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仰,而那时他们仍然占据着有影响的位置。然而,这些因素中没有一个,甚至加在一起也不能充分地解释事件的前因后果。
  本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状况就已经严重地恶化了。在微小的调整未能改善经济状况之后,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新的领导层开创了一条重大的结构改革之路,目标就是民主化和复兴苏联社会主义。然而,让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改革派始料未及的是,他们所实行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改革,其结果是创造了一个新的集团和阶级联盟,这个联盟喜欢的,却是用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苏联体制(3)
鲍里斯·叶利钦,这位1990年成为俄罗斯共和国总统的政治家,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为了赢得权力,这个联盟必须撇开两个敌对集团——一个是那些试图革新社会主义的人,它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为首;另一个就是想要保存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只允许微小变革的保守派,典型代表是1991年8月企图政变的那帮领导人。亲资本主义联盟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治胜利,是由于得到了显然属于另一个集团的人的支持——苏联体制中的党—国精英。
  苏联广袤的面积和众多的民族,一度是被国家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政治制度维系在一起的。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改变了这些制度,多民族的苏联便开始松散离心。新的联盟本来是可以重新形成的——确实,1991年差一点就成了——但这一目标与俄罗斯人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联盟的政治野心相冲突,这个联盟发现,只有把俄罗斯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分离开来,它的权力才能巩固。这就最终葬送了联盟。
  尽管没有人事先预见到这一连串事件会发生,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出苏联国家社会主义的基础结构是如何使这种结果成为可能的。虽然许多偶然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作用,但亲资本主义联盟的胜利并不是全靠运气。戈尔巴乔夫革新和民主化社会主义的大胆冒险要想成功,不仅要依赖于各项改革计划的技术可行性,而且要看戈尔巴乔夫及其战友能否获得必要的政治支持并将这些计划付诸实施。由于改革削弱了苏联体制最高层领导统治集团的权力,广大的党—国精英就成了决定性的政治势力。
  试图以稍加修饰的变革保存旧体制的保守派领导人,没有得到精英们的多少拥护。因此,1991年夏的政变策划者不久就发现他们十分孤立。但戈尔巴乔夫和其他提倡社会主义改革的人也难以把精英们聚拢到他们周围,因为精英们越来越对他们的改革方案持怀疑态度。大多数精英的结论是,一种民主化的社会主义形式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东西。改革路线有可能削弱他们的权力和物质特权。一旦苏联体制的未来道路付诸由公开性政策所引发的严肃的内部争论,拥护资本主义的精英人数就会出现惊人的增长,因为这条道路看起来是唯一能够维持甚至增强他们的权力和特权的。
  在西方,鲍里斯·叶利钦的政治意义遭到了普遍的误解,人们把他首先看成是一位民主的拥护者。作为一位改革初期阶段升起的、曾经担任过莫斯科共产党一把手的政治新星,叶利钦利用新的公开性所赋予的优势发动了一场反对最高领导层的运动,首倡进行含义并不十分清楚的、激进的政治和经济变革。这样的姿态为他获得了民主知识分子和普通选民的拥护。但是,自从1990年5月当选俄罗斯共和国领导人以后,叶利钦对戈尔巴乔夫和保守派的胜利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能力赢得党—国精英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部分人的支持。通过向精英们清楚地表明他将迅速扫除社会主义、尽快使俄罗斯走向资本主义的决心,他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有关苏联体制出人意料地突然终结与和平让渡的最终解释是:它被它自己的大多数精英抛弃了,随着苏联体制的发展,把这些人和任何社会主义形式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纽带越来越脆弱了。这是一场来自上层的革命。
  党—国精英的成员们在抛弃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人早在1987年就利用他们手中的货币和其他资源,开始从事私人生意了。其他人则成了推动资本主义进入俄罗斯的政治领导人。对于这些精英来说,从捍卫社会主义到赞成资本主义的立场转变需要某种戏剧性的世界观转变。面对无数的前苏共官员突然转变立场,许多西方观察家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抱着些许的怀疑。但从斯大林时代以来,苏联的领导层就经常在关键的政策问题上遇到尖锐的反对意见。到了80年代,意识形态对于大多数苏联精英来说已经很长时间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对于这个集团中的那些高层的、实用主义的成员来说,把宣传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换成鼓吹私有制和自由市场,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用不着放弃什么坚定的政治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虽然确实也有一些苏联精英真正信仰某种社会主义,但他们毕竟只占极少数。

苏联体制(4)
苏联共产党精英在把资本主义引进苏联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种观点是与根深蒂固的西方人的观念相反的。西方分析家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历数苏联体制的罪恶,并把苏联共产党精英看成是这些罪恶的魁首。当苏联体制突然走到尽头时,西方分析家们自然就倾向于把它解释成对苏联精英的胜利。按照西方主流观点的解释,在苏联的计划经济最终走向崩溃时,苏联精英为此使尽招数,但最终没有得逞。在苏联人民开始游行、开始投票赞成民主和资本主义时,苏联精英还想负隅顽抗,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同样是这些为了引进西方式的资本主义而在导致苏联垮台方面起过主导作用的苏联精英,在许多西方分析家眼里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
  一些原共产党官员在新俄罗斯变成了资本家,这没有逃出西方分析家们的视线。然而,它被解释成这些精英们对自己力求挽回的局面的最好利用。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原共产党精英占了资本主义群众革命的便宜。在我们看来,精英们没有必要占别人的便宜,因为他们正是首先发动这场革命的人。
  把苏联垮台解释成一场得到苏联党—国精英支持的资本主义革命,并不是说这是几个高层官员秘密操纵的一场阴谋。在苏联,发生过一场复杂的###,许多团体都被牵扯了进去。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资本主义的拥护者除了党—国精英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中有些人是有意识地拥护资本主义的,而且公开地表达过自己的新目标。其他许多赞成私营企业和自由市场的人则相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因而他们没有使用“资本主义”一词来描述新体制。然而,由于私营企业和相对自由的市场的结合体传统上一直被称作“资本主义”,因而社会分析家们有理由把上述这些人的姿态称作“亲资本主义”,而不管他们是不是全都主张这些观点。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可见的物质私利在推动人们越来越拥护资本主义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但这种变革路线的新的拥护者还是相信,不管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对于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来说,走向资本主义都是大有好处的。
  尽管我们的观点不同于当前西方的主流观点,但我们还是相信,把苏联垮台解释成一种来自上层的革命得到了各方面证据的支持。和其他的解释不同,我们对该过程的迅猛的、相对和平的特征也作出了解释。而且,对苏联垮台的这种解释有助于说明为什么在独立后的俄罗斯引进资本主义的计划会面临如此大的困难,也有助于理清1992年独立后主导俄罗斯政坛的各种复杂的###。
  本书记述了苏联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展过程,表明了国家社会主义和苏联的垮台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是如何发生、为什么会发生的。第一部分为分析苏联垮台提供了必要的背景,考察了国家社会主义体制,以便表明其根源、特征和运行机制;并且分析了70年代从快速增长到经济停滞的转变,表明了这一转变是如何为戈尔巴乔夫掌权及其改革方案的推行铺平了道路的。
  第二部分研究了社会主义改革方案最终导致苏联体制终结的过程。改革包含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公开性或者公开化、经济改革、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本书分别考察了这三个方面。让苏联领导层做梦都没想到的是,执行这些政策的方式最终造成了改革努力的失败。该部分还考察了党—国精英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部分人是如何在1991年采取了支持亲资本主义者的立场,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还追溯了1989—1991年间苏联所发生的复杂的###,以便了解为什么它会以亲资本主义联盟的胜利、苏联国家的解体而告终。亲资本主义联盟的夺权斗争与民族运动的兴起之间的关联,也在本部分考察之列。
  第三部分关注苏联垮台的后果。它分析了俄罗斯这个苏联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继承国家从1992年到1995年的发展过程,审视了俄罗斯为了迅速建立起资本主义经济而采用的“休克疗法”或叫“新自由主义”的药方。并且深入考察了随后的严重的经济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的成因,还描述了1991年以来俄罗斯的政治演变,包括叶利钦政府日益增强的独裁倾向、共产党令人惊奇的死而复生。说当前在俄罗斯建立西方式民主资本主义的尝试将会成功,无论如何都缺乏根据。俄罗斯经济和政治体制仍然前途未卜。。 最好的txt下载网

苏联体制(5)
一种民主的、合作的、平等的体制能否取代资本主义?第三部分的结尾考察了苏联事件对这一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有关苏联国家社会主义终结的主流解释认为,该事件代表着资本主义最终战胜社会主义。据说,社会主义的失败就连那些长期为此奋斗的人士都承认:未来属于资本主义,除此别无选择。
  我们认为,这种结论太幼稚了。让苏联走到尽头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主义类型——即那种非民主的、强制性的、经济组织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来说,这种社会主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它在没有导致贫富严重分化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但它离马克思和历代西方社会主义者所想象的全民拥有和控制社会生产组织的体制太远了。苏联把非民主的国家社会主义转变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尝试的失败,并不表明后一种体制不可行或不可取。苏联经验以及苏联体制走到尽头的历程,为未来兴起的任何一种可行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教训。
  下面各章提供的分析并不是无所不包的。也许最重要的省略是国家社会主义在东欧和中欧等其他地区的终结。后者与苏联垮台均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除了几次有限的考察,我们没有考虑其间的内在关联性,这是由于时间和相关知识的局限。我们在此也未能判断出,与苏联走过的路程相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之路是属于同一类还是有所区别。国家社会主义终结的全部过程仍有待详述。但这种体制发源于苏联,它的根在那里扎得最深,时间也最久。探讨导致苏联垮台的内部力量,看来确实很有价值。
  第一部分
  苏联体制
  导言
  苏联体制的终结是该体制的独有特征和特殊历史的产物。本书第一部分探讨苏联体制的起源及其在戈尔巴乔夫掌权之后的演变。其中第2章考察了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时苏联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以及他们关于替代性社会经济制度的观点。从这次革命到新社会成型,其间经历了10年的时间。对于20年代末在苏联建立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决定,以及随后出现的苏联体制的主要特征,该章都作了追述,并且分析了在苏联出现的新精英阶层的性质。几十年来,尽管苏联的经济问题长期严重存在,但苏联体制一直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第3章分析了苏联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同时反驳了在这一问题上的通行看法。该章介绍了1975年后苏联经济运行遭到严重破坏的情景,同时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作出了一定的解释。我们发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既是针对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对1975年后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反应。
  第2章
  

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1991年8月苏联未遂政变发生之后的几个月里,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仍然未能成功地挽救苏联,此时,他反复地提到了1917年的“社会主义选择”。这指的是20世纪最重大的革命之一,即苏联的诞生。布尔什维克于1917年在彼得格勒夺取政权之后,其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利奇·列宁宣告:“现在,我们必须在俄国建成一个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的“社会主义选择”是早在70年前就已兴起的一场政治运动的首次胜利。1848年,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曾向全世界宣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和恩格斯谴责了资本主义,并预言一场工人起义将会用一种全新的、更为公平的社会制度来取代它。19世纪后半期,在欧洲及北美的所有主要国家里,许多工人和###的知识分子均为这种预言所吸引,相继组成了社会主义政党。那么,这种使他们谴责现存秩序并呼唤某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的观点,这种在70年后激发起俄国革命的观点,到底是什么?
  

社会主义观(1)
让那些从未读过《共产党宣言》的人感到惊奇不已的是,该书中居然包含了种种对资本主义的最高赞语,例如:
  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可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资本主义的巨大成就有其阴暗面——它们以剥削工人为基础,而恰恰是这些工人的辛勤劳动,才创造出这些巨大成就。工人阶级作为这些成就的创造者所得到的,却是贫困潦倒、朝不保夕的生活。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认为,掌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掠夺了所有的利润。中世纪的世袭贵族被金钱贵族所代替。
  社会主义者的批判并不止于早期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不平等特征。他们还谴责周期性的经济萧条,此时,虽然商品需要持续增长,生产却停滞了下来。他们还声讨失业对新工人阶级所造成的浪费和痛苦,这些新工人对昔日小农或城镇工匠的安定生活仍然记忆犹新。他们还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厌恶,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工人只是生产财富的商品。
  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更高级的人类社会阶段必然来临,它不是来自向富人和当权者宣传社会变革有多么好的知识分子的言论,而是来自资本主义的主要牺牲品——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以这种社会变革观点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或说工人阶级注定要走的一条道路,乃是从为改善生活条件而自我组织起来转到为政权而斗争。最后,工人阶级将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在其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预见和提倡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没有提供任何详细的图景。他们一直集中分析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他们坚信,建立新社会的秘方就蕴藏其中。只有少许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评论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中。新社会可能有几个阶段,一开始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资本主义的残余及其社会组织和个人心理仍然相对强大的时期,可是终将发展而成一个全新的、无阶级的社会。传统上,马克思主义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最后阶段称为“共产主义”。
  俄国革命前,社会主义者对新社会是什么样子展开了争论。但他们普遍同意,社会主义制度应具备三个基本经济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资料——工厂、机器、能源和大规模运输系统等,都应成为公共财产,而不是属于个人所有。这将终止资本所有者对工人的剥削,此后,谁也不能仅凭财产所有权就获得收益。
  第二,应该由经济计划而不是市场力量来指导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比较了计划与存在于所有资本主义企业中的秩序,他们把后者看作混乱的市场交换关系。正如单个资本家对其企业内部活动加以计划一样,作为总体的工人阶级一旦掌握权力,也会采纳计划体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