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场干部与群众的谈判:信访干部-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子,面子,这是面子问题吗?做老师的怎么能这样,动不动就让学生办这弄那,怎么为人师表?现在有些老师就是不像话!”
  杨小翠一边收拾吃空的盘子一边嘟囔:“这样的老师能教出好学生吗?我听一个同学讲,现在很多小学老师一点都不自觉,学生一入学,就开始统计家长是干什么的,能为他们办什么事,这还怎么为人师表?让孩子一开始就学会市侩。”
  “我得去看看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师,给她说说不能老是让学生办事,学生能有多大本事。”
  “你说清楚,不把老师给得罪了?”朱桂英道。
  “得罪就得罪,这样的老师早晚是要得罪。”
  “爸,你不想让老师给我调位了?我坐在后面看不清,学习学不好。”杨小同提醒杨百家。
  杨百家没理儿子的话,径直走出大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六章 事出有因(1)
月光很亮,杨百家骑着他那辆木兰摩托走在去往张玉芳家的路上。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宽阔的马路不仅留给他更多的行走空间,而且留给他更多的想像空间。他一个劲地在脑子里勾勒张老师的肖像,想她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甚至早已给她画了一副贪婪的模样。他这次不仅要给她当场说清楚上次那车是新书记派的,自己从来就没有过车。同时,他还要给她讲一讲为人师表的起码道理,不能把家长的能耐与孩子的座次挂起钩来,也不能把孩子的座次与家长腰包里的票子挂起钩来,这样祖国的未来是非常危险的。
  杨百家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张老师的家。给杨百家开门的是一位30多岁的青年妇女,由于先前已电话联系过,虽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那青年妇女知道来人就是借车给她的杨乡长,于是人没进门就为上次借车的事连连客气,由此杨百家也明白这就是两次向儿子借车的张老师。
  听到外面有说话声,里面随即传来一个青年男子的声音:“快请杨乡长进屋说话。”接着是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妈妈,我要尿尿。”这青年男子就是张老师的丈夫张清泉,小男孩是他们的孩子。院子里没灯,借助摩托车并不算太明亮的灯光杨百家清楚地看到这个中年妇女个头不高,走路有点跛脚,梳着两条短辫,脸色虽然显得有些疲倦,但微笑中总是透着热情、慈善和坚强。她上身穿一件碎花夹袄,下身穿一条略显褪色的浅蓝色裤子,衣着非常朴素而自然。就在这一瞬间,杨百家对张老师的印象一下子无厘头地改变了,他隐约地感到他来前包括来的路上准备好的那一席话可能无法派上用场了。他还在思索着要说些什么,张老师已经非常热情地将他让到屋内。
  屋内摆设非常简陋,这屋因此显得非常宽敞,也非常整洁。杨百家先循着那男子热情的声音向里屋走去,眼前呈现的一切令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屋里的灯光依然昏暗,一左一右放着两张床,床的前面都摆放着一张轮椅。那小男孩躺在左边的床上把大半个脑袋缩进被窝,瞪大两只眼睛只盯着进来的陌生人不说一句话;那青年男子躺在右边的床上,折起身子伸出右手急于和进来的杨百家握手。杨百家似乎明白了一切,有些激动,眼睛湿了一圈,他急忙伸出双手将那青年男子的手紧紧地握住,并示意他躺下。这时候杨百家才有机会简单地扫射了一下整个里屋,虽然有些拥挤,但仍然整洁而井井有条,小男孩床边的墙上还挂着几幅类似苹果或桔子的涂鸦,从那天真的笔法和妈妈的评分,可以知道这是那小男孩的杰作,看到这些,杨百家心里不禁对这位青年女教师肃然起敬。他眼前浮现出一幅辛勤劳作的画卷,现在的他已经基本意识到张老师借车的原因,自己过于草率地冤枉了一个好人,他下定决心要为她再次借车,或者是三次、四次、五次哪怕是天天他都会想尽千方百计为她服务。
  张老师把杨百家从内屋请到中堂,很难为情地讲起借车的苦衷。张玉芳和张清泉原本都是当老师的,张玉芳在尚德镇教小学,张清泉在大新乡教初中,两人6年前结婚。而就在3年前,张清泉因患脑溢血而偏瘫,当时孩子还不到1周岁。去年孩子患了一场感冒,在大新乡一家诊所打针,结果一针下去好端端的孩子不能走路了,从此张玉芳一边带着孩子到省内外各大医院治疗,一边找那家诊所讨说法。起初诊所还说给解决部分医疗费,后来给了1000块钱干脆什么也不管了,张玉芳准备向法院起诉,诊所的老板找来几个黑道打手,浑身纹着龙虎,剃着阴阳头给张玉芳家又送来1000元钱,说这件事就此了结,如果再敢上告不仅老师当不成,全家老少性命难保。还说诊所的老板来头很大,县委书记都得敬他三分,对一般小老百姓更没有道理可讲,能肯出1000元已是皇恩浩荡,给足了面子,让张玉芳识实务,见好就收,不要东告西告,弄得到时候孩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哭都找不到坟头。张玉芳反复考虑了这个残破的家,为了给这个家一点安宁,给孩子一点安全,决定打掉门牙往肚里咽,但给孩子治疗的决心从来没有放弃过。先前都是张玉芳用自行车带孩子到医院治疗,前段时间在给孩子看病回来的路上天突降大雨,她为了掩护孩子不幸摔伤了腿,没法骑车送孩子了,不得已才向学生借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六章 事出有因(2)
“杨乡长,我带的学生中家长有车的也只有您,张一次嘴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张嘴,可是我这腿还不行,孩子治疗不能停,就请您再帮我一次,待我这腿快好个差不多了就能用自行车带他去了。”这语气近乎是祈求。
  杨百家满脑子想的不再是车,而是张老师的孩子、那个黑心的诊所老板还有那帮剃着阴阳头的黑社会,想到这些,他心头有一种无名之火在燃烧,他决心要为这个无辜的孩子讨回公道,为这个无助的家庭增添些希望。
  杨百家良久没有说话。张老师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用试探的口气说:“如果杨乡长有难处就算我这话没说,您千万别作难,我再想别的办法——您喝茶。”随手送上一杯茶。
  就在这时,张清泉叫她,张玉芳象意识到什么,丝毫不敢怠慢地跑过去,接着听到欲忍难抑的哗哗的轻微撒尿声。很快张玉芳红着脸走到中堂,不好意思地说:“他小便说来就来,控制不住,请杨乡长别介意。”杨百家一个“没关系”还没出口,就又听到小男孩在喊要喝水,张玉芳又急忙忙跑进里屋倒了一杯开水吹凉了用吸管给孩子喂下。过了一会,杨百家突然听到里屋扑通一声,立即跑过去看,眼前的一切让他瞠目结舌:张玉芳双腿跪在地上试图站起来但没有成功,她用极度内疚的眼神看着正半趴在轮椅上龇牙咧嘴的张清泉,茫然中问了一句“你没事吧?”张清泉强忍疼痛轻声回答:“没事,你怎么样?”左边床上的小男孩大声喊着“妈妈”,张玉芳向孩子微笑着挥手,“宝贝,别怕,没事。”杨百家仿佛明白了一切,急忙将张清泉慢慢地扶到床上,此时张玉芳已自己吃力地站了起来。杨百家看了看被吓得一脸恐惧的孩子说:“别怕,没事。”张玉芳慢慢地走过去拍了拍孩子,眼里包着泪笑了笑说:“他非要下床到堂屋陪陪您,我就想抱他到轮椅上,没想到我现在这么不中用。”杨百家说:“这事急不得,慢慢来,慢慢来,我们共同想办法。”
  杨百家离开张玉芳家的时候已是下半夜时分,他着着实实地当了一次张清泉最忠实的听众,其实他自己也着实接受了一次最深刻的教育,他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七尺男子汉当病魔突然降临的时候精神也是那样脆弱得不堪一击,他自杀过多次;他也没有想到张玉芳这样一个弱小女子会在一次次灾难打击中像巨人一样屹立不倒,苦苦地支撑着这个飘摇不定的家,支撑着丈夫蜕废的精神世界,支撑着儿子小小心灵上的创伤和痛苦,在张玉芳这样一个弱小的女子身上体现了多少中国女性博爱、抗压、忍耐、自立的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杨百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认为张玉芳的问题是一个没有进行信访的信访问题,作为信访助理员,他有义务有责任为这个家庭讨回公道,同时有义务有责任动员一切力量为这个家庭物质和精神的复苏做些实质性的贡献。处理张玉芳家里的事他决定分三步走,天亮的时候每一步在他脑子里清亮起来。
  一大早杨百家就给陈思齐打电话,想占他上班前的几分钟时间汇报点工作。陈思齐讽刺他从去了大新乡还从来没有说向他汇报过什么工作,这次肯定有事求他,假惺惺说什么汇报。杨百家说确实有重要事情汇报,并且事关尚德镇声誉问题,非常重要。陈思齐说他今天有事在县里活动,两人好久没有嘀咕嘀咕了,怪想得慌,晚上他老婆上夜班,让杨百家到他家喝两盅,并说酒就不要带了,让老朱给带挂猪大肠就行。。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六章 事出有因(3)
晚上,杨百家没给陈思齐带猪大肠而是带了两只脱脂猪蹄,同时带来了朱桂英亲笔写的证明信,证明这猪蹄的确是朱桂英买来的。其实证明谁买来的并不重要,杨百家要向陈思齐证明他不是调动不了朱桂英,而是朱桂英考虑到陈书记身体太胖不宜再吃猪大肠才没给他买。看着杨百家一本正经地拿出证明,陈思齐笑着说:“你是越来越会作秀了,你没听过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吗?你这话至少有二百两啊!现在怕老婆是美德,是有党性的表现,你看那些包二奶的,有几个把老婆当回事的?怕老婆应该光明正大,有什么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
  “陈书记,我确实不怕,你非得硬让我说怕,这不是逼良为娼吗?”
  “哎,还逼良为娼!你说你不怕老婆,我看你兜里有多少钱?”
  “还多少钱,你说有多少钱?”杨百家想起准备给朱桂英买项链的2000元钱就在内衣口袋里,说话硬气很多,说着就去掏。可摸了半天,把手指皮都快抓出血了也没摸到一张钱,这时才忽然想起昨天晚上把那包钱塞在了张玉芳家的床垫子底下了。杨百家有点不好意思地拍了拍手,像是魔术大师初次失手一样尴尬,“2000块带了多少天了,就昨天给放家了。”说着从另外一个口袋里摸出一张银行卡,笑着说:“这算不算钱?”
  陈思齐笑着说:“算钱肯定算钱,只是你那里面有没有钱——不知从哪个路边捡来的废卡——我还不了解你!”
  “陈书记你是真会污辱人啊,怎么会是废卡!”
  “好了,这是你家的内政,我管不着。”陈思齐给杨百家倒上一杯酒,“哎,你今天找我到底有什么事?电话里还来头不小,什么事关全镇声誉,还事关全世界声誉呢!给我卖什么关子!”
  杨百家笑着说:“咱镇上出大英雄、大模范了,你说这是不是事关全镇声誉的大事?”
  “什么大英雄、大模范?”陈思齐不解地问。杨百家把昨天的事情前后经过说了一遍,陈思齐惊奇地问:“真有这事?”
  杨百家认真地说:“今天上午我专门到张玉芳的学校去了一趟,了解了一下情况。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说张玉芳为人很好,对学生很亲,课教得非常出色。去年张玉芳高分送走了毕业班,在全年级拿了个第一,今年学校里继续让她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
  陈思齐没等杨百家说完就插话说:“还当什么班主任,不能再让她当班主任了!太辛苦了,准备把她压趴下啊!”
  “可是学校的领导谁也不知道她家的情况啊。遇到这么多困难,张玉芳从来没有向学校领导反映过,没有向学校提出过任何要求,没有请过一天假,学校领导只知道她家住在大新乡,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下午放学赶回家,第二天一早天不明就赶回学校,比较辛苦,除此之外,对她家其他的事情一无所知,只有个别老师知道一点她对象身体不太好的情况。”杨百家侧脸看了看陈思齐,陈思齐却把脸扭过去拿酒瓶,但他伸手擦眼的动作还是没有逃过杨百家的眼睛。陈思齐又给杨百家满上一杯白开水。
  “陈书记,您觉得这位张老师怎么样?”
  “大英雄、大模范!”陈思齐学着刚才杨百家的语调。
  “可是这样模范的老师却从来没被评为模范教师,您觉得正常吗?”
  陈思齐没有回答杨百家的话,他当然知道这很不正常,但他在想,这仅是学校领导的失职吗?自己在其中就没有责任吗?
  “张玉芳的精神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样的老师不仅要评为模范教师,还要在全镇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陈书记,我觉得做书记的有这个责任啊,这可是您地盘上的事。”
  “你老家伙越来越给我外道了,刚蹦出去几天就你我这么分明?我明天就派办公室主任带宣传干事到学校去落实这件事,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亲自到县教育局、县委宣传部汇报,争取在今年的教师节作为我们县教育战线上的重大典型推出。张玉芳的事迹太感人了,我看作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宣传都过得硬。我们现在太需要这样的典型了,必须狠抓教育,狠抓宣传,狠抓精神领域的东西,这个社会才不至于变得太疯狂和空虚。”
  杨百家听了陈思齐一番话,有些激动,“陈书记,跟您合作太痛快了!”
  “怎么?跟新书记合作不痛快?”陈思齐有意戳杨百家的痛处。
  杨百家一直极力避免在一个书记面前谈论另外一个书记的事情,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教育的事在您地盘上,其他的事还都在新书记的地盘上,拐回来我还要找他解决张玉芳孩子的事。”
  “借车的事你以后不要再找新书记了,这是我地盘上的事,没解决好是我的失职,你借他的车他知道了会笑话我,是给我难堪。”
  “借车的事不找他,可是解决与诊所纠纷的事必须得找他。”
  “如果遇到困难需要我帮忙我也会竭尽全力。”
  杨百家虽然感激,但还是调侃他说:“陈书记,这是新书记地盘上的事,你竭尽全力会让新书记感到难堪。”
  陈思齐使劲与杨百家碰了一下杯子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越来越不和我一条心了,走狗!”
  杨百家笑着说:“那没办法,各为其主啊,这只能说我是条好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七章 推销(1)
杨百家骑着车子从县城往家赶,今晚虽是半月,但他感到天格外的高,月分外的圆,路似乎也格外宽阔平坦,心情自然就如这宽阔平坦的马路。张老师家的事虽然有些复杂难办,但杨百家感到周围有许多支持自己的力量,于是对前景充满了信心。他简直无法抑制心头的兴奋,猛地将摩托车油门加到最大,玩起了飞车一族。猛奔了好一阵子,忽然不想回家了,要一个人好好地享受享受这难得的好心情,干脆把车子停下来,独自一人坐在路边的公里碑上回味刚才的谈话,展望以后的美景。
  就在他得意万分时刻,忽然从身边驶过一辆残疾人三轮车向县城方向飞驰而去。杨百家心头猛然一振,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他在周青藤家见到的那辆残疾人三轮车,与开过去的那辆一模一样!“她这么晚了又去哪里?”杨百家不敢有半点怠慢,立即翻身跨上摩托车踩足油门朝三轮车追去。快要追上的时候,那三轮车却像惊弓之鸟一样同样加大了油门,此举使杨百家更加断定驾车的就是周青藤,紧追不舍。前面跑的毕竟是残疾人三轮车,木兰摩托好歹也是摩托,杨百家终于用木兰摩托战胜了残疾人三轮车,当他真真切切地看清了骑车的原来是一个小伙子后才逐渐放慢了车速,自言自语地说了声“神经病”,他指的不是开三轮车的小伙子而是他自己。
  经过一阵猛烈追赶,杨百家的头脑已经从先前的兴奋中恢复平静,而“周青藤”的突然出现又让他想起救助资金的事。在新潮那里没有行通,能不能在陈思齐那里先开个花,陈思齐如果能将这件事办好,县里肯定会作为典型推广,到那时不是我个人推着新潮走,而是潮流推着新潮走,我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事情办了,这就叫顺应潮流、借势而发。想到这里,杨百家又再次调转车头向陈思齐家开去。
  陈思齐正洗澡准备睡觉,听到门铃响披着浴巾走过来,知道是杨百家忙把门打开,连打了两个哈欠咒骂道:“你这个催命鬼咋又回来了?还让不让人休息!”
  杨百家看着陈思齐如此打扮,笑着说:“不好意思,闯了您的红灯了——我又想起一件大事。”
  “整天大事大事,在你眼里从来就没有过小事。什么大事不能等到明天?”
  “事关声誉的大事,等到明天我怕别人给您抢去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嘛。”
  “又在故弄悬虚,我就受不了你这一套,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