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将-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先楚笑笑,拍拍温玉成宽厚的肩膀:你让我当缩头乌龟呀!好了,我走了。
  谁也拦不住。
  11月13日,在大榆洞山腰间一幢木屋里,彭德怀在主持会议。
  这是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党委会。会议总结了第一次战役的经验教训,确定了第二次战役的作战方针,即估计敌人可能进行反攻,把它放进来打。
  彭德怀指着墙上地图:我们用38军一个师节节抵抗,故意示弱,将敌引至妙香山地区后,坚决顶住不放。等宋时轮兵团到达东线后,再把40军主力拉到西线,和125师一起放在德川东北的德岘、校馆里地区。敌人进至定州、泰山、云山一线后,39军、40军由北向南出击,50军、66军从西北向东南进攻,38军和42军从德川、宁远打开缺口,断敌退路。
  韩先楚问道:如果敌人不上钩怎么办?
  彭德怀点点头:如果诱敌部队装得很像,麦克阿瑟上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他不上钩,我们年内也必须打一仗,将战线推向平壤、元山一线。
  韩先楚道:毛主席说“德川方面甚为重要”,突破口就应该定在德川。如果敌人不上钩,我看可以把40军拉到德川,和38军、42军一道出击,断敌退路,配合正面各军夹击敌人。

第六章 在朝鲜(2)
有人不以为然:按照韩副司令的打法,前面三个军,后面三个军,如此平分兵力,万一迂回部队过不去,正面攻击力量又不足,会是什么后果?
  韩先楚回道:三个军还插不进去,那得几个军?给我两个军,保证打进去!
  那人只管按自己的思路讲下去:美军主力集中在西线,我们应该避强击弱,在东线做文章。像永兴附近的美3师,我们包围它一个团,引敌主力来援,就可在运动中歼敌。
  末了,彭德怀开口了:我看两个方案都有道理,比较而言,我对韩先楚的方案更感兴趣。
  他说:德川这个方向很重要,首先要从这里打开突破口,接着还要派出部队穿插到顺川与平壤之间,断敌退路。战役的成败利钝,就在这里。所以,志司要在这个方向设个前线指挥所,指挥38军、42军实施中间突破。
  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三位副司令,都要求到前指去。
  应该说,韩先楚是最合适的人选。
  站到一个对于扭转朝鲜战局举足轻重的点上,韩先楚的每一步走势,都体现了他一贯的创造性和机断专行风格。
  他是11月15日来到38军的。其时,美第8集团军不知死活地长驱北上,将掩护其右翼侧后的南朝鲜第2军的两个师,远远地扔在大同江两岸的德川、宁远。两个现成的方案摆在韩先楚面前,一是以38军向球场出击,配合42军攻占德川、宁远;二是以38军和42军先下德川,再取宁远。志司在电报中明示:“以上请韩先楚同志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韩先楚审时度势,来个双管齐下,命令两个军分别攻歼德川、宁远守敌。
  一招险棋。
  他成功了。
  27日,即攻占德川、宁远的第二天,美国广播新闻评论员宣称:“大韩民国军队第2军被歼灭,业已被完全消灭不复存在,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踪迹。”
  四保临江期间就养成了收听敌台习惯的韩先楚,这一刻可没工夫、也没心思听这个,连毛泽东发来的贺电也只是草草地看了一眼。他在思索战役缺口打开后的下一步路数。
  彭德怀电令:38军除留一个师打扫战场外,军主力今晚进到德川西戛日岭、兴德里一带,准备消灭东援南逃之敌。尔后以一个师逼近价川,牵制该敌,军主力应于28日晚向院里、龙源里攻击。如球场、院里敌南逃时,该军应迅速向价川南之三所里及平院里迂回,攻击军隅里、价川之敌。
  问题的关键在于,何时才能知道球场之敌南逃。我们是两条腿,敌人是汽车轮子,等知道后再向三所里迂回,那还来得及吗?
  一手香烟,一手手杖,他在地图前看着、转着,最终在“价川”、“戛日岭”和“三所里”三个地名上,画了三个粗重的红圈。
  他找来军长梁兴初和政委刘兴元:找你们来,就是要当面说清楚,38军下一步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那张黝黑的脸,因异常严峻而显得铁青:一是113师要在今夜明晨插向三所里,二是112师要火速抢占戛日岭。但是,关键还是三所里。
  他把后面一句话说得很重。
  三所里南有大同江,是阻敌北援的天堑,北有兄弟山卡住公路,是阻敌南逃的屏障。估计113师卡住三所里后,从那里南逃的美军将有三个师,其中骑1师是华盛顿的开国“元勋师”,美2师是二战期间的主力师。美军三个师有300多辆坦克、400多门火炮,而113师只有十几门迫击炮和一些反坦克手雷……他能想象得出那会是一场怎样实力悬殊的浴血苦战!  他说:要113师指挥所,我跟他们讲几句。

第六章 在朝鲜(3)
刘兴元抓过电话,接通了师长江潮。
  韩先楚的话语,沉静而又严峻:我是韩先楚,说说你们迂回三所里的准备情况。
  待江潮讲完后,韩先楚道:你们都是老兵了,对肩上担子的分量,自然是清楚的。但我还是要跟你们讲几句,因为这个任务太重要,也太艰巨了。你们可能四面受敌,面对几倍的敌人和几十倍的火力的攻击,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我必须事先向你们讲明白,而且你们一定要以党性保证,不打折扣坚决做到!
  听到一声坚定、响亮的“是”后,韩先楚开始一字一句地口述命令:第一,你们必须保证在今天上午6时前.从现地出发,向三所里穿插迂回。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
  第二,路上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伤亡,你们都没有理由和权力停下来,只有向前,无所畏惧地向前!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第三,到达三所里后,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你们必须坚决截住敌人!这次战役能不能取得大胜利,彭老总的计划能不能成功,关键就在你们那里!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坚决执行命令,保证完成任务!
  好,把我讲的三点重复一遍。
  韩先楚听罢,重重地道:打完仗,我就按这三点检查你们的战斗作风。
  两个师出发后,韩先楚对梁兴初和刘兴元说:咱们也走吧。
  两辆吉普车驶离妙香山东南侧的降仙洞前指驻地,奔向戛日岭。
  戛日岭位于德川西20公里处,海拔810米的岭上,有道10余米宽的险峻垭口,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从中穿过,是通往军隅里的必经之地。冰天雪地,崇山峻岭,两辆吉普车超越行进中的112师部队,加大油门冲上戛日岭山口。韩先楚下车一看,只见岭下一片平原,雪野茫茫中,远处有敌人汽车正迎面驶来。韩先楚一挥手,随同来前指的志司情报处长崔醒农跳上车,命令司机掉头往回开。老远见到部队,也来不及找指挥员,崔醒农大喊:首长命令,立即抢占山垭口!部队红了眼睛,一阵猛跑,先头班刚冲上去,土耳其旅8辆汽车也到了。
  战后,韩先楚特意步测了敌人先头汽车距山垭口的距离,仅有38米。
  38米,那不就是几秒钟的工夫吗?
  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二战时曾在著名的巴顿第3集团军任军长,征战欧洲,战功赫赫。朝鲜战争初期,他指挥所部在釜山顽强反击,为仁川登陆创造了条件。德川被围,美军顾问团连电告急求援,他没当回事儿。他根本就没把拿着破旧的三八步枪的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及至德川、宁远相继失守,方如梦初醒,急令美骑1师向新仓里增援,土耳其旅向戛日岭急进,妄图堵住战役缺口,阻击西进抄他后路的中国军队。
  德川、宁远之战,是韩先楚与沃克两位前线指挥官的第一次较量。接踵而至的戛日岭遭遇战,则是两位出身和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东西方将领的第二次碰撞。而在随后的大碰撞后的大溃退中翻车砸死的沃克中将,无论死得多么窝囊,死在比自己高明的对手手里,都是能够免却许多遗憾的。
  几秒钟抢得先机之利,土耳其旅一个加强连顷刻问灰飞烟灭。又胜一招的韩先楚,站在戛日岭上长长地吁出口气,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就愈来愈沉重地让他透不过气来。
  战役缺口打开,他即令前指所属两个军,按既定方针向西线进行双层迂回。38军为内层迂回,插向价川、三所里,包抄美9军后方。42军为外层迂回,插向顺川、肃川,准备将沃克的第8集团军主力合围于平壤以北。其中至关紧要的,是113师要首先抢占三所里。该做的都做了,该说的都说了,现在的他只有等待。

第六章 在朝鲜(4)
11月底的北朝鲜,北风凛冽,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左右。在戛日岭西麓的一块台地上,韩先楚拄着根硬木拐杖,一会儿向着西南三所里方向遥望,一会儿在雪地上焦躁地来回踱步。随着嘎吱嘎吱的踏雪声,雪地上的烟头越积越多。
  现代人等车候机,等待约会,等待开奖,等待绿茵场上开哨,等待股票升降。无论等待的是希望,还是失望,等待都是难耐的。只是世上还有什么能比战场上的这种等待更令人焦灼、难耐的呀?不过他已经习惯了。运筹妥当,大军出征,剩下的只有等待。等待胜利,等待随时可能一闪即逝的战机调整部署,也不能不等待那个“万一”而随机处置。他至今还未等到这个“万一”,可在胜利没有把握之前,谁敢断言这个居心叵测的东西不会从哪儿突然冒出来呢?这种等待原本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将军这个职业注定了的。
  28日8点多钟,38军一个译电员从隐蔽部里冲出来,手执电文语无伦次地大喊:到了!到了!三所里到了,113师到了!
  一片欢腾中,42军的电报也到了。
  42军已经插到顺川以东的新仓里,对整个西线敌军构成威胁。可42军毕竟是4野最年轻的一个军,战斗经验少,作风欠硬朗,遇到沃克紧急调援的美骑1师一个团的阻击,即迟疑不决,未能到位。而38军这支老部队的功力,关键时刻就显现出来了。113师克服重重艰难险阻,14小时前进72.5公里,终于插到平壤至价川公路的交叉点三所里。
  西线敌军顿时全线动摇。
  一封封电报飞向志司,113师、42军、114师后,韩先楚率前指和38军指挥所开赴风鸣里东侧的新立里,指挥龙源里会战。
  29日黄昏,前指到达新立里不久,几架敌机呼啸而至。韩先楚,刚跳下吉普,那辆坐车就被炸弹掀翻了。
  大榆洞志司那幢木屋里,激动不已的彭德怀看罢给38军的嘉奖令,意犹未尽,挥笔加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卅八军万岁!”
  绝无仅有的“万岁军”,美名天下扬。
  却有几多人知晓坐镇指挥“万岁军”的是谁?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对抗
  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打响了。
  韩先楚指挥主攻方向的西线五个军,向汉城方向实施突击。1月3日拂晓,发觉敌人可能放弃汉城,即令各军一面迅速歼灭被围之敌,一面不顾一切追击敌人,并指示各部要敢于在白天与敌扭在一起,以使其空军和炮兵火力不能发挥作用。当晚,先头部队进人汉城,即令人民军1军团负责汉城防务,39军、50军和l军团各一部越过汉江追击敌人,同时令40军,并建议东线的42军、66军向扬平、砥平里、横城方向推进。7日50军占领水原,8日1军团占领仁川。同日中朝军队进抵“三七线”,第三次战役结束。
  历时8天的第三次战役基本是场追击战,用一双脚追赶汽车轮子。  韩先楚全力追赶的则是这场战争。
  初期入朝作战的几个军,出国前换发的服装,到第二次战役时大都破烂不堪了。没有制空权,大批服装、粮食、弹药堆积在鸭绿江北岸,运不上来。冰天雪地中,韩先楚看到抢占戛日岭的112师,许多官兵赤足露体。此前他曾派人随便查点42军先头师的一个连队,发现穿破鞋烂袜的35人,有鞋无袜的20人,穿草鞋的25人,赤脚走在雪地上的22人。
  发觉敌人可能放弃汉城,他当即下令全力追击,是因为他立刻想到了那座汉江大桥。10多万人的机械化美军拥挤在一座桥上,那是一种什么情景,又是怎样的歼敌良机呀!接替沃克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那一刻忧心如焚的也正是这一点。这是这两位对手的第一次不谋而合。可他却是有计难施,因为他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他的部队只能像人类最原始的军队那样在雪地上奔跑。

第六章 在朝鲜(5)
第二次战役,美军10天内败退300多公里,第三次战役跑得更快。敌人是坐在汽车上跑,我军许多官兵却连双鞋也没有,而且每个人还是个后勤单位,个把星期的给养都在肩背上。急行军,强行军,大衣可以扔了,大头鞋也甩了,那米袋子却是万万丢不得的。那是活命粮呀!第二次战役,东线部队粮食只能满足最低需求的l/2。第三次战役前,西线部队只能满足l/4,靠朝鲜政府动员群众筹借3万吨,也只能救一时之需。“打过三八线,凉水拌炒面”,后来有的连炒面也没了。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追击,在冰冻如铁的堑壕里据守,赤足露体加上饥肠辘辘,那是什么滋味?而对面美军阵地上,直升机卸下弹药、食品、睡袋,再接走伤员。一个5公斤密封铁盒盛装的食物,可供一个班吃一顿,各种营养成分都是计算好了的。里面还有香烟、火柴,连手纸都预备好了。
  第二次战役前,韩先楚曾提议把40军拉到西线,与42军同时进行外层迂回。因粮食供应不上,一招确保重点方向的好棋,只得弃之不用。可即使可以实行或者42军穿插到位了,胜利无疑会更大,要想全歼美军第8集团军主力也是不可能的。
  当时我军武器之庞杂,堪称世界之最。38军基本使用日式三八枪,40军则以解放战争缴获的美式武器为主,那是入朝前为便于弹药供应,按照武器型号、口径统一调配的。第二次战役,美9军在军隅里丢弃的2000多辆(门)车炮坦克,若在国内战场那就都是我们的了。从来都是靠缴获敌人武器装备自己的我军,在朝鲜却是缴而不获,只能眼睁睁瞅着被敌机炸成破铜烂铁。在解放战争中,我军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战术,一次战役可歼敌几万、几十万人。在这里,即便迂回到位,铁脚板追上了汽车轮子,面对强于我军几十倍的空中、地面火力,成建制地歼灭美军一个营、一个团也是相当吃力。天空是敌人的,世界头号强国的飞机可以为所欲为。白天也是敌人的,连打了胜仗打扫战场,追击敌人,也大都得在晚上进行。我军越过鸭绿江不久就碰上北撤的人民军,人民军就问你们有多少飞机、大炮、坦克。人民军所说的美军空中、地面火力,15公里内难以立足,并非耸人听闻的无稽之谈。
  第一次战役还在进行中,韩先楚就认识到这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我们靠什么打仗?从我军诞生之日起,这个问题就提出来了,那答案也讲说几十年了。长矛、大刀对汉阳造、捷克式,那是冷兵器与热兵器对阵。可是,无论人类从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热兵器时代用了多么漫长的时间,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这种敌强我弱的强烈反差,都不能不受到生产力的限制而大打折扣。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那么凶,没了美援就没了底气。隔着太平洋,美国从本土、从日本向朝鲜增兵、运送补给,可以畅通无阻。我们隔着条封冻的鸭绿江,从后方到前线只有几百公里,却处处受到掣肘。就是那手纸和鸭绒睡袋之类,显见的不也是一种强大的综合国力吗?比之世界头号强国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我们实在是太落后、太原始了。
  一种先进技术、装备用于战争,必然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而先进技术、装备掌握在敌人手里,那就要分析、研究敌人的优劣长短,重新审视我们的传*法,哪些应该发扬光大,哪些需要改进、舍弃,使思想、观念和行动尽量符合客观实际和更具创造性,让自己的步履尽快赶上这场从未经历过的战争。

第六章 在朝鲜(6)
只有赶上这场战争,才能驾驭这场战争。
  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发展,这个“好战分子”的疑虑也越来越大了:我们的实力足以驾驭这场战争,直到把“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吗?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写“万岁军”官兵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同样可歌可泣的,令当年和今天的人们都难以想象的,是那些在冰天雪地中疾步向前的红肿的、黑肿的*的脚。这支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几乎就从未停歇地在血与火中冲杀着,及至从黑龙江扫荡到海南岛,那士气、战斗经验和技艺,都是历史最好时期。
  看到对面阵地上的直升飞机起降,他们大眼瞪小眼不知那是个什么东西。那盛装食物的密封盒里的手纸,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