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帅心语-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性鼓掌时,两只手前后应错开多少,是什么节奏,出什么声音,也均有说法。与“大和民族”同为黄皮肤、黑头发的东亚人弄不好就成了“礼仪不佳”的“日本人”,这叫自尊心旺盛的中国人怎么受得了。 
  日本不愧为礼仪之邦。公共场所,人们相敬如宾,绝少冲突。在电车里,碰了别人的一方与被碰的一方往往互道对不起。久而久之,我的礼仪习惯也变成日本味儿了。 
  一次,我负责接待大连的一个代表团。在拥挤的电车里,我的胳膊与团长碰撞了一下。“御免!”我脱口而出。下车后,团长问我“御免”是什么意思,我答是“对不起”。团长顿时笑了起来:“小黄,你好虚伪。明明是我碰了你,你却要跟我道歉。” 
  我想解释,在这里究竟是谁碰谁并不重要,被碰的一方道对不起也不足为鲜。的确,有时我的大脑尚不能及时地在“中国背景”与“日本背景”之间切换,我曾为此而感到困惑。 
  但是,最使我困惑的还不是礼仪的因地而异,而是我在日本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情景:一个女杀人犯,高高地举着凶器,或刀或石或绳。这只手就要狠狠地落下了。此刻,一定是此刻,她会痛哭流涕,会情真意切地说:“对不起,实在是对不起,我不得不杀了你,请你一定原谅我。”她哭得那么至真至切,那么感人肺腑。多少次,我的眼圈湿润了。 
  我为她行凶前的“礼貌”而困惑,我为自己的眼泪而困惑,它究竟流向了哪边? 
  岛国的礼仪太多,太多。有些有形,有些无形,有的明白,有的不解。它们也像是被装在了一个毛玻璃盒里,模模糊糊的,想全弄明白还早着哩。 
  茶道精神的弥漫 
  在那已是久违了的少时,我便对甘甜的果汁无多渴望,而钟情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的茶水。 
  我需要茶: 
  一杯吻喉润,两杯去疲困,三杯破孤闷,四杯振精神。 
  茶需要我: 
  纯情燃,沸水滚,始见芽叶展腰身。伴黑夜,共早晨,你我本是缘中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个毛玻璃世界(3)
多少个夜晚,我的心中充满了异国的孤绝,充满了思乡的殷切。在这种“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的滋味里,总有一杯故乡的茶陪伴着我。 
  这样一个我,一个对茶水怀有殊情的我,开始关心起日本的茶文化。虽然我是在理工科的学堂里泡出来的,但是通过拜师求教,通过看书学习,通过实践茶事,还是对日本的茶道有了初识。 
  茶道是通过茶水来修养精神,修炼交际的礼法。它是一种崇拜美的仪式。它教给人们纯粹与调和,互爱的神秘,社会秩序的浪漫主义。茶道的原理并不限于单纯的审美主义,它还是卫生学,对清洁要求严格;它是经济学,不主张豪华而追求朴素的安慰;它是精神几何学,定义我们与宇宙间的比例。 
  茶道是精神。 
  它酷爱悠闲恬静,古雅恬淡的环境,追求“四大皆空”禅的境界。 
  茶客在进入茶室时,要从狭窄的门口跪入。其意是客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应有谦恭忍让的态度。茶人的品格、学识、涵养都体现并凝聚在茶室这一小小的空间里。 
  茶道是艺术。 
  诗、书、画等艺术珍品都参加到茶道中来,在茶室中表现当日的主题。茶室的装饰格调纯一。它认为就像不能同时听几种音乐一样,需要将对美的欣赏集中在一个中心点上。 
  茶与书画一样,有杰作,也有败笔。为了获得至上美味,茶的艺术家们对茶与水的亲和力苦心研究。 
  茶道是包罗万象的综合学问。 
  它与陶艺有关。人间国宝做出的茶碗在阳光下出现流金,鲜艳夺目,美妙无双。 
  它的立地条件与庭院有关。“借景”的概念为其所重视。造园时,要在一个小小的环境中造出一个自然来。 
  它与纺织有关。茶人的着装追求“外在的朴素”和“内在的厚重”的气质。 
  它与食品学有关。它对“茶果子”、“怀石料理”有所偏爱。 
  近来,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我所看到的很多“日本现象”,似乎都与茶道精神有关。茶道精神似乎弥漫在岛国的文化上空,也弥漫在人们的生活空间里,虽然我说不清,道不明,但我毕竟是这样感觉了。请原谅我只交代了这么一点浅显的感觉,没有故事,没有情节。也许我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弄明白茶道精神与日本人的笑与哭,与日本人的礼仪,与日本人的行动方式和情感结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茶道精神是如何在这里弥漫的,以至于我这样一个嗅觉很弱的外国人都闻到了它的气息。 
  望着电视屏幕中低头跪入茶室的茶客,我忽然觉得,这个无法直身踏入的门坎即是日本文化的入口。从这个入口,我仿佛窥见了什么:日本岛像是一个修炼场,在这个岛上生息的人们好像处于修炼态,而远远不是自然的,原生的。这个修炼场的“场强”大得可怕,它可以驯化你的每一根神经。 
  这里的欢乐难以畅快,这里的痛苦也无法淋漓,一切喜怒哀乐都在毛玻璃的遮盖下朦胧起来。在这样一个模模糊糊的世界里,从小习惯了透明,习惯了清晰,读不懂朦胧诗的我,觉得连这里的阳光也是熹微淡薄的。头顶上这面巨大的毛玻璃不是一块巨大的滤光片吗?谁来告诉我,那些被过滤掉的太阳光线在哪里?是断在了毛玻璃的厚层里?还是被它向天边漫散、折射了?我为什么总是看见日本的月亮而望不到它的太阳?是月亮把太阳吃了?反正,我觉得冷,什么都冷,从脚底到大腿,从手指到肩头,从鼻尖到胸口,我冷了下去。 
  我怀念起旧日那份真实的欢乐,那份真实的苦痛,那份真实的人生。胸中时时涌动着的眷眷乡情,像一束不肯弯曲的阳光,把我的心笔直地引向生我养我的地方。啊!故乡,我听见了你的殷殷召唤,只要你在,灰烬中仍可摸到希望的火花;只要你在,即使我是飘落的枯叶,仍可找到安适的归宿。让我望穿时光的屏障,再次饱尝你那剔透的色彩,重新畅饮你那透明的光辉。 
   。。

东瀛路上的生命线段(1)
(一)  
  近日北京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我们留学的日子》让母亲的眼泪一串一串地流。母亲一定是把镜头里海外学子的悲壮全部幻化在女儿身上了。女儿也的确在东瀛路上留下过一笔生命线段,这生命线段中同样藏满了故事…… 
  十年前,我怎么会去了日本?想起来,至今恍然如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收到了(前)西德一个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准了奖学金,我决定西行,加入时代的留学大潮。可偏偏鬼使神差,一个偶然的机会竟使我改道东渡了,从此开始了我的遥遥东瀛路。 
  我不曾在料理店洗过碗,眼前的这双手依然纤细嫩白;我不曾住过三四平方米的小屋,家里的走廊还能容纳一盆君子兰;我不曾为签证忧心忡忡,护照上总是如期多了一块方章,年复一年;我不曾受学费的重压,当我入不敷出的时候,学费总是得到了减免。在这几个“不曾”的范畴里,我未与很多同胞共难。但是,在日本岛上我毕竟还是流下了太多的泪水,承受了漫长的孤独岁月。 
  初到日本的一个晚上,我在卫生间读了好久的书,反正也没人等着上厕所。不料,当我走出厕所,家里已是一片“汪洋”。放在走廊里的旧洗衣机转着转着出了毛病,酿成水灾。我明明知道于事无补,还是慌忙给朋友拨通了电话。 
  “打电话也不看看时间。哭什么呀?只能怪你不好。”被电话铃从梦中惊醒的朋友生气了。楼下的房东“咚、咚、咚”地跑上楼来,“水漏到楼下了!”砸门声震天动地。十万火急之下,我从床上一把抱起家里仅有的一床被褥投入水中,一边跪着堵水一边流泪…… 
  夜晚,我躺在榻榻米上,身上盖着一条床单,床单上是我箱子里所有薄薄厚厚的衣服的“平铺”。我一动也不敢动,因为一动身子,我的“被子”就会碎。 
  虽然被褥晒了好多天也不干,但我的眼泪却干得很快。我每天早上精神饱满地去日本语学校学习日语,逢人便说早上好!下午我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工。公司的上上下下对我关怀备至。我宿舍里的全部用品几乎都是大家捐献的,当然也包括那台漏水的老旧洗衣机。几个小伙子还羞答答地凑过来跟我说英语,争着为我讲解业务。我紧张而快活,一点也不想家。可惜好景不长,公司的一位老姑娘开始和我过不去。 
  我有一件从北京带来的蜡染服,它使我十二分的“江南闺秀”,北京的朋友都这么说。可是老姑娘却说在日本它只适合当围裙。我过生日的时候,有一位非常关心我的青岛女士送给我一块装饰手表。我觉得戴上它才不辜负她的盛情。 
  第二天,我专门选了一件与手表同色的浅蓝色上装上班去了。不想老姑娘笑我说:“这表是儿童手表,你戴它不难为情吗?”后来,她又问过我一系列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你们中国人吃的米是白色的吗?”“你们北京人喝水是用水管送还是上山挑?”等等。她还当着我的面邀请公司所有的人去听她姐姐的钢琴演奏会,惟独不叫我。好像我只是公司的一台计算机、一把椅子一样。我的自尊心屡屡受伤,晚上回家一出地铁眼泪就忍不住了。“你也曾留学美国。在异国他乡也遭同样冷遇,你该如何感受呢?”在心中我无数次与她对话。 
  就在发冬季奖金之前,我辞职了,毅然决然,想表达的只有一句话:“我不是难民!”当时,我还年轻,自尊心完全没有弹性。 
  (二) 
  我顺利考进了东京大学大学院。带着这个好消息,还带着一大堆百日元小礼品我飞回了魂牵梦萦的北京。爸爸的牙只剩下孤零零的一颗了,妈妈的头发花白了,从首都机场到家的路上,我们三个人挤在了出租车的后座,六只手始终没有分开。 
  一进家门,两个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走廊,上面是爸爸的饱墨楷书“帅府”,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一瓶红葡萄酒把大家的笑颜从里向外染红。 
  “嘘,小点声!都深更半夜了。”妈妈总是最周到的。 
  “隔壁老刘好吗?”我这才想起了久别的邻居。 
  “小帅,爸爸正想和你谈谈。你走以后,这栋楼的人口发生了变化。先是二楼的老马病逝了,去年楼上的大俞去了,前不久隔壁的老刘也走了。大家的年龄都比我小,国务院都开始重视中科院的‘英年早逝’。今后无论家里发生了什么,你是姐姐,不要慌张,你要和妹妹一起照顾好妈妈,千万不能让妈妈孤独。爸爸常年来的疲劳也是积重难返,不过只要你们好好的,我就没有什么遗憾……”可以判断,爸爸的话没有带着任何酒性。 
  家里什么也不会发生,什么也不能发生,上帝保佑!自十六岁起的邻里:马叔叔、俞叔叔、刘叔叔怎么可能这样快地一个接一个地都走了呢?那年,妈妈重病缠身,爸爸隔离审查,我和妹妹泡在眼泪里生活。一听到我和妹妹搬煤气罐的声音,楼道里就会有许多房门打开,叔叔们都抢着为我们姐妹俩搬煤气罐,晚上阿姨们还送来热乎乎的饺子。在我年少的心中,你们是我的人间真善美的老师啊。因为有你们,困境中的我才依然感到生活是美丽的,周围世界是美丽的。你们为什么一去不归了呢?我的书包里还有为你们准备的日本小礼物呢。父母一下子老了。我还没有为你们好好做过一次饭就走得这样远。爸爸没有牙,明天我去买豆腐。想想今晚这桌饭,没有一道菜是爸爸可以吃的,所有菜都是为我洗尘的……上床后,我蒙被抽泣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东瀛路上的生命线段(2)
一九九三年初春,我的毕业论文进展顺利。可偏偏就在答辩之前,我在洗澡间滑倒,背部扭伤了。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还是疼得想打滚。医生给了我解疼的膏药,每片膏药都是大大的,富有弹性。回家后对着大镜子,我试贴了好几次,均告失败,因为我的两只手怎么也够不着疼痛的部位。无奈,我把膏药拍在门上,然后用背去蹭门,依然屡屡失败。从背部,从心底钻出来的两股疼痛合流、并轨,把我击倒了,我趴在床上痛哭了。我又一次明白了,在日本,我有学上,有工作做,可是我没有一个最最渴望的家。异国的孤绝,思乡的殷切,“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的况味,这一夜我是尝尽了。 
  我爬了起来,站了起来,坚强了起来。疼痛是一种滋味,孤独也是一种滋味。痛苦与孤苦是人生中必上的两道大餐,我品尝了太多,我的整个人生有了味道。我咬住了牙,我顺利地完成了答辩,会场中竟然没有人发现我有何异样。答辩完后,导师拍我的背,同学搂我的脖,他们每对我亲昵一下,我就要叫一声“哎哟——,我疼!”我东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了。 
  (三) 
  我是惧怕孤独的。为了消解孤独,哪怕是一杯水我也是坐在麦当劳喝而非在家独饮。看到一家家围坐一团,孩子们嬉笑打闹,我就像得到了一片热腾腾的空气。 
  为了多找一点热腾腾的空气给自己,我有时参加一些中国人的聚会。我总是带回同胞的一捧热情、一股温馨,并将它在心中存放足够长的日子。但是十年以来也有过一次小小的例外,我的心似乎被推向了更深刻的孤独。 
  在一次中国人的聚会上,有一位做保险业的中国女士瞪大眼睛问我:“怎么,你还活着?”脸上露出的惊异像碰到了鬼。我思量片刻,依然不知如何回答这种特殊的问候,我只好冲她苦苦地笑。 
  她接受了我的态度,与我攀谈起来。 
  “我是西安人。那年因为你来西安,西安市发生了交通瘫痪。” 
  “我还没有去过西安。”这回轮到我大吃一惊。 
  我曾经送给一个美国朋友一个兵马俑小石像。他曾问我:“你送给我的娃娃为什么这么旧?”当时我想:如果我能在西安兵马俑阵前为他解释,那该多好。 
  历史就像是一个已经碎了的玻璃柜,无论时光飘逝了多久,里面的东西仍然依稀可见,淡化不了,模糊不掉。即使你闭上了眼睛,它还是停留在你的视觉里,感觉在你的全身,让你大脑中的每根神经挂满铅锤。 
  我究竟是谁?我经常从自己每天的生活中感觉到自身的极其平凡;从对自己遥远过去的不断追忆中,我又悟出自己经历的极不寻常。命运是难以诠释的,就像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我现在写的是“东瀛路”而不是“德国行”一样。我已不想去解析自己解析不了的命运。我能做的只是向前走。体力好就跑两步,心力不足时便歇歇脚。我相信自己的脚印是伸向前方的,无论是印在故乡,还是印在他乡;我相信我人生的车轮是驶向光明的,无论它的前方是一片阔地还是满山荆棘。 
  谁不渴望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周围是片理解的海洋?谁不认为一个充满理解的世界和没有理解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是两种人生?有人说理解不能当饭吃,可我曾觉得理解就是我的粮食,因为没有它我便感到饥饿;理解就是我的甘露,因为没有它我便觉得干渴。每当获得它时,我不知要把它拿到心里咀嚼多少次品味多少回。 
  父亲曾经多次对我说他不太赞成大家都说的“理解万岁”。父亲说:经历不同,心路不同,理解很难相同。对理解可以追求,可以期盼,但不能到了依赖的程度。得不到理解的时候也不能误了走路,要想让别人理解你就必须一直朝前走。理解会在前方迎接你,而不会在身后等你回头。 
  父亲是最理解我的,最理解我对理解的渴望、对理解的期盼。来自父亲的理解和安慰从来不是软绵绵的,而是可以使我受益一生的关于自强的道理。当我把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当我努力斩断对理解的执著追求,却发现周围很多人眼里盛满了理解的温热。 
  如今的我再也不会喊“理解万岁”,对理解的要求也不再绝对。我现在想努力做的是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理解当年被无情翻弄了的历史,理解别人的“不理解”。 
  我仿佛完成了一次心量的扩展,一次心灵的成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短暂的人生中,我做了很久的学生,而立之年时仍然泡在学堂里,寒窗苦读。其间,也当过老师,业余的。东渡以前就为我家楼里的小学生们办过暑假培训班。那感觉真是好极了。一颗柔柔的爱心弹出去,即会隐隐约约地听到孩子们的心上发出透明的回响;一点点知识撒出去,即会真真切切地望见孩子们的额头上闪烁着智慧的光环。那个暑假,我流下了咸咸的汗水,但也收获了甜甜的慰藉。 
  教成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一次,我们单位派我担任计算机讲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