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堪称士人的典范。
    借着“守孝六年”之事,,袁绍不但躲过了汉室和宦官的清算,也在士人和党人之间,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再加上袁绍依靠自己手中的巨额财富,暗中悄悄的资助那些处于经济困境中的党人和年轻士人。在清流党人普遍受到沉重打击,党人群龙无首的情形下,袁绍的声望,更是越发膨胀。
    从此,袁绍不再是仅仅以袁氏子弟,或者李膺女婿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他成为李膺之后,士人中新一代的精神领袖。年轻一辈的士人,一旦谈到“袁本初”,皆称其为“天下楷模袁本初”!
    何进无法直接拉拢汝南袁氏,却可以通过袁绍,来间接与汝南袁氏扯上关系。就算袁氏目前的族长袁逢,不愿意与何进联手,单凭袁绍本人在朝野的地位,已经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何进想要拉拢袁绍,袁绍又何尝不想利用何进的势力呢?
    对于发动“党锢之祸”的宦官们,袁绍表面上保持和平,心中却恨不得将“十常侍”一股脑儿杀光了事!
    但是,这个想法,明显太过于冲动。袁绍自知袁氏的长辈,绝对不会同意进行如此冒险的活动,只好私下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为了试探,或者说是离间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们的关系,袁绍特别拜托好友何顒,爽快的加入大将军的幕府。只要何进能够意识到,宦官已经成为他的生死大敌,袁绍相信,这位被士人目为“屠夫”的大将军,一定会主动的找上门来。
    什么,要问袁绍为什么这么有信心?
    想一想前几任大将军,比如窦武啊,梁冀啊之流的下场,那不就明白了吗?
    只要何进不是蠢人,袁绍坚信,他迟早要与宦官们翻脸的。
    所以,在接到了大将军何进,通过何顒传递出来的邀请之后,一向被人称作“沉稳第一”的袁绍,在何顒面前接连大笑三声,便迫不及待的做好了到大将军府拜访的准备。
    当然,在拜访之前,袁绍已经将自己的条件,托何顒传达给了大将军。
    袁绍的条件很简单,就是:
    ——必杀阉竖!
    这个要求没有时间上的规定,对何进来说,并非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大将军对袁绍的要求略作思考,便在何顒的劝解下接受了下来。反正,到时候若是不需要动手,何进大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来推脱此事。
    就在朝廷上下,被冀州刺史王芬自杀,还有西园八校尉名单两件事,弄得纷纷扰扰之时,新任中军校尉袁绍,带着典军校尉曹操和右校尉淳于琼,一齐造访大将军府的消息,也悄悄的在消息灵通或者不灵通的朝臣之中,不胫而走。
    一时之间,朝廷中局势大变。
    本来明显露出下风模样的大将军何进,突然之间,重新拥有了对朝政的足够控制力。于是,关于“六百石校尉逼杀刺史”之类的事件,迅速淡出了雒阳士人的话题。取而代之的,是猜测袁绍为何与何进这个“屠夫”联手,双方联手的目的何在……
    即使在九月中旬,并州刺史丁原和太行校尉张狂,联名上书,说是已经彻底平定了南匈奴的叛乱,并请求朝廷拨下足够的钱粮,赈济并州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平民,也没有让雒阳人再次出现提起“张狂”二字的兴趣。
    对雒阳朝廷表现出来的冷淡,张狂自然心中早有准备。当汉室最终,居然还是拨下了三千万钱和一万斛杂粮,作为南匈奴地区的救济钱粮时,张狂倒是颇为意外。但是,不管怎么样,有钱粮送到自己手上,总是一件好事。
    并州刺史丁原,倒是很清楚,为什么这次,朝廷能给太行军这伙黄巾余孽,拨下如此数量的钱粮。
    原因很简单,中原的黄巾军,再一次开始了大规模造反。
    今年四月,汝南郡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
    面对这些再次被天灾、疫病和饥荒,逼迫得无路可走的流民黄巾,汉室朝廷因为大军深陷西羌战事,一时间,居然向豫州派不出援军。不得已之下,天子只得无奈下令,让各州郡自行组建州郡兵,以镇压叛乱。
    而以张狂为首的太行山黄巾余孽,在最近讨伐匈奴的战斗中,表现出不菲的战斗力。所以,朝廷很是担心张狂一伙儿,也加入黄巾军的新一轮造反活动。
    有鉴于此,朝廷不得不拨下些钱粮,以安抚太行军,削弱这些黄巾余孽的反叛之心。
    同时,刚刚被组建的西园新军,就成为朝廷手中,目前唯一可以动用的机动部队。十月末,下军校尉鲍鸿,在西园新军的部队刚刚被拼凑起来,还没有经过有效训练的情形下,就不得不被大将军派出去,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
    除此之外,汉室还直接将控制不住州中乱局的原徐州刺史撤职问罪,果断换上以狂放和能干著称的陶谦担任刺史,以压制青州和徐州的黄巾乱军。(未完待续。。)
    ps:  ps:1夺情,又称夺情起复,是中国古代礼俗。
    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第12节 张狂屯民户
    对于这次由鲍鸿率领的仓促出击,朝中的有识之士,譬如卢植、朱隽、袁绍、曹操等,都并不看好。只是“十常侍”不断在天子面前,催促大将军何进出兵平叛。何进这才不得已之下,让鲍鸿在准备不足的形势下,勉强出兵。
    至于陶谦的“升迁”任命,这位的“老顽童”性子,可是得罪过前太尉张温的。1张温虽然对此置之一笑,但是在朝廷讨论徐州刺史的接任人选时,他夸赞陶谦一句“勇于任事”,还是可以的。
    至于陶谦到底有没有能力摆平徐州黄巾军,反正在没有哪个官吏想要抢这个烫手的差事前,大家都会认可陶谦的能力。
    然后,对太行军依然无法放心的汉室朝廷,在战略上,也做好了面对太行军突然南下的准备。满朝文武百官,多是心机敏捷之辈,自然不会将自身的安危,寄托在一伙黄巾余孽的安分守己上。
    具体来说,朝廷一方面任命,已经成功击退韩遂、马腾所率领西凉叛军又一次进攻的前将军董卓,出任并州牧,兼河东太守,防备势态诡异的白波谷太平道。另一方面,将原并州刺史丁原,改任骑都尉,率领本部人马,屯兵司隶河内郡,以防备太行军南下。
    同时,第二批一千万钱,二万斛杂粮的救济,也随着董卓和丁原二人的新任命,被发往美稷县城。
    觉察到朝廷这些举动含义的程昱,立刻替张狂上表,自请为“使匈奴中郎将”,同时诉说鲜卑近来颇有异动,请求朝廷让“度辽将军”与太行军联手,共同压制鲜卑人。
    当然。前面所说的,其实都是废话。汉室朝廷是绝对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将秩二千石的将军官位,授给出身黄巾的人。所以,在表章的最后,程昱很是轻描淡写的附上一句:
    “收流民二十余万。饥寒交迫,唯待天恩。”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我手上可是有二十万流民,朝廷要是不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他们可是随时可以发动起义的!
    表章送出去以后,张狂就当做没有这回事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汉室朝廷的动作,对张狂目前的处境,影响不大。
    本来。张狂到并州来,是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态度,并没有想到,太行军一系列的作战结果,最后居然会如此辉煌。
    在安定了匈奴故地,降服了近邻宴荔游之后,张狂猛然间发现,在他手上。居然拥有了一块,足以成为未来霸业资本的沃土?
    五原、朔方两个郡。原本是在大汉武皇帝手中经营起来的边郡。这块土地,后世被称为河套地区,向来是以“塞上江南”而闻名全国。
    张狂依稀记得,几百年以后,在北宋初年,有一个民族。正是依靠着河套地区和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建立了一个有资格抗衡北宋和辽国的国度。那个被称为西夏的国度,好像是是直到蒙古铁木真时期,才被蛮族给消灭了。
    有了手上的这块地盘,在未来两年里。张狂大可不必冒着与天下群雄争锋的风险,跑到中原去抢一块地盘。只要将河套平原开发出来,然后伺机夺取被公认为苦寒之地的并州,太行军就自动拥有了极佳的兵源地、粮源地和马源地。
    一旦完全占据并州,张狂的势力,就会向着唐朝开国的势态演替。只要张狂能够稳扎稳打,当中原群雄在连年征战中,耗尽了手中的财富和兵力,张狂就可以乘群雄疲敝之际,挥师东进或者南下,一举奠定制霸天下的战略格局!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无暇理会纷乱的汉室朝政,张狂最近的事情,已经足够繁忙了。
    在从宴荔游的地盘返回之后,张狂首先出席了一次立碑奠基仪式。
    这次立碑,是太行军历史上的第一次。为了表示郑重,不但张狂亲自参与,还从军中抽调了部分有功人员,一齐出席。
    这块纪念碑,是为了记载,数月之前,战死在当地的肖大嘴等七位勇士。
    肖大嘴一行八人,面对突然出现的匈奴骑兵,勇敢面对,以命相搏。除了被派出去报告敌情的贾立一人,其余七人统统当场战死在,美稷县城以南十里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事后去收敛七人尸体的人,发现这七位勇士,身上所有的伤口,都是出现在身体的正面。没有哪怕一道伤口,是在背后的。
    这个小小的细节充分说明,肖大嘴一行人,一直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以典韦的好胜,关羽的骄傲,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都心甘情愿来到七人的遗体旁,行礼致敬。
    在举行完纪念碑的奠基仪式,提升了军中战士的荣誉感之后,张狂又马不停蹄,奔向南方,迎接第三批从白波谷送过来的流民。
    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又有了汉室朝廷提供的部分钱粮,这一次流民的迁移死亡率,被压制在百分之十以下,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而随同这些流民一齐北上的,还有太行军从并州太原郡的豪强那里,购买的三万斛粗粮。不得不说,张狂若是想要将被废弃了近十年的朔方、五原两郡恢复生产,需要的钱粮,堪称一个天文数字。若是没有张宝提供的黄巾军藏宝支持,张狂的这个设想,只能是空中楼阁。
    更令张狂惊喜的事情是,他居然在这一批北上的人员中,发现了一个早就在寻找的人才。
    此人身高八尺有余,双臂粗壮,从肩膀到脚跟,呈现出明显的倒三角体型。虽然年纪不过十八岁,可是单从神态体貌来看,张狂怎么都觉得,这位小将,至少有二十多岁。
    “足下便是河东徐晃、徐公明?”
    不等对方见礼,张狂几步上前。一把扶住对方的双手,阻止了他的下拜。
    不过,此人是个守礼的典范,即使双手被张狂握住,身体依然做出了行礼的姿势。
    “河东杨县徐晃,拜见校尉!”
    徐晃的声线。有些嘶哑,像是正处于变音期,算是符合了作为十八岁少年的特征。张狂特地多看了徐晃身边摆着的大斧一眼,最终确认,眼前这位,的的确确就是,被列入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中的那位徐公明。
    说起张狂对徐晃的寻觅,简直可以编出一出戏剧来。
    张狂对徐晃的记忆,是从《三国演义》里获得的。除了知道“徐晃、徐公明”这个名字以外。张狂对他的身世、籍贯等细节,都记不大清楚,只是依稀记得,徐晃出场的时候,是在杨奉手下混的。
    根据这个记忆,张狂一听说杨奉之名,立刻就派人去杨奉的部众里打听,是不是有一个少年。叫做徐晃。
    当然,这些打听。最终毫无所获。
    心有不甘的张狂,接下来又派人到韩暹和宋果部下去打听。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不死心的张狂,在派遣到白波谷去的使者时,都要叮嘱一句,顺便打听一下徐晃的消息。
    不说张狂对徐晃的打听没有结果,却说身为并州太平道首领的郭太。在听说张狂一直在打听一个叫做“徐晃”的人,立刻对这个名字关注起来。
    平时对张狂的行动异常关心的郭太,当然知道,张狂向来被认为有识人之能。于是,郭太居然据此下令。调查并州太平道道众中,有没有一个叫做“徐晃”的人。
    结果,被张狂多处打听,依然寻之不得的徐晃,却被郭太轻轻松松的找到了。毕竟,徐晃的故乡——河东杨县,就在白波谷附近。而徐晃年纪轻轻,就以勇武出众,出任了杨县县兵中的小吏,也算是当地的一个知名人士。
    然后接下来,徐晃就被郭太亲自收为弟子,算是劫了张狂的胡。
    张狂后来听说了这个消息,差点儿没气的吐血。从此以后,张狂就再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去寻找那些还没有露头的三国猛将了,以免为他人作嫁衣裳。
    不过,徐晃本身就是出生在太平道的信徒家中,即使被郭太收为弟子,与张狂总还算得上是一路人。所以,在得知了徐晃目前的情形之后,张狂也就将这件事情轻轻放下。
    然而,世事总是这样,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张狂本来已经对徐晃暂时放下,不做他想。结果,郭太反而主动的将徐晃,给张狂送上门来了。
    徐晃这次,是作为白波谷护卫队头领,担任着保护流民一路上的安全,减少人员损失的任务而来的。当张狂发现自己与徐晃之间,居然还有这样的亲密接触机会,心中可是暗暗做喜了好一阵。
    虽然太行军现在与白波谷之间,还是亲密盟友的关系,张狂也不好当面挖角。但是,世事难料,也许以后什么时候,张狂就会有机会,招募徐晃了呢?
    所以,基础先要打好,未来的招募工作才会好做。君不见,《三国演义》里记载,刘备是如何在公孙瓒手下招募赵云、赵子龙的?
    等到接受了这一批,数量达到三千人的流民,又给徐晃留下了足够热情的印象,张狂简单的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马不停蹄的带着亲卫队向东出发,来到美稷城东三十里处,迎接另一波队伍。
    这一波队伍,不是别人,正是太行军的工匠和辎重队。(未完待续。。)
    ps:  ps:1《三国志。吴书》记载: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遂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
    及军罢还,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众辱温。温怒,徙谦於边。或说温曰:“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於公,一朝以醉饮过失,不蒙容贷,远弃不毛,厚德不终,四方人士安所归望!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於以远闻德美。”温然其言,乃追还谦。
    谦至,或又谓谦曰:“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辞以谢之。”谦曰:“诺。”又谓温曰:“陶恭祖今深自罪责,思在变革。谢天子礼毕,必诣公门。公宜见之,以慰其意。”
    时温于宫门见谦,谦仰曰:“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温曰:“恭祖痴病尚未除邪?”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看到这些记载,感觉陶谦得了中二病似的,居然公然辱骂上司。这也太古怪了些。



第13节 复闻黄巾起
    自从张狂确定了,匈奴人故地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以后,他就将自己大本营搬迁的事情,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太行山毕竟是山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在太行山里与敌人进行防御性战斗,当然是很有优势的。只是,若要想发展经济,训练大军,夯实自己争霸天下的基础,太行山就显示出很大的不便。
    张狂窝在太行山区好几年,也算是没有成为穿越者之耻,东拉西扯的建立了一只,大致可以满足太行军军需要求的后勤队伍。什么炼铁、炼钢、造纸、制衣、制甲、造弓、造弩、煅刀之类的工匠,几年下来,太行军多多少少也培养了一部分。
    现在,张狂有了五原、朔方和西河郡北部这两个半郡的地盘,单论地理上的发展条件来,比之太行山区可要强上一大截了。所以,在七月末,张狂在于麾下众将讨论之后,派出信使,让留守的周仓和臧霸收拾好东西,尽快将太行军的辎重、工匠和家属,迁移到美稷城来。
    要说张狂在太行山的几年里,积累下了多大的家当,那也是笑话。他区区一个文科生,既不会吹玻璃,也不会配火药,可没有能力带着一帮不怎么识字的古代工匠,一步就跨入工业时代。
    所以,太行军后勤基地搬迁的任务,完成的并不困难。只要工匠都安全到达,那些设备工具什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