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楼梦》作者如此不情加不通的描写,恐怕不是真实记录,当然也不会是游戏笔墨,其中必有重大隐情,隐藏在这怪病奇方的后面。其中的隐情是什么呢?红学界在“曹家店”用探雷器掘地三尺,足足找了八十年,也没有找到结果。按照笔者的考证思路去搜寻,却很容易找到答案。《红楼梦》的作者不是乾隆朝的曹雪芹,而是康熙时代的大文豪洪昇。洪昇创作《红楼梦》的故事素材和人物原型,就是洪昇自己和他的那些“蕉园诗社”姐妹们的亲身经历。薛宝钗的怪病奇方,在洪昇的生活圈子里不难探询其中奥妙。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原型,就是洪昇的表妹钱凤纶。钱凤纶的家庭,明朝后期是杭州一个极其富贵的望族,而在清初却遭遇了重大变故,全家命运十分悲惨。《红楼梦》关于薛宝钗的病和药,就是隐写的这段惨痛历史。好多读者朋友可能知道,清初顺治年间,在江南发生了一件影响重大的“科场案”。朝廷开科取士,本是皇帝十分重视的选拔人才的大事。由于受明朝后期科场腐败风气的影响,清初科场作弊事件仍然层出不穷。朝廷为了整肃科场,同时也为了震慑江南士大夫阶层,对江南科场案处理得极为严厉!
  当时江南科场的副主考,就是洪昇的表丈钱开宗。由于落第考生告发,朝廷认定钱开宗受贿作弊,于是把他逮捕下狱,几乎没经过认真审讯,就绑赴法场,砍了脑袋。钱家主仆二百多口人,全部押解进北京,准备发卖给旗人为奴。钱凤纶就是钱开宗的女儿。父亲出事时,尚在幼年。随同母亲顾玉蕊,与全家兄弟姐妹,丫鬟仆人,凄凄惨惨地被押解北上。当时犯官家属的待遇是十分不堪的,全家大小,被反绑双手,一根绳子穿着,跌跌撞撞地走向北京。从杭州到北京,长途三千里,饥寒交迫,棍棒加身,儿啼女号,主悲奴怨,个中滋味,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红楼梦》在宝钗出场时有一段皮里阳秋的怪论:“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不懂得这段历史,还真看不懂这段话。“今上”就是当今皇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就是“开科取仕”。把“仕宦名家之女”交给“公主、郡主”做“陪侍”,说白了,就是把“开科取仕”中犯罪官员的家属子女籍没为奴婢!什么叫“赞善”、“才人”?就是皇亲贵戚的女奴!大清的规矩,凡犯官的家属子女,一般都“赏赐”给功臣为奴。原来薛宝钗进京“待选”,就是等待皇帝发卖为奴!
  

《红楼梦》历史人物(9)
红学家们都感到奇怪,《红楼梦》中薛宝钗待选“秀女”,后来怎么没下文了呢?原来朝廷感到对“江南科场案”处理过重了,赦免了钱开宗的家属子女。顾玉蕊领着儿女,又长途跋涉,回到了杭州。由于家宅已经抄没了,无巢可栖,只好寄住在亲戚家。《红楼梦》中描写寡妇薛姨妈领着“一窝一拖”儿女,来投靠亲戚贾府,寄住在“梨香院”,隐写的就是这段历史。
  《红楼梦》并不避讳写死亡,对长上一辈林如海的死、贾敬的死,甚至连赵姨娘哥哥赵国基的死,都写到了,却偏偏对宝姐姐的父亲的死讳莫如深。薛姨妈是寡妇,但她的丈夫死于何时何地,因何而死,一句话也不肯交代。实际上,薛家母子投奔亲属的时间,应该在三年孝服未除的时候。
  在这种家破人亡的悲惨境遇面前,钱家的子女是什么心情呢?请看真实生活中钱凤纶的一首诗,此诗见钱凤纶的诗集《天香楼集》,诗的题目是《哭伯兄》:
  “在昔皇天倾,覆巢无完理。兄不即殉身,感奋良有以。摩挲双匕首,一夕再三起。千钧重一发,恐复忧天知。荏苒岁月间,隐痛入骨髓。未戡仇人胸,抱疾忽焉死。尸床目不暝,不继非人子。尚有娥亲在,李寿汝莫喜。”
  “天倾”、“巢覆”显然指的是钱开宗被杀头抄家的惨事,天塌了,巢没了,那些尚未出巢的小鸟都像覆巢的鸟卵一样可怜。钱凤纶这个立誓报仇的“伯兄”,显然也就是钱静婉的亲哥哥。哥哥一夜两三次“摩挲匕首”,誓杀仇人。不料大仇未报,自己却积郁成疾,不幸病死了。死时含恨泣血,不能瞑目。哥哥虽然死了,“娥亲”(母亲和姐妹)还在,“不继”承遗志“非人子”,仇人不要高兴得太早!
  可见,钱家母女此时是满怀深仇大恨!一个满腹仇恨的女孩子应该是什么形象呢?用“冷美人”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一个有很深城府的女孩子这时应如何处世呢?最大的可能就是像薛宝钗那样装拙守愚、寡言鲜语、随分从时、不露头角。书中的宝钗从不打扮得花枝招展,总是穿着“半旧”的衣服,从来不施脂粉,居室也没有任何陈设,像“雪洞”一样,总是陪着寡妇妈妈,不让妈妈着急生气。奇怪么?是成熟得过早么?是天生的不爱铅华么?不是!这是刚刚失去父亲的女儿为父“守孝”、为母分忧、为家庭分劳应有的举动!此时的宝钗,虽然在母亲面前承颜欢笑,其实内心深处却是满腹怨毒,这就是《红楼梦》中薛宝钗在娘胎里带来的“热毒”之症!
  这种“热毒”之症是无医可诊、无药可医的!作为感情深厚的表哥,洪昇应该怎样安慰这个满腹仇恨、满腔怨毒的表妹呢?只能劝她在风花雪月中疏散胸中的“热毒”,只能希望时间能冲淡她对死去亲人的哀悼。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总不能鼓励她去杀人放火、揭竿造反吧,中国人没有这个传统。
  我们来看一看《红楼梦》中治疗“热毒”的药方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白色“花蕊”,显然指成年累月的失亲之痛,白色是孝服颜色,秦可卿出殡就“压地银山”一样白。十二个月的“雨露霜雪”显然隐指一年四季的美好景色。为什么必须用“白糖”、“蜂蜜”和“黄柏”熬汤服下呢?因为它们是极甜与极苦的混合滋味,《红楼梦》中就用过这样的歇后语:“黄柏木的磬捶子,外头体面里边苦。”又为什么必须住在“梨香院”,并必须把药埋在“梨树底下”呢?“梨”者“离”也,每当“发了病时”,也就是想到亲人永别离之痛时,就吃一丸这样的药吧。
  钱凤纶诗中这个“伯兄”,就是《红楼梦》中薛蟠的原型么?似乎应该是。请读者朋友注意《红楼梦》中为薛家兄弟取的名字:薛蟠字“文起”,暗示薛家的祸事自“文”起,什么“文”?就是科场之文。有的版本做“文龙”,亦说得通,“文龙”就是皇家的文章,科举考试可不是给皇家做文章么?这样还不够,又让他的弟弟取名“薛蝌”。自古以来你见过用小虫“蝌蚪”取名的人么?原来也不过是暗示他家在“科场”出了事,为了隐晦,在“科”字旁边加了一条小虫而已。
  薛家是犯官家属,但《红楼梦》又不能明写宝钗的父亲犯了事被朝廷处死,因为有“干涉朝廷”之嫌,作者开始就说作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只好写薛蟠犯了罪,来求有权有势的亲戚帮忙疏通官府。薛蟠犯了什么罪?打死了“冯渊”,抢夺了“英莲”。家庭出事时一夜两三次“摩挲匕首”的人,遇到“逢冤”时的必然表现就是要打死人!为什么打死了人?为了“应怜”;谁“应怜”,这些无辜的、可怜的犯官家属子女!
  

《红楼梦》历史人物(10)
为什么要求荣国府帮忙疏通?因为《红楼梦》中荣国府的原型就是杭州的洪昇府,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洪昇的家。洪家在明朝“祖孙太保五尚书”,权势大得很,但清初改朝换代后却是个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应该没能力帮忙。但请不要忘记,洪家在朝中还有阔亲戚,就是洪昇的外祖父,也是妻子黄蕙的祖父黄几!黄几贵为宰相一级的“大学士”,有能力疏通官府。事实上,钱家家属子女被释,也很可能是黄几疏通的结果。
  《红楼梦》书中“四大家族”中惟一有权有势的是“九省都检点”王家,就是王夫人和凤姐的娘家。书中王家的原型就是顺治朝后期、康熙朝初期的杭州黄家,洪昇的母亲、妻子都是黄家的女儿,与书中王夫人、凤姐的姑姑侄女关系完全相同。有黄几这么一个硬后台,所以在大家庭中很有地位。
  《红楼梦》中的薛蟠,跳踉斗狠、憨态可掬,没心没肺,任性胡闹,形象与钱凤纶笔下的“伯兄”差不多。但他又顽劣异常,好玩好闹,似乎不像一个满怀深仇大恨的人。须知《红楼梦》是小说,不是完全纪实,无须把每个人每段时间逐一印证。谁知道钱凤纶诗中的“伯兄”在家庭出事前是否真的如此?谁知道作者洪昇同这个表兄的感情和关系如何?感情不同,书中人物形象也必然不同。洪昇独对女儿钟情,对须眉男子,在《红楼梦》中却是很少说好话。
  第四节    史湘云
  《红楼梦》中史湘云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她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从小父母双亡,出身孤苦;二是性格“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三是诗思敏捷,诗中有“喃喃负手扣东篱”等出世思想;四是婚姻不幸,丈夫早亡,“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当我们知道了《红楼梦》中宝钗、黛玉的原型在创作初期是柳如是时,湘云的生活原型就不难考证了。她就是和柳如是最要好的“手帕姐妹”黄皆令为原型创作的。
  黄皆令幼年生活坎坷,父母早逝,不幸被卖入青楼,逐渐成长为一名走红的名妓,与柳如是一生交往甚厚。黄皆令的诗画才能在南明时期名气很大,其诗中有浓郁的出世思想,柳如是曾经编辑过她的诗,评价为“皆令诗近僧”。黄皆令的性格确实是“英豪阔大”一类,早年并未像柳如是等“手帕姐妹”一样,急于出嫁从良,似乎缺少“儿女私情”。后来嫁给一个姓杨的穷秀才,连续生育了三个孩子,但丈夫又不幸早死,一个人拖着三个可怜的孩子,以卖画为生,生活十分窘迫。
  钱柳结成“金玉良缘”后,应“手帕姐妹”邀请,黄皆令曾经到钱柳居住的“绛云轩”居住一个时期,与钱谦益、柳如是夫妇诗酒唱和,传下了一段佳话。后来钱柳死后,黄皆令便不知所终了。《红楼梦》描写的“金陵十二钗”,最初的原型本来就是南明时期的名妓,《红楼梦》最初确实是一部写妓女的书,这在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明确记载,无须怀疑。
  在洪昇创作《红楼梦》的后期,“十二钗”原型均改为“蕉园姐妹”,书中史湘云的原型,应是“蕉园诗社”中的骨干分子冯娴。冯娴,字又令,父母早逝,自己又青年早寡,陪着老祖母苦度余生。她为人开朗,心地坦荡,对困苦生活无怨无悔。她的事迹,同《红楼梦》中“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史湘云是一致的。冯娴的诗集取名《湘灵集》(一作《湘云集》),这也大概是《红楼梦》作者为其取名湘云、取别号“枕霞旧友”,说她的下场是“水涸湘江”的来历(繁体灵字与云字字型相近,易混,灵、云、霞三字同为雨头,容易产生联想,究竟孰是无考)。由以上可知,《红楼梦》中最主要的三个女主人公黛玉、宝钗、湘云的名字,都来源于她们生活原型的作品集名称。
  第五节    妙玉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个十分奇怪的人物,她是个出家人,但却不僧不道;她自幼出家,却不容于家乡豪族,被迫流亡在外;她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但却似乎很有点家底,拿出的贵重茶具,连堂堂荣府也找不出几件来;她性格孤僻,只与林黛玉、邢岫烟还合得来;她的诗才不在钗黛之下,但很少参与大观园活动,只在凹晶馆为黛湘联诗做了一次收尾。
  在《红楼梦》创作早期,妙玉的生活原型,应该是寄居在杭州西湖的名妓林天素。柳如是在同陈子龙分手后,一段时间曾寄住在杭州西溪的“黄衫豪客”汪然明家里,既承受着感情上的巨大痛苦,又接受着身体上的痛苦折磨,曾经连续长时间吐血。其间柳如是与汪然明之间信件往来频繁,柳如是手书的信函,深得魏晋风骨,受到汪然明的赏识。汪然明将柳如是的三十一篇书信汇集起来,整理成《柳如是尺牍》出版;出版前,就是请林天素为该书做的序。
  

《红楼梦》历史人物(11)
林天素本是福建名妓,性格孤僻鲠直,诗才著名当时。因家乡豪绅迫害,不容当地,愤而出家,先是流浪到苏州玄墓居住,后来又辗转到杭州西溪,依附汪然明,寄住在西溪的“随喜庵”。林天素由妓女而出家,确实是不僧不道的形象,而性格更加孤僻,不喜与当红“手帕姐妹”往来,也封笔不再作诗写文章,但却不过汪然明的情面,很不情愿地为《柳如是尺牍》写了序言。今天,林天素的这篇序言,与柳如是的尺牍一起流传下来,从中不难看出林天素的孤僻性格,也不难看出她的行文特色风格。
  在《红楼梦》创作后期,妙玉的原型,也相应改为“蕉园五子”之一的徐灿。徐灿是“蕉园诗社”中惟一非血缘关系的成员。《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原型,就是清初杭州“蕉园诗社”中一干女诗人。“蕉园诗社”分前后两期,前期称“蕉园五子”,后期称“蕉园七子”,合起来恰是“西陵十二钗”。徐灿是“蕉园五子”的成员。“蕉园五子”活动期间,她恰好同丈夫陈之遴在杭州居住,陈之遴的诗中,就有“家住西湖滨,长戏西湖里”的诗句,徐灿的诗词中也多有歌咏西湖的作品。由于陈之遴与顾玉蕊的丈夫钱开宗同为明朝旧官僚,有通家之好,所以她能够受到顾玉蕊的邀请,参加她们亲族组成的女性诗社。在陈之遴的侄子陈元龙所写的《家传》中,就记载了徐灿在杭州,常与柴静仪、朱柔则、林以宁、钱云仪唱和,结成“蕉园五子”的过程。梁乙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也明确表述了徐灿参加“蕉园诗社”的经历。
  徐灿的母家和夫家都是著名望族,生活极为豪富。徐灿,字湘苹,号深明,晚号紫言(竹头)。苏州人,少小时家住苏州城外支硎山下的一个山庄内,风光十分优美。父亲徐子懋曾任明朝光禄寺丞,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她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很为父亲钟爱。徐灿许配给陈之遴为继室。陈家是海宁望族,在明朝兴旺发达了一百多年,至崇祯年间,陈之遴经三次科举考试,终于高中一甲二名进士。婚后,夫妻二人居住在苏州著名的拙政园里,生活条件十分优裕高雅。徐灿对拙政园感情极深,诗词集皆用拙政园命名。
  后来,由于陈之遴的父亲陈祖苞“因边疆失事,庾死诏狱”,连累陈之遴被撤消编修官职,“永不叙用”。清顺治二年,清兵下江南,南明小朝廷覆亡,陈之遴变节投靠满清,累官至“大学士”,世人都称之为陈“相国”。以百年望族加两朝高官,其家居住北京时,生活之富贵、优雅,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徐灿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但丈夫却变节事清,内心充满了矛盾痛苦。徐灿和丈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在家中夫唱妇和,夫妻感情甚笃。明亡后,徐灿深怀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兴亡之叹,对丈夫后来仕清一事,心存憾悔,在诗作中时有微词,夫妻间在政治感情上出现了危机。而在生活感情上,徐灿仍然恪守妇道,始终不渝,无论顺境逆境,都对丈夫忠贞不贰。
  徐灿词中多表达故国之思和矛盾悔恨心情的力作:“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哪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山河,月痕休到深深处!”“谢前度桃花,休开碧沼,旧时燕子,莫过朱楼。悔煞双飞翼,误到瀛州。”本文所引的文头诗,说徐灿词似李清照,人似谢道韫,就是清朝诗人对徐灿当时心情的最好概括。
  徐灿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与李清照齐名的伟大词人。徐灿一生诗词双擅,但词作成就要高于诗作。其《拙政园诗集》收古今体诗246首,《拙政园诗余》收词46调,99首,是我国传世作品比较丰富的女诗人。南宋以来,徐灿是惟一可同李清照媲美的女词人。著名诗人陈维崧说她,“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著名诗人陈廷焯也说她,“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苹”,“可与李易安并峙千古”。这些评价并非过度誉美之词。与李清照相比,二人的词可以说各有千秋。李清照的一些名作固非徐灿所能及,但徐灿的一些感慨跌宕之作,也非李清照所能做到。徐灿的词在立意高,视野宽,取材广,容量大,风格雅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