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原特种兵-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孩子会健康成长。
如果你们善于学习,成为技术骨干或者管理人才,你们将和蒙古士兵一样,获得财富、荣誉和更大的社会价值,比那些波雅尔蛀虫要有尊严的多!你们满意么!”
“满意!”285个声音,285颗心!
第326章 新的开始()
3个月的训练营生活结束以后,巴拉科夫的中队又一次踏上了大帆船,这一次他知道自己一家的终点是哪里,就是达吉斯坦工业基地。还是那种庞大的帆桨货船,不过这次他们的条件比3个月之前好的多,至少不是几百人被拘押在底舱。
他们和其他几个家庭在一个干净的隔舱里。带队的民政署官员给他们发了水壶和牛肉罐头、面粉、食盐,隔舱里有蜂窝煤炉子,他们可以自己做饭。有孩子的家庭甚至发了一点糖果,巴拉科夫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糖,那甜蜜的感觉让他幸福的头都晕乎乎的。但是他只能舔一舔,小小的咬下一点,这是属于孩子的快乐。
船上有公共卫生间,有开水罐,有厚实的羊毛地毯和盖毯。洗漱用品包括毛巾、鲸鱼油肥皂、猪鬃牙刷、一小罐精盐牙粉,和一个搪瓷水杯,上面印着奇斯托波尔江心岛训练营1018中队字样。这都是训练营送的,同时送的还有全套的蓝色制式工作服,分冬装和夏装。冬装包括厚实的军大衣,夏装是短袖衬衫。最让他赶到舒适的是鞋,穿惯了坚硬树皮鞋的巴拉科夫一家,已经习惯了这种柔软的牛皮鞋。
衣装和生活用品以外,训练营还给每个人发了4个银丹尼尔,12岁以下的孩子减半。巴拉科夫死死的捏着这些闪亮的银币,用牙轻轻的咬着,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
除了难以想象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由。这些过去的俄罗斯俘虏,现在的准工人可以随时走到上甲板,和任何人随意聊天,欣赏伏尔加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呼吸清爽的空气。甚至有人用缝衣针做了鱼钩,在甲板上钓鱼,孩子们在甲板上欢快的奔跑嬉笑。有的孩子甚至跑到桨廊里,试图和那些奋力划桨的桨手聊天,被水手长粗声大气的赶走。
想起几个月之前的可怕旅程,巴拉科夫生怕现在的生活是不真实的,他经常狠狠的掐自己,让自己感到美好生活的真实。
船队经过伏尔加河三角洲,两岸是规划整齐的稻田。正是收获季节,农庄里的农业工人正在忙忙碌碌的收获,4头牛拉的联合收割机正轰隆隆的工作着。现在他知道了,自己吃的稻米就是这种东西,真好吃啊。
越过卡梅贾克港,船队进入了广阔的里海,俄罗斯人长大了嘴巴,对大海的壮美目瞪口呆。孩子们欢呼跳跃,像小松鼠在林间欢腾。后来他才知道,里海并不是真正的大海,只是一个大湖,虽然它有海洋的一切特征。
经过5天的行船,他们终于结束了愉快的旅程,在马哈奇卡拉港上岸。马斯奇卡拉东临里海,300年前是可萨人的第二个首都萨曼达尔。在可萨人的汗国覆灭之后,从达吉斯坦地区一直到巴库,一直都是属于一个叫希尔凡的小公国,这个小公国长期臣服于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
在速不台…哲别第一次西征的时候,征服了希尔凡,这个小国才脱离了阿塞拜疆的统治。窝阔台汗8年,蒙古权臣巴根台巴特尔率领海军远征里海的时候,就是在马哈奇卡拉地区登陆。他下令将希尔凡国王剌失德拘禁,并最终软禁到了保加尔郊外的一个小镇。所有希尔凡贵族必须入股达吉斯坦工业企业,希尔凡人也逐步的纳入了蒙古工商业体系。
现在,马哈奇卡拉已经被蒙古建工集团建成了达吉斯坦工业基地的主要对外口岸,每年的货物吞吐量惊人。这里比奇斯托波尔规模略小,但是发展极快,见惯了奇斯托波尔港繁华的巴拉科夫不再对这里大惊小怪了。
“先填表,登记。”达吉斯坦警察总局户籍处的女办事员递过一叠纸张,指着台子上的鹅毛笔说道。
“好的,谢谢。”巴拉科夫拿过登记表,用刚刚学到的突厥文字一个一个的填写。
民政署官员带领这些俄罗斯准工人来到达吉斯坦警察总局大楼,首先进行临时户籍登记。1年以来,大批人口涌入西蒙控制区,户籍部门的压力非常大。达吉斯坦作为整个西蒙重要的工业基地,更是人如潮涌。主要是阿拉哈、利斯金、奇尔克伊、钦察、洪扎赫等部落的贫苦农民和牧羊人,也有远至高加索以南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穷苦人家,到这里碰运气寻找工作。这些人在防疫站隔离了30天,通过了身体和政治检查之后,才得到了在警察总局申报户口的机会。
整个户籍申报大厅人满为患,队伍已经排到了大厅外面,巴拉科夫排了近2个小时的队列才轮到他们一家。
带队的民政署官员告诉他们,想在达吉斯坦工作生活,必须要办理户籍手续,成为临时居民。否则就业、住房、社会保险、经商、办理银行账户等等将全无保证,连住宿没有户籍证明都困难。警察会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户籍证,没有这个东西就会被当做社会闲散人员拘押,甚至会被刑讯审问,以防混入间谍。这些没有户籍的黑户口,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矿山、采石场了。
他们这批训练营出来的俄罗斯工人,刚开始只能办理临时户籍。只有在蒙古企业工作三年以上,或者缴纳个人所得税三年以上,才能正式入籍达吉斯坦,才能够享受各种社会福利,比如注册私营企业,子女就学,领取社会保险金等等。
“请问,在工作单位一栏填写什么?”巴拉科夫忍不住问繁忙的希尔凡女办事员,和训导员汪古尔一样,女办事员也穿着统一整洁的黑色警察制服,戴大檐帽。
“你叫什么名字?”
“亚历山大…巴拉科夫。”
女办事员一边拿起带队民政署官员递交的一大叠文件查阅,一边大声抱怨着:“这些民政署的人太不负责任了,连工作安排都不通知学员,到了这里学员们都不知道工作单位!这算什么事儿啊!我们这里忙成这样,他们倒好,把人往这里一送就完事儿了。”
终于,唠唠叨叨的女办事员查到了巴拉科夫的名字,说道:“嗯,巴拉科夫是吧,奇尔克伊制糖厂。”
到下午3时,巴拉科夫的中队终于全部办完了户籍手续,带队民政署官员又带着他们来到达吉斯坦民政局登记。
“你们现在是临时户籍,只能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和儿童教育基金。三年之后,你们工作履历良好,无犯罪记录,领取正式户籍证以后,才能够办理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明白了么?”民政署官员一一向他们交待。
等到全部手续办完,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民政局大楼内依然灯火通明,大厅内至少还有数百人没有完成登记,挑灯夜战是免不了的了。从达吉斯坦工业区建立开始,这种加班没有一天停止过。
晚上,巴拉科夫中队住宿在民政局职工招待所。招待所就在民政大楼后面的大院里,一排排三层小楼,这回巴拉科夫数清楚了,足有55幢!这无数的房间里,住的几乎都是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
但是登记住房的时候出了问题,中队里一个女孩儿丢了临时户籍证,这就没法登记住宿了。无论孩子的母亲,还是巴拉科夫如何恳求,招待所工作人员也不肯给孩子办理入住手续。
带队的民政署官员也没有办法。等其他人都入住了,他带着巴拉科夫,一个小队长和孩子的母亲到警察分局备案,在众人的担保之下开了介绍信,才算是住进了招待所房间。
一切安顿下来,已经是深夜里了,招待所餐厅早就下班了。精疲力尽的巴拉科夫回到客房,老婆阿和马托娃递给他一个牛肉罐头,这才把饥饿的邪火压了下去。4岁的孩子早就睡着了,巴拉科夫握着老婆的手,享受着难得的平静。
好大一会儿,巴拉科夫才问道:“忙了一天,还没来得及问你,你分配的工作单位是哪里?”
阿和马托娃说道:“是奇尔克伊棉纺一厂,明天我就是纺织工人了。蒙古人虽然麻烦,但是想的也周到,我们的工作单位离的不远。”
巴拉科夫说道:“是啊,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不过我感觉我现在也快变成他们了。我真的觉得这不是麻烦,是应该的,他们连孩子就学、看病都想到了。在我们的村子里,就算是父母也想不了这么多吧,整个科斯特罗马都没有学校,除了大波雅尔,谁生病有人治疗啊。”
阿和马托娃说道:“这几个月,我几乎天天做梦,一会儿梦见锡蒂河那些死在泥地里的人,一会儿又梦见汪古尔歇斯底里的喊叫,梦见他那可怕的棍子,经常吓醒。不过现在总算有盼头了,我们一家还在一起,手里居然还有银币!”老婆笑了,悄声说道:“我把咱们的银币都藏在内衣里了,可是还是怕丢了,总是想摸一摸,白天害怕别人笑话,太难受了。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摸,现在不摸着银丹尼尔,我就睡不着觉了。”
巴拉科夫笑道:“你可真是个贪财的婆娘,光想着钱。”他从上衣兜里拿出半块奶糖,是他从孩子的嘴里省下了的。他轻轻的喂到阿和马托娃的嘴里,看着老婆陶醉的脸都红了,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
上帝啊,这里就是你的天堂了吧,莫非天堂里也是要有棍棒的么?
第327章 奇尔克伊()
第二天早晨6点,带队的民政署官员通知他们一家,到奇尔克伊的公共马车7点钟出发,他们有1个小时的时间整理洗漱,连带吃早饭。7点整,在公共马车站集合,不要迟到了。
7点钟,沉睡的马哈奇卡拉港已经醒来了,各行各业开始忙碌起来,道路上到处是赶着上班的人群。公共马车站,带队的民政署官员身边站着一个高大的撒哈辛人,他举着大牌子,上面用突厥文字写着:奇尔克伊。这个撒哈辛人,是奇尔克伊工业区当地的民政官员,在等着接人。经民政署官员介绍之后,巴拉科夫拿出文件和相关证件交给撒哈辛人审阅,撒哈辛人点点头,指着一辆马车说道:“你们的座位是5、6、7号,椅子上有座位编号,别坐错了。”
半个小时之后,人员到齐,马车夫挥鞭启程,公共马车向西北方向出发了。巴拉科夫等人向陪同他们一路的奇斯托波尔民政署官员挥手告别。
公共马车是4匹高大驮马拉的重型客车,有18个座位。马车有4个轮子,橡胶轮胎,加上弹簧钢减震器,舒服的皮质软条椅加上遮阳棚,使乘客十分舒适,长途旅行不至于过于疲劳。马车队足有26辆一模一样的车辆,巴拉科夫心里算了一下,他们这批到奇尔克伊的工人足有468人。如果每天都是这样的话,每年能往奇尔克伊输送16万工人!
他不知道的是,整个达吉斯坦工业基地像这种规模的工业园区还有5个,包括:布依纳克斯克、温楚库尔、克孜勒尤尔特、德雷姆和诺扎伊尤尔特,都是在苏拉克河和捷列克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1年之后,整个达吉斯坦工业基地的人口将达到百万!
马车队沿着苏拉克河谷地西行,宽阔的路面上车来车往,人员货物川流不息。路面是沥青碎石硬化路面,能够并排行驶8辆4轮马车,每方向4条车道,每个车道都用白线标的清清楚楚,车辆一律靠右侧行驶。所以道路上秩序井然,车队行驶速度并不慢。
这是马哈奇卡拉…克孜勒尤尔特高速公路,是整个工业基地的主干道之一。道路中央有隔离带,两旁有护栏,地基比地面高出2米,排水性能很好。每隔20公里有服务区,服务区内有道路治安处、餐厅、马厩、兽医站、医疗站、车辆维修站,和换乘马匹。
车队过了布依纳克斯克工业园区出口,丘陵地带消失了,山势越来越高,这里已经是高加索山东麓的崇山峻岭。马匹的脚步也不再轻快,喘气越来越粗重,有时候在一个服务区要换两匹驮马。
整辆车都是蓝制服,男男女女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巴拉科夫一个也不认识,看的出来有俄罗斯人,但是大部分都是里海沿岸各个民族的穷苦人。大家对未来的命运忧心忡忡,没有人有心思搭讪说话,各个沉默不语。
从布依纳克斯克开始,高速公路折向西北方向,道路在巨大的山谷底部延伸,尽头就是苏拉克河畔的奇尔克伊工业园区。下午3时,车队终于到达了终点,河岸上一排排规模庞大,干净整洁的厂房出现在巴拉科夫一家面前。
车队进到公共马车站,撒哈辛人第一个跳下马车,高声喊道:“我们到了!下车了!下车了!大家在休息区原地休息20分钟,可以喝点水,车站两侧都有厕所,要赶紧上。留心你们的行李,尤其是证件要带好,不要丢了,补办的手续很麻烦的。
20分钟以后,企业会派人来接你们,点到谁的名字就排好队,人员齐了以后就上车。厂里会把你们的工作生活安排好,这里今后就是你们的家了!”
果然,20分钟后,来了一个希尔凡汉子大声喊道:“奇尔克伊制糖厂的!奇尔克伊制糖厂的在这里集合!”
巴拉科夫带着老婆孩子走上前去,向那汉子问道:“我是制糖厂的,可是我妻子和儿子怎么办?她是棉纺一厂的。”
希尔凡人不耐烦的说道:“你妻子和孩子自然有棉纺厂的人安排。你们每10天有一天休息,可以随便见面,你们来到这里,就要守这里的制度,在奇尔克伊,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除非你们挣够了钱,自己买了房子,那就没人管你们了。如果是住集体宿舍,只能这样,让你老婆带着儿子等着棉纺厂的车,你排队去吧。”
在蒙古这么长时间,巴拉科夫早就明白了,这里只认制度不认人,不合规矩的事情怎么哀求也是没有用处的。他只好温言安慰哭哭啼啼的妻子和孩子,这个时候又有声音喊起来:“棉纺一厂的!在这里集合!”他紧紧的拥抱妻子,拍打着她的肩头,这么多磨难都过来了,他真的不忍和老婆孩子分开。
现实是严酷的,他终于告别妻儿,上了制糖厂的马车。一同上车的有20多人,全是青壮男性,18人的标准硬塞进24个人,大家挤得像罐头一样动弹不得。在车上,希尔凡人做了自我介绍,原来他是奇尔克伊制糖厂的人事处职员,叫希尔维克。然后把大家的证件和档案收到了一起,告诉大家暂时由他来保管。
制糖厂就在奇尔克伊大坝附近,离马车站也就20分钟的车程。道路的西侧全是沿河厂房,巴拉科夫认真的辨认着厂房门前的招牌,有棉纺厂、毛纺厂、成衣厂、鞋帽厂、糖果厂、罐头厂、糕点厂、面粉厂、皮革厂、酿酒厂、火柴厂、造纸厂等等等等。巴根台认出了棉纺一厂的字样,把这个地方牢牢的记在心里,这里将是他妻儿的栖身之所。
街道的另一侧则是商业铺面,小饭店、小百货、冷饮店、五金店、服装店、修理铺、家具店、玩具店、生鲜肉店、蔬菜店、文具店、瓷器店等等。现在正是上班时间,街上人烟稀少,这些店铺的老板们或者打着瞌睡,或者互相聊着天,打发着这个无聊的下午。商业街后面,就是无尽的群山,奇尔克伊其实是一个狭长的山间谷地。
终于,马车驶进一个巨大的院落,在一个5层的办公大楼的台阶下停了下来。希尔维克让大家下车,马车驶进了大院西侧的马房,那里有成排的马厩和车棚。希尔维克把大家领进办公大楼,迎面是宽敞明亮的大厅,两侧休息区有成排的座椅,楼上楼下穿着蓝色工服的人脚步匆匆的忙碌着。
希尔维克让大家坐好,然后说道:“好了,现在我带领大家到大楼的人事处办理入厂手续。大家把行李暂时放在这里,等人事部门给你们安排好了宿舍房间以后,再回来拿也不迟。放心,在厂里不会丢任何东西。
我提醒你们一下啊,在办公大楼里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奔跑、打闹,以免影响别人工作。对人要有礼貌,说话要和气。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找我来解决。明白了么?”
“明白了。”
“好了,现在排好队,跟我走。”
沿着楼梯,一行人上到5层,走过长长的走廊。房间靠走廊一侧都是落地玻璃结构,办公室内可以从外面看的清清楚楚。房间内里面摆放着成排的办公桌,和文件柜,每张桌子后面都有人在埋头工作。终于,他们来到一个大房间,门口用突厥语言写着:人事处。
希尔维特让大家座在走廊的椅子上等候,叫到谁谁才能进办公室办事。随后,他走了进去,巴拉科夫从玻璃窗外看到希尔维特走到一个靠墙的办公桌之前,和一个满面黄胡须的魁梧中年人说着什么,黄须大汉不住的点头,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似乎是对他的工作很满意。巴拉科夫意识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