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光下的消失(2)
这些武器应该都是古格人自己做的,是他们自己军队的装备。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东西,当时还发现很多残破的甲衣和头盔。
但是,在古格发现了大量武器遗迹,并不能直接说明古格王朝的灭亡是因为战争。因为从遗留下的武器数量看,首先是古格王朝当时的军事力量并不薄弱,而且战争结束时,古格人并没有弹尽粮绝。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战争?
张建林:在整个关于古格王国历史的资料中,能查到的文献里面,它灭亡的这段时间的历史,应该是比较清晰的。它这段时间的历史记载,不是在汉文的史书里面,也不是在藏文的史书里面,而是大量的保留在西方传教士的这些往来的信件和报告里面。
在研究的时候,我们考古工作者的许多文字资料是来自传教士的记载。传教士是在1624年最早进入古格的,据传教士自己讲,当时在这个果阿教区,就在当时印度天主教传播的势力范围里边。有这么一个传说,说在喜马拉雅山以北,有上帝传播福音的遗迹,他们要去寻找这样的遗迹。
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既然是从遥远的欧洲被派驻到东方的印度来进行传教,他总想把他传教的范围逐渐地扩大。他们在没有来到古格以前,对古格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到了古格以后,他们感到非常吃惊,在一片荒漠之中,怎么就拔地而起这么一个城堡了呢?而且,据他们记载,当时城堡里边还有好几百人,有五六百人在那儿住着。所以寺院里边这个诵经的声音,伴着从各个窑洞里边和房屋里边飘出来的炊烟,整个就像是一个海市蜃楼一样。他们当时也感到非常吃惊。
张建林的这些描述,都是来自当年传教士的记载。可见那时,古格王朝正兴旺发达,古格人对佛教的尊崇也达到了顶峰。佛教是古格从君王到百姓有着700年根基的信仰,那么天主教的信徒,能在这里找到知音吗?当时在这片荒漠中坚持留下的传教士们,难道真的能在这里传播一种完全不同于佛教的宗教吗?
张建林:我们找到了当时传教的证据,在1985年考察的时候,在其中一个洞里的一堆箭杆下,压着一个用纸和布糊的一个面具,那个面具从外观看像一个骷髅头一样,它是喇嘛教里面跳神时候戴的面具。
当时发现这个面具的时候,也只是作为一件普通的当时的古格遗物拿下来的。后来到晚上我们在帐篷里面住着,点着汽灯,就翻过来要做记录,它有多长、多高、多宽,它是什么样形状的。这时候我们看到在里面有一些西方文字,刚开始看着像英语,但怎么看都不是英语。但这已经非常重要了,它怎么能出现西方文字在这儿呢?后来,在北京天主教爱委会主教团里边,请几位主教看了这些文字,认为它是葡萄牙文的圣经。恰好,到古格来传教的教士就是葡萄牙籍的,他使用的圣经本子是葡萄牙文。
这个证据就说明了,当时这些教士,的的确确是来到了古格王朝,并且在当地还进行了一些传教活动。但是,这段时期正好处于古格国王和僧侣集团矛盾比较激化的时候。
当时国王的弟弟是喇嘛集团的首领,喇嘛集团的首领当时要不断扩大喇嘛集团的势力,要收很多的人来出家,而且往往表现出他对国家管理的这种兴趣,国王就明显感到了威胁。
古格是个政教分离的王朝,国家政权始终牢牢地握在国王的手中,而且僧侣集团的势力一直是被有效地控制着的。但在1624年这个时期,情况有些失控。刚好这时天主教的传教士们来到了古格,国王在了解了他们的来意后,有了自己的想法。
张建林:当时的国王就想利用外来宗教来压制僧侣集团日益扩张的势力。它采取的有这么几个方式,一个是,首先国王不同意僧侣集团再新招收老百姓进入寺院,限制出家人的数量;再一个就是,对保卫寺院的这种卫队,国王打算把它取消了,取消僧兵。而且要强迫一部分僧侣还俗;再有一个是,以前出去打仗的时候,出去打仗以前,都是由喇嘛来念经。那么自从传教士进来以后,是让传教士在部队出发以前,进行祈祷。随军牧师就和那种性质一样。这就把僧侣集团惹恼了,你从各个方面都对我进行限制,本来我能够参加的一些事情,能够主持的一些事情,你现在把这个权给夺了。
不过,国王为了给传教士争取地位,也是付出了代价的。比如当时为了建造教堂,把一些老百姓的房屋给拆了,因为在山上找一块平地很不容易,它要把民房拆掉,然后修教堂。王室的成员,包括王妃,包括有一些王子和公主,都已经接受了洗礼,成为了第一批教徒。
从虔诚的佛教信徒,一下子转变成了上帝的子民,国王的这种举动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借助外来宗教削弱僧侣集团的势力,这只是国王的一厢情愿。那么,举国上下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能否在一朝一夕间被改变,僧侣集团能否善罢甘休,古格王朝随后又发生了什么?
张建林:最开始,僧侣集团先采取了一些比较平和的手段,比如说去劝说国王,这是外来宗教,咱们祖上留下的东西不能变,不能是才来了几天的一个异教,你就信奉它,改变了我们过去的传统。想劝国王到寺庙里面静修,静修思过,但这些都受到国王的拒绝。
这样的话,这个矛盾就越来越激化。刚好这个时候,作为传教士首领的安德拉德,因为他传教有功,翻越喜马拉雅到这么偏远的地方进行了天主教的传播,就被升任为果阿地区的大主教。在安德拉德要去上任的时候,国王身体又不太好,那么对于僧侣集团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它就发动下边对国王不满的一些贵族和僧侣结合起来,围困了王宫区。虽然围困起来了,但是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贵族,包括军队是听从于国王的,他们是要誓死保卫国王的。这些反叛贵族和僧侣集团围了这个城以后却围不下来,他们就到外边请援兵,就跑到西边去找到拉达克王,拉达克王就派他的儿子,带领着军队跟他们一起来围攻这个城堡。
阳光下的消失(3)
拉达克王国当时是与古格并驾齐驱的地方王朝,两个王朝的创始人还有着血亲关系。但尽管他们彼此相邻,长期以来却纠纷不断。古格这块肥肉让拉达克人早已垂涎三尺,有了这么好的时机,拉达克人当然不会错过。他们心怀不轨地来到了古格城下。
张建林:这个王朝与古格王之间,因为领土接壤,所以经常有一些边境之争,而且还有婚姻上的一些纠纷。拉达克王有一个妹妹嫁给古格王,结果古格王把她休了,不要了。这对他来讲,是很屈辱的事情。所以有世仇,一直怀恨在心,借这个机会就围攻过来了。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实际上这个城堡带有很强的军事防卫性,它有天然的这种悬崖峭壁,有暗道,有碉堡,有防卫墙。而且武器也非常好,非常精良,那个时候它就已经有火器了,有那种土枪,冷兵器和热兵器都有。它有暗道又可以取水,上面储备粮食也比较充足。结果拉达克王国的军队把古格围困了三个月都攻不下来。
在这场战争中,古格城堡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城堡固若金汤的建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僧侣集团背叛了国王,但国王卫队坚定地站在国王一边,并且英勇善战。古格的军事装备精良充足,但战争的结果却似乎对古格王朝不利,这是为什么?
张建林:后来,拉达克王国硬攻不下,就只好使用计谋。当时他们跟国王讲,你从山上下来,咱们在这儿签一个盟约,然后,你当你的国王,我们就撤军。
结果古格国王一下山,就被拉达克的军队俘虏了。俘虏以后,把王室所有成员全部押解到拉达克的首都,叫列城。押解到列城以后,让拉达克王的儿子作为古格王国新的统治者。那么原来在城堡里居住的百姓,就全部离开了故地,远走他乡了。
后来,从传教士的记载中人们才得知,这个计谋是古格国王的弟弟设计的。他是古格僧侣集团的首领,他向国王承诺可以协议解决问题,但暗中却准备生擒国王。一场激烈的围城战就以这种结局收了场。
张建林:进行过非常惨烈的围城战的证据还是比较多的,1985年我们去的时候,在一个洞窟里就有28个藤盾牌,有上万支箭杆,有几百个铁箭头,还有一些刀、矛我们也采集到了。包括已经被破坏的,如火枪的枪筒,都有发现。还有那个火药桶,用牛角做的那个火药桶,都有发现。
我们还在山顶的几个窑洞里,发现了许多拳头大小的卵石。很多人推测它可能是作为兵器来使用的,因为在山顶上居高临下的时候,投掷下来的这种卵石,有时候真的比什么都厉害,很容易击退往上进攻的敌人。
同时,我们在山坡上,找到了大量的铠甲片、箭杆这些东西,随处都可以捡到,很多的。
所以,这些东西都表明,在这个古格王国灭亡的时候,这场战争应该是比较惨烈的,而且几乎动用了古格王国所有的军事装备和军事力量,为的只是赢得这场殊死一战的胜利。
所有的证据都证明战争发生过,但惨烈到什么地步,人们或许还能从另一个遗迹中看到。这就是古格遗迹中非常著名的干尸洞。
张建林:它是在一个悬崖上,距下面的土坡还有将近2米高,后来挖了脚窝以后才爬上去的。
当时也做了一些准备,带了一些白酒,口罩上洒点儿白酒,身上洒点儿白酒,一个是因为这个酒精本身也可以消毒,再一个酒味可以遮遮其他的味儿。就是那样进去以后,那种臭味都相当大。这么多年了,你说它是干尸吧,它又没有完全脱水,但它又不像柔尸很柔软,就是半腐烂那种干尸,所以那种味道特别大。进去以后,发现那个洞几乎是等于三个窑洞串起来。它主要堆放在一个20平方米的一个主要的主室里面,主室里面全都是残缺不全的肢体,还有一些破布,衣服都已经破了。大部分衣服都是用毛织的那种氆氇,藏语叫氆氇,就是那种毛织的像粗呢子似的那种服装。
根据主室的面积,还有它堆放的残缺不全的尸体的厚度,以及我们能够捡得出来的肢体,统计人数大概是30个人左右。但是我们发现这里边的人,手、脚都是捆起来的,有人推测说,这些是手脚捆起来的俘虏,被杀了以后,就扔进去了。
因为没有头部,所以不好判断出尸体的年龄,于是,这30多人的神秘死亡,就成了古格遗迹的一个未解之谜。
专家们依据眼下的情景,判断出了古格王朝的最后一刻:30多个卫队士兵簇拥着国王走下山冈,一步步地走进了敌人设计好的陷阱。国王被生擒,卫队士兵经过殊死搏斗最后全部阵亡,并被草草放置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山洞中。
尽管现在还无法澄清干尸洞中的人是什么时候死去的,他们又是些什么人。但古格王朝在公元1630年彻底地消失,是个不争的事实。古格的国王本以为可以利用外来宗教遏制本土宗教的势力,没想到招致了王国的灭顶之灾,以夷治夷反被夷人误。
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战乱已经结束,僧侣集团和国王集团都没有得到他们争夺的古格统治权,那么当地的百姓为何也会神秘地从此消失呢?
张建林:现在这个原因还不太清楚,而且关于老百姓的走向,走到哪几个方向去了,包括一些做社会学的学者也都曾经关注过这个问题。1997年的时候,有一个社会学家叫徐平,他曾经到札达县北边的一个未改乡,就是没有进行民主改革的乡,到未改乡做社会调查的时候,他也曾经询问过当地的一些老人,看有没有从古格那边过来的人?这个也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
阳光下的消失(4)
从古格城堡里面出来的人,后来都分布到哪些地方,还有没有这方面的传说?到现在没有找到。这500多人就神秘地消失了。不过,他们的消失也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语言、生活习惯,和周围都是一样的,这块区域基本上是一样的。就跟一滴水一样,它掉到杯子里以后很快就和别的水溶解了,你没有办法再把那一滴水找出来了。
而且他本身又不像汉族地区有一个姓氏,有一个族谱,有一个家谱,他没有这样,他甚至没有姓氏,除了贵族有一个贵族的姓氏以外,其他一般的老百姓没有这样的姓氏,他起名字都是很随意的,没有一个姓,没有张姓,李姓等这样延续下来,他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很难再查到。真就是你再也找不回那滴水了。
30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使得一切戛然而止。战争在瞬间摧毁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能的,但摧毁一个民族却并不容易。大概就是因为阿里的自然环境太恶劣,原本就很脆弱的生存空间,一旦遭到战争的打击,将不可修复。所以古格人才遗弃了自己的都城,四散离去。
张建林:当时古格的臣民,现在生活在札达县,就是象泉河谷地的这些村落的老百姓。这里还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我们好几次到阿里去的时候,都见到她们在跳一种舞,这种舞他们当地叫“旋”。就是有一些妇女手拉手,交叉着,然后披着一个披风,跳一种节奏非常缓慢的舞蹈。这个舞蹈在古格白殿、红殿的壁画里面出现过。我拍过这样的照片,当时她们正在跳这种舞。当你把这个照片和壁画里边舞蹈的场景进行比较,会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就说明,现在生活在象泉河谷地的这些老百姓就是古格王国原来的臣民。
当王国已经一去不复返时,生命还会不断地繁衍,古格的血脉也许就这样悄悄地流淌在今天阿里的人群中。这里的人们依旧尊崇着祖先的信仰,耕种着祖先开拓的土地。
张建林:我从1985年第一次到古格,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虽然有20年的时间对古格进行研究,但是我却一直不觉得我对古格了解得差不多了。
因为目前考古学的手段不能解决历史上所有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永远搞不清楚。这包括我刚才说到,古格王国的遗址,并不是札不让这个城堡遗址一处,我们现在手头掌握的资料,就像这样规模或者比它略小的这种城堡遗址或者是居民点,就是古格王国时期的居民点,在象泉河谷地里面不下15处。有些距离近一点,有些距离远一点,它就像这个都城附近的卫星城一样,所以有一些人提出了卫星城这个概念,以札不让城堡遗址为中心,周围散布着很多其他的遗址。
如果踏遍古格王国的土地,你会发现它的每一处遗址都非常壮观、宏大。札不让山上的建筑,只是古格的都城。其实古格还有很多故事我们没有了解。这包括在古格王国创建之前,阿里地区曾有着怎样的文明,而这些文明的遗存是否还能找到?
张建林:而且还要再探寻一下古格王国建立前,象雄时期的遗址有哪些,那个时候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那时候的文化是什么?这些现在也是不清楚的。我们除了了解古格王国时期这700年的历史以外,我们还要了解更多的更早一点时间的历史。
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还在不断有新的发现被披露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古格遗址像是一本永远也翻不完的书。
通过考古发掘,通过对古格王国遗存下来的大量遗址、遗物的考察研究,人们初步了解了这个王国的由来和王国在形成、发展中的一些片段,但古格王国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被解开,对于人们来说,古格是一个永远的诱惑,一个永远有待发现的课题。
消失的秦朝建筑(1)
嘉宾 杨鸿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中国著名古建筑研究学者。
导语:强大的秦帝国在统一四海后,在全国大兴土木,建造了一系列巨大工程。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即便在数千年之后的今天,仍令世人震惊。
王者气势——消失的秦朝建筑
不可一世的始皇帝不仅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而且在东海之滨修建了帝国的东大门和一组雄伟的宫殿群。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些早已湮没的建筑群再现端倪。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帝国,第一次实现了先秦列国王侯们的理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意气风发的秦始皇巡狩国土直至最东端的渤海之滨,在这里修建了秦帝国的东大门——碣石门和一组雄伟的宫殿群,这里从此成为后世帝王心目中的圣地。
杨鸿勋: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当国家大一统之后,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就会认为,国土全是他的,这种思想很突出。我们可以看一看,秦始皇、汉武帝,甚至在三国时期仍然存在这种概念。曹操有雄心壮志想称帝,也到海边去看,他不只是游山玩水,而是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