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齐英雄-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公庆见王处存已经脱险,就弃了黄巢,趁着夜色,冲杀出城,到了王处存那里。
王处存见张公庆血染征袍,已身负重伤,连忙请军医为张公庆调治。张公庆躺在病榻上,吃力地对王处存说:“王将军,此番大战,定州主力损失殆尽,我有一言,望将军采纳!”
“公庆,说吧,只要我能做到的,我就听你的!”王处存含泪说道。
“王将军,替定州将士留点血本吧,围剿大齐,光靠定州兵是不行的。我们这次已经尽了全力了,我建议立即率领残兵撤回定州,让其它方镇兵马与大齐厮杀吧!”张公庆流泪建议。
“是啊,黄巢武艺绝伦,大齐兵将勇猛异常,定州兵战力如此强劲,也被大齐军杀败,我这次算是服了黄巢了。好,公庆,我答应你的建议,明天我就下令班师回定州!”王处存哽咽着说。
此番长安西城、北城齐唐大战,唐军士兵由于抢劫财物太多,负重而走不动路,被大齐军杀得大败,死者有十分之八九。
第二天,王处存收拾残兵余众撤往定州,于是李唐诸路军全部撤退,大齐军的声势更盛!
郑畋得到程宗楚、唐弘夫、李孝昌、康实阵亡的消息后,如被电击一般,呆若木鸡,良久,郑畋老泪纵横:“我的陛下啊,老臣已竭尽全力,想克复京师,可是大齐军力实在太强了,我这次中了黄巢的诱敌深入之计,诸道精锐兵马折损大半,至少一年之内无力反攻大齐了,现在只有固守凤翔等战略要地了。”
郑凝绩劝道:“爹爹休要气馁,黄巢虽然这次打败了咱们,可是大唐其它方镇兵马还有好几十万,完全有能力收复京师的!”
高周彝提了一个建议:“郑大人,大齐第三军黄思邺部自从在龙尾陂被我军击退后,一直想报仇雪恨,最近不断派兵袭扰我军,我怕黄思邺还会来打凤翔,所以一定要督促朱玫早日进兵,牵制大齐军!”
“高将军所言有理,我现在就修书一封,派信使送给朱玫,让他务必率领主力兵马,拿下邠州!如今邠州已经被大齐王玫部攻占,我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这个剌一定要拔掉!”郑畋喊道。
王玫占领邠州后,四处安抚邠州地区百姓,改编归顺的李唐兵将,忙得不亦乐乎。一日,王玫正在邠州府衙埋头批阅军政文件,一个亲兵来报:“王将军,李唐邠州通塞镇将朱玫带了三千多兵马,要求归顺大齐,现在邠州北城等你回话!”
王玫一听,没有多想,就放下毛笔,带了几个亲兵,到邠州北城去见朱玫。
王玫登上北城墙,向外张望,果然看到朱玫领了一枝人马在城北列队,王玫叫道:“哪位是朱玫将军?”
“在下就是朱玫!王将军威名远播,朱玫愿率一旅之师,在王将军麾下效力!”朱玫在马上欠身说道。
王玫问道:“朱将军要归顺大齐,以何为凭?!”
朱玫奸笑一声,答道:“我们都是武将,我就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折箭为誓!如果朱玫说话不算数,那就天诛地灭!”说完,拔出雕翎箭,折为二断。
王玫大喜,说道:“朱将军真是个痛快人,我相信你,来人呀,将城门打开,放朱玫的军马入城!”
义兵遵令打开城门,朱玫带着唐兵进入邠州。王玫正准备走下城楼迎接,突然,投降大齐不久的唐将李重古走到王玫身边,挥刀砍向王玫,王玫猝不及防,被砍倒在城墙边。
李重古见王玫还没有断气,怒视着他,就又上前,举刀向王玫劈去,大齐建威将军王玫连忙收腹运气,滚在一边,用尽全力,使出了绝技“金砂掌”,一掌向李重古当胸击去,李重古耳闻掌风,连忙躲闪,胸部躲过,但左臂上被王玫一掌击中,王玫右手的五个手指顿时穿过李重古的左臂肌肉,李重古左臂骨折断,痛不可言,大叫一声,昏厥过去。
大齐英雄王玫因失血过多,力竭身亡。
朱玫见状,连忙招呼部将王行瑜带兵杀入邠州,大齐军失去主将,没有了统一指挥,加上李唐降兵在城里呼应朱玫兵马,大齐军最终被唐军杀败,数千大齐将士杀出城外,撤到土桥王А⒘跆恋木�
黄巢惊闻王玫遇难的消息,眼前一黑,一头栽下金鸾宝座,昏厥过去。大齐众文武急忙上前施救,捶胸的捶胸,拍背的拍背,良久,黄巢才回过气来,放声大哭:“王玫贤弟,你死得好惨啊,哥哥一定要为你报仇雪恨!”
黄巢深恨朱玫,放出风来,发誓要带兵消灭朱玫军马。朱玫大惊,带兵龟缩在邠州,并写了告急文书至郑畋、王铎处,要求郑、王派兵增援邠州。
黄巢任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率领军队进攻邓州。不久,朱温攻陷邓州,活捉了邓州刺史赵戒,于是率军戍守邓州,以控扼荆州、襄州地区。邓州之战结束后,朱温收获颇丰,邓州附近的绿林好汉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兄弟三人投奔了朱温;江湖好汉葛从周、霍存、氏叔琮前来投奔,足智多谋的名士谢瞳也到朱温军中效力。此外,像许唐、李晖、丁会、邓季筠、王武等武艺一般的江湖好汉也带着家乡百姓子弟投奔了朱温。朱温的军力迅速提升,兵力达到十万多人。
在这场大齐与李唐的攻防战中,黄巢亲自任命的同州刺史王溥、华州刺史乔谦、商州刺史宋岩听说黄巢已放弃长安,就率领部众直奔邓州。
黄巢闻讯大怒,骂道:“王溥、乔谦、宋岩贪生怕死,丢失城池,命令朱温将此三人开刀问斩!”
朱温接到黄巢的诏书后,不敢违拗,立即将王溥、乔谦斩首。因为宋岩与朱温有些交情,加上宋岩苦苦哀求,并送了不少钱物给朱温,朱温妻子张惠劝朱温放宋岩一马,朱温考虑再三,将宋岩释放,让他率军还商州。并上书黄巢,称宋岩不是故意放弃商州,而是受了谣言的影响。
拓跋思恭驻军武功,上书郑畋,要求与大齐第三军黄思邺部作战,郑畋此时身体虚弱,缠绵病榻,他强支病体,草写军书,与拓跋思恭约定日期,兴兵征伐黄思邺部。
宋文通对郑畋说道:“郑大人,拓跋思恭的党项兵虽然精强,但未必是大齐军的敌手,我看还是等大唐其它方镇的主力进入京师附近后,再约好日期出兵吧!”
郑畋摆摆手,吃力地说道:“文通,我知道你智勇双全,考虑问题全面。但你想过没有。拓跋思恭带兵前来助战,那是不远千里而来啊,如果我们不答应他的请战要求。拓跋思恭很可能引军退回夏州,到那时,大唐士气必然低落。这次有党项精兵数万,只要我们全力支持拓跋思恭与大齐军作战,就算不能全胜,也能打出大唐声威的!”
宋文通听了郑畋之言,见郑畋说话时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溢出,也就不提反对意见了。
郑畋唤来诸将,分配作战任务:“窦玫、宋文通带领三万人马,迅速开赴土桥,高周彝、吴彦宏率领二万人马,攻打奉天,拓跋思恭那里我已经写了书信,要他出兵土桥,消灭大齐第三军黄思邺部主力!”
孙储说道:“郑大人,王铎那里,你要他立即出兵,攻打长安南面和东面地区,策应我军在土桥、奉天一带的行动!”
郑畋点点头:“是的,这个我已经写信发出了,估计过几天王铎就能收到。诸位将军,老夫病重,不能随军行动了,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长安含元殿里,大齐统帅部召开军事会议。
大齐皇帝黄巢说道:“思邺送来战报,称拓跋思恭部主力已经离开武功,向北开拔,估计要进攻土桥一带的大齐军。凤翔敌军最近也在频繁调动,向东北方向运动,请大齐统帅部派兵增援土桥。”
“这次看来要与李唐大打出手了,郑畋、王铎在长安攻防战中损失折将,元气大伤。唐军在陕地主力已无力进攻长安,这个拔跋思恭倒是挺积极,带了五万党项兵,助唐攻齐,我们必须消灭之!打消陕地各方镇的助唐念头。”柴存分析道。
赵璋奏道:“陛下,我认为这次土桥会战,的确至关重要,我军除了要消灭拓跋思恭的五万精兵,还要彻底打垮郑畋的所余主力。我估计唐军总兵力在十万左右,所以我军要下决心调动大军,在土桥至奉天一线包围歼灭唐军,一战而定乾坤!”
黄巢点点头,大声说:“诸位兄弟所言极是,朕决定出动大齐精锐兵马,开赴土桥、奉天地区,与郑畋、拓跋思恭的主力决战!目前,大齐第三军王А⒘跆恋谋碜ぴ谕燎牛加腥蛴嗳耍胩平烀档谋硇纬啥灾诺奶疲凰稼毂蚨嗳耍ぴ谝荨⒎钐煲淮柚怪n钡闹髁Χ浮4笃氲谌沽艽螅笃胫芯偷谝痪⒌诙匦胧┮栽郑偷谌黄穑峋鱿鸶矣谝磺腥肭执笃胫校 �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二十章 黄王五行阵(1)
且说黄巢在长安含元殿与大齐众文武经过研究,决定出兵土桥、奉天,歼灭李唐郑畋部主力,特别是歼灭党项部拓跋思恭的主力。
讨论进入最后一道程序了,那就是大齐军兵力部署问题。
黄巢决然道:“大齐众文武听令!大齐中军兵马由我统领,全部开赴土桥,与拓跋思恭主力决战;大齐第二军兵马除裘涛、裘红兄妹俩驻守长安外,其余全部开赴土桥,与窦玫、宋文通的兵马决战,坚决不让窦玫、宋文通的兵马靠拢拓跋思恭部。待中军解决了拓跋思恭部后,再与第二军夹击窦玫、宋文通部;大齐第三军黄思邺部,必须扼守奉天一带,坚决缠住唐将高周彝、吴彦宏的兵马。同时,命令大齐第一军孟楷部抽调三万精兵,拿下武功,截断李唐山南西道开往奉天、土桥的援兵!”
“陛下圣明,大齐必胜!”大齐众文武齐呼。
“开始行动!”黄巢命令道。
且说拓跋思恭接到郑畋命令后,就率领五马党项兵马北上土桥,攻打驻守土桥的大齐第三军王А⒘跆恋谋怼�
拓跋思恭带兵到了土桥后,就命令其弟拓跋思忠、大将高宗益向王А⒘跆恋挠⑵鹆嗣土医ァM醐'、刘塘指挥大齐军坚决抵抗,土桥一带,鼓声大作,杀声震天。
因为大齐第三军主力在龙尾陂损失殆尽,王А⒘跆潦窒滤淙挥腥蚨啾恚蠖嗍粲诤笄诶嗟谋郑蕉妨Σ⒉磺俊6匕纤脊е富拥牡诚畋创蠖嗍瞧锉セ髁ο嗟鼻浚ふ搅硕眨诚畋剂炝送燎旁妓姆种拇笃刖醐'、刘塘的兵马损失一万多人,只得带领余下的近二万兵马退守土桥西南角。
王Ф粤跆了档溃骸巴匕纤脊柿焓虻诚畋幌燎牛即虻舸笃氲谌暮笄诓垢兀苏惺趾荻尽J涨埃乙丫尚攀瓜虼笃牖实厶岢鲈雠杀恚靡痪偈崭催撝荩趺怠⒄湃⑴碓芙ǔ穑 �
“是啊,我也日夜想报仇雪恨,所以坚持驻守在土桥,随时准备反攻邠州,打进凤翔府!擒杀郑畋!”刘塘二眼冒出复仇的火焰。
一个亲兵来报:“王将军、刘将军,拓跋思忠又率兵来攻打我军营寨了!”
“不能再退让了,传令各营将士,哪怕战到一兵一卒,也要坚决守在阵地上!”王幼诺诚畋サ姆较颉�
刘塘拿起渗金蒺藜棒,大叫道:“大齐将士们,随我迎战拓跋思恭!”
数百名大齐将士跟着刘塘向外冲去,刘塘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一连打翻了几十个党项兵,大齐将士信心倍增,呐喊着杀向敌阵。
拓跋思忠见刘塘勇猛异常,就喊道:“对面的军将,能否通上名号?”
刘塘大叫:“我乃大齐荡寇将军刘塘,不要命的尽管上来!”
拓跋思忠挥舞着朝天金瓜槊,拍马向前,直取刘塘,二将大战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高宗益怕拓跋思忠有失,就将鞭梢一指,命令党项兵蜂拥而上,与刘塘带来的兵将厮杀在一起。
双方这场激战,打得难分难解,王Ъ跆潦窒卤碓秸皆缴伲铝跆劣惺В涂擞牛懔宋迩П恚绷顺隼础�
拓跋思恭见王茁手髁Τ稣剑笙补拖铝畹诚畋兄髁Τ龆⊥醐'的兵马厮杀,想一举歼灭驻守土桥的大齐军主力。
土桥大齐军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大齐皇帝黄巢亲率中军主力出现在拓跋思恭部的背后。黄巢大吼一声,催动黄膘马,高举金项枣阳槊,带头杀入党项兵阵中。
黄巢后面,大齐中军护卫李谠、杨能紧紧跟随,亲兵簇拥,柴存、尚让、赵璋、盖洪、皮日休、黄谔、林言、康世铭、李公迪、靳琬、靳璐、靳珑、靳璎、靳琳均披挂上阵,十几万大军中军将士盔明甲亮、刀枪耀日,似卷起一阵狂飚,将党项兵围住厮杀。
原来黄巢为了全歼拓跋思恭的党项兵,特意绕道,行军至党项兵背后,再发起攻击。
拓跋思恭大惊,知道已陷入大齐军的重围,连忙命令党项兵分路突围,向北杀去。但党项兵无论向哪个方向冲杀,却始终难以突破大齐中军的包围圈。
原来大齐中军在长安驻守期间,黄巢除了教演中军原来的常规阵法,如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才轩辕阵、四门兜底阵、五羽梅花阵、六合擒龙阵、七星伴月阵、八门金锁阵、九虎啸天阵、十面埋伏阵之类,还将自己独创的阵法“黄王五行阵”传授给中军将士。
黄王五行阵是黄巢从诸葛武侯的九宫八卦阵中脱胎而出,黄巢在汲取了九宫八卦阵优点的其础上,将老子的道家学说精髓融入该阵,其阵采用五行相克原理,配以道家功法无边的特点,演化成一个包孕天地、威压万物的神奇阵法。
该阵圆转浑成,不露丝毫破绽,内含五行生克变化之理。一将布兵在外,诱使对方进攻,自示弱点,其余四将立即绵绵而上,针对对手身上的弱点进袭,不到敌人或死或擒,永无休止。五将招数互为守御,互补空隙,临敌之际,五将犹似一人,浑然一体,变化无穷无尽。
拓跋思恭组织了三次冲锋,均被大齐中军击退。拓跋思忠、高宗益见战事危急,就杀到拓跋思恭跟前,进行最后的商议。
拓跋思忠说道:“哥哥,你是党项之主,党项族不能没有你,我和宗益与你合兵一处,我在前,你在后,一鼓作气,从大齐军阵的西北角冲杀出去,西北角是乾位,也是我们夏州的方向。如果天佑党项,则我们三人,肯定有人生还;如果天灭党项,则我们三人今日都没于阵中!”
拓跋思恭睁着血红的眼睛,点了点头:“思忠弟弟,为了党项族的生存,这次突围是最后的机会了,把党项能战之士集中起来,大家齐心协力,舍命冲杀出去!”
“党项勇士们,为了党项族的生存,给我杀!”拓跋思忠大吼一声,催动战马,挥舞着朝天金瓜槊,带头向黄王五行阵西北方向冲去。
拓跋思恭见弟弟和高宗益带着数百名党项勇士向西北角杀去,就高举豹尾钢鞭,大叫道:“党项将士们,今日之战,乃生死之战。我相信天佑党项,随我向西北角冲杀!”
第二十一章 黄王五行阵(2)
且说拓跋思忠、高宗益带头冲入黄王五行阵,拓跋思恭随后带领党项能战之士跟进,猛攻黄王五行阵西北角。
拓跋思忠、高宗益杀入阵中后,但见烟尘四起,四顾茫茫,只闻耳边兵器撞击之声,却看不到数尺之外的人影。原来黄巢早已在阵中设置了大量烟火类的东西,党项兵哪知阵中玄机,就像一头大熊栽进陷阱一样,乱蹬一气。
黄王五行阵里爆竹声声,四面箭矢如雨。拓跋思忠只能用喉咙发声来联系党项兵将,正冲杀间,拓跋思忠突遇李谠、杨能二将,拓跋思忠竭尽全力,抵住李、杨二将厮杀,并大叫:“宗益,你快保护我哥哥杀出去呀!再不冲就来不及了!”
高宗益拍马舞刀,保护着拓跋思恭舍命冲杀,党项兵个个视死如归,猛烈冲击黄王五行阵的西北角。
黄王五行阵乾位上的守将乃是林言,林言见拓跋思恭带着党项兵不要命地向他的兵马杀来,急忙组织兵马合围过来。拓跋思恭那对豹尾钢鞭,左劈右打;高宗益手中那把大刀,端的厉害,似猛虎下山,攻势十分凌厉。
黄巢见拓跋思恭不计伤亡地组织突围,就下令中军发起总攻,直杀得党项兵死伤无数,积尸数十里。激战中,拓跋思恭、高宗益终于带了数百名铁骑冲出黄王五行阵,直向夏州方向逃去。
拓跋思忠力战李谠、杨能,其手下亲兵也死战不退,不一会儿,大齐扬威将军王柿煲槐肴寺砀系健M醐'猛地冲到拓跋思忠面前,大吼一声,抡起凤头斧,使出绝技“倒劈乾坤”,一斧将拓跋思忠劈于马下。杨能急挺烈焰蛇矛,将拓跋思忠搠了个透心凉。
此番大战,大齐军大获全胜,拓跋思恭五万党项兵马,基本上被大齐军歼灭。拓跋思恭逃回夏州后,再也不敢出师与大齐军对垒,只偏居夏绥地区。黄巢起义失败后,拓跋思恭被唐僖宗李儇封为夏国公,赐姓李,拜夏州节度使。嗣襄王李煴之乱,僖宗诏命思恭出兵,还没发兵,李思恭卒。乾宁二年(895年),其弟李思谏为定难节度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