治那种繁荣,那种盛世,绝不是文学家的任何夸张。
  所以我想考古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把这些材料发掘出来,研究它的成果,来反映过去,为现在服务。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古学的意义并不在于发现几个重大的青铜器,丢失几本书,更主要的是给我们复原一幅真实的古代人的生活场景,也许从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而且我总是在想,通过马王堆,以及千千万万像马王堆这样的考古发现,我们能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过去是非常辉煌的,真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它不会永远落后下去,它还会创造更大的辉煌。
  

神秘的岩穴(1)
  嘉宾  杨鸿勋  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长,从事建筑考古研究工作50年,对龙游石室群展开过深入研究。
    导语:深不见底的水潭里,竟然埋藏着一个匪夷所思的宏伟工程!种种不可思议的精妙设计,让今人不得不为古人的技艺叹服。
  解不开的迷窟——神秘的岩穴
  浙江省中西部地区,有一个名叫龙游的小县城。县城形状狭长,一条江水环绕而过,与县城隔水相望有一座小山,名叫凤凰山。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凤凰山上一直没有人居住,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掩藏着一份宁静和神秘。
  后来,一场特大洪水袭击了山下的村庄,村民们被迫移居山上,从此,在凤凰山上,一个名为石岩背的村庄就出现了。
  40多年来,村里人一直过着安逸祥和的日子,尤其令他们满意的是,山上有几十口水潭,保证了他们的生活用水。据村民们讲,这些水潭在他们上山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潭中水质很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几十年来,村民们在水潭边洗衣做饭、劳作生息,但就是没有认真想过,这些水潭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据说,也有好奇者曾经用竹竿试探过水潭的深浅,但由于个个深不可测,他们也就望而却步了,因此这些水潭又被村民们称为“无底潭”。
  就这样,“无底潭”中的秘密一直陪伴着石岩背村民们清贫的生活,直到1992年6月,附近的一个普通村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埋藏了很久的秘密。一座巨大的、令后人不可思议的工程从水面下浮现出来。
  杨鸿勋:1992年,当地的一个农民,叫做吴阿奶,开始是出于好奇和几个村民一起抽水。这里有个神秘传说,说是无底潭的水没有底儿,天大旱的时候水位也不下降,所以非常神秘。当地村民也相信无底潭的故事,都说那里通着东海龙王。所以这个叫吴阿奶的小伙子,就好奇地想把水抽干试试看。
  他弄来水泵,开始慢慢抽水,这个过程很花钱,因为不管是租还是买的水泵,都得花钱。后来,甚至还引起了家庭的纠纷,他的妻子都生气了,说他不但不赚钱,还不务正业。
  但是,这个叫吴阿奶的年轻人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决心不改,顶住压力,一直坚持着抽水。日子一天天过去,无底潭依然没有露出底部,人们开始怀疑,莫非这下面真是无底深渊?
  吴阿奶没有放弃,抽水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终于,在第十七天,水被抽干了。
  出现在村民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吴阿奶怀着一丝恐惧和惊喜,顺着洞口往下摸索,经过一段漫长的路程之后,他到达了洞底。借助从洞口射入的阳光,再加上眼睛在黑暗中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一座形式规整的地下大厅在他面前渐渐浮现出来。
  这座奇怪的大厅激起了村民更强烈的好奇心,紧接着又有4个洞窟被抽干,大家发现,它们的结构基本类似,只是体积大小各不相同。村民们对这些空旷阴暗的洞穴感到疑惑,却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发现的,将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地下建筑群。
  1998年,听闻龙游石窟重重谜团的杨鸿勋教授来到了龙游石窟,展开了对石窟的研究。
  杨鸿勋:这件事情挺轰动,一下子地方媒体就开始报道,后来惊动了附近的大城市。甚至香港到东南亚、台湾许多电台、电视台都播出了。不过这个时候都是当作猎奇事件来说的,消息并没有传到学术界,所以事隔六年,我才知道这件事情。听说炒得很热,但是学术界从来没听说这回事。
  后来我就去了现场,当时就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让我马上就给他们解释清楚。我就认为,这个不好说,目前我真是无能为力,因为做学问是需要严谨的。
  但是如果抛开考古学家的身份,仅就作为一个人来说,我听到“石窟”后的直觉,其实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因为石窟大家都知道,几乎就是石窟寺的代名词。
  提起石窟,人们往往想到了龙门、 云冈等石窟,在那里石窟往往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作为地面上的建筑物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是,浸泡在水中的石窟,这还是让许多人感到陌生。
  杨鸿勋:所以后来,我的意见是咱们不叫它石窟,当然也不能叫地洞。我认为应该叫它“室”,因为它有空间。按中国汉字古辞书,一个建筑空间搁东西或者搁人,叫室,卧室、教室、会议室。那么这里的话,我认为应该叫地下石室,或者地下石室群。所以有的报纸比较准确,叫做地下石室群。
  一叫石窟,总是让人产生误会,特别是搞石窟寺的,马上就想到发现石窟寺了,龙游发现石窟寺了,就是佛教造像,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