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奕现在甚至生出了和后世的西方人相同的想法: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没错,就是这个想法!
其实,所谓的社会主义只是一个理想国,真正落于实践,弊端之多根本无法克服。
正如后世西方的所谓政客,所谓经济学家预言的那样,一党天下的政体很容易滋生**和独裁,更容易走向偏执,亦无法保持长期的活力。
而且,经济发展与其中心思想有着根本的冲突,必然导致衰败。
事实也正是如此,毛子就是用这套东西拖散架的。
曾经占据了半个世界的政体,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自生自灭,就是军政府独裁了。
但是,唯独华夏,西方不但没把她拖垮,靠黄,反而拖着拖着西方自己开始大衰退了。
“华夏是怎么做到的?”
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更没有理解,华夏是怎么不断的保持活力,一路开挂的。
一个国家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上升力,有活力,最主要的是,不独裁,却敢号称是“家国机器”。
放眼后世,只此一家,稳的一逼。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特么就是个悖论。
唐奕现在就是和那些西方人一样的想法。。。。
他想过学这个,学那个,学君主立宪,学工业革命,甚至想过学小鬼子明治维新,到最后。。。。
发现最牛的还是咱们自己人那条开挂之路。
但是,太特么难学了!!
从哪儿下手啊??
。。。。。。
纠结了整整一夜,也没彻底理顺,不过,倒是有了一些思路。
所以,一大早,天还没亮呢,范老爷和贾相爷就被唐奕从被窝里拉了出来。
“咱们这样太累了!”
两个老头儿本就迷迷糊糊,被唐奕这没头没脑的一句弄的更是云山雾罩,对视一眼,皆是茫然。
“怎么太累了?”
“零碎,拆东墙补西墙。”唐奕顶着个黑眼圈,眼神却是坚定异常。
“永远都是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却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贾昌朝更是不解,“朝政历来如此,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皇权天下,说好听点儿,天下就是皇帝的。说不好听点,皇帝是大家长,他们这些当官的就是杂役,存在的意义就是帮皇帝和百姓解决问题嘛。
可是,唐奕显然不太认可,缓缓摇头。
“应该有一个规划。。。。。。”
另一边,范仲淹沉默了,唐奕既然这么说了,说明他心里已经有规划了。
“大郎,不妨说来听听,怎么样的规划。”
“二老且看!”
唐奕来了精神,在二人面前展开一张山河图。
“这是大宋所在,中原本域,那些海外飞地暂且不管,只说中原。”
“嗯。”二人点着头。这图上有一条红线,正好在长江以北把大宋一分为二。
只见唐奕只着红线以北,“依现在大宋的实际情况,北方地区是主要的粮产地,而南边因岭外尚未开发,除巴蜀、荆湖、江南,也就是长江沿线,皆不产粮。”
“但是呢。。。。”唐奕话锋一转。
“如今北方毛纺和正在试植的棉花正在缓缓崛起,而长江一线河网密布,航运之务又极为发达,致使在不远的将来,几乎可以预见,棉毛纺织,还有航运用工,必然要抢夺农事之劳力。”
范仲淹和贾昌朝听得眉头紧皱,这个问题,昨天唐奕就已经说了,只不过从图上再看,却是身临其境得多。
“这就是大郎所说的长远规划?”
“只是一部分。”唐奕继续道。“这还只是个开始。。。。”
所谓规划,可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走一步看五步、十步。
“且先别说以后。”范仲淹指着山江图一脸严肃。“只这工与农争之危,你待如何解决?”
唐奕道:“单是这个问题,只要咱们早有预见,其实很好解决。”
“一方面,可以降低农税,给予农户更多的福利,尽量留住耕种劳力。”
“另一方面,则可大力扶植岭外的农垦,开辟新的粮食产地。”
“嗯。”范仲淹点着头。
“可行!!”
大宋的农税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被商税超越,而从去年的税收来看,农税甚至只占了三成。
这种情况下,即使轻赋农户,也不是接受不了。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唐奕淡笑。“二位且看!”
再指山河图,“长江一线,乃至沿海各州,航运的兴起必然带动周边商货的兴盛。”
“不难想像,将来那些制造生活日需、瓷茶百货的作坊,必然向这些地方靠拢。”
“沿着江淮,海岸将成为大宋的商品集散地,从这里把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车船重器的各种货物运往全宋,甚至全天下!”
“这个时候,朝廷就更应该因地制宜,把制造业区分开来,集中建设,为各州各府做好规划,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形成规模。”
“而北方!”唐奕一刻不停。
“随时棉毛产业的壮大,也将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抱团!!”
“您二位知道,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吗?”
“。。。。。”
二人不说话了,看着地图发呆。
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星星点点的纺织作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断合并壮大。
最后。。。
最后形成无数个纺织城,纺织镇。
“大郎的意思是,我们要提早预防,阻止这种无序吞并?”
“不!”唐奕的回答出乎二人意料。
“我们不阻止,而且要推波助澜。”
见两个老人家还是有点不明白,唐奕只得解惑道:“重点不是融合,重点是城镇!!”
“纺织业必然造就更多、更大规模的城镇,彻底脱离农耕的城镇!”
“而这对以商税为主要收入的朝廷来说是好事,何乐而不为?”
在粮食够吃的情况下,把农户引到城里去,加快大宋的城市化建设,这样一来,商税才会越收越高。
而农税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到最后,免除农税,甚至倒贴,都不是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农民种地不收税,甚至有补贴,这个不论什么年代都是国家中坚的群体没了后顾之忧,那么稳定还有什么不容易吗?
“所以。。。。”
唐奕转过头,“在刚刚的第一个问题上,朝廷就不能只是减税那么简单了。”
“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则是控制粮价。”
“朝廷要把种地的利润控制在一个既可以把一部分人引去城镇,又可以留住一部分人保证粮产的范畴之内。”
“。。。。。。”
“。。。。。。”
两个老头儿都听傻了,终于明白,这就是唐奕所说的宏观调控。
用政策来引导百姓。。。。。
贾相爷下意识发问:“那再下一步呢?”
只闻唐奕淡然作答:
“先把大宋的小商品百货卖到全天下去,用廉价劳动力和数量为大宋和百姓积累财富,这个阶段主要靠朝廷和观澜民学。”
“民学?”二人不解。
“二老忘了?民学里可是有很多好东西、好技术没拿出来用呢。”
“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就是城镇的兴起,必然带动城市房产、路桥、水利的大规模建设。”
“这此东西虽然费钱,但是。。。这可都是重工大业!!”
“有了整个中原这么庞大的需求,水泥、路桥工程,还有相应的器械也就成了急需。”
“到时不用朝廷出马,民间就会为了更快更省钱而想方设法的改进技术和器械。”
“等城镇和道路建的差不多了,估计咱们大宋也能形成一整套重工业体系了。”
唐奕一脸的憧憬。。。。。。
大宋现在还算是技术匮乏时期,不知道经历这些之后,所谓的重工会是什么样儿。
当然,肯定达不到后世的水平,但是。。。。
也足够期待了吧?
哪怕到最后只造出一个齿轮组,那也是划时代的。
“再然后。。。。。”
唐奕高深一笑,“有了钱!”
“有了重工业支撑的船舶与军队!!”
“那就到了咱们拿着银钱和大刀出去闯世界的时候了。”
“即使现在欧州和西亚我们没有建树,光是用钱买,也能买断天下!”
“买出一个大宋全图!”
“。。。。。。”
“。。。。。。”
范仲淹一阵无语。
贾子明一阵愕然。
“这。。。。”
这听着有点玄乎,可是怎么就。。。。
怎么就这么有道理呢?
“那再然后呢?”
贾相爷还真就不信了,唐奕这脑袋差不多想出一百年了吧?他不信这个妖孽还有下一步?
果然,贾相爷这么一问,唐奕还真就窘迫的一挠头。
“下一步。。。。”
“还没想好。。。”
好吧,不是没想好,是特么没得抄了。
后世的华夏也就才走到这一步,这个无耻的家伙可没有毛爷爷和邓爷爷的智慧,能看透人家已经落子的步数已经很不容易了。
让他自创。。。。。。有点难。
但是话说回来,能行得通吗?
在唐奕看来,还真有可行之处!!
首先,大宋的人文环境很好,百姓和官员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其次,世界环境也不错,唯一的威胁大辽已经被大宋掐住了脖子。
欧洲市场,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市场也已经打通,更没有后世那么复杂繁琐的贸易协定来制约。
。。。。。。
而现在的大宋也没有后世米国那样的强敌增加难度,唯一不同的是,十一世纪的世界得大宋自己来培养市场。
不过,大宋只有一亿多人口,没有后世华夏那么大的体量,但在这个不算发达的十一世纪,一亿人口足够享受“人口红利”了。
这一二三步走。。。。
应该办得到吧?
。。。。。。
先自己承认吧,这章有点无耻了。
水的很。。。。
其实,苍山只是借着大宋的地盘,想讲明白当下的事情。。。。
不过。。。。明天的结尾,可能是个“,”
第941章 坏!
唐奕只是提出了一个长远的内部规划。
具体要怎样实施,却是要更加细致的思考和实践。
不过好在大宋朝堂环境尚好,再不用像从前那般有扯不完的皮,争不完的派系。
这一点唐奕不得不再次感激赵祯,先帝在临终前,用他的仁慈最后一次把争斗消于无形。
留给赵曙和唐奕的则是这众志成诚的一片祥和。。。
。。。
与范、贾两个老头儿所议之事,唐奕说干就干也不等回京之后再说。
一夜不眠,早上从范师父那里出来,就把刑部两个陪灵来此的属官、昭文馆学士还有三司的司马光等人叫在一处。
而伙儿还挺奇怪,这三个衙门口儿可是八杆子也打不着。
一个主司刑狱律法、一个翰林馆阁,还有一个管钱袋子的,怎么就把他们凑一块儿了呢??
殊不知以后像这样的多衙联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规。
现在的改革,与范相公的庆历新政已经完全不同,不再是几个相公罗列出诸多陈条就算完事。
多衙参与,集思广益,因地制宜,这才能保证少走弯路,多办实事。
。。。
司马光等人,听了唐奕的表述,才算勉强明白,原来是要给雇佣童工,还有坊间用工关系立法。
不过这倒是新鲜,谁也没明白为什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出。
有这个必要吗?
唐奕没办法,解释了半天,可大伙儿还是不大理解。
最后这货来了个狠的。。。
让司马光还有一帮文臣。。。。下基层。
离先帝入陵还有半个月,这半个月司马光也就别干别的了。就到皇陵附近各村镇的作坊里去体验体验。
深入群众、融入群众。。。。了解群众!
结果。。。。
司马君实在心里差点没把唐奕骂死!!
“特么损不损啊你?”
堂堂朝廷命官,你让我们下去看一看也就算了,还特么深入、融入、了解??
那不就是。。。。让他们也去作坊里去看纺车吗?
。。。
司马君实发现,自从认识了唐子浩,怎么就从来没顺当过。
这孙子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的埋他。。。
现在可好。。。。直接发配到作坊里体验生活了。
。。。。
不过埋怨归埋怨,还真让司马光等人下去之后,还真就看出很多的问题。
比方说唐奕一再强调的童工。
看纺车并不需要过多的体力,接线添纱七八岁的孩子就能干。
当的活一点不比大人少,可是很多作坊主,却只给童工相当于成人一半的佣资,有的甚至更少。
而百姓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其中利害。
反倒觉得十来岁的小孩,能为家中添一份收入,虽然少,但也聊胜于无。
是好事。
而且,幼童务工还远远不止佣资的问题,其滋生出另一项巨大的隐患,让司马君实这种见过大场面的人都暗暗心惊!
那就是。。。。人贩子。
短短几日,司马光居然就在皇陵边上的一个小镇上,发现了十几个无名无姓,也说不清来路的幼童。
这些都是捣子从外地拐骗贩卖过来的。专卖给毛纺作坊务工之用。
这些孩子可是没有工钱,作坊主只管饭,还不一定吃饱,且没日没夜的盯着纺车,惨淡至极!
这可只是一个不到万人的小镇啊,就被司马光发现了十多个!!
而且这十几个还是罢在明面儿上一眼就能看穿的,那些被恐吓不敢说出来的,或者司马光没看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而在整个长江以北,广阔的大宋疆域之上,像这样的纺织小镇,众若繁星!!
司马光都不敢往下想!!
那得有多少孩童被拐卖??
长此下去,还了得?!
。。。
这还只是所谓童工的问题。
另一方面,成人佣工也如唐奕所料存在着诸多弊端。
而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劳作时间!
每月三贯多钱的佣资确实不少,可是这份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一来是作坊主有诸多条陈克扣佣资,有些甚至荒唐的理由都被他们搬了出来。
比如说,为了让佣工多干活,坊主规定佣工们每半日只许去一次茅房,超过要扣钱。
而每日劳作都有定额,达不到也要扣钱。
甚至因为没有管束,劳作的时间也是由作坊主随意规定的。
司马光在一家作坊里居然发现,这里的佣工每日最少也要干八个时辰的活计,忙的时候甚至九个时辰!
佣工们为了赚那三贯多的佣资,只得忍气吞声,任由坊主盘剥。。。
总之,都不用去别处,单单这一个小镇的佣工之务。
一个字便可形容
乱!!
如唐奕所料,现在各个作坊为了抢夺劳力所以佣资高。可是高佣资带来的成本增加,使得作坊主只能在别处找补回来。
若不加以规制,将来必成大患!
回来之后,司马光根本就不用唐奕嘱咐,与刑部还有昭文馆的官员已经动了起来。
结合大宋律例,财税情况,还有民生国情。亦针对发现的问题,准备制定出一套新的佣工法规。
当然,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出结果的事情。
别说八月十五先帝入陵之前,就算是回京之后,也要经历相当长的论证和探讨才可颁行全宋。
。。。。
八月十五当日,赵祯灵驾吉日吉时,入土为安。。。。
大宋君臣,于永昭陵前,送先帝最后一程。
唐奕、赵曙、赵宗麒,三人一同落下帝陵封门,又亲手将第一块填路石推入墓道。宣告着为期七个月之久的大丧,终于告一段落。
当然,也只是告一段落,远没有完事,之后还要为赵祯立庙等诸多礼节。
但也不似之前这般繁冗了。
。。。。
唐奕望着永昭陵之前的那块新碑。
心里也说不上是个什么滋味。。。。
从十七年前开始,发果范仲淹是唐奕的拐棍儿。。。扶着他往前走。
那赵祯。。。。
则是唐奕的天。
偶有风雨,却为他挡住了一切!
与其说唐奕天纵英才,改变了大宋,不如说赵祯慧眼识人,相中了唐奕。。。
现在。。。。这片天,永远的长眠于此。
反过来,“天”把他的责任交给了唐奕。。。
唐奕成了大宋的“天”。。。。
他才发现,做“天”是多么的不容易。
士为知己者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