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是无原则的爱;即母亲总是在爱的名义下无原则地向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这种无原则的爱常常会使孩子变得毫无规则意识,从而为所欲为地做任何事情。母亲这种无原则的爱其实是一点点把孩子推向放纵自己,或犯罪的深渊。
  当然,了解了这些不科学的爱的表现形式,母亲们还应该懂得如何给予孩子更科学的爱。具体来讲,母亲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方法。
  方法一: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不要忘记向孩子“索求”爱
  有文学作品曾这样描述母爱:母爱是天地间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的,每位母亲都愿意无私地为孩子奉献自己全部的爱。为了孩子,母亲愿意承担所有的家务;为了孩子,母亲把所有好的物品都留给了孩子;为了孩子,母亲再操劳也不会说一个累字……
  然而,我要告诉所有母亲的是,母亲这种只会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很容易使孩子变成“自私鬼”。
  一位二年级孩子的母亲曾这样对我说过:
  一次暑假里,我生病了,病得很严重,到了中午,我仍然躺在床上。也许是女儿感觉到饿了,她跑到我的房间对我说:“妈妈,我饿了。”
  我有气无力地对她说:“妈妈不舒服,你先去吃点面包好吗?”
  听我说完这些后,没想到女儿竟然生气地对我说:“妈妈,虽然现在是暑假,但你也不能偷懒不做饭呀。你不给我做饭也可以,你给我钱好了,我去外面吃。”
  我对女儿的表现感到非常伤心,我生病了,她不但不懂得关心,还冲我发脾气。真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如此“冷血”?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母亲教育——给孩子最科学的爱(3)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有无数个家长都向我这样抱怨:现在的这些孩子为什么一点同情心都没呢?为什么他们连自己的家长都不懂得关心呢?
  其实,我要告诉家长们的是,家长的这种悲伤是由自己造成的。因为家长们只懂得给予孩子爱,却不懂得向孩子“索求”爱。对于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给予他们的爱太多,或者家长的爱来得太容易,他们就会把家长的这种付出看作是理所应当。当然,他们也会把接受父母的爱看作是理所应当,但当有一天家长没有能力再给予他们爱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会对家长产生怨恨之情。
  就像上述案例中的那种情况,妈妈生病了,已经没有能力再给孩子做饭,但孩子不但不关心妈妈,还埋怨妈妈偷懒。所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是家长那种“只管付出,不懂‘索求’”的方式让孩子变成了“自私鬼”。
  所以,我一直向那些喜欢奉献的妈妈们传达这样的观念: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学着爱家长。
  一位妈妈这样分享经验:
  自从儿子升入二年级,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向孩子“索求”爱。一个周末的傍晚,我故意装病对儿子说:“儿子,妈妈有点头昏,爸爸出差不在家,你简单给妈妈弄点吃的好吗?”
  我发现孩子面带难色,便添油加醋地说:“妈妈早就有这种低血糖的毛病,每当犯病时都会头昏的厉害,但吃过东西之后就会好多了。”
  听我这样说,儿子立刻说:“妈妈,我等着,今天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
  儿子说完就跑到了厨房。我知道做这道简单的菜对于即将8岁的儿子来说并不是难事,但为了保险起见,我仍然偷偷地在厨房门口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菜终于做好了,虽然怪道有点怪怪的,但我仍然真诚地对儿子说:“儿子,谢谢你帮我做饭,要不是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如这样,为了感谢你,我们把今天订为一个特殊的日子吧!”
  儿子因为我的这些话而变得激动起来,但他想一想说:“妈妈,你每天都在为我做饭,我做得还不够多,这样吧,以后每个周六的晚饭由我来做。我们就把周六订为‘回报妈妈日’吧!”
  就这样,这个“回报妈妈日”在我家一直延续到现在。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尚小,自控能力还很差,自觉性也不是很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懂得主动去关心家长,或是回报家长。当然,还有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多年以来,孩子已经习惯了家长对他们的精心照顾,他们已经把家长对他们的爱看作是理所应当了,所以,他们很有可能根本觉察不到家长爱的存在。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家长应该学会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孩子去发现家长对他们的爱,然后引导他们主动去爱家长。
  上述案例中家长的做法可谓是用心良苦,虽然在表面来看她欺骗了孩子,但这对孩子所起的教育结果却是积极的。妈妈在孩子面前故意装病,把自己软弱的一面展现给孩子,这很容易就会把孩子的责任心激发出来。当孩子体验到做饭的辛苦后,他们自然能够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体会到妈妈对他的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就会把回报妈妈当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也许大多数的妈妈都在羡慕案例中这个孩子的自觉性,妈妈们都希望自己家中也存在这样一个“回报妈妈日”,在这里,我要告诉妈妈们的是,要想让孩子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妈妈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学会向孩子“索取”爱就可以了。 。 想看书来

三、母亲教育——给孩子最科学的爱(4)
读到这里,肯定有妈妈会这样说:“我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我不求他们的回报。”但我要提醒持有这种观点的妈妈们,只有孩子感觉到了你的爱,并具有的回报的意识,他才不会变成“自私鬼”;只有孩子学会了爱自己的父母,他们才会爱别人……所以,你现在向孩子“索求”爱,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所以,在某些时候,妈妈们不妨耍一些小手段,去激发孩子的回报意识。例如:
  夏天做饭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厨房里蒸笼般的温度;
  冬天外出买菜时,你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那刺骨的寒风;
  孩子生病时,你可以向孩子说出你焦急的心情;
  ……
  确切来说,大多数孩子之所以没有回报父母的意识,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所以,在教育这些一二年级孩子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感觉妈妈对他们的爱。
  方法二:不要因为爱而忽视原则
  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曾这样对我说:“现在这些孩子们令你妥协的花招实在是太多了。作为母亲,我们常常会心软,所以,我们很难坚持原则。”
  其实,我要告诉妈妈们的是,是你的经常妥协,才使得孩子的花招变得越来越多。对于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大脑的发育,让他们具备了更强的思维能力。他们了解妈妈心软、容易妥协这一特点,所以,当恳求起不起效果时,他们往往就会用哭闹、威胁、讲条件等手段让妈妈妥协。
  我们都知道,家长这种无原则妥协的教育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的规则意识减弱。我们还知道,这些入学不久的孩子刚刚接触到学样的校规样纪。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下,如果孩子经常不拿家庭中的那些规定不当一回事,他会拿校规校纪当回事吗?将来他会拿学校的法律当回事吗?
  每位家长都知道,一二年级对于孩子的整个人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始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没有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也许他的整个人生都将毁于这个阶段。所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妈妈在教育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时坚持原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正确的规则意识。
  那么,具体来讲,面对这些花招繁多的一二年级孩子,妈妈们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坚持原则呢?
  一位家长这样总结经验:
  在教育我8岁女儿的过程中,我不向她妥协的最好办法就是——时刻把规则放在首位。
  一次,女儿没有写完作业就想睡觉。我能看得出,她故意打着哈欠,然后用恳求的语气对我说:“妈妈,我真的好困呀,就这一次好不好,作业明天早上我会写完的。”
  说实话,我的心确实有些软了,但我并没有为孩子的可怜相所动,我这样问她:“我们的规定是怎么说的呀?”
  “可以我真的很困,难道你想困死我吗?”我知道,女儿改变“战术”了,她在威胁我。
  我继续问女儿:“我只想知道,我们的规定是如何说的。”
  看我铁石心肠,女儿使出了“绝招”,她边哭边说:“这个规定不公平,我已经特别困了,我只想睡觉……”
  “我们的规定是如何说的?”我仍然用平静的语气问她。
  女儿知道,继续纠缠下去我也不会妥协,所以她边擦眼泪边说:“我去写作业了。”

三、母亲教育——给孩子最科学的爱(5)
对于这些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是不懂事。他们只是想向那些约束他们的规则挑战。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细心的观察家,他们很轻易地就会得到“妈妈心软”这一讯息,所以,他们总是想找机会使妈妈妥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真的妥协了,那妈妈就等于中了孩子的计谋了,从此孩子很在可能就会不拿家庭的规定当成一回事,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变着花招使妈妈妥协了。
  就像上述案例中那个孩子,如果妈妈真的因为她的恳求和眼泪动心,那“没写完作业就去睡觉”这种坏习惯很容易就会因此而在这个孩子身上生根、发芽。不仅如此,今后家长为这个孩子所制订的那些规定,都将会成为一纸空文。
  上述案例中这位妈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防止自己向孩子妥协的好方法。当孩子有意不按规则去做时,引导孩子说出规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出现合作行为。
  所以由此可见,当你的孩子想打破规则时,家长无须动怒,也不要向孩子妥协,只要用平静的语气引导孩子说出规则,孩子一般就会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在与家长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母亲常常用“下不为例”来教育孩子。但我要告诉母亲们的是,一旦有一次“下不为例”出现,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孩子就会期待有无数次的“下不为例”,而且他们往往还会非常努力地引导妈妈说出“下不为例”。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们一定要坚持原因,一次也不要向孩子妥协。
  一次,在给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开家长会时,一位母亲这样说:“不向孩子妥协,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难了。”这位家长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规则规定,不做完作业就不允许睡觉。但到了午夜12点,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写完作业,家长该怎么办呀?”
  对于心软的母亲来说,这的确是个难题,这么晚了孩子还在写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肯定会没有精神;但如果妈妈就此放弃了原则,孩子为了不写作业,很有可能就会常常故意拖延时间,赢得妈妈的同情,以使妈妈再次放弃原则。
  面对这一难题,一位母亲是这样做的:
  从女儿上一年级开始,我就很明白地跟她说明白了,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们不会催促她写作业。
  一次,女儿因为贪玩,到了睡觉的时间才想起作业还没有做。看着她痛苦的表情,我知道她是不想做作业了。于是我这样对她说:“妈妈知道你很困了,你是想现在早睡会,明早起来写作业,还是想晚睡会,明早睡个舒服觉呀?”
  女儿想了想说:“如果今天晚上不写完作业,整夜我都睡不好觉,还是今天晚上写吧!”
  女儿自己也知道,如果再不立即行动起来,她的作业可能永远也写不完。于是,她只要放弃一切杂念,踏踏实实地去写作业了。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有时他们很贪玩,但他们都不想自己因为作业没写完而被老师批评。拿上述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来说,当孩子不想做作业的念头产生时,如果母亲因为心软而放弃原则,那母亲的这种做法就促使了孩子下定决心打破规则。所以,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的心软促使了孩子那些打破规则的行为出现。
  但如果母亲继续向孩子强化不完成作业的后果:早晨要早起、还有可能挨因为作业完成不了而挨老师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般都会按着规则去做。

三、母亲教育——给孩子最科学的爱(6)
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他们能够想象出自己的决定会出现哪些后果。只是有些时候,他们只贪图眼前的舒适和享受,而不愿意去考虑后果。所以,当孩子想打破原则时,母亲们不妨把孩子打破原则的那些后果讲给他们听,这非常有助于他们做出理性的选择。
  方法三:从母亲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是给孩子的爱太多;二是常常忽视对孩子进行爱的表达。关于第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过,在这里,我们详细介绍第二点。
  每位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些温馨的画面:母亲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孩子幸福地陶醉其中;母亲给了孩子一个甜甜的吻,孩子幸福地进入梦乡……
  但这些仅仅是属于孩子小时候的回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孩子入学之后,大多数母亲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明确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了。或者这样说,母亲对孩子的爱从来没有减少,只是他们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孩子不再喜欢这种*裸的表达爱的方式。
  的确,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出现,在很多时候,孩子会排斥母亲那种*裸的表达爱的方式。一位母亲曾这样说过:
  我的儿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不喜欢我吻他了。以前,每次送他去幼儿园后,我都会给他一个吻作为告别,但有一天,儿子说什么也不让我吻,还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你不要吻我了,让我们班小朋友看到,他们会笑话我的。”
  是的,当孩子入学之后,母亲这种*裸表达爱的方式,常常会被他们看作是对待小孩子的方式。而且在面对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时,他们常常也会感到害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很少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向孩子表达爱了。
  但在这里,我要告诉一二年级孩子家长的是,在这一特殊阶段,孩子需要母亲那种明确的爱。
  我们都知道,对于这些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要面临很多转变:周围环境的转变、老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转变……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不能明确地感觉到母亲的爱,那他们将会被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所包围。
  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对孩子的爱能够产生神奇的力量。我们都知道,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由于他们脱离了在母亲腹的那种湿润、温暖的环境,所以他们的内心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但这时候,母亲的爱抚和亲吻能够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建立信任,使他们重新找回安全感。但如果在这一时期,母亲心情不好,经常粗暴地对待孩子,那孩子就会不信任任何人,他们内心的那种不安全感很有可能就会随便他们一生。
  同样的道理,在一二年级这一阶段,孩子也正在经历多种转变,他们的内心也会产生不安全感。在这一时期,如果他们不能明确地感觉到母亲对他们的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速度。
  一个刚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曾这样说过:
  我不喜欢上学,学校没有幼儿园好,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幼儿园的老师亲切,我真想记过留在幼儿园里。
  我不想长大,因为长大了不仅要去上学,而且妈妈好像也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妈妈总是说:“上了学就等于是大孩子了!”但我不想当大孩子,因为大孩子就得不到妈妈的爱了。
  这个孩子说出了所有一二年级孩子的心声。从幼儿园到小学,面对如此众多的转变,孩子需要家长明确的爱,需要在家长爱的鼓励下去适应小学生活。但恰恰在这一阶段,母亲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也再发生着改变:她们不像以前那样明确地对孩子说:“宝贝,我爱你!”她们也不会再像孩子小时候那样爱抚和亲吻孩子了……母亲的这些转变常常会使孩子迷茫,使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难道长大了就意味着要失去所有人的爱吗?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在一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