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烽烟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章 战国首强
魏文侯对秦国不仅仅在军事上实行打击,同时也在精神和文化上实行渗透,著名的西河学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秦人本是戎狄之后,由于受到华夏先进文化的影响而放弃了西向戎狄发展的打算,改向东方发展,学习中原。魏文侯知道秦人不易武力屈服,但却对中原文化很向往。于是魏文侯重用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为老师,在西河讲学。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名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魏文侯在延请子夏来西河的时候,子夏已是百岁老人,很少亲自教授了。而且子夏由于老年丧子之痛,哭瞎了眼睛。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子夏的弟子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 尽管子夏非常注意养生,身体一直很健康,但毕竟年事已高,而且双目失明,最初对魏文侯的邀请是很犹豫的。魏文侯知道子夏是各国士人的灵魂宗师,决心一定要请子夏到西河坐镇。于是,魏文侯亲自拜子夏为师,对子夏异常尊重。给国君坐老师是儒的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子夏是第一个享有这个荣誉的大儒,甚至孔子在生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尊高的荣誉。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感动了,决定亲自到西河坐镇。
由于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师,而且亲自坐镇西河,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 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外族文化占上风的国家的怀化作用十分显著,而且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子夏在西河没有几年就去世了,但其在西河的象征意义却长期存在,魏国取代鲁国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魏文侯尊子夏为师的政治效果十分显著。 魏国之所以能够称霸百年,一方面是由于强大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魏文侯把魏国变成了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
随着魏国的不断强大,赵国的地位逐渐下滑,赵、魏两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魏国的实力超过了赵国,也超过了韩国。赵国在赵献侯后期,国力开始衰败,中山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赵献侯死后,赵烈侯即位,中山对赵国的攻势更猛了。赵国向魏国求救,魏文侯同意帮助赵国消灭中山,但是要赵国以智地作为魏国攻打中山的回报,赵烈侯同意了。智地位于魏国本土的北部,是赵襄子当年压在魏国头顶上的一块大石头。魏文侯终于解决了这块多年的心病。
韩国在向南发展攻击郑国的进程并不顺利,郑国在楚国和宋国的帮助下,屡次击败韩国。韩景侯也开始寻求魏国的帮助。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国在解决西河战事后,便开始进攻中山。应韩景侯的请求,魏国帮助韩国打击宋国,以便于韩国向郑国发展。魏国的势力延伸到了黄河以南。
中山与魏国并不搭界,中间隔着赵国。在名将乐羊的率领下,魏军越过赵国攻击中山。在乐羊的出色指挥下,训练有素的魏军苦战三年,在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6年),终于攻破了中山国,解除了中山对赵国的威胁。中山是一个古老的国家,魏军虽然占领了中山,但中山人不服,叛乱时有发生,中山的局势仍然很动荡。魏文侯让能力超群的太子击来治理中山。魏文侯把中山国的灵寿(今河北平山)封给了攻破中山的功臣乐羊,派乐羊率部驻守中山。魏文侯任命李悝为中山相,辅佐太子击治理中山。在太子击、李悝、乐羊的努力下,中山的局势逐渐稳定了。
魏国在占领中山后,比中山对赵国的威胁还要大。在出兵帮助赵国攻击中山的时候,魏军沿途占领了不少属于赵国的地方。而在帮助韩国攻击宋国的时候,魏军又占领了进军路过的河内地。
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相田悼子去世,执掌齐国政权的田氏家族发生内乱。田会占据廪丘(今山东鄄城东北),请求赵国收留,赵烈侯同意了。廪丘与赵国并不相连,中间隔着卫国。在田会投赵前,齐国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卫国,以廪丘为据点,已经控制了卫国在赵国与齐国廪丘间的这一大片土地。田会投赵,并不是以廪丘这一个城池,还包括廪丘附近为齐国控制的这一大片卫国的土地。这一片土地与濮阳和陶都很靠近,商业价值极大。结果,赵国收留田会、占据廪丘的行为引起了田悼子的接班人田和的强烈不满,田和命田布率军进攻赵国,赵军不利。赵烈侯请魏文侯和韩景侯出兵相助。赵、魏、韩联军与齐军大战一场,杀死齐军三万人,获取了大量的战略物资。魏文侯四十二年,赵、魏、韩联军大举进攻齐国,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田和被迫割地求和。赵、魏、韩在与齐国的战争中获得了大片的土地。魏文侯为了使新得到的齐国土地与此前占领的河内地区相连,攻占了卫国朝歌附近的几座城市。
魏文侯四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魏、韩三国为诸侯,补办了三晋立国的法律程序。直到此刻三家分晋正式完成。周威烈王承认三国为诸侯,无异于是对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一严重叛乱的支持,严重地损害了周王室的声威,周王室的支持者更少了,号召力也因此而大减。
由于赵、魏、韩向黄河南岸发展,进攻郑国和宋国,与楚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三晋与楚国发生多次激战,楚国被三晋连续击败。
魏国占领的齐地与朝歌地区相连后,魏国在漳水与黄河之间就有了一大片土地,对突入卫地的赵国都城*威胁极大。赵烈侯对魏文侯对赵国的压迫很不满。但由于此时魏国十分强大,魏文侯又巧言令色,打着三晋联合发展的旗号,赵烈侯还没有与魏国决裂的勇气。魏文侯的三晋联合实际上是以魏国为中心,拉拢韩国,借着联合发展削弱赵国。赵国虽然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魏文侯的巧取豪夺与当年赵襄子的手法一般无二。 魏文侯打着驱逐齐国在卫势力的名义,将齐、赵一直争夺的漳水南岸地划入魏国的势力范围,赵国在漳南经营多年的辛苦白费了。
魏文侯顶在漳水向南最突出的部位设立了邺县。邺是抑制赵国南进中原与魏国争利的战略据点,必须要任用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大臣,才能担当这个重任。魏文侯选择了名声赫赫的西门豹。
西门豹为了解决漳水泛滥和邺地盐碱化严重的问题,在漳水南岸开凿了十二条水渠。这十二条水渠很好地完成了泄洪任务,消除了漳水泛滥对邺地的危害。西门豹从这十二条水渠引漳水灌溉邺地,反复冲刷,改善了邺地的耕地质量。西门豹的治漳成功,使从前以多水患、田地贫闻名的邺地变成了著名的良田。邺地的经济开始复苏,原来逃走的百姓又回来了。邺地处于赵、魏之间,离卫、齐很近,西门豹利用邺地的这个地理优势,鼓励百姓从事商业,获利颇丰。 邺地在西门豹的治理下,成为魏国巩固的制赵战略基地。赵国对邺曾经采取过多次的进攻,但是却无法巩固地占领,魏军在邺地百姓的支持下很快就能赶走赵军,夺回邺地。赵国由于无法突破邺地对邯郸的封锁,一直无法南进中原。
第九章 魏国势衰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387年),魏斯去世,太子击即位,是为魏武侯。(注:关于魏文侯之死的确切时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是魏文侯三十八年,乃前387年,一说是魏文侯五十年,乃前396年。前者的说法,出自《史记》和《资治通鉴》,后者的说法则来源于中国博物网和柏杨先生的推断,详见北岳文艺出版社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我目前尚找不到支持魏文侯死于五十年的说法。并且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即前396年和前387年相隔9年,在文侯纪年上却差了十二年,即是说文侯的出生日期仍有争议。)
刚刚成为魏国国君的魏武侯志得意满,看着父亲一手打下的万里江山,他情不自禁得感慨:“稳固的江山是多么的美啊,这是魏国的国宝!”跟在一旁的吴起说:“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魏武侯听后,点头说:“有道理。”话虽如此,可是魏武侯心中究竟是否以为然,就不知道了。
魏武侯任命田文为魏国的国相,吴起大为不满,就问田文:“我和你比一比功劳如何?”田文点了点头说:“好的。”吴起便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谋算,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还是说:“我不如你。”吴起质问道:“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吴起默默不语想了一会儿,无奈得说:“嘱托给你啊!”吴起所以不能为相,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句功高盖主。他的能力太强,对国家的功劳太大,这是他的悲哀。正因为如此,他在魏国的处境逐渐变得险恶起来。
魏国的国相公叔座娶了魏国的公主为妻,他对吴起的才能颇为忌惮。他的仆人就献了一条计策:“吴起很容易除掉,吴起为人刚劲而沾沾自喜。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人才,但君主您的国家小,我担心他没有长留的心思。国君您何不试着要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辞谢的。’主人您再与吴起一起回去,让公主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您的计谋就实现了。”公叔照此去做,吴起果然辞谢了与公主的婚事。魏武侯疑忌他,不敢信任,吴起害怕被诛杀,于是投奔了楚国。
于是,一代名将就这么被迫离开了魏国。天下名将,大多毁于小人之手。
魏武侯为太子时,便受到父亲魏文侯和田子方等儒家名流的教导和影响,因此是一个明理识道也很注意自身道德修养的人。在经国大业上,他是魏文侯的得力助手,前文已有交代。在即位之初,魏武侯便助赵公子朔袭赵的邯郸。二年又在安邑、五垣筑城。七年,又发动伐齐之役进军至桑丘(在今河北徐水县,本是燕地,为齐所占),九年又伐齐,进军至灵丘(据《通鉴》胡注,在今河北清河县)。可见,魏武侯不甘于做一个守成之君,他还是想开拓一番自己的事业的。
然而,魏武侯在用人方面与其父相差甚远。文侯之世,魏国人才济济,为诸侯所侧目。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李悝、吴起、西门豹莫不是当世豪杰,魏国在魏文侯君臣的共治下,开疆拓土,盛极一时。而魏武侯一即位,便迫走名将吴起,致使魏国痛失良才。而礼贤下士,招引人才,更无从谈起。故武侯之世,文侯时“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纵观魏武侯一生,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人一生记住的丰功伟绩,但是有一条不得不提,武侯十一年(前376年),他与赵、韩两国灭晋分其地,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幕,魏武侯完成了魏文侯的未竟事业,使魏国的地盘更大,国力更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然而,易经上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魏国的势力在短时间内极度膨胀,而魏武侯又不懂得如何运用真正的人才或者发现人才,甚至错过了一个改变战国时代的杰出人才卫鞅。魏武侯有雄图大志,却没有雄才大略,比起他的父亲,更缺乏容人雅量,魏国不可能在他的手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昔日魏国威逼秦国函谷关外,夺秦国战略要地河西,迫使秦国退守关内,几乎亡国。秦人好战,血性男儿不计其数,怎么可以忍下这口气?秦国人要战,秦国人要夺回原属于他们的一切——不,他们要得更多!今日的仇恨,必定要来日血债血偿!
那个叫做赢渠梁的秦国男人在呐喊:“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第十章 献公夺位
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据说是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为秦人的祖先善于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地,以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但是在春秋早期,秦国一直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参与了中原争霸,使得秦国成为仅次于楚国、晋国和齐国的二等强国。然而就整体实力而言,仍旧是比较落后的。
三家分晋后,魏国励精图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俨然成为中原的超级大国。并且发动了一连串的对秦国的攻击。秦国在吴起率领的魏武卒打击下,几乎亡国。到魏文侯三十八年,吴起连连击败秦军,完全夺取了秦国早在秦穆公时期就占有的河西地(在今天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大片土地)。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至极。
这种现状极大的刺激了一个流亡在魏国的秦国公子,他就是后来的秦献公,公子嬴连。嬴连是秦灵公的儿子。秦灵公死后,嬴连没有继承君位,君位被他的叔叔,后来的秦简公夺去。当时的嬴连不过十来岁。为了躲避叔叔的追杀,嬴连逃到了东边的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活。
秦国的落后,魏国的繁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尤其在看到秦国被魏国打得节节败退时,在嬴连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夺回君位,变法图强。由于嬴连是秦国的废太子,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因此魏国给嬴连的待遇很优厚。嬴连一边学习魏国的强国经验,一边密切关注秦国国内的形势。
公元前385年,秦简公的孙子秦出子即位。出子即位时才两岁,由他的母亲主持朝政。由于出子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与秦国的公室成员产生了矛盾,秦国内政紧张。出子母亲为了笼络人心,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了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
此时,魏武侯将魏文侯开创的霸业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连齐国的田和想求封诸侯都得通过魏武侯向周天子讨封。秦出子元年(公元前386年),田和被正式列为诸侯,田氏代齐的事实在法律上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由于魏国帮了田和这样一个大忙,魏国和齐国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但也在这一年,赵国与魏国、韩国产生了利益纠纷,把都城从易受魏国攻击的*(今河南鹤壁西)北迁到便于防守的邯郸,准备与韩、魏决裂。
此前,韩、赵、魏经常在一起行动,先后打败过齐国和楚国,夺取了楚、郑、宋等国的大片土地。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些土地因为与南面的韩魏接壤而多为两国所占,北边的赵国与这些新得到的土地不接壤而经常是跟着魏韩白忙活。而且魏国对赵国的南进中原非常抵制,引起了赵国的强烈不满。于是,赵敬侯决定把都城迁往更利于防守的邯郸,以便于同魏国展开对土地的争夺。邯郸西、南、东为漳河环绕,西边更是有太行山为防魏、韩的天然屏障。*突入魏国的势力范围,处境危险,不利于同像魏国这样的强大对手作战。赵敬侯迁都邯郸后,主要的攻取对象是卫国的土地,这就会威胁到控制卫国的魏国的利益。而且赵国与离魏赴楚的吴起联系紧密,赵楚联合,就将对魏国占领的重要城市大梁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西面的秦国则是魏国的死敌,最近与赵楚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果秦赵楚联合进攻魏国,魏国就将处于南北西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
魏武侯决定利用秦国的内政不稳,把颠覆秦政权作为魏国冲出三国包围的突破口。尽管秦是三国中最弱的,但解决秦国不能靠战争。如果魏国攻秦,赵楚必定会趁势南北夹攻,这正中了赵楚的下怀。魏武侯决定采用一个既省力又省事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嬴连送回秦国,帮助他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亲魏政府。而且,即使嬴连夺权失败,秦国也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