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回音:在东周列国里胡乱穿行-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个真正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自己的儿子石厚也牵连进去了。大义灭亲这个词,大概就是指这种情况。
俗语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小儿子)。可不知怎么回事,在卫庄公这儿就倒过来了,他偏偏更爱州吁这个从小就喜欢打打杀杀的古惑仔。大夫石碏看这小祖宗实在闹得不像话,忍不住劝谏庄公说:请主公好好地管教他,免得以后生出什么祸事来。那时,可就想管也管不了了。庄公一听,这不想给我搁帽子嘛,去去去,哪有这么严重,你先教好自己的儿子再说吧。于是仍旧溺爱州吁,任其所为。
本来也是,庄公家事干你石碏屁事,用得着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么?
话虽不错,但在石碏眼里,家事跟国事是分不开的,你庄公才是狗咬吕洞宾呢。
石碏一番好心,却弄了个灰头土脸,只得没精打采地往家里走。刚进里屋坐下,上好的乌龙茶正欲入口之际,便听得石厚在外边大声让老仆备马。石碏气不打一处来,猛地起身站在门口大喝道:小兔崽子,你给我站住!老实说说你和州吁那混世魔王都在外边干了些什么?
石厚一脸无辜相:老爸,我们真没做什么坏事呀。哪个老不死的竟然敢告状?回头让我哥们收拾他!就要抬脚走人。
石碏一听,难怪庄公让自己先教好儿子再说,原来儿子竟然如此嚣张!阿福阿贵,给我把这小子拿下!
于是几个人一起将石厚捉了,轻轻重重地鞭责五十,再关起了禁闭。可没想到,石厚当晚就翻墙而出,径直投奔铁哥们州吁去了。石碏不敢到王宫去要人,也羞于再见庄公提什么狗屁建议,只得整天在家面对着夫人的哭闹而长吁短叹。
卫庄公死后,桓公即位。石碏见其懦弱,又见州吁一旁虎视眈眈,知道大事不妙,于是打起提前离休的主意,一个报告就让自己回家享清福了。州吁与石厚更加肆无忌惮,终于在卫桓公去东周的饯行宴上杀了他。而后托言桓公暴疾而亡,州吁自立为君,又给军师石厚赏了顶上大夫的乌纱帽。
可是纸包不住火,只两三天时间,州吁弑兄之事就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州吁只得召来石厚,商议如何树立威望巩固君位。石厚回家向老父请教,石碏说,朝见天子就能取得合法地位。可是州吁弑君自立,天子未必肯接见他。如今陈桓公正得到天子宠爱,陈国又和卫国是友好邦交,你们何不先去见陈侯,请他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问题就解决了。州吁不疑,与石厚到了陈国。哪知这原是石碏与陈国约下的诛逆之计,二人转眼间便成了阶下囚。
石碏得讯,会集百官共议二人之罪。石碏说,州吁与石厚犯下弑君大罪,只能杀之以谢先灵。大家却说,主犯州吁的确该杀,但石厚只是从犯,可以从轻发落。石碏听后大怒:你们这不是怀疑我有舐犊之私吗?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州吁弑君之恶,都是石厚促成的,我岂能因为他是我儿子就放过他呢?既然你们都在怀疑,那么我亲自到陈国杀了他吧,否则我也没脸去见先人。这一番话,说得大家感动不已敬佩不已直至无语,于是派人分别去杀了州吁和石厚。
左丘明写到这里时,恐怕也为石碏这几句话感动得热泪盈眶,所以就有了“‘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的感慨。从此,类似行为都被称作大义灭亲,都能得到人们的赞美。跟“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等近义词相比,“大义灭亲”也的确更能激活人们的思想波澜,让人感动流涕。
当然这也很正常,因为名人的话语很容易成为名言,名人的观点很容易成为至理。以至于后人要别人相信一个什么观点,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搬出“子曰诗云”一般的证据来。老师说,名人一句顶你一万句。即使是一样的道理,你不找个名人撑腰那就没有说服力。而且那道理即使错了,也有名人在前面顶着嘛。
可是,透过人们感动的热泪,我却从“大义灭亲”里感受到一股冰凉冰凉的冷气。我在想,石碏在石厚被杀的那一刻,是不是也会流泪呢?但是历史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我也不便弄出个信度不高的答案来,只能想想而已。
在这段旧事里,“大义”应该是指君臣大义,这是时代使然,其是非对错我们没必要说三道四;而被“灭”的“亲”呢,应该没有多大的古今差异,指父子之间亲属之间的亲情,也是私情,我们说不说它都存在。“义”是后天教育灌输留下的烙印,存在于头脑之中;“亲”是先天带来的,不仅头脑之中有,而且深入到血液骨髓里。那么,要用后天形成的“义”打败深入血液骨髓里的“亲”,主动把亲人送给国法或其他东西制裁甚至于致死,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石碏做到了,而且是主动出击干掉了自己的儿子,不由得人不佩服其超强的意志。
问题是,虽然石厚的确该杀,却未必该由石碏去杀。所以,我倒认为石碏“大义灭亲”是统治阶级洗脑运动造就的铁石心肠所致,跟人们鄙视的“六亲不认”没有什么区别,即使不鄙视,也实在没什么值得佩服的。
而且真要以当时的道德标准来对照的话,他也绝对够不上人臣的楷模,因为他还有不少方面没达标。其一,庄公有过而不死谏;其二,桓公懦弱而未死保;其三,杀掉州吁,他也够得上弑君了。这几条君臣大义中的要义,他不是也违背了么?
而统治阶级看重的,只是他狠心杀掉儿子的这个结果。至于流没流泪,那是他自己的事。不过我相信,无论在人前多么慷慨激昂,回到家里,他也会丢开“大义灭亲”的奖牌陪着老妻一起流泪。
但正因为以他为榜样,才导致后世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会有那么多人在“大义灭亲”的旗帜下脱离关系的脱离关系,划清界限的划清界限,进监狱的进监狱,甚至掉脑袋的掉脑袋。
也正因为把他的行为看作理所当然,才导致前两年披露的佘祥林杀妻案中,其母也因为没有“大义灭亲”而犯上了“包庇罪”和“妨碍司法公正罪”。
如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在反腐工作中大力提倡“老婆监督老公”“子女监督父母”之类的“新招”“高招”。
但这种种招数似乎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说明《论语&;#8226;子路》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观念至今仍在亲情伦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做一次民意调查,问问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大义灭亲”,我想,结论很可能会出乎支持者的意料。这无关乎觉悟,而是天生的人性人情使然。
所以,如果不好好在反腐制度上下功夫,而把希望寄托于违反人情的“大义灭亲”,恐怕就只能收获失望了。
第十七章 大王派我讨伐你
关于郑宋之间的恩怨,其实是一笔糊涂帐。
一切还得从宋国的王位说起。宋宣公临死时,传位给弟弟,就是宋穆公;宋穆公呢,临也没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而是将王位传给了宣公之子与夷,也就是宋殇公。大家本来对宋国兄弟间的情义赞叹不已,以为传位佳话会延续下去。不料到了宋殇公手上,觉得这样太麻烦,便再也没有传来传去的好兴致。公子冯呢,逃亡到了郑国。
本来郑宋之间素无嫌隙,也就是说,公子冯,成了郑宋交兵的导火线。
卫国州吁弑君自立后,国人不服。他急于以战争立威于邻国从而达到胁制国人的目的,便邀请宋鲁陈蔡四国共同出兵伐郑。为了打动宋殇公,他派了个挑拨离间的高手宁翊,撺掇宋殇公说:父死子继,古之常理,但你的王位却是传自于叔父宋穆公的。虽然穆公有尧舜之心,但公子冯失去王位,当然就对你心怀怨恨。别看他现在在郑国,心里可一刻也没忘记过失位之恨啊。一旦郑国拥立公子冯,借兵给他,加上国内那些感穆公之恩而不忘其子的人,内外生变,你的王位就岌岌可危了。现在我们###郑国,实在是为你消除心腹大患呀。宋殇公本就对公子冯心有顾忌,这一席话可说到他心窝里去了,于是答应出兵攻打郑国。
自此,郑宋之间连年交兵,互有侵伐。
战局的优势,却大多掌握在郑庄公这只老狐狸手中。
跟宋殇公为了杀掉堂弟公子冯解决王位的后顾之忧而发起战争不同,郑庄公聪明得多。他一开始就申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与宋国无冤无仇,根本不想打这场糊涂仗。可如今周王命我###宋殇公的不臣(不朝见不进贡)之罪,我身为周朝卿士,不得不殚精竭虑以不负使命啊!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非也!
如果真要追究不臣之罪,他郑庄公也绝对逃不脱。下面,我们且看看他的表现。
我们知道,郑庄公即位后,仍代其父郑武公为周朝卿士,行辅政之职。但是,郑庄公占着茅坑不拉屎,一门心思只顾经营着自家那块地,借如周面君辅政之名,行杀弟离母之实。
庄公久不供职,周平王也便不高兴,起了分政于虢公忌父的念头。郑庄公截获情报,即日如周朝见,逼得周平王把太子狐送到郑国作了人质,方才留周辅政。
别看庄公“掘地见母”博得一片至孝的赞美,可是周平王生病后,他也未放太子狐归朝侍疾。直到平王死后才让他回来,致其“痛父之死,未得侍疾含殓,哀痛过甚,到周而薨。”一刻天子也没做成。
周桓王可比他爷爷平王有骨气,不愿坐而受制,就对郑庄公说:你是先王的大臣,我不敢强留在身边委屈了你,你请自便,今后多多休息少操心吧。
庄公心道,走着瞧,于是愤愤然回了国,谋思报复之计。但他毕竟是忠臣之后,到底不敢直接发兵去破了周城。何况他也明白,忠孝的门面可千万还不能拆,图一时痛快杀了周桓王泄恨,只会激起诸侯众怒,实在不划算。
但此恨不报,心不能平。于是他就打起了擦边球,派祭仲帅兵到周朝边境,说郑国今年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粮食不够,特向天朝借粮解饥。守将当然不会答应,可是不答应有什么用呢?郑兵强盛,不管三七二十一,自行将温洛之地和成周郊外的庄稼收割得一干二净。周桓王奈何不得,明###里骂娘,表面也只得摆出一副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模样,美其名曰是要感化庄公,让他来负荆请罪悔过自新。不过,事实告诉我们,自首的号召显然并不管用。
所以说,一个敢拿天子之子当人质、敢强行收割天子的庄稼的人,哪有资格去###人家不朝见不进贡之罪呢?让一个大罪犯去###一个小罪犯,怎么看都像一个笑话。
但是很奇怪,郑庄公还真敢说自己是在忠心耿耿地替天子办事,是奉旨伐宋。他能让大家都信而不疑,让齐鲁两个大国响应号召跟在屁股后面帮忙,不仅打败了宋国,还教训了不听号召的蔡卫成许等国,如果屁股不干净,就很难达到这个效果。那么,他是怎样让屁股干净起来的呢?
原来,这又是郑庄公的一次成功策划。
宋国爵尊国大,连天子都以宾礼待之,不是说打就打这么简单。开战之前,必须找个正当理由,做到师出有名才行。于是郑庄公带着祭仲,去朝见周王,寻找机会。桓王本来就不喜欢郑庄公,又想起他盗割麦禾之事,也不设宴,反倒送了十车黍米,嘲讽道:这个拿去度荒填肚子吧。周公黑肩倒是说了不少好听的,又私赠了彩缯二车。庄公正是用这些东西,来了一次“王命秀”。正如祭仲所说:“郑之朝王,邻国莫不知之。今将周公所赠彩帛,分布于十车之上,外用锦袱覆盖。出都之日,宣言‘王赐’。再加彤弓弧矢,假说:‘宋公久缺朝贡,主公亲承王命,率兵讨之。’以此号召列国,有不应者,即系抗命。重大其事,诸侯必然信从。宋虽大国,其能当奉命之师乎!”于是庄公出了周境后一路照此宣扬,郑重其事,闻者无不信以为真。连好战的宋殇公也感到害怕,赶快请卫宣公出面摆平这事儿。卫宣公于是联合齐侯,想在他们之间做个和事佬。但庄公这时身负王命,就如手中得了尚方宝剑一般,哪里还会受他们摆布?倒把和事佬齐侯拉到自己这方来帮忙了,鲁国也派出公子翚为将带兵助郑。于是,三国兵合一处,浩浩荡荡地直扑宋国。
“兵至有名,万无不胜。”庄公就这样“名正言顺”地狠狠教训了宋国一场。
庄公假命伐宋,所谓“王命”虽然是假的,不过当时真相未明,便跟真的效果一样。后来,我们熟知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招儿,大概就是师承于此。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为自己的行动先打造一种政治上的优势,涂上一层尚方宝剑的颜色。不要小看这个,封建社会里,“王”、“皇”、“帝”就是“天子”,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君权神授,“天子”也几乎就是正义的象征。所以张仪向秦惠王说:“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战国策&;#8226;秦策》)而毛玠对曹操说的“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8226;魏书》)也就是这个道理。庄公和曹操,正是看准了这一点。
到了如今,虽然已无王命可借,也无天子可挟,但这种喜欢标榜自己是“奉旨XX”的思想,仍旧根植在人们的头脑里。甚至有不少鲁迅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横暴者。”
虽然先生说这是属于“首先要扫荡的”,但只要“虎皮”还足以影响事件的发展与结果,我们便永远也别指望“扫荡”能起多大的作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八章 美男赠我一冷箭
鲁隐公十一年五月,因为许国没有响应自己伐宋的号召,郑庄公决定出兵###。为鼓舞士气扬其军威,出征之前,庄公先在国内搞了次大阅兵。
择好吉日,阅兵仪式在咚咚战鼓中正式拉开了帷幕。教场里,那面绣着“奉天讨罪”的“蝥弧”大旗正在兵车上迎风招展,摆明着这又是要奉旨出征了。大家可别小看了这面大旗,那旗竿虽然不是用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做的,但也比关云长的刀柄要长得多也粗得多。三丈三的粗铁棒,加上一丈二尺的旗面,外搭二十四个装饰用的金铃,你想想有多重。即使后来的楚霸王,恐怕都轻易奈何它不得。想想先人们的神力,我们还真是不得不悲哀,如今怎么都一个个变得手无缚鸡之力了呢?
庄公的目光从将士们的身上掠过,微笑着停留在这面大旗上。他传令:“有能手执大旗,步履如常者,拜为先锋,即以辂车赐之。”哪知话音未落,就见大夫瑕叔盈上前,一只手紧握旗竿,拔起来前三步后三步,气都没喘一口。士兵们纷纷喝采,掌声雷动。瑕叔盈心中得意,大叫:“御人何在?为我驾车!”正欲去讨先锋令,却听得一声“且慢”,只见一员大将出列,口里说道:“拿着旗帜走几步,简直太容易了,且看我来舞旗。”此人是谁?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献计全了庄公孝名的颍考叔。只见考叔拔起旗竿,将那旗帜“左旋右转,如长枪一般,舞得呼呼的响。”看着那旗卷旗舒,士兵们手也忘了拍,一个个张大嘴巴安静得出奇。庄公大喜:“颍大夫真是虎臣!你就驾这辆车给我做先锋官吧。”这时,兵士们才轰然叫起好来。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今日之阅兵式也可算功德圆满了。哪知,此时偏偏又走出个不服气的帅哥来。这位少年将军,名唤公孙阏,字子都,其美貌可是大大有名的,按小说中的记载,那是“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这两句文人用得太滥,也未见得怎么好;但他真不是普通的帅,因为满口仁义道德的亚圣孟夫子都对他的容貌赞不绝口: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也就是说,这位帅哥可是天下第一脸蛋,除了瞎子,谁都知道他简直帅呆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时的女子,都悄悄地把心上人当作子都,所以《诗经》里那个约会的女子在男朋友还没来的时候说:“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子都指着考叔道:“你能舞旗,我就不会舞吗?先把车子留下,咱们见过真章再说。”大步上前就要夺旗。
考叔见他来势凶猛,便赶着车往大路上跑。子都回头从兵器架上掣起一柄方天画戟,随后赶去。可惜考叔已经去远,追之不及了。庄公也派人传语劝解说:算了吧,子都;你的武艺我们都知道,现在也不用和考叔争,我另外给你一辆战车就是了。子都只得怒气勃勃地返回教场,心里恨恨道:“考叔竟敢藐视我,我一定要杀了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